五苓散证不一定有汗。

2017-08-19 09:09 楼主
最近在网络上,杂志上,甚至教材都流传五苓散证一定有汗,而且杏仁先生也收集比方的资料说明这一点,根据我自己的对伤寒条文的理解和临床经验,其实五苓散证是无汗的,即使有汗也只是五芩散汗证,汗后表仍不解,五苓散证还在,仍可用五苓散治疗。
下面我例举伤寒论的一些条文加以说明:
伤寒论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燥不得眠,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令胃气和者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这条条文说:一个太阳的病,发汗过多,故是大汗出,伤阴伤津液,故胃中干。胃不和则睡不安,故烦燥不得眠。渴欲饮水者,当少少与之,胃气和了,病就愈了。若病人因渴大肆饮水,一次饮水过多,脾胃气尚弱,不能运水,水将停在心下作悸作喘,故伤寒又有“发汗后,饮水多者喘,用水灌者也喘”。若上发汗病不解,脉浮,小便不利(少),微热,消渴的,用五苓散主之。
伤寒156条:本己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这一条,一个伤寒病,用下法逆治,病不解,出现了心下痞证,照理说用半泻心汤或泻心汤之类方治,可愈,可是现在痞还是没解,再仔细问一下,原来患者,渴而口燥,小便少,是个水痞,要用五苓散治疗。
伤寒109条: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日横,刺期门。
这一条是讲,一个伤寒病,有发热,“啬啬恶寒”,是邪束表,表不解。大渴欲饮水,是水不化津,津不上承,其腹必满,一是小便不利,水畜膀胱,二是肝气不舒,三焦气机不利,水路不通。自汗出,是说表透了,表解了,小便利是小便通了,肺通调了,膀胱气化正常了,故这个病要好了,此肝乘脾也,名日横,刺期门。就是说按脏腑五行生克理论,肺金是克肝木的,现在肺金病了,肝木反克(悔)肺金,叫横,刺期门,是泻肝气。
这一条总的讲,一个五苓散证,若出汗了,表透了,肺宣降通调了,膀胱气化,小便通了,故病解了,由此可知五苓散证是没有汗的。
根据上几条归纳五苓散证:一,脉浮发热或未发热,二,小便不利,水肿。三,消渴,喝而口燥烦。
病机:表邪束表,肺失宣降通调,膀胱气化失常,故小便不利。
处方,桂枝,茯苓,白术,猪苓,泽泻。
方解:桂枝通阳化气解表,助膀胱气化,茯苓白术健脾燥湿,猪苓泽泻利尿消肿。
五苓散证汗后不解,五苓散证还在,仍可用五苓散继续治疗。
应用范围,凡是西医所有的疾病只要有五苓散证,都可以用此方治疗。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7-08-19 17:49 2楼
我认为五苓散不是膀胱证的方。
2017-08-19 21:06 3楼
huilanwutai 说:
我认为五苓散不是膀胱证的方。
膀胱畜水证,那是啥呢?
2017-08-19 21:47 4楼
好像在那本书看过说五苓散乃少阳病主方。
2017-08-20 10:08 5楼
我认为在下焦小肠。

膀胱不是这些药。要是在膀胱往外发就得附子防己这些药了。
2017-08-21 07:35 6楼
茯苓,白术~~偏温;猪苓,泽泻~~偏寒:仲景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组?
2017-08-21 08:31 7楼
子樵 说:
茯苓,白术~~偏温;猪苓,泽泻~~偏寒:仲景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组?
茯苓白术可健脾燥湿,脾要温,猪苓泽泻,利尿消肿 是泻肾药。
2017-08-22 01:34 8楼
五苓散主症是渴..泽术药力行于外.不同于桂枝的是泽术无热.而桂当有热.三药使气行于外.阳气内陷于中经则渴.茯苓降逆也.气在中则水从内走.故对肾造成压力.
⬅ 矛盾 老茶馆 女科杂病一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