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为何不能规范标准统一化

2009-04-25 13:07 楼主
中医为何不能规范标准统一化
混沌科学与中医理论实践

一、混沌本质决定宏观调控生命现象辨证施治方法

詹姆斯·格莱克一位伟大的物理学传播者,在其《混沌:开创新科学》一书中说:“20世纪的科学家只有三件事将被记住: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混沌,混沌是20世纪物理学中第三次大革命。相对论排除了对绝对空间和时间的牛顿迷梦;混沌学则排除了拉普拉斯决定论的可预见性的幻想。混沌现象研究是20世纪非线性科学进展的重要方面;混沌理论设法了解许多自然系统特有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在复杂系统中的‘乱中有序’;混沌革命适用于我们看得见、摸得到的世界,适用于和人自己同一尺度的对象。”

混沌科学告诉我们,生命的本性就是从无序的海洋中吸取有序,生命演化就是混沌加反馈。“看似简单可忽略的事物,却足以引发无可预期的灾难,看似复杂无序的事件,却遵循着简单的定律,”不可预测性决定了多样性,简单定律决定了系统性,客观上传统中医构建的阴阳多少划分之辨证施治系统,本质就是用建立多种与之相适应的系统模糊控制模型,来宏观了解和把握调控生命的混沌现象所表现出来的系统过程周期变化。

正因为生命混沌现象是多样性、系统性同一,多样性决定了‘同病异治’,系统性决定了‘异病同治’,使中医各种辨证施治系统(一人一方)具有了超乎寻常传统意义的科学内涵,较之现代西医辩病施治系统(千人一方)无疑更趋近于当代前卫科学理论。正因为是生命混沌现象的模糊控制管理,书本理论上的东西不可能与临床实际完全一致,所以中医常常更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熟读王叔和,不如游方郎中”,使之在使用时间、范畴和实践内容而言,无疑更具有超科学(前科学)属性。

二、近代西医缺乏系统复杂性思维、混沌理论指导悲哀

㈠缺乏混沌思想、信奉线性因果决定论的后果
缺乏混沌思想,不懂得生命事件的演化常常是复杂性、多样性的混沌合力所为。信奉线性因果决定论,致力于寻找致病因素,用“菌毒传染”知识构建其病原学和毒理学来寻找致病原因和消除病因,以使“近代西医已发展成为一门以研究疾病及其对病因、病理、病位的认识,来决定其防治行为和效果评价的医学。”到1977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发现:“今天,统治着西方医学的疾病模型已成为一种文化上的至上命令,即它现在已获得教条的地位。它认为疾病的一切现象都必须用物理和化学的原理来解释(还原论),任何不能作如此解释的都必须从疾病范畴中清楚出去(排外主义),它把敢于向疾病模型生物医学这个终极真理提出疑问并主张建立更为有用模型的人,视为异端。”“以致让现代医学变成了消极疾病医学、对抗疗法;本是针对疾病的技术,变成了压制人的自主性、创生性自我健康能力充分发展的桎梏。”今天高科技数据化病谱分类和标准化操作已经把人体这一复杂巨系统解剖成为医学流水线上一个个局部零件,全然不顾人体巨系统的自我修复、整体调整功能。

㈡以9%有限发明的“灵丹妙药”只能是空中楼阁
正规学过现代西医的都知道:现代医学除了少数(大约9%)的疾病找到了公认的致病因素以外,绝大部分疾病(90%以上)还没有找到真正的致病因素(本就是复杂性、多样性的混沌合力所为)。针对某一疾病,常常见到各种大部头医学教科书虽罗列了数十种致病原因(不举例展开),但到了还是用不明真正原因的无奈而告终(线性因果决定论的悲哀)。由于找不到真正的致病因素,不明所以然,于是消极症候对抗治疗是其必然。俗话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庸医之所为。”其疗效结果自然差强人意;以此发明针对某一疾病原因的“灵丹妙药”则只能是空中楼阁、昙花一现。

此祝味菊《伤寒质疑》言:“西医诊病,恃其器械之精良,斤斤于病原之探索。彼心目中,只知研究此是何种疾病,不复考虑此是何种病人,更无暇分析其症候何者为太过、何者为不及、何者为合度、何者为合理。知镇静生温,而不知调节放温;知输送物资,而不知利用机能。病而无特效药,则惘惘然,惟有待期而已。此亦智者之一失也。”循此中医西化,现代中医也每每“必欲考其特因之所在,求其特效之方药,以有限之精力,窥无穷之造化,愚公之志可嘉,庄老之趣未得也。”

㈢血的教训使当代医学国际潮流正在向着自然、绿色回归
面对大量不明原因的现代系统性、功能性、衰退性疾病,现代医学常常爱莫能助,要么苟延残喘,要么滥伤无故。倘若思路不对、方向不对,高科技手段何济?南辕北辙反不如不用!此古代《伤寒论指归》引《汉书-艺文志》言:“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意思是必须充分依赖自身治愈功能,有病不轻易胡乱看医生用药,得到的最终结果,常常相当于一个中等水平医生的诊疗。)今天,美国白宫医学顾问团调查惊呼:“美国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病患死于医源性的原因。”70年代末美国某些地方,由于妇科医生太多,三分之一以上的育龄妇女没有了子宫。上世纪90年代美国最深入人心的广告语是“不要让医生杀了您!”21世纪,血的教训使当代医学的国际潮流正在向着自然、绿色回归。许多大牌科学家都在预言:“昨天的绿色、非主流、辅助医学,将上升为今天乃至明天的主流医学。”(详见后文《苛“医”猛于虎》)

三、中医理论与复杂性思维、混沌理论相似等价性

㈠归纳法是古今中外科学的共同足迹
古今中外多少思想家、哲学家概言:“无论是无垠的文学空间,还是严谨的数学国度,不管是包含内涵广阔的社会学,还是细致入微的细胞学,古今中外所有的科学领域里都有归纳法留下的足迹。归纳法建立在推理和经验基础上的科学方法,它在像手术刀一样切掉了人们头脑中狭隘偏见、根深蒂固理论的同时,为人们构建的事物变化发展系统过程周期模型,常常比使用最锋利的讽喻和苦苦寻求不可测因果关系更加卓有成效。”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类论》用“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以类述其理;《黄帝内经·素问·示从容论》用“循法守度,援物比类”,以类述其法;《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用“比类奇恒,从容知之”以类述其诊;《黄帝内经·素问·徵四失论》用“不知比类,足以自乱”,以类述其治。通过同气相求、同数相应、同象相类、同类相感、取象比类方法,条分缕析地认识这纷繁复杂的混沌世界相互关系和作用过程周期乃是中医象数文化的根本方法。

㈡中医理论和复杂性思维、系统混沌理论差异在于表达方式不同
伟大科学家的哲言:“无论是出自外国人之口,还是出自中国人之口;无论是写在书本上的古代经典,还是用公式、电子文件阐述的当代新知,真理的意义不会变,本质都是相同的。只要对这些论述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其中都包含着相同的真理,唯一的差异仅是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已。”

中医从来就是把生命看成一个自组演化的不可测开放系统,把疾病看成系统演化过程中生理病理的信息反映。‘症---信息’;‘证---信息集合’(靴带网格参数);‘辨证施治---把不可测的演化过程归纳为网络坐标参数对整体系统进行稳态调节’。其本质是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量子力学几率思想、网格效应的立体体现。诸多辨证方法本质上是对人这个开放流动的主体、升降出入的信息反映进行系统过程周期变化坐标调控的控制模型,与现代前沿科学---复杂性思维、系统混沌等理论有着无穷相似等价性效应。所不同者,中医理论是用古老的‘阴阳多少划分’构建加以表现而已。

㈢中医理论、临床实践的思维方法与现代系统论、混沌思想的相似等价性
试列表比较说明之:

[td=1,1,284]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混沌思想:
[td=1,1,284]古代中医理论(东方哲学思想):
[td=1,1,284]
系统:认为人是“主体开放自组演化调节的整体动力系统。”
[td=1,1,284]人是一个小宇宙,所谓‘一人一宇宙’‘一物一太极’。
[td=1,1,284]控制:以人的神经、内分泌……反馈调节为
控制论始点,进行自组演化、稳态适应性目标调节。核心在于谋求整体系统动态和谐。

[td=1,1,284]《道德经》言:“普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反之“离一失中,则不和不通,天地不通,则贻害无穷。”《黄帝内经》:“拨度奇恒,道归于一”(调正系统网络的宗旨,在于整体系统和谐)“循生生之具,谋天人合德。”“天人合一”(用各种各样方法,达到多层次的系统生态和谐)是中医治病的最高宗旨。
[td=1,1,284]信息:与热力学‘熵’等价,类似于量子力
学海森堡测不准定律‘随机变量概率、网格效应’。
[td=1,1,284]阴阳、寒热、虚实、表里等是开放流通主体升降出入的信息反映、调控坐标。
[td=1,1,284]开放:“生命的本质是开放系统。”是以有机
生命为观察对象,研究主体开放的自组织系统。
[td=1,1,284]“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
[td=1,1,284]形: 系统整体的边界屏障功能。
[td=1,1,284]“形者生之舍”“和为贵”“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td=1,1,284]气: 主体开放流通自组演化功能。
[td=1,1,284]“气者生之充”“通则顺”“气止则化绝”。
[td=1,1,284]神: 对流通自组演化的稳态调节。
[td=1,1,284]“神者生之制”“稳乃健”“神去则机息”。
[td=1,1,284]认识:1、运用控制论‘黑箱方法’推断事物
内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
2、通过‘证’信息的输入输出研究状
态变量全体的运动规律。
3、建立系统过程周期变化坐标系,把
握疾病进退、顺逆。
[td=1,1,284]“察其外而知其内”(观其脉证而知犯何逆,
视其外因而知其内藏,
视其外应因发以知受。)
“察阴阳之宜,辩万物之利。”
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知进退,知顺逆。
[td=1,1,284]目的::1、用现代反应动力学说,宏观调控、
反馈调节---达到共存共荣之中庸状态。
2、强调主体自组演化调节指向整体稳
态,使流通自组演化目标主体性适应。
[td=1,1,284]“形神合一,形气合一,形与神俱。”“以道御器,以神御形,以形上而御形下。”“上工守神,粗工守形。”“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阴阳自和,病必自和。阴平阳秘,病安从来?”
[td=1,1,284]途径: 从多层次(人与环境、人与疾病、
人自身内外因…)出入信息‘证’的‘天人之际’,识别把握健康或
疾病‘健病之通变’,用非我的各种方法‘生生之具’调动转化体质环境,谋求达到多层次生态和谐的‘天人合一’。
[td=1,1,284]
“究天人之际,
通健病之变,
循生生之具,
谋天人合德。”
[td=1,1,284]特点:1、强调作用于人的整体边界,利用界
面立体全息效应,对主体适应性进行间接演化型动员调节。
[td=1,1,284]《灵枢》“能辩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病虚实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经络者,所以处百病,决生死,调虚实,不可不通。”
“六经调者,谓之不病。”
[td=1,1,284] 2、强调系统整体的联系性、有机性、
功能性、有序性原理,类似于现代关系实在论。事物的相关性和相关性所表现的相对功能状态比结构实体更重要。(重状态关系,轻
结构实体)。



(中医阴阳五行生克乘侮的脏腑
学说是其典型的关系状态,并
非今人理解的脏腑结构实体。)
[td=1,1,284]《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言:“心者君主之官(皇帝),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宰相、总理),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武装部、军机处),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司法部),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卫戍区、外交部、),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财政部),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交通部),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资源部/税务部)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工程部),技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利部),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地方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凡此十二官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td=1,1,284] 3、不主张长驱直入地对抗和补充;不
把机能亢进的抗病反应一律当成压制对象,结果往往压而不服、纠而不正。
[td=1,1,284]“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衰其大半即止。”
“治其旺气,是以反也。”

[td=1,1,284] 4、不追求药物的特异性选择作用和直 接对抗补充作用;强调因势利导致效,即对人体自组演化调节功能的贡献度、生态共演的纠正度。
[td=1,1,284]强调“无代化,无违时。”“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人参非气,熟地非阴。”体外实验无效者,并不一定无效。“平则为正,亢则为邪。通则为正,郁则为邪。和则为正,不和为邪。”
[td=1,1,284] 5、不仅考虑病之本位及其传变,更考
虑个体体质导致地潜在不同病变倾向性及其个体体质的千差万别导致病情发展的复杂多样。

(蕴含着现代量子力学主体客体变
化参照系思想)


[td=1,1,284]《伤寒论》“伤寒一曰太阳,二曰阳明,三曰少阳,四曰太阴,五曰少阴,六曰厥阴。”《温病经纬》“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为传;又有‘合病’‘并病’‘逆传’…为变。
《伤寒广要》“凡人禀气各有盛衰,宿疾各有寒热,……假令患有寒者,多变阳虚阴盛之候;素有热者,多变阳盛或阴虚之疾。”
《瘟疫论》“凡病疫邪,始则昼夜发热,头痛身痛,……乃众人之常也,言其变各有不同,或呕、或吐、或咽喉干、或痰涎涌、或……种种不同,因其气血虚实不同、脏腑禀赋之差异,……考其证候各有不同,至论受邪则一也。”
《医宗金鑑》“人感邪气虽一,因其形脏不同,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故多端不名也。”
[td=1,1,284] 6、考虑多层次众多参数的自组演化、
开放系统的和谐调整,不囿于人体本身,而将人置于社会自然环境(空间、时间变化参数)中加以考察研究,从人和事物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加以分析把握。类似于现代医学追求的“生理——心理——社会——自然”大融合的宇宙医
学。强调因人、因地、因时…而异。
[td=1,1,284]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夫七情六淫(五运六气)之感有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身体有强弱,质性有阴阳,生长有南北,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龄有老少,奉养有膏粱藜藿之殊,心情有忧劳和喜乐之别,更有天时寒热之不同,受病有深浅之各异,一概施治则病虽中而于人之体质迥乎相反,则厉害亦相反矣。”
[td=1,1,284] 7、‘证’不仅是致病因子作用人体后,
机体对致病因子刺激的反应和结合体质同化后的病理表现;同时又是与内在体质结合后,疾病过程周期变化不同阶段的具体反映;重在通过建立辨证施治坐标控制模型,‘临
病察机’‘临证察机’由果推因把握导致疾病关键因素之纲目、性质病位、程度、进退、预后…而辨证施治。
[td=1,1,284]《黄帝内经》“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夫欲理病,先察其源,候其病机。”故“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伏其所主,先其所因。”此“要旨中之要旨”(汪石三《读素问钞》)“吃紧纲领”(张介宾)。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察病机之要理,施品味之性用,然后明病之本焉。故治病不求其本,无以去藏之大患。”
《医旨绪余·不执方说》“立法处方,不过酌病机之详略,审经络之虚实,察药性之宜悖,明气味之走守,和色脉之和行,调燮阴阳,参相造化,以一理贯之。理融则识真,识真则机顺,自然应变不胶。”

……总之,中医理论、中医临床实践的思维方法与现代系统论、混沌思想具有相似性,所应用的许多方法也与现代模糊逻辑方法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中医四诊所搜集的资料实际上大多都是模糊信息,而缺乏严格定量的模糊信息,却常常更能够反映系统混沌之本质。通过中医辨证方法(反映不同过程周期坐标系)将模糊信息集合为‘证’,进行辨证施治。其思维方式实际上是采取以不同的模糊信息(症),在不同的模糊集合中(证),用不同的隶属度(系统辨证方法),按一定规律进行模糊治疗(辨证施治)。与现代用模糊数学、模糊语言、模糊逻辑、模糊控制解决系统混沌问题,具有惊人的相似等价性效应。
未完、接下……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4-25 13:12 2楼
四、混沌决定相似等价性控制模型体现易经三原则

㈠医者本于易、体现的《易经》三原则
医者本于易,《内经》与《易经》相通,一部《易经》之所以惊天地泣鬼神,放诸四海皆准,成为中华古代文明、优秀文化之象征。历代易学大师将其核心精神概括总结为“变易、不易、简易”三大原则,(“易者变也,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唯一不变的也就是运动变化本身;易者不变,规律不变,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易者简也,发挥人的主动性,遵循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必须有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实际上这本质上就是古代系统论混沌思想的体现。因为混沌,自然系统特有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决定了变易多样性,‘乱中有序’的系统性决定了规律不变的不易原则。事物变化发展的不可预测性决定了解决问题方法需要不断‘变易’,客观规律性决定了解决问题的原则‘不易’,复杂无序事件遵循着简单定律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手段常常‘简易’(大道至简)。 因为混沌,虽然表现方式有所不同,客观上传统中医构建的诸多阴阳多少划分之辨证施治方法,本质都是体现系统混沌思想的简单模糊控制模型。

㈡临床各家中医流派事实证明,面对复杂,简单常常是最好出路
既为模糊控制,混沌决定的相似等价性控制模型就必然体现变、不变、简/易经三原则。
事实上,中医的诸多辨证施治方法也确实在如此作为。面对千变万化的复杂病情,只要系统周期变化控制的原则不变,常常简单尤胜于复杂。中医历来崇尚“由博返约,苦心独到,执简御繁,用功之要。病证方药虽繁,而病因、体气、治法则屈指可数;变化虽无穷无尽,而原理、原则则烛照数计。古昔先哲,如越人、仲景、河间、东垣、丹溪、又可、立斋、景岳、天士各有独到,无不各有其创获。”“中医之长,汇百川而纳诸海,执一贯之旨以御繁复之机。”(祝味菊《伤寒质疑》),各家中医大多每用阴阳、五行、经络、脏腑、气血、三焦、六经、八纲……自成系统,补气、补血、清热、养阴、温阳、攻下、化痰、祛湿、活血化瘀……各有特色擅胜,(包括各种简单的中西结合方法)。从历史上‘医之门户分于金元’金元四大家到现代中西汇通各家乃至多种保健产品,无数事实已经证明:面对复杂,简单常常是最好的出路。当今典型莫如北京刘逢军的大道八宝,区区八个简单处方,遵循系统过程周期变化控制原则,子午流注交错重叠使用,不仅出现了许多现代医学的不可能,而且取得了欧盟和美国FDA的认可。

㈢即使同一原理构建的辨证方法也各有擅胜
即使是运用同一中(西)医原理构建的系统辨证方法,由于各家实践心得不同,也必各有偏胜。如以最基本的中医经络学说为例:同为经络学说---十二经病候,在《内经》偏重经络分布路线方面病理证状归类;到了汉末张仲景《伤寒论》将手足经合并称为“六经”,把伤寒病状分为传经周期的六个全身症候群;到晋代皇甫谧《甲乙经》则强调针灸,注重经络穴位;到王叔和《脉经》则变成了强调脉诊,说明不同脉象所主疾病。……后世对于经络学说之发挥,更是难以一一列举。时至今日,国内国外已有大量融入当今前卫高科技技术的疗法和仪器,在借助传统经络学说构建自己的特色系统控制方法,如经络检测仪、经络负离子发生治疗仪、量子检测仪治疗仪等。由此构成地万花筒般的中医流派和浩如烟海的中医方技,客观上在解决面对复杂而用简单的同时,各有擅胜又为更多不可预测多样性提供了更多的简单方法。

㈣辩证施治的规范首先应该是思维方法与思维过程的规范
所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中医辩证施治的的规范应该是围绕着系统过程周期的‘抓病机’思维方法与思维过程的规范。而实现这一思维方法与思维过程的规范,首先应该是中医系统知识结构、建立在‘理’和‘术’相结合基础上‘法-控制模型’的规范,即以中国古典文、哲、史为基础,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温病学等为代表的经典传统知识结构的规范。倘若这一知识结构牢固熟练地掌握,辩证论治的思维方法与思维过程自然将随之形成并规范,有了思维方法与思维过程的规范,选方用药的技巧自然水到渠成,自然能执简驭繁。反之,倘若本末倒置,把规范的重心放在临床选方用药的技巧上,片面追求特异疗效,必然导致中医整体水平由成熟的理论医学向早期的经验水平方向倒退,一心求巧,必然弄巧成拙。因此中医业内有高手认为:“当今流行的‘西医辨病诊断,中医辩证分型’,以及‘经验性规范’、‘汇集各家经验方’等做法,都是这种弄巧成拙“规范”的同类版本,当代中医临床水平和治疗效果的整体下滑,与这种弄巧成拙的“规范”不无关系。对此,中医业界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切莫再误入歧途!”

离开了简单,前车之鉴就足以让人警觉和清醒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反之,离开了简单,离开了术有专攻、技有擅胜,片面追求大而全的统一标准化,仅回顾历史的经验教训,前车之鉴就足以让人警觉和清醒:

①中医五运、六气、子午流注学问本应是不同的理,可用于不同的术。唐代王冰为了博将它们糅合成运气七篇增补于【黄帝内经】之中,因其深奥更显其高贵,后世历代名家竞相为之注释立说,宋代更是将其作为考核医生的门槛,结果有多少医家为此研究奋斗了一生,到了还是因博而不通抱恨于胶柱鼓瑟、刻舟求剑,成了今天实际上‘食而无味,弃之可惜,束之高搁’的学问。(注:实质上是混淆了中医一二三级概念的使用范围,离开了一级概念的定义坐标系、适用范围,真理自然成了谬误)。反是后世聪明之人,虚其博、简其法,将运气学说简化于九种时病,将子午流注简化为针灸灵龟八法、伤科分时走穴(部位),虽然有些牵强附会之意,到也简单实用。

②唐朝孙思邈《千金方》和王焘《外台秘要》皆内容浩大,方剂众多“上自炎昊,迄于盛唐,括囊遗阙,籍考隐秘”。历数十年之久编辑之书,虽功不可泯,但失其简,仅数万方剂就足以让后辈无所适从,离神髓稍远,其边缘化已成不争之事实。

③宋《太平惠民和局方剂》此书曾被誉为“官府化大力守之以为法,医门传之以为业,病者恃之以立命,世人习之以为俗。”的巨作。只因以病套方,失去的中医之神髓,自招后世各家各派群起而攻之或实质上的边缘化。宋徽宗亲自为医药大全书《圣济总录》写序,此书集二百卷,逐病分门,门各有方,方近二万,颁之全国学校。“虽名方亦颇多,但流于太杂,又失核心构建,故遭后世金元四大家反对而晦于南宋。”

④因为“不知易不足以为工(医)。”历代都有人用《易经》八卦解释中医理论,虽旁引博证,但用比中医理论更加晦涩难懂的易经八卦解释中医理论,其结果往往只能是越来越繁,即使有所创意,失去简约的系统方法也只能束之高阁,难以进入临床实践。

注:值得庆幸的是:笔者近来参加全国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举办的首届《道医天乙神针》学习班,有幸见识了天乙神针掌门人张维杰老师把千百年来晦涩难懂的太极河图洛书针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奇门通玄、术数神针、先后天灵穴……变成了简单明白的直接。第一次揭示了千年道家不传之秘在于其简约之系统,此举对于抢救正在因晦涩繁琐逐渐异化成为“名存实亡、束之高阁”的传统针灸精髓,无疑掷地有声、功德无量。

⑤当今黄泰康、祝世讷的《中医系统论与系统工程学》祝世讷的《系统中医学》把系统论正式与中医理论相结合并部分纳入中医教材;内蒙古高德、高亮著《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现代中医生理学和中药药理学》《秩序论-象数学及中医哲学理论实质》两书,一百多万字的宏篇巨作收集了现代中外大量生理学、病理学、中医、西医、中西结合实验资料、临床报道,用系统信息控制思想将中医阴阳、八纲同现代生理、病理串联起来,用秩序论将信息控制与中医象数类比,把以系统论(新旧三论)为主导的中西理论结合学说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阳春白雪本就和者少寡,高处不胜寒,大量现代西医实验资料、哲学、现代科学新概念反而让临床中医感到太远,大有步中医五运六气学说之后尘被边缘化之倾向。

㈥中医流派方法之高下,并不在于深晦和高科技

所谓得系统者得疗效,失系统者失疗效,其实中医流派方法之高下,并不在于人们想象中的深晦和高科技,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的体现混沌系统的相似等价性。而变、不变、简/易经三原则无疑应该是体现混沌系统相似等价性的最为合拍图解坐标系。有人说,中医辨证方法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高下之分。笔者以为:没有高下之分,只有适宜不适宜。适宜‘位当’才是易经之灵魂、辨证施治之宗旨,混沌系统相似等价性之体现。

五、妄图一技一方君临天下,无疑作茧自缚

㈠执一技一方而君临天下谓狂、偏、陋
古代智者、现代聪明人都知道:“物无利弊,过则成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下诸事有所利必有所弊(不足),诸多中医特色方技虽有其擅胜,也必有其不足。为了扬长避短,《黄帝内经》循循教导后来:“循生生之具,谋天人合德。”(用各种各样方法,达到多层次的系统生态和谐)。《黄帝内经》:“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鑱石针艾治其外也。”“圣人杂合以治,……能参合而行者,可为上工。”能兼取他人之长而酌情用之方为上工。《灵枢》:“针所不及,灸之所宜。”又“陷下则灸之”“阴阳皆虚,火则当之;结络坚紧,火所治之。”扁鹊主张针灸药三者皆备始为良医,曾言:“疾在腠理,熨焫之所及;疾在血脉,针石之所及;及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是针灸药三者得兼,而后可与言医。”孙思邈《千金方》:“针之不效者灸之,灸之不效者药之……。”《史记·扁鹊仓公传》中,曾慨言之:“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此即今天老百姓言:“病家怕病多,医家怕技少。”不懂得遵循系统周期变化规律拨度奇恒、调节阴阳,不知用‘位当’适宜方法谋求系统和谐,妄图以一方一技(灵丹妙药、特异技法乃至某一辨证方法)君临天下,此《黄帝内经》言:“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必然遭到客观规律之报复,无疑于作茧自缚。当年(清末民初)中西汇通派三张之一张山雷(中国第一所中医专科学校创始人)将此批评为:“狂、偏、陋。狂、以为执一技便可横行天下;偏、只会师门秘技;陋、不知天下之大,更不知有《内、难、伤寒、金匮》等经文实践……。”

例如,时下无论中医、西医、保健人士都知道:冬虫夏草及其衔生产品对于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乃至肺癌等等多种疾病都有很不错的疗效,然倘若不懂得遵循疾病周期变化规律,注意在合并炎症感染期间,应该参顾急性期禁用、慢性期慎用、缓解期渐用等原则(辨证施治),执一技而君临天下,其结果看看周围的病人就会发现,不尽如意者并不下于得益之人。同理,执一技而君临天下,也是当今诸多保健品之所以遭到众多民众“唾弃”的重要原因之一。

㈡‘医不医己’与‘自己驼背专治他人罗锅’现象
另就‘医不医己’而言,笔者年轻时学医曾惊诧地发现:许多素有盛名专治某病的专家教授,往往自己得之反不可医。长宁区某医院专治胃癌的专家死于胃癌;华山医院专治肝癌的专家死于肝癌;中医推拿针灸专治腰痛的教授自己腰痛几近瘫痪;……至于专治高血压心脏病的大牌医生,抽屉里、口袋里高血压心血管药更是比比皆是。如此‘自己驼背专治他人罗锅’的怪现象着实让当时的我吃惊不小,百思不得其解。虽请教多人,有的用宿命论(杵
逆天机)解,有的用传染、易感答,有的用长期信息渗透猜,终也难以求得满意的答复。直至后来学习系统论……混沌思想方才明白,原来此混沌概率使然也。虽同为一种疾病,但其背后的发病原因往往并不相同(此混沌不可预测因素的规定性)。因为发病原因不同,中医治病并非千人一方,必须临证察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因人因时因地因周期变化而异。
天地间,凡事有利必有弊,医者同此理。先贤有论:“医者诚有习用之药、善用之方,然未闻有善用之方药,可以适应万变者也。倘若有之,是诚为偏矣,其伤人也亦多矣。大巫之子多死于鬼,大医之子多死于病,嗜用寒凉者,多死于寒凉,非寒凉之不能愈病也,实见其利未见其害也。”

然而今天权威大牌专家教授常常以自己擅长的一技一术一法君临天下,就算您的方法对于某病确实有效,其实要达到70%已经难为可贵,另外30%常常让您鞭长莫及,其中10%则会受您的方法越使越遭。一般地说,善治某病的大牌要么不得其病,得之往往就在那自己鞭长莫及的30%之中,甚至陷于那糟糕的10%。试想倘若原因是您那擅长的70%,它还有可能发作吗?常常正因为是那对于70%成功骄傲的过分自信,反让您作茧自缚(您是治疗这一疾病的权威,您的学生、您的周围只能生存与您同样的学术观点,不说当今非对即错的学术风气容不下您的对头,就算有之,您和您的学生、您的派系能够让他在您的身上实施吗?)对别人也许特效,对您却是灾难的70%方法一意孤行,其后果不仅错失良机,还常常让您陷于万劫不复之地。有趣的是,反而古人却好像早已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所谓“医不医己”,即使大牌如清代名医叶天士,当其母亲得病,他还得求教于医门对头薛生白,当然薛生白也把自己的疑难推荐于叶天士。电视剧《大宅门》白氏一门世代为医,个个都是出入皇候内宅的杏林高手,就其长辈生病,还得请外医前来会诊处方。此其实《灵枢》‘六不治’早有规定,只是今人不察而已。

同理,权威压倒一切,追求统一标准、单边倒的学术风气、环境,就算“百花齐放”,也只能是同科植物。那些暂时还说不上理,甚至是土的掉渣的方法,虽然有效,但能够影响说服现今作茧自缚的嫡传正统“娥子”们使用吗?

㈢缺乏必要的混沌随机思想就会有愚蠢的事情发生


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卡尔·萨根在其批评伪科学最有影响力的《魔鬼出没的世界》一书中告诉我们:“缺乏必要的混沌随机思想,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愚蠢的事情。当制定计划、方案或编织幻想时,在受到利益的贪欲和寻求刺激的需求,或仅仅是受到模仿力量的驱使的情况下,就会有愚蠢的事情发生。”系统混沌理论告诉我们:“混沌不是简单无序和混乱,而是科学意义上系统确定的随机性,是宏观上的无规则性和深层更高级的有序统一。”因此任何夸大某一方法的预期疗效,妄图统一标准以一技一方君临天下,无疑是作茧自缚;抹杀混沌是有序和无序的统一,过分强调不可测因素的宿命也并非混沌理论和中医理论之初衷。

六、只要是真理就不应苛求其表达形式



㈠混沌的随机性和有序性统一造就了中医在诊断和治疗上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科学是发现了亘古常在的永恒真理,只要是真理就不应苛求其表达形式。正因为上述体现易经三原则与现代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混沌理论等前卫科学的相似等价性,混沌的随机性和有序性统一,才造成了中医在诊断和治疗上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常常‘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有你的招数、我有我的打法’,虽看似不同,看似不规范,甚至有时‘土’的掉渣,但实际上的不同,却有着殊途同归,不忤逆真理之原则---其临证察机按阴阳多少之划分系统周期控制模型原则不变。临床上常常见到同一疾病病人分别找几个不同流派的老中医切脉处方,虽所得脉象处方迥异,但都能有所疗效。

㈡潜在相似等价效应反胜于追求眼见为实统一标准的微观实体论
《黄帝内经》云:“至道在微,变化无穷。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知为良?恍惚之数,生于毫厘;毫厘之机,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记得文革期间,当时‘一根针、一把草’风行,存药(技)废医,否定中医理论。有人专门组织了十个有名老中医蒙上眼睛分别为同一个病人切脉,并立脉案处方,结果十个老中医的脉案处方果然大相径庭,就此为根据否定中医切脉,否定中医阴阳五行理论,曾几何在中医界也闹了一个满城风雨。然更多的医生、病患知悉后却表示:管它什么切脉科学与否?阴阳五行是否迷信?只要能解决问题,即使“迷信”也值。这其实实在是当时不懂得中医与西医不同,并不坚持微观实体本质论---寻找病在何处,并不专注于溯因分析---追问病从何来,中医理论在宏观上更趋近于现代系统、混沌……、控制理论,与当代诸多前卫科学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潜在相似等价效应常常更简单,更灵活,更有所擅胜,反胜于追求眼见为实统一标准的微观实体论多多。

㈢科学不是这样的!科学来源于对未知世界和人自身的探究
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卡尔·萨根在其最有影响力的《魔鬼出没的世界》一书中言:“有人说,科学是社会人群的活动,免不了带上一切人类集团活动的烙印-冲突、劝说、妥协,当然还有那些不光荣的举动-欺骗、压制、以及冲动之下的鲁莽之举,于是将这种活动和一切人类活动等同起来,如认为‘科学就是科学家共同体的话语建构和政治建构的过程’因此应该有一个相对统一模式、划一标准。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谁又敢说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模式’可以笼罩一切人类活动?不!科学不是这样的!科学来源于对未知世界和人自身的探究,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代表着人类的独立思考和行动,科学的道路汇集了我们有史以来全部的思维方法和行动方式,科学又与我们一切思维活动并无二致,它的活力就在于对自己的不断审视和质问。”

回顾科学史,著名的数学家希尔伯特曾经有过一个非常宏伟的规划,认为一旦公理和步骤法则给定,一切真理都应该能被推导出来,然而著名的哥德尔定理使这个规划的宏图化为泡影。历史上康托关于无理数集合的不可列性、罗素集论的理发师佯谬、哥德尔定理、以及电脑停机问题证明,都一脉相承、一言蔽之,世界万花筒般的复杂性不可能用可列的算法步骤来加以穷尽。此古人曰:“欲以有限之年辰(天干地支算法),概无穷之天道,隐微幽显,诚非易见。”……。何况中医本就是跨越生理、病理、心理、社会、环境、自然的宇宙大融合医学,面对它的复杂程度,当今诸多前卫科学--量子力学、相对论、微观与宏观、决定性与机率性、线性与非线性尚需要修正和超越,需要用新的框架理论解释非定域性量子联系与时间不可逆等问题,还只也许是解释包括意识、精神在内的传统中医文化的一把至为关键的钥匙。任何希翼建立统一模式、划一标准、穷尽算法来一统天下,自然无疑于白日做梦。

《我看中医新世纪大论战》系列文章作者 马桢伟 2008、3
2009-04-25 17:39 3楼
好文章!好思路!只是理论框架动人心弦,而现实操作范围太大。如果中医用混沌概念能够说明问题的话,不加以时日是不可能的!况且现在的中医药大学,开设易经讲学(必修)的几乎是零(个人感觉)。孰不知言易学者无师自难全也!所谓师傅领进门,可我看到的师傅在那里呢?后学的师傅们在那里啊!门道都入不了何以谈发展研究!即便是导师们带的研究生,才开始教导以易学,能接受者几何!况乎研究者?

生命是有限的,怎么才能用有限的生命去为自己或者说为社会更好的服务呢?难道等病到临头了才想起研究中医的真谛!亦或是用我暂有的知识将就着撞钟而过
2009-04-25 20:42 4楼
3# 李建初

混沌理论属于第二维度科学,要解放生产力必须同第一维度的自然科学相结合。我在古代自然科学衰亡与中医顽强生存缘由一文中已有论。

谢谢!

2009-04-25 22:01 5楼
都是宏图巨制呀,不知是否已经有了单行本?
⬅ 网球肘自治 老茶馆 沉疴:当代中医主要"发展观"流弊之批判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