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疴:当代中医主要"发展观"流弊之批判3

2009-04-25 19:17 楼主
沉疴:当代中医主要"发展观"流弊之批判
三、艺术型中医发展观
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传统中医还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中医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植根于悠久华夏文明、其思维方式、理论体系乃至技术方法都是与东方文化一脉相承、休戚与共的经验艺术。既为艺术就自然说不清,道不明,全在于医生的心领神会、临症发挥。《黄帝内经》“神而明之,存呼其人。”“医者意也。”而此种境界岂能三言两语、短期突击造就,必须要求医生经过长期的临床磨难,不断地重温经典,随着临床技术和文化境界的提高而提高,有一个水到渠成、铁杵磨成针的过程,就好像写书法,必磨去多少块墨,用掉多少缸水,方有所得。既为艺术,那么世间艺术自有相通之处,阳春白雪自有高雅之士符合,何必让下里巴人明白,何必搞什么现代证明与解释呢?
此种传统中医发展观的尴尬
诚然一个好医生必须通过不断临症实践,不断重温经典“温故而知新”,方能得到真知灼见和继往开来之绝学,此本是千百年来医家成才之共识。但倘若每个中医都得走艺术家之路,穷经皓首几十年还不能真正明白几部经典,难窥堂奥。又会让多少本欲投生其中的聪明后生望而却步、中途转轨,一个中医院校的硕士、博士毕业生本以近三十岁,再加上几十年的穷经,就算窥得堂奥也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果真如此中医岂不成了贵族院的老古董,又岂能服务于大众,让整个国民受惠?
遗憾地是:一方面因为这一现状,已使大量怀着一腔热忱投入中医怀抱的中医院校毕业生开始怀疑中医疗效的真实性;又因为所学中医找不到栖身立命之所开始抱怨中医,中医院校培养了大量中医事业的掘墓人。(此话并非虚言)。另一方面经过多年临床锻炼,大量西医或西学中、甚至先学中,年轻时不相信中医的医生,由于长期医疗实践的事实和经历教育了他们,让他们开始明白中医的妙处,向中医返归时,其年龄往往已迈向退休,不免晚矣!请看今天真正活跃在临床第一线喜欢用中医药的医生,往往是学西医出身,事实上当今社会也只有在西医中摸爬滚打过,才能真正体会中医的好处。可这一现状对于中医事业的发展无疑是非常尴尬、非常糟糕的事情。中医院校培养了大量不相信中医的接班人,老中医在呼吁中医后继乏人,临床中医大量西化,西医临老又返身中医,使中医无意中成了老人医,在正规医疗企业中生命力日渐衰弱。因此有人呼吁:跳出这一怪圈,改革现行中医教育和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按照培养艺术型人才改革中医教育体制的设想
能不能找到一种模式突破和跳出上述怪圈,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因为虽然艺术和科学一样来不得半点虚假,全在于功力的积累,但适度正确的引导和巧妙的方法常常是走向坦途之钥,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以书法为例,七八十年代上海有个徐伯清,从隶书着手打破常规用一整套既科学又独特的方法培养一大批学龄前儿童,以超常规很短的时间让一大批少年儿童(包括其女儿)走进了神圣的书法艺术殿堂,直至今日他(她)们还是一批活跃在书法艺坛上的好手。
同理,既然中医是一门艺术,那么何不套用艺术院校培养人才的方案,音乐学院学生不应该从音盲开始,中医高等学府的学生不应该从中医基础开始,要建立中医高等学府的附小、附中,从中选拔打下良好中医基础和传统文化基础(童子功)的学生,大学阶段前期重在学西医和过临床关,后期再把中医经典与中西医临床印证;另一条道直接从西医院校毕业生、在职西医中选拔学生。前者重在让理论落实在实践中,后者重在让实践中的知识回到理论中去理解。可早期分班,后期同班,掺沙子互相提高,搞中医、西医、再中医的两次回归教育,自然会有一大批人提前真正理解中医经典之奥秘,不必再等白了少年头方有所悟。已故的北京中医学院院长蒲辅周教授不就是在其功成名就之时,再专事闭关两年研习经方,为今天的中医后辈树立了不朽之楷模吗?
强调中医是一门艺术,不应忽视中医普及的重要性
因为中医是一门艺术,中医的有些内容西医还不理解,或者说现代科学还不理解,就片面强调阳春白雪,忽视中医普及的重要性,那么棘刺之流、装神弄鬼之辈自然就会大出风头,相反真正明白中医、淡化中医、大道至简推崇“三分治、七分养”的真阳春白雪反而失去了大量理解者和支持者,将难以生存。异化中医成了唯一可行之路,中医的“末法时期”必将提前到来。想一想:佛法如此高深,尚且要发下宏愿,尽度天下苍生,既要“自觉”,还要“觉他”。同理,倘若中医知识不普及,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只是少数贵族之封藏,就是再伟大,又谈何中医之发展。
大道八宝刘逢军在教育其八宝养生师时言:“那一天老百姓生病如果以不看养身师(中医)为傻冒,那么中医自然真正站稳了脚跟,何惧有人毁之‘不科学’。”倪海厦在美国的某个小镇不就是这样做且做到了吗!其实什么是中医立足之本,那就是老百姓的信任度。不普及能行吗!
值得一提的是,网上吴清忠的《人体使用手册》、中里巴人的《求医不如求己》等用形象生动的事物类比描述中医理论,使中医理论、原理更容易被普通老百姓理解和接受,“有时授人于渔,不如直接授人于鱼。”此无疑是为中医知识的普及迈出了有益的可喜一步。
阳春白雪、不知传承、反失其真、实在可惜!
早就听说四川有个经方火神派高僧(四川寺庙本是火神一派的发源之地,为了祛湿防病庙里和尚常服久煮附子汤健体。)一百多岁的离欲上人,至乐县报国寺主持,一生弘教之余,辄施医术,不少名医束手之症著手成春,各地求治者络绎不绝。年前我从友人处得其弟子整理的结缘遗方,初颇为欣喜,后仔细一看,不免有所失望,全册中医经方火神宗旨尽失,整个一个按西医病名编排的辩病用方,此异化中医之安排,上人遗旨、遗方已沦为民间偏方无二,难怪寻之按此书用方者两三人皆都不效。失望之余,有所感慨:“阳春白雪还当注意传承,一味封藏、事过景迁、面目全非,实在可惜!”

四、拿来主义中医发展观
拿来主义是当今中西结合最行得通的道路
拿来主义用西医的理论和技术武装中医,走中西结合道路。“三千溺水只取一瓢”只要有效何须理会中西之别。这是当今主流医学体系、医院、专业特色诊疗、以及一大批大大小小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成果主要采用的方法,现行绝大多数中西结合成果均属于此类发展观的产物。(此类太多,不作枚举)它是当今社会最行得通、最实惠、既能收立杆见影之效,又能与现代科技挂钩,使中医、西医、上级、下级、医院、医生、患者(利益)大家满意的道路,实际上已成为当今主流医学体系唯一最愿与之打交道的发展观和潜规则。
拿来主义之所以行得通的原因有二:
1、拙文《变堵为疏》论及:与西医相比,中医是两头大(哲学原理特有与技法方药多)中间小(生理、病理知识和现代科技方法介入匮乏),中医本是哲学、医学、文化的浑然一体,道、法、技的高度统一,哲学原理是中医的“道”其规定并指导着中医的“法”和“技”,“技也可以进乎道”,主要是从功能着手解决问题。道和法、技之间由于时代的原因,基本上省去了一个重要环节“现代科学理论”。而西医正好长于用“现代科学理论”从结构着手解决问题,往往有立杆见影之效。用西医之长现代生理病理、现代科技手段弥补中医之短,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运作空间,以此入手往往成果颇丰,当代主流医学体系常用的被现代科技认可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基本上概莫如此,并正在逐渐成为当今发展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支柱方法和途径。
2、用现代科技武装中医不仅疗效客观直接,而且中医西医大家面上光彩,既好听又来钱,谁都不会反对。高科技方法收大价钱顺理成章,国家、集体、医生、个人利益全都摆平,自然一路绿灯畅通无阻,成为最行得通、最实惠的道路。反之仍然想用当今西医还不承认的“道”去统领全局,那么你将不是陷于学术争论的纠缠,就是陷于利益分配的干扰,使你裹足不前,终成孤家寡人。
拿来主义--过分实用主义的遗憾
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拿来主义虽然相对行得通,但倘若没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底蕴,或根本不懂、也不需要懂传统中医理论的精髓,因为这本是一条基本抛弃“道”,用西医的科技来替代传统中医的哲学之理与中医技法相结合的途径,虽然它在解决结构问题的单纯性疾病方面,其目标靶向明确,常常较传统中医能取得更骄人的疗效,(表现在运动系疾病方面尤为突出)但其根本上却是以西医思维代替中医思维、用科技手段补充中医技法,会离开真正的中医渐远,不仅面对系统复杂常会一意孤行,而且还容易被立杆见影的骄人成功业绩迷惑,从而导致走向否定中医理论之反面。举例如下:
笔者有一位朋友,文化程度不高,从来就没有学习过中医理论,也不是医生出身,因为会一点推拿、气功,喜欢一些简单针灸,十多年的努力让他用西医的解剖学为基础,创造了一套独特的“肌肉起止点推拿和手部反射区针灸相结合”治疗方法,治疗运动系及其他多种疾病颇有疗效。因解决了一些疑难之症,如今新加坡、香港、台湾等为此特意飞来治疗的络绎不绝。本人也曾向他请教过几招,常还颇有疗效。
北京亚健康治疗中心有个吕岐,原国家女垒队医,中医伤科出身,几十年的临床经验让他发明了一套以中医按摩油为基础的全身皮肤摩擦治疗法,就此一套疗法让他创造了许多骄人业绩,感冒、哮喘当场见效,颈椎病、腰椎病手到擒来,风湿病、连类风湿因子阳性也转了阴性,据说连国家卫生部官员都找他治疗。因为现有西医理论中很难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理论来解释,其用系统论、耗散结构-负熵理论、复杂性思维为理论根据,在国家著名的中医杂志上发表了文章。可是每每谈及中医理论、中医疗效其大多持否定态度,为了我一篇将中医写得过好的文章,他还特地约我谈了一个下午,最后只能统一在中医应该如此好,实际还做不到如此好之上。
同理,业内人士如果有所留意,常常会发现:在职中医医生中,越是有一些独特疗法的特色医生越是西化严重。倘若是一个江湖医生,不可能当西医,还会用中医打打招牌,而在职专业医生,越是有所成绩,又敢于讲“真话”者,往往就越具有否定中医之倾向。记得年轻时参加过一个为期两年的中医古典著作(四大经典)进修班,在所有十几位著名老中医讲课中,让我印象最深、至少我认为是讲课最好的老师,恰恰是一名带有很大否定中医倾向的中西结合名家。记得当时有位颇有中医道行的同学对他的评价是:“现实中实用主义的成功让他迷失了祖宗的方向,再上一个台阶才能认识佛光普照。”仔细想想当今否定中医之流恐怕也是如此,张功耀既是搞了三十多年的老中医,又是哲学教授,方舟子既是学中医经历,又是生理学博士……如此等等,大凡在现行中西医方面取得过一些小成果的修炼者,是否总得念念这种否定中医的“紧箍咒”,这也许是他们通往西天取得正果之前,由于离开了“道”所必须经历的魔障,只是身处魔障何以得知?回顾一下自己学医经历又何不是如此,前几年不是也曾想写一本非经络、非穴位的中医针灸特效取穴法吗?这其实全是实用主义地用西医理论代替中医理论惹得祸。遗憾的这却是当今社会中医要想取得成功、名、利、近期疗效诸多利益双丰收唯一行得通的道路!
解决办法其实也非常简单,用中医思想再重新埋头西医临床第一线十年“深知现代西医之弊端,方知中医之伟大。”一个见不到现代西医之弊端,又不明白中医理论的真谛,误以为面上诸多实用主义的中医方法就是中医全部的学者,走进否定中医之歧路是最正常的现象,看一看张功耀、方舟子的经历就自然清楚明白了。
太实用主义对中医后继发展的危害
太实用主义,丧失了对中医理论本质哲学部分的把握,难免“墨子木鸢,只做车棿。”造成今天年轻的中医后辈中:
1、实用主义地只愿学老中医的经验方、特效疗法(专治某病的方剂和针灸穴位),全然忽视中医理的存在和以理统法统方。
2、一提科学潜意识中只有还原科学,没有系统综合科学,把传统片面地理解为历史的过去,下意识与落后划等号,于是中医就等于不科学了。
3、承认“伟大宝库”却无视中医自身的特色优势,常常把治疗疑难病、系统病的愿望寄托在灵丹妙药、特异魔弹和特异技能的开发上。
4、不承认中药方剂的基本理论,把西医的有效成分为中药的发展方向,视中药西化为中药现代化。
5、只承认中医是经验医学,固执地用西医方法和标准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验证。
……如此种种,拿来主义发展观如果不明或用西医理论代替了中医理论中“自组演化系统和谐”的精髓,就会容易为以西代中制造所谓中西结合的舆论和途径,从而迷失真正的中医精髓,对中医事业的后继发展带来危害。希望我们的中医领导层、管理层适度注意这种倾向。
未完,接四。

《我看中医新世纪大论战》系列文章作者 马桢伟 2007、3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沉疴:当代中医主要"发展观"流弊之批判2 老茶馆 沉疴:当代中医主要"发展观"流弊之批判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