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为宇宙本源,为何难以感知 中

2009-04-26 19:11 楼主
性质;真空中充斥着大量斥力原,物质的惯性是由于该物质周围大量斥力原,对它作用的结果

引力原和斥力原是构成一切基本粒子的基元,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大量引力原和斥力原在结构上的排列组合而成。当引力原数大于斥力原数能量集中分布,即构成可观察物质;反之当斥力原数大于引力原数,能量相对分散,许多均匀连续分布构成空间。物质的惯性就是其周围空间大量斥力原对它作用的结果,推而导之,真空则是大量斥力原趋于绝对数的空间。

关于真空的性质,历来有多种观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种:
a.存在绝对真空(牛顿经典力学认为:虚空是一无所有的绝对真空.)
b.旧以太理论.
c.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的真空湮灭理论.
d.爱因斯坦等人的负质量理论.

真空不空,绝对真空是不存在的,这一点已为现代科学所证明,其理由如下:
A. 现代物理学已经证明光具有粒子性,假定存在绝对真空,(阻力为0)那么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应该是无穷大,而不是有限的光速C。
B. 德布罗意波是一种几率波、横波。假定存在绝对真空,那么运动物质就没有波动现象,应该走直线。
C. 假定存在的绝对真空,狭义相对论出现的“时间谬误”就存在着逻辑上的错误。
D. 现代科学证明,具有连续性的真空,虽然没有静止质量,却充斥了各种“场”(如电磁场、引力场、核力场等等)。

由此可见,真空中必定存在着某种基原,导致了上述现象的产生。


旧以太理论早已被迈克尔逊一莫雷实验所否定;

狄拉克真空湮没理论认为,真空中的负电子非常有规则地紧紧挨在一起,非常均匀光滑,对外界不发生作用,也无法解释上述现象;

负质量从未被观察到也是经验事实;

那么真空中究竟存在什么?用我们的斥力原理论来解释,似乎比上述几种观点更合理一些,下面我们试列表将斥力原理论同上述几种观点加以区别说明。

[td=1,1,284]旧以太理论:
以太是绝对静止的、均匀的、连绵不断的透明体。
[td=1,1,284]斥力原理论:
斥力原是以趋于无穷大速度运动着、不连续的、仅仅是体现出相对均匀性,维象趋于0,启各相同性,具有无穷穿透性。
[td=1,1,284]狄拉克真空湮没理论:
真空存在着稠密的无限多的普通负电子,这些负电子非常规则均匀地紧紧挨在一起,光滑地对外界不发生作用。

[td=1,1,284]斥力原理论:
斥力原之间具有空隙,有限多,结构比负电子小得多,趋于0不等于0,分布不是绝对均匀,以趋以无穷大速度相互作用,是最基本作用力之一。

[td=1,1,284]负质量理论:
负质量是相对于正质量而存在的,可被观察的客观实在。

[td=1,1,284]斥力原理论:
是不可被观察的,大量运动着的斥力原对正质量作用力在概率上的相对体现。


[td=1,1,284]“道”与“气”:
从属于古代哲学范畴。

[td=1,1,284]斥力原理论:
直接引入现代物理学范畴。


从上述对照可以看到,斥力原理论虽然得益于旧以太理论、狄拉克真空湮没理论和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的负质量学说,但无疑较它们更符合逻辑,更具有实际意义,用它来解释上述疑问,显然要容易得多。(对照解释如下:)

A.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有限,体现了真空中存在的大量运动着的斥力原对光子的阻碍作用。
B. 德布罗以波和测不准原理。动量意味着物质对外界斥力原作用的大小,斥力原以趋于无穷大的速度作用于物体并对它产生斥力。一个物体动量越小,空间中斥力原对它作用的不均匀性越大,所以:入=h/p成立。(h为普朗克常数,p为动量,入为物体的波长)。因此物质波是一种几率波、横波,测不准原理(△X﹒△P≌1/2h)成立,至此有理由认为普朗克常数h实际上体现了空间中斥力原的分布密度。
C. 用上述观点来解释狭义相对论中的“时间谬误”自然具有更大的合理性。
D. 由于斥力原排斥一切,斥力原之间无法聚合成团,斥力原本身又趋向于0,要比光子小得多,所以真空中找不到它的静质量,但当大量斥力原在与真空中为数不多的引力原互相作用时,即可能产生各种场的效应(一种可以用流体力学来解释的集合效应,类似东方的“气
”)。
E、 由于斥力原排斥一切,斥力原之间无法聚合成团,斥力原本身又趋向于0,要比光子小得多,现代科学的观察手段必须借助于光来实现,因此可以认为,根本不存在可观察的负质量,虽然理论上不排斥有负质量的存在。但一切力图寻找可观察负质量的努力必定都是徒劳的。一切可观察的物质其质量必定是正的,并且其正质量是通过大量运动着的斥力原作用来体现的。所谓负质量,实际上就是大量运动着斥力原对正质量作用力在概率上的相对体现。
F、 将此联想推导解释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中,“暗物质”是什么?“磁单极”为何找不到?宇宙为何“膨胀大于收缩”?诸多让当代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努力探索的疑难,似乎好像具有更诱人的前景。
G、 甚至进一步遐想,正是这‘斥力原’‘负质量’‘暗物质’‘磁单极’‘负电子’‘负离子’…构成了宇宙间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生命”所在,离开了它恐怕将是死寂一片。它是从思维、精神、到生命、宇宙一切事物运动的原动力,真正意义上构成
事物内部和外部矛盾,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元气’。

性质;引力是物质向外辐射引力原与空间中斥力原作用的结果,物质的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本质上相同
一切可观察物质都是由大量引力原和斥力原排列组合而成,它们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即≥1的序态参数)。由于物质内部外部大量斥力原运动的作用力,导致任何物质都在不停地向四周辐射着大量的引力原及其多种组合态,(即耗散结构,又在向≥0过度;宋代张载言之“动非自外,欲一之不能为之变”。)正是通过辐射与外界物质发生作用,由于辐射的物质结构(排列次序)不同,产生了力的不同类型,这一观点类同于现代物理学中“物质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场的传递。”

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物质辐射引力原产生引力场的过程:
假设有某物体A(耗散结构),周围存在着大量运动着的斥力原,由于物质内部矛盾(引力与斥力)的规定性,导致它向四周不停地辐射着引力原,以某一引力原为例,它在辐射过程中遇到某一空间中运动的斥力原,由于引力原吸引一切,斥力原排斥一切的特性决定了两者在相遇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种向引力原方向的运动趋势,大量引力原的辐射,造成了大量的运动趋势,这一综合趋势也就是引力场。它类似于广义相对论中关于质量分布导致空间弯曲而产生引力的思想。

试用上述思想解释牛顿万有引力公式:
设有物体A和B,惯性质量分别为MA和MB,相距为r,试分析物体B受到物体A的引力。
通常情况下,当r保持一定距离时,物体A可近似地认为以球面波形式向四周辐射出与MA成正比的引力原数,其密度与r平方成反比,与物体B周围斥力原发生作用的引力原又与MB成正比,从而导致物体B向物体A方向一端与另一端的斥力差,产生引力F.因此得到与牛顿万有引力公式相同的公式,即F=G﹒MA﹒MB/r平方。反之物体A受物体B的引力亦相同。
因此有理由这样认为,物质的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本质上是一回事,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同也是必然的。质量的各向同性是由于斥力原分布体现的相对均匀性,著名物理学家邦迪(Bondi)曾指出:“受引力作用的质量与作为引力场源的质量之间可能存在着区别。前者为被动质量,后者为主动质量。”我们关于引力产生的分析恰恰体现了邦迪的这一思想,同时进一步揭示,无论是惯性质量,还是被动或主动引力质量,本质上都是斥力原作用的结果。


按照广义相对论计算,惯性效应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有关,狭义相对论是解不附加任何边界条件时的极端类型,当它考虑附加边界条件时,不得不引进相互作用力,我们关于引力产生的分析也正说明了马赫原理的正确和具有远见性。当斥力原以趋于无穷大速度运动时,实质上就等同于所谓边界条件-无限深处物质的作用。等同于马赫原理所指示的宇宙物质对物体的直接作用。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还进一步大胆设想:
(1) 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引力原和斥力原相遇的概率越高,引力增加。
(2) 当r小到一定程度时,物体A与B之间斥力原作用大大减弱,周围斥力原作用依旧,斥力差增大,以致在A与B之间能够直接交换引力原或引力原与斥力原的组合态。本文认为这就是(原子核)核力产生的原因,所谓π介子(π﹢、π0、π﹣)是一定数量的引力原和斥力原的瞬间组合;甚至电符本身也可能是引力原与斥力原组合后的体现。
(3) 当r大到一定程度时,物体A幅射的引力原对物体B周围斥力原的影响减弱,因此实际引力可能要比牛顿万有引力公式的计算要小。

从而可以这样认为,牛顿万有引力公式只是某种程度上的近似,广义相对论也只是一种数学上更好的近似,它们都没有涉及引力产生的本质。以水星运动和距离太阳最远的冥王星等轨道理论值和实际观察有差异为例,也许能说明本文关于引力产生的分析更趋近于真理。

五、引力、斥力原基本性质与‘道’对比(表格小结)


写到这里,本文也许已基本写清了引、斥力原的性质特征,我们不妨把引、斥力原的上述性质特征与老子的“道”再作一次比较,就可以看到它们具有何等的相似性,它们是深受古人哲学思想的启发,是古代东方潜逻辑哲学效应与现代西方显逻辑物理理论溶合的产物。
(试列表比较如下:)

[td=1,1,284]引、斥力原基本性质:
[td=1,1,284]道、(原气0、太极1、阴阳2、合而为之道):
[td=1,1,284]1,引、斥力原是构成物质基本粒子的最基本,趋向于0而不等于0,介于有与无之间,是无向有转化的度。
无是指质量趋向于0、不可观察性,有是指具有动能不等于0,构成万物之基原。
(场论:众多引、斥力原相互作用构成引力场、斥力场、电磁场……。)
[td=1,1,28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有无相生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td=1,1,284]2,基原不存在内部矛盾,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极。
[td=1,1,284]“一阴一阳谓之道。”
“凡象皆气,不有两则无一,一之体立,故两之用行。所以无穷者,二交相胜而已矣,还相用而已矣。”
[td=1,1,284]3,一切可观察物质都是由大量引力原和斥力原在结构上的排列组合而成,在数量上必然引力原数大于斥力原数,这是引、斥力原吸引一切,排斥一切的性质所决定的。

注:(如果斥力大于引力,物质不成,如一个引力原和一个斥力原结合,即会出现一种如当年爱因斯坦等讨论正质量和负质量相结合的结果,它们保持一种奇妙的结合状态,出现一种一个追逐一个以无穷大的速度向外飞逸的现象,不可能保持相对稳定。)
只有当引力原数大于斥力原数,最基本的是二个引力原一个斥力原结合的“三”结构,才有可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任何基本粒子都是此“三”结构在数量级变化过程中的相对静止。
[td=1,1,284]“道生一(基原),一生二(引力斥力原),二生三(正质量引力原数大于斥力原数),三生万物。(此“三”才是“真正可观察的有”,是“物”。)”
“万物冲气以为和,万物散者为气,聚者为形。”(引力原数大于斥力原数的耗散结构。)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的八卦。……六十四卦、384爻。”
易为上‘日’下‘月’结构,象征宇宙天地间变化总规律;
太极为易之体现,事物对立统一理之总成1;
原气、无极、几、精微物质对应于≥0基原;
两仪、阴阳、对应于引、斥力原;
(推广为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
四象是阴阳再分太少,对应引斥力原平方;
八卦是阴阳的三结构,对应引斥力原立方;
六十四卦是八卦的平方,引斥力原6次方;384爻是六十四卦的双重三结构;
……
依此类推自会有所遐想。
[td=1,1,284]4,其质量等于0,维象趋于0,速度无穷大,
具有超高度测不准性质,导致于隐态时空的
多维象性和隐态运动的任意超光速。
(注:详见本文第三篇论时空。)













[td=1,1,28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其首,随之不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td=1,1,284]引、斥力原是构成物质基本粒子的基原,宇宙本源,最基本粒子。又是自然界一切事物最根本的存在形式和运动形态。
[td=1,1,284]道是无极、几、虚空,乃至太极、阴阳、原气三者合一构成描述世间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衰亡全过程之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道’为宇宙本源,为何难以感知 下 老茶馆 “精、气、神”超科学三级信息控制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