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医“六大六小脉诀”之肺脾命脉理浅探

2011-04-21 17:58 楼主
苗医“六大六小脉诀”之肺脾命脉理浅探
熊传榘 曾定伦 雷正荣 王毅刚 成建国 吴桂华 张洪雷 黎芸 谢谢惠
本文整理借助麻阳县中医院腾建甲老先生所赠---《苗家养生密录》
1、肺脉(右寸)
“肺脉洪大肺中热,干竭三焦气壅结,四肢倦怠少精神,脑闷头昏气不停。”
“肺脉洪大肺中热”,苗医以脉之洪大为实为热,故本句不难理解。
“干竭三焦气壅结”,肺主气,肺受火热之 邪,则肺津受灼,炼液成痰,阻遏肺气宣发外达与肃降下行之机,故肺气为之壅结。肺巨上焦,正常生理状态时,“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肺又为水之上源,肺受火热之邪,不仅宣发布津于肤、毛的功能减弱,且肃降下行之功能亦降低,上焦之气不能下降而化水。由此导致三焦津气布散流通不利,不仅口渴思饮,而且小便不利。此时若治以清肺化痰,使痰热得清则肺气之宣肃复常,气畅津生,口渴止而小便畅。
“四肢倦怠少精神,脑闷头昏气不停。”肺主气,气为力之源,“气拔山兮气盖世”是气旺力强之征,肺病则气弱,故“四肢倦怠少精神”。肺居上焦,痰热郁阻上焦,下焦之肾阳、中焦之脾阳上升之路受阻,头脑失其荣养,故“脑闷头昏”。
“肺脉微细肺家寒,闷闷忧愁口又干,脚软手酸多急气,无情无意过时间。”---微细主于虚寒,肺寒本当不渴,但肺津须赖肺气输布,肺气虚寒,布津无力,则其志不伸而为忧,在情志上表现为“闷闷忧愁”,少言寡语。脚软手酸,肺气不及之象。“多急气”,咳喘也。肺寒咳喘,多痰质清稀。“无情无意过时间”,是“闷闷忧愁”的又一种描述。
2、脾脉(右关)
“脾脉洪大心膨闷,饮食不思常欲困,头疼背痛呕酸水,食后伤风原是病”。心膨闷,此心指心下,即上脘部位,膨胀饱闷,是食滞于中之征,因脾脉洪大主脾胃实热之故。食滞中焦,自然饮食不思。中焦为清阳上升之通路,食滞中焦,则清阳不升,而常感困倦。头疼,清阳不升之故。背痛,脘痛连背也。呕酸水,书面语言谓之吐酸,不欲吐出而强吞,即名吞酸。食后伤风,风性向表,脉象应之而浮,则脾脉多洪大,故曰“食后伤风原是病”犹言“原是食后伤风病”。
“脾脉微细两眉愁,心胸膨胀口舌焦,手脚俱冷脾胃弱,咳嗽时常背上寒”。脾脉微细是脾胃虚寒的反映,脾胃虚寒,常有腹痛,人有痛楚,则两眉多皱,面呈愁苦之貌,故曰:“脾脉微细两眉愁”。脾虚不能运化,则腹满脘胀,歌诀称:“心胸膨胀”,此处之心胸,盖谓胃之上脘,实则脾胃虚弱之人,常脘腹俱胀。“口舌焦”,口干也。《素问 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则上焦之气失润而反渴,但渴喜热饮,故称“口舌焦”。脾主肉、四肢,脾胃虚寒,四肢禀受之阳气不足,故“手脚俱冷”;脾属土,为肺金之母,脾胃虚寒,生气不足,无气以养肺,则肺气亦随之而虚寒,出现“咳嗽时常背上寒”之证。
3、命脉(右尺)
“命脉洪大心头热,咳嗽风痰常壅结,四肢酸软心烦躁,头闷眼花不望人”---命脉指右尺,为真火所居之位,命门之火,当涵育于肾水之中,而不宜浮躁妄动,所以《医学传心录》说:“命门相火只宜静,虽然沉细未为病,若逢胜旺反成殃,阴虚盗汗肌消甚。”《佛点头脉诀》亦称:“命门宜沉不宜浮,沉而有力底火收,浮洪水虚火上注,洪数相火冲顶头。”都说明命门脉(右尺脉),必须沉而有力,匀滑,而不宜洪大。命门脉洪大,相火上冲,冲于心则“心头热”而觉口干,冲于肺则肺阴受灼,炼液成痰,故言“咳嗽风痰常壅结”,不过此时的痰多粘稠难咯与受风所致的吐“清稀泡沫痰”还是有区别的;“四肢酸软”,是命门火旺,遗精早泄(男子常有遗精、早泄;女子多有月经提前),筋骨失养之征;“心烦躁”,龙火不归谁宅而上冲,与上焦心火相并,则心火独亢,故烦躁(此时常伴有失眠)’命门之火,龙火也,常宜藏于海底,肝经之火,雷火也,常宜藏于大泽。今命火(龙火)一动,则雷火随之,上冲巅顶,则不仅“眼花”且头亦“闷”胀不舒,视物昏花,故不欲望人,此际之治法宜滋阴壮水,以涵龙火,甚则再少加上桂、淮牛膝之类以引火归元,又当不言而喻矣。
“命脉微细号平和,肾气呕吐多不和,手脚俱冷脾胃弱,口涎无味不调和。”---命脉微细号平和,并非真正的“微细”无力,而是如《医学传心录》所说的“静”,与洪大躁动相对而言,即沉而软滑匀(如《濒湖脉学》“沉帮筋骨自调匀”“筋骨之间软滑匀”之谓),这样的命脉才是平和的。病态的命脉微细,乃命门火衰之象。火本生土,命火衰微不能温煦脾阳,则脾阳亦衰,此即“火不生土”,阳虚生寒,则胃中必多水饮而致呕吐,此即“肾气呕吐多不和”,手脚寒冷,阳虚不能温养四肢之故,正如《素问 生气通天论》所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筋失所养,不仅手脚寒冷,且多手脚拘挛;火不生土则“脾胃弱”,常多食谷不化,大便溏泻,甚则五更泻;“口涎无味不调和”,盖因命门火衰,阳虚则寒水偏盛而多唾,口中反而不知味,关于这一点,还可以两个方面来理解:一则火能烛照事物,如神之能感受事物,同一理也,人的味觉,本属“神”的范畴,火弱则神衰,故食物无味;二则阳虚之人,最易感寒,寒邪犯胃,则食不知味。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4-21 18:32 2楼
本来今天只得到了右手的肺脾命门脉诊资料,在云阳居士先生的分享下,收集到了左手的资料。
刚刚已经把左右手的脉诊资料发了一个资料,具体的可以看这里:
苗医六大六小脉诀
今天QQ好友:云阳居士先生找到一篇苗医关于脉诊的资料,我整理了一下,发给居士。看了一下,发现缺少左手的资料。
到网上搜了一下,没有。正发急时,居士就把左手脉诊资料传给了我。
不敢自秘,现发上论坛,和大家共同分享。
在此对云阳居士先生表示真诚地感谢。
现在这个帖子里,左右手的都全了。本来想给这个帖子,提高积分要求,想想,由于居士说:

中医--万病回春(553532656) 18:09:30
这个与我家传的速成脉法大同小异,适用于脉法初入门者
即是对初学者有宜的话,就不额外添加要求,希望看到的朋友们自我珍惜和感谢居士吧。

本文来自: 百草居( http://www.baicao99.com/) 详细文章参考: /threads/101554
⬅ 中药 老茶馆 藏医脉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