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桂还是去芍?我对《伤寒论》28条的理解

2009-04-28 18:34 楼主
去桂还是去芍?我对《伤寒论》28条的理解 关于桂枝和芍药在饮证中的区别应用的几点思考我有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加茯苓白术,这个配伍是仲景治停饮的药对;
关于这个28条的症状,到底是去桂还是去芍,我们可以从仲景对药物配伍的观点来思考一下;
经方的治饮的方子,一般是要用茯苓白术打底的,茯苓白术的配伍是利尿的,再“观其脉证,随证治之”,
在饮病系列方中,有配伍桂枝的,如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也有配伍芍药的,如真武汤,当归芍药散等;
芍药这个药,我理解在经方中是养营血,除血痹的;饮是阴邪,伤阳是肯定的了,但是也有除了伤阳之外,人体的营血也跟着伤了的症候存在,就像那个真武汤证的筋惕肉膶,振振欲辟地;还有当归芍药散的那个水盛血亏的腹痛,也是个广义的“血痹”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芍药在饮病应用中的特殊性就是“饮而伴有营血不利”的问题,芍药是通过内达营血来滋养除痹的,相当于阳表来说,这个营血的症候当然是偏于阴里的;
再来分析一下桂枝,桂枝是扶阳,通阳,温中,温降,达表,行瘀,补虚等多效合于一身的,要用它哪一点,就需要靠配伍了;但是相比较于芍药来说,是个偏阳,偏卫阳的药,向上向外可以达表,向下向内可以通降;
我们来看看28条的症候,
“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表证很明显的;
“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里面的停饮导致的症状;
这个28条的症候,我习惯把它理解成一个装满水的紫砂壶,要想把里面的水倒出来,需要两个条件:
1,上面的进气孔和下面的出水口畅通无阻;
2,拿起茶壶倒水。
28条呢,有表证,外在空窍堵了,表束紧了,就要发表攻表啊,所以不敢再用芍药了,上面分析过了,芍药是个内敛内达到营血的药,所以,就要用桂枝汤去芍药,使这个方子能无有挂碍的发表攻表;这样那个紫砂壶出水的第一个条件就具备了;
紫砂壶的出水的第二个条件是要倒水啊,也就是利水饮,那就要加上茯苓白术这个仲景利尿的经验药对了。


还有就是这个28条再重一点我觉得会是那个苓桂术甘汤证,即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减去生姜大枣,那个发表太过了,水激的上逆张扬了,所以减去了达表的生姜,和缓治的大枣,加重茯苓来镇水逆;苓桂术甘汤再进一步,就是真武汤证了,伤阳也伤到营血了,所以用上了附子白芍的药症。
以此思路分析,经方的水饮方诸如什么时候加减生姜,大枣等等也会很有嚼头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4-28 19:44 2楼
家栋兄是如何看待本方于五苓散的病机的。
第一,五苓散有小便不利,却是服用后汗出而愈。本方也无汗出,表不解,却是小便利则愈?
第二,本条文的无汗与 小便不利有没有潜在的联系?
第三,我认为芍药具有疏肝的作用,也就是能运肝血,能输运脾肾之阴上达于心肺,有心肺布散于全身,桂枝通心阳温煦于全身,发挥发汗解表散寒止痛的作用,桂枝汤的表现有汗出,而此处没有汗出,说明什么问题,你认为是用桂枝还是芍药呢?


不是针对是探讨,不要误会。
2009-04-29 18:28 3楼
第一,五苓散有小便不利,却是服用后汗出而愈。本方也无汗出,表不解,却是小便利则愈?
第二,本条文的无汗与 小便不利有没有潜在的联系?

柴桂兄看到了问题的本质,赞叹!

一、看方证: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是太阳太阴病,方证的实质是表未解而兼有里饮;
五苓散是太阳阳明太阴病,方证的实质是里饮有化热之势兼有表邪;
二、看药物组成呢: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桂枝 茯苓 白术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五苓散:桂枝 茯苓 白术 泽泻 猪苓


看以看出,两方治太阴饮的药物时一样的——茯苓白术配伍;解表的药也是一样的——桂枝;所不同的是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是个桂枝证误治而兼饮的,但病还是表未解,所以还用桂枝汤的底子,去芍药是为了把桂枝汤调整的更偏阳一些,再加治饮的组合;
而五苓散是水饮化热而兼表邪,饮热的矛盾更主要,所以会合用泽泻、猪苓等治水热的药;

还有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的无汗是因为经过了误汗误下等法,津液伤的重了,所以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会有炙甘草大枣等养津液的药;

关于这两个方证为什么都会有小便不利的症状,这就牵扯到经方的一个辨治理法,经方立法疗疾是辨表里的,“经方者量疾病之浅深”,有表里证的区分,治表和治里的理法也是不同的,但是有很多症候是表里同病,并且相互之间构成影响,就像这个表证兼饮的症候,就存在着“表不解则里不透,里不通则外不彻”的规律,这也是五苓散和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内在的联系。


第三,我认为芍药具有疏肝的作用,也就是能运肝血,能输运脾肾之阴上达于心肺,有心肺布散于全身,桂枝通心阳温煦于全身,发挥发汗解表散寒止痛的作用,桂枝汤的表现有汗出,而此处没有汗出,说明什么问题,你认为是用桂枝还是芍药呢?————-关于这个问题,是存在这样一个经方的法则:桂枝汤的有汗不是必然症,在很多无汗的症候也是桂枝汤的适应症,因为桂枝汤不是止汗剂,而是解表剂,有微汗的发表作用,更直白的来说,桂枝汤就是汗法。
其实这在伤寒论原书就可以找到很多条文佐证:

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57条曰: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
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2009-04-30 13:13 4楼
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所以对于问题的理解也不一样,在此作为讨论,提出一点不同的看法进行讨论。
桂枝主要作用是解表是常规,但是要明白桂枝的作用,首先是要明白桂枝的真正机理,才能把桂枝的所有功效都弄明白。有的书上说桂枝有五六个功效,如:《本经疏证》中说:盖其用之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痰,曰补中。其功之最大,施之最广”这是在归纳桂枝的六个不同的功效,这样有它的好处,但是这样不容易把桂枝的真正功能说出来。其实桂枝的总的功能是通阳透阴,通过这一个功能就把所有的不同的功效全部解释了。
本条文由于用桂枝汤发汗,用泻下法导致了津液的耗损,这是对的,但是津液的产生是有脾来生成的,所以在治疗阴虚的时候用补益阴津药物也是常规,而此条文则不是从补阴来治疗的,是从健脾来补充津液的。而此条文显示的表不解无汗,说明肌体已经没有津液来促进发汗,也就是无汗的道理,以及小便不利的原因。并且指出了误用下法后,伤及脾胃,更导致津液的生成减少,如果此时再用桂枝以向外透散,那会更伤津液,表征仍会不解,所以在此我认为是张仲景减去桂枝是正确的。

其次芍药能疏肝缓急,主要是能帮助肝来输运,也就是能输运脾所吸收的水谷精微,在此也也有利于脾的吸收与运化,加上茯苓与白术就是为了健脾以利于吸收。但是这个健脾有两种,一是健脾燥湿,就是把人体之内,脉外的水湿之邪吸收进入脉内,有利于排出体外。二是促进胃肠道内的水谷精微的向体内的吸收,有利于对人体的营养供应,这两种功效使得人体的湿邪得以排出,也同时增加了人体的营养摄入,如果真有湿邪,用桂枝那是为了排出邪气,这个排出就是用桂枝的透阴的作用(发汗,利尿,胃液的分泌均是桂枝的透阴的表现),而此条文中津液亏虚,难道还用桂枝以外透?所以我认为是去桂枝。

写到这里,想起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听一位苏老师讲课时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
他说:解表药不能都学成是专门解表的药物,而是学成调理人体功能的药物。
也就是说药物是在体内如何发挥作用的,这才是明白药物的真正功能。
2009-04-30 19:54 5楼
几个疑问:
一、“桂枝的总的功能是通阳透阴,通过这一个功能就把所有的不同的功效全部解释了
”————这个“阴”是什么?
桂枝“透阴”在经方中有哪些方证体现?
二、津液的产生是有脾来生成的,所以在治疗阴虚的时候用补益阴津药物也是常规
————请“以经解经”,列举条文方证说明;
三、而此条文显示的表不解无汗,说明肌体已经没有津液来促进发汗,也就是无汗的道理,以及小便不利的原因。并且指出了误用下法后,伤及脾胃,更导致津液的生成减少,如果此时再用桂枝以向外透散,那会更伤津液,表征仍会不解,所以在此我认为是张仲景减去桂枝是正确的。
——————按此逻辑,生姜也辛温燥湿向外透散,为什么不去掉?
茯苓渗利为什么加用?
表不解的原因是因为“伤津液”还是另有原因呢?

四、而此条文中津液亏虚,难道还用桂枝以外透?所以我认为是去桂枝。
————--桂枝汤证是不是本来就津液亏虚呢?
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
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
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五、北京中医药大学听一位苏老师讲课时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
他说:解表药不能都学成是专门解表的药物,而是学成调理人体功能的药物。
——————这句话不是中医理论吧?更不是伤寒经方理论吧?
2009-04-30 21:01 6楼
一·这个阴指的是津液,因为只有津液才能透发出来,血是出不来的,其实这个透阴就是发汗,利尿,分泌的一种形式,所以小建中汤用桂枝就是为了分泌以促进吸收,其实津液的外出与内渗是一个道理。
二·生姜虽也性温,但是以温中为主,其辛温之性能行降胃气,以下达,因此能止呕吐,但是其辛辣之性能刺激胃肠道以分泌,这个胃肠道的分泌就是心阳肺阴得以透散的结果,既然能从内以透发,势必也能从外透发,这个道理与干姜的回阳(甘草干姜汤)是一个道理,只是作用强弱的问题。
三最后一问那是那位老师个人的心得体会,那不是重点
至于其他的我看还是慢慢来探讨吧,我们两个理解的不一样,在这里不做强解
桂枝汤的条文中张仲景没有提到虚的,只是提到“卫气与营气”的不和谐。
张仲景提到“ 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营气和,家栋兄是怎么理解的呢?
2009-04-30 22:59 7楼
一、386条云:“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
《金匮》小建中汤证“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形热,咽干口燥”
这些个症候岂不是津液伤的更重,为什么不避用桂枝?
二、干姜是温中的吧?生姜才是辛温解表的,要不太阴病理中汤为什么不用生姜?而太阳病桂枝汤必用生姜?
三、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
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 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病人经常自汗,是什么缘故?就是说血中的荣气也就是营(注意,营是血中的荣气,和此相对应的经方理论是卫是气中的津液!这也是下段为什么提到“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把营卫相对应起来的原因)本来没问题,但是虽然脉中的营是和谐的,而脉外的卫却不安稳,为什么呢,因为卫者卫兵也,卫要防御护卫人体的,一旦有感邪或者有异常情况卫就跑去卫外驱邪,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发汗解表驱邪,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知道,感冒初期发发汗就会好了的道理,就是那个卫(气中的津液)以自己的损耗来驱邪外出了,这时候是机体的一个信号,应该怎么办呢?帮助卫去驱邪外出啊!所以用桂枝汤“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为什么用桂枝汤?因为汗出损耗的是卫(津液),所以用一个既可以发汗驱邪,又可以补津液的方子来对治。卫一是有了抗邪的帮手,二是有了补充,就没有负担了,就可以和营去和谐了,看看,说的多明白!
⬅ “阴阳”超科学的‘妙处’ 老茶馆 真传象数口诀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