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伤寒------对伤寒与六经的思考

2011-04-24 10:07 12楼
回复 11# 王家祥


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贪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惧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

治病之道,气内为宝,循求其理,求之不得,过在表里。

守数据治,无失俞理,能行此术,终身不殆。

不知俞理,五脏菀热,痈发六腑。诊病不审,是谓失常,谨守此治,与经相明。

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五中,决以明堂,审于始终,可以横行。
治病之道,在于知道阴阳之气的多少,能推测阴阳之气就可以纵横。
2011-04-24 10:11 13楼
回复 12# 王家祥


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阴阳气尽,人病自具。脉动无常,散阴颇阳,脉脱不具,于无常行,诊必上下,度民君卿,受师不卒,使术不明,不察逆从,是为妄行,持雌失雄,弃阴附阳,不知并合,诊故不明,传之后世,反论自章。

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阴阳并交,至人之所行。阴阳并交者,阳气先至,阴气后至。

是以经人持诊之道,先后阴阳而持之,奇恒之势,乃六十首,诊合微之事,追阴阳之变,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论,圣虚实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诊。

是以切阴不得阳,诊消亡;得阳不得阴,守学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后,故治不久。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纪,诊道乃具,万世不殆。

起所有余,知所不足,度事上下,脉事因格。是以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

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必清必净,上观下观,司八正邪,别五中部,按脉动静,循尺滑涩寒温之意,视其大小,合之病能,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诊之或视息视意,故不失条理,道甚明察,故能长久。不知此道,失经绝理,亡言妄期,此谓失道。
2011-04-24 10:17 14楼
回复 13# 王家祥


帝曰:善。方制君臣,何谓也?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下三品之谓也。

帝曰:三品何谓?岐伯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者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帝曰:善。
处方之前亦需先定阴阳之气。
2011-04-24 10:22 15楼
回复 14# 王家祥


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圣。
人之治病要遵循法度,善于取类比像,以推测人体及外界阴阳之气。
通过对《内经》和《伤寒》的一些学习,对经典的理解有所进步,也更体会到经典的重要性。经典之间有很多共通性,相互参照理解更加深入。
2011-04-24 23:11 16楼
善也,人之治病,诊病为要,必循法度,首重阴阳,以平为期。统观伤寒,源于內经,伤寒六病,并非六经。所谓太阳病,并非全是太阳经病。麻黄汤证可证之。所谓太阳,是人体阳气抗拒外邪和捍卫人体生命特征的一个系统。犹如国家的国防力量和国家机器。
2011-04-24 23:28 17楼
伤寒论的三阴三阳,是初步把人体生命特征划分为六个系统。根据症状指证,确定邪气在何部位,哪一个系统出现问题,可用什么治疗手段帮助人体正气去驱除邪气。
2011-04-25 21:45 18楼
太阳主开,是说太阳这个层面,是阳气散发的,消耗的,负责保卫人体生命特征的系统,所以外邪侵犯,首当其冲是太阳,其结果是阳气受伤,因此治太阳病要时刻注意保护阳气。阳明主合,是说阳明这个系统是吸收营养为主,为人体各个系统的正常工作做好后勤保障。因此治阳明病要保证通畅。少阳主枢,是说少阳这个系统是枢纽,调节阴阳,修复各个系统的创伤和恢复各个系统的功能。所以治少阳病要阴阳平衡,气机舒畅。
2011-04-25 22:40 19楼
太阴主开,是说太阴这个系统是调节,运送,分配,调控,营养物质的。犹如国家的财政部。当太阴有病说明邪气已突破三阳的防线进入內部。治疗思路是防止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厥阴主合,是说这个系统是收藏精微的,关系到人体的元阳元阴,犹如国家的综合实力深藏不露。此处有病错综复杂,随证而治。少阴主枢,是说少阴是首脑系统,调节和监督各个系统有序发展,“故主明而下安”。此处有病而存亡可见,病已至此,说明防卫系统已临近崩溃,所以存亡在于一线。
2011-04-25 23:41 20楼
回复 19# qian1955


先生的话,我受益匪浅,在此谢谢过。
⬅ 伤寒论治未病的问题 老茶馆 原创首发 望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