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还是玄学?继承精华还是糟粕的途径和分界线

2009-05-19 18:58 楼主
科学还是玄学?继承精华还是糟粕的途径和分界线

一、学习中医和传统文化的三个阶段
有个研究传统文化的朋友告诉我:“现代人学习和研究中医或《易经》,大凡须经过三个阶段,早期‘崇拜憧憬而求术’;中期‘彷徨徘徊而致诘’;后期‘恬淡平凡而归真’。”

㈠‘崇拜憧憬而求术’:既然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具有‘惊天地、泣鬼神’之功效,于是崇拜憧憬而求之顺理成章,然而现代人急功近利的心态,常常将之视为某种特效‘秘技’‘魔法’来学习,(大凡初涉中医或刚刚接触传统者大多具有这种‘崂山道士’心态)这种妄想以此迅速‘建功立业’错误心态本身就是一种心魔,佛教《金刚经》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因为忽视它们‘理’的存在,不明学理明理求索致道是大前提,执着于学法求术,常常学中医不学《内、难、伤寒、金匮》,或偏于求其术,学《易经》不知四书五经(现代可用系统控制思想代替),实用主义地抛弃一级概念、用二级概念代替(现代中医教育亦如此),更有甚者干脆直接进入三级概念,只愿学老中医的经验方、特效疗法(专治某病的方剂和针灸穴位)或直接援用八卦卦辞解‘道’,全然忽视中医理的存在和以理统法统方、《易经》以理统卦、解卦。优秀‘文化艺术’降级为‘魔法’‘秘术’‘算命方法’,常常还因不知其伪,怀着‘崇拜憧憬’进而‘黄婆卖瓜’。
㈡‘彷徨徘徊而致诘’:《备急千金要方》云:“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不可治;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可用之方。”没有功力的花拳绣腿即使嫡传正宗又如何?何况再加上复杂事物的千变万化,不明理(复杂性思维系统控制管理思想)何以应付?不明理执着于法和术,形而上学、机械套用,其功效之打折、信仰之打击不言而喻。书本、老师、广告与临床、客观、实际不一致,一段时期后必然进入举步维蹇、彷徨徘徊之境地,转而怀疑中医疗效之真实、《易经》学说之真伪,从而反诘质疑而求索。其实早期的‘学法、守法、执法’正是为了将来的‘大法无法’作准备,‘学法、守法、执法’积累到一定火候,必须先进入一个‘疑法、破法’层面,要进入‘大法无法’,有所‘疑’才能有所‘悟’,这也正是学道求索成长道路上渐趋成熟之表现。可惜的是,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因不知此是学道求索途中必须经历的磨难,不懂得‘驱魔佛自见’,再上一层楼自能见到‘佛光普照’的道理,从而走向‘佛、道’之反面,进而否定中医、否定优秀传统文化。
㈢‘恬淡平凡而归真’:带着质疑求索之精神,博览群书、比较认识万法之理,走传统“博极而通,通而精,精而返约(简)”故“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成致其约”【医学集成】“博极而通近乎道”或通过不断实践总结“技精成艺进乎道”的成材之道。只有通过大量地求‘术’明‘理’才能真正得‘法’,方能明白“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求‘法’之目的不是‘利’而是‘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只是利益之表征,虚化利益的‘无’才能将‘用’发挥至极限。“一切佛法本是指明无我之道”,“断灭执着心魔本是产生正等正觉之正途”,世上本无‘神仙’‘魔法’,所谓‘特异功能’‘魔术’‘魔弹’本身就是‘求佛得道’途中的‘魔障’。
有句时语说的好,诺贝尔奖不是靠努力追求而能得到的,必须具有‘只管耕耘,不管收获’出家人淡泊无争,‘劳动作为第一需要’的大共产主义精神境界。此孔子曰:“好之不如乐之(喜欢的不如从中得到乐趣的)。”用科研劳动升华人格追求、道德境界是历代伟大科学家的必由之路、共有品格。

传统优秀中华文化之瑰宝所用无非寻常百姓平凡手段,(中医所用大多寻常食物、植物或简单工具,比之西医化学指向靶器官、高科技手段简之又简。要取得疗效,必然对于使用者和客观使用环境要求更高。)其所以时有惊世骇俗之效,全在于明理得道功力之体现(宏观整体系统控制管理、战略高度把握机先)和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度势)“师古而不泥古”圆机活法的巧妙运用。
《黄帝内经》开首要义:“恬淡虚无、真气从之。”道家“厚德载物、无欲则刚。”“大道无为。”“大道无痕、大道至简、顺势而为。”……其实皆上述含义之概括。

二、继承精华还是糟粕的一条分界线



回眸古人之教诲
明白上述道理,回眸古今圣贤之言,一条分界线清晰可见:
先贤有论:“道者,上士度势、下士算命。”“知易者不占(不占卦算命)也。”“五运六气视其岁而为药石,虽仲景犹病之也”。


明代张景岳(中国古代对运气学说有相当研究的哲学家、医学家)《类经·运气类》中说:“读运气者,当知天道有是理,不当曰理必如是也。自余有知以来,常以五六之义,逐气推测,则彼此盈虚,十应七八”。“欲以有限之年辰,概无穷之天道,隐微幽显,诚非易见。”……。
㈡循果求因与循因求果
中医本是循症医学,是循果而求因,不是循因而求果,是由症状而导出病因、病机,如只要见‘风’之症状,无论是否真的受风,俱可按风论治,相反即使真的受了风却不一定能用祛风之剂。古人早就有言:“由因察果十之五六,由果察因十之八九。”中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八纲)、五行、六经、病因、病机乃至太极八卦-六十四卦’(两级概念)原本都是古代先贤“描述复杂系统运动变化的特殊方法、模糊控制模型”,类似于现代系统“全息论”“部分包涵整体”“自相似”“无穷嵌套”等观念的原始表达,(类比不能代替论证)并非西方逻辑体系中的由因导果、因果关系的线性规定性,更不能由此推导出因果关系唯一解!倘若由因推果,即使英国神探福尔莫斯再生,其思维推理也不能作为现代法律证据;现代高科技基因检测结果尚有很大不确定性;何况古人的黑箱式模糊控制模型?!
㈢当代对于由因执果线性思维的新认识
当今有西方大科学家评论:“因为由因推果的线性对抗治疗愚蠢,导致现代医学(西医)相当程度上变成了戴着科学光环的‘巫术’,迷信线性对抗的无知,使现代医生成了披着白大褂的‘巫师’。”哲学界有人认为:“简单单一、由因执果的线性思维是执着于迷信的基础土壤,又是区别于复杂性思维的分水岭。”客观事物对象本身的模糊性和生命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诊疗过程中的相对模糊概念(存在灰色地带)很难精确(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非找到唯一发病原因)。随着混沌学的深入,模糊数学的崛起和发展,中医和传统文化利用“隶属函数-大数法则”思想方法解决模糊性问题,建立模糊控制模型的方法,在逐渐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的同时,也揭示了其‘由果察因’(系统控制模型信息调控)的科学性实质。虽然偶然性是必然性的孕育,但是现代量子力学概率解正确性的证明,已经标志着牛顿经典力学追求线性因果唯一解的虚幻。“二十世纪相对论排除了对可控测量过程中的牛顿迷梦;混沌学则排除了拉普拉斯决定论的可预见性的幻想。”《混沌:开创新科学》。正因为如此,现代系统论才希翼建立模糊控制模型来弥补和替代传统(西医思维)着眼于线性因果关系的缺 陷,用复杂性思维来调控和解决模糊性问题。
㈣追求唯一解是中西式迷信的殊途同归
彭罗斯、当代天文物理与数学的主要领导者,用著名的《皇帝新脑》一书告诉大众:“当年希尔伯特就曾经有过一个宏伟的计划,试图建立一个完备的数学公理体系,一旦成功,人类只需要通过演绎性质的计算工作就可以将所有的真理推导出来---也就是说,发现真理的工作完全可以交给机器去完成。但是,著名的歌德尔不完备定理的发现使这个近乎完美的终极大厦毁于一旦。这说明了世界的复杂性不可能完全用可列的算法来穷尽,在可列算法逼近的尽头,还存在着一种属于‘混沌’的世界本源不可预测因素。相反,由于此种世界本源不可测因素的存在,使世界变得绝对是不可计算的,彭罗斯用了一个经典力学世界中的撞球实验-类似于彭加勒所谓的三体问题-来验证了这个结论。结果,世界本质上的不可测因素彻底地战胜了拉普拉斯的设想。”
“平常而看似简单可忽略的事物,却足以引发无可预期的灾难(“蝴蝶效应”),而看似复杂无序的事件,却遵循着简单的定律,这便是当今科学最具有影响力的混沌理论。一种‘乱中有序’的紊乱表象规则系统,一种不可测因素的预测,它是20世纪最伟大的三项理论之一,是继相对论、量子力学之后,又一次震撼科学界的观念革命。”
利用中医或传统文化的两级概念(模糊控制模型)推导事物之发展,本质上就是一种用混沌思想对不可测因素的预测,只是大致趋向,并非决定论追求的线性唯一解,倘若以此推断事物变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唯一解)则缪也!(如按系统混沌学说,理论上巴西一只蝴蝶的翅膀扑动,可以在美洲引起一场风暴,可实际发生概率趋于0。)不明此理,不管是西式迷信还是中式迷信其结果必然殊途同归。机械理解和照搬诸多五运六气、八卦-六十四卦(两级概念)方法,从古到今已有多少医家、哲学家为此研究奋斗了一生,到了还是因博而不通、抱恨于胶柱鼓瑟、刻舟求剑,误陷‘下士算命’之泥潭,这难道还不足以引起后来者之警惕吗?(注:别有用心以此谋取既得利益者不足论。)

三、本人对此认识的过程
80年代用中医五运六气为人算命
年轻时(80年代)出于学习中医理论的需要,我试着用中医的体质分类(《黄帝内经》五种人分类拟心理人格维度相似性)和中医五运六气(以生辰八字(干支)推演运气学说拟开放系统生物节律)为人测病、算命,竟然小有成绩,试用于左右、同事、朋友大多有所应验,其效验尤胜于推卦、看相或八字,最为神奇的是,某同事几年内将得到三十万的大财(当时没有炒股)居然给我胡乱言中。为此还创编了一套所谓的“科学理论”(其逻辑结构:体质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习惯、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对社会的作用力导致社会的反作用力决定命运、生辰八字是体质的“初速度”…。)而沾沾自喜。由于当时不察中医方法本是模糊控制模型,用以‘度势’尚有几分可信度,以此推求人之命运、结果、(唯一解),焉能不谬!测病、算命时灵时不灵、时间越久、算的越多自然弊端越现,90年代初因不察人家扮假夫妻叫我算命,结果闹了两个大笑话,真正无地自容,从此收手不再算命。2000年以后学习系统论等跨学科科学方知,原来中医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诸多二级概念‘阴阳(八纲)、五行、六经、病因、病机、五运六气乃至太极八卦-六十四卦’本是古人的模糊控制管理模型,用以‘度势’、判断事物变化发展之方向、趋势,确实可用,还时有‘惊天地、泣鬼神’之效;用以‘算命’推断‘必发某病’、不考虑事物的复杂性和开放性,把复杂事物中的某一要素上升为线性因果唯一解的原因,常常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岂能不贻笑大方!
㈡ 90年代研究中医望‘相’诊‘病’方法
90年代曾一度全身心地投入中医望‘相’诊病方法的研究,收集了中医各家望眼、鼻、唇、耳、舌、手、肤……等一大摞资料,并按西医病名分类整理成册,竟成厚厚一大本。本以为掌握了如此多的望诊技法,不成望诊高手,也可游刃有余,甚至还想出书教人。但事与愿违,用之临床常常有是相而没有是症、有是症而没有是相,(再敏感的‘相’其临床症侯的统计,吻合率也仅为70%左右)单一的望相诊病犹如算命,时灵时不灵、时而‘神仙’、时而‘江湖’的评价让我哭笑不得,失望之下干脆放弃,重新进入临床望闻问切综合诊断,重拾古人“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审症察机、以常衡变。”的由症(相)察机(体质、病机)诊法原理,由果朔因反推病机,临症察机再论疾患,不想前之望诊技法又成了‘秘密武器’,临床诊疗反而常常有人将你当作未知先卜的‘算命先生’。
原来古代医圣汉·仓公(淳于意)早就有言曰:“病名多相类,不可知,故古圣人为之立脉法,以起度量、立规矩、悬权衡、案绳墨、调阴阳,……观所失所得者合脉法,所期生死。”(《史记·本传》)(意思是,同一种疾病常常混杂着多种不同的病因、病机和体质,从病名着手诊断和治疗常常找不到解决之关键,所以古代医圣为此创造了切脉的诊断方法,用来配合判断疾病的轻重,建立诊治方法,树立诊治标准,规范病案纪录和诊治,调节治疗疾病,……通过望诊得到的数据应该同切脉的结果相互印证,通过辩因、辩机、辩体而判断疾病的预后。)这不就是古代圣贤反对因果线性唯一解,用复杂性思维、“隶属函数---大数法则”思想方法解决模糊性问题,建立模糊控制模型方法的绝妙写照吗!
㈢2000年以后有幸接触一些‘高科技’诊断仪器
2000年以后有幸接触了一些所谓的高科技诊断仪器,虽然它们的原理和数据确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有的与中医全息思想相吻合),但其反映常常是一个局部或者侧面的正确性,是一个由此(仪器数据‘症’)察机(体质、病机)的手段,并非诊断疾病的标准数据。用此推断某人易得某病可以,诊断其已得某病常常谬也!如笔者亲见,上海某著名三级甲等医院两个海归专家用进口专用电镜检查一个七旬老人的喉部不适,发现菜花样病变,一致诊断晚期喉癌,没法治,顶多活三个月,让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好在老人开朗不相信(切片检查也不支持癌症),反而与医生打赌,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后……还往医院串门。此类例子胜多,然而既是高科技仪器、高价位,倘若只能作为参考数据,不能作为诊断标准,市场经济商业操作恐怕不行,于是最值得推广的“经验”是:把可能说成是铁定,把由果朔因察机的模糊控制转变成有因即果的线性唯一解,因为只有惟我独尊、以我为标准,才能立足赚大钱,商业操作历来如此,别无他途。长此以往、令人不寒而栗!任何稍有思考能力的头脑,都不得不作出反向质疑:“现代医院风行的检查、化验项目又有多少可信度?又有多少已经步入‘有因即果’之泥潭?诸如一见白细胞高即是炎症;一见GPT高即是肝炎;一见高血糖即是糖尿病…;今天的癌症病人如此之多与此又有何种关系?如此种种、科学否?迷信否?当今已有智者将此质疑大旗高高举起,是非将来自有公论。在下在此不多累牍。

四、科学常常与迷信伴生
记得有句哲学名言:“上帝是伴随着魔鬼而降临人间,科学常常产生于迷信的土壤。”生活中科学和迷信常常彼此紧挨着,区别科学还是迷信,并不在于古代还是现代、东方还是西方,更多重在思维方法的正确性。今此重温古人:“上士度势、下士算命。”“知易者不占(不占卦算命)也。”……等教诲,不难体察、古人早已从思维高度为后辈辨明‘继承精华还是糟粕’划定了泾渭分明的分界线,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迷信’难道还需要我们永无休止的争吵吗?
回顾全文,对照先贤名言“师古而不泥古”“重意而不拘于法”“师其法而不囿于方”“发皇古义、博采众方、融会新知、另辟蹊径。”“阴阳、脉息宜粗不宜细,宜定性不宜定格。”“宁错其穴,不错其经。”“法无定法。”“取其大者,略其烦碎,弃其纰缪,而时时体验于人事是善读书者耳。”……。先贤谆谆教诲,其良苦用心已跃然纸上。

五、能真正明白此途径和界线者毕竟不多
遗憾的是,与当今面上激励斗志的西式口号‘人人都能成功’相反,真正能明白上述道理,明白中医、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者毕竟还是少数,更多的人不是囿于盲目崇拜、机械照抄,误陷算命泥潭;就是弃道求术、唯过时西式判定为准绳,直至否定中医、否定中华优秀文化。【道德经】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笑而置之;不笑不足为道也。”(上等智慧者,听到道则紧随不舍、百折不挠、历经艰难方有所得;中等智慧者,听到道将信将疑、患得患失、乃至争论不休;下等智慧者,听到道缺少悟性则浅薄以为荒诞不经,故嘲笑之;而这种嘲笑正说明道的高深,如果没有嘲笑,道就不成为道,道只能被少数有智慧者所认识。)本就是‘超’科学的中医发展观,根本就不能用现今面上所谓的科学标准来判定(是否真正了解当今的科学发展步伐?),大部分不识此其中玄机者,谁都可以给你弄顶‘伪科学’‘假科学’甚至‘封建迷信’帽子戴戴,但求索致道路上,又何须计较他人的非难,或许这本身就是一种必须经历的磨难,驱魔方能见佛,历史的车轮、科学的发展、实践的证明将会说明一切!
《我看中医新世纪大论战》系列文章作者 马桢伟 2007、3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翁同龢与中医药 -----《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 老茶馆 赵红军谈脉学系列之五:脉诊的临床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