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伤寒》温病之争可以休矣

2009-05-20 22:49 楼主
第七节:经络、藏象、伤寒、温病、肾阳…现代解释之四

为何《伤寒》温病之争可以休矣

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辨证重在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与营分、血分证相一致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现代医学上世纪70年代在严重感染、创伤、烧伤、大手术、休克等过程中,出现全身炎症失控、多器官衰竭情况发展起来,90年代得到国际上确认的新概念。(MODS)不仅肯定了严重生理、病理刺激可导致远隔器官及全身的损伤,而且是病理过程由轻到重发展的标志性坐标系,(MODS)的提出为重大疾病医疗的早期实施干预、争取较好预后,获得了理论上的支持和确认。有趣的是,在那没有抗菌素的遥远年代,中国古人好像早已明白了这一疾病病理过程由轻到重发展的标志性坐标系,提出了热病(类似于感染性炎症反应)的卫气营血病理发展过程途径,创立了著名的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方法。有人将此与现代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展过程相比较,结果惊诧地发现:中医的卫分证类似于系统感染(包括传染病)的前驱(感冒)证态;气分证类似于各系统急性感染证态,其中阳明热证(白虎汤证、承气汤证)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相一致;营分证、血分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相一致;血分证的后期出现内闭外脱与多器官功能衰竭相一致。

二、现代系统感染证态与《伤寒》温病卫、气、营、血证态列表比较
本人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把现代系统感染证态与《伤寒》证态和温病卫、气、营、血证态列表比较如下:(注:证态分类方法来自《伤寒论现代解释》一书)
㈠系统感染(包括感冒和传染病)前驱期与太阳经、卫分证态:
[td=1,1,189]系统感染前驱期
[td=1,1,189]《伤寒》太阳经证态
[td=1,1,189]类《温病条辨》卫分证态
[td=1,1,189]1、风寒感冒证态
[td=1,1,189]中风-桂枝汤;
伤寒-麻黄汤;
伤寒轻证-麻黄桂枝各半汤;
[td=1,1,189]初入手太阴-桂枝汤;

合葱白豆豉汤变化;
[td=1,1,189]2、风温感冒证态
(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
[td=1,1,189]热多寒少-桂枝二越婢一汤;
外寒内热-大青龙汤;
[td=1,1,189]初入手太阴恶寒-桂枝汤;
只发热不恶寒口渴-银翘散;
偏咳嗽身热不甚微渴-桑菊饮;
[td=1,1,189]3、湿温感冒证态
[td=1,1,189]湿遏项背经输-葛根汤;
湿热被遏营卫不和-文蛤散(汤);

湿热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湿协热下利-葛根芩连汤;
[td=1,1,189]湿重热轻-三仁汤;
湿轻热重-三石汤;黄芩滑石汤;
湿蕴经络-宣痹汤、加减木防己汤
湿蕴肌肤-薏苡竹叶汤;
湿协热下利-四苓合芩芍汤;
湿郁三焦-五加减正气散;
[td=1,1,189]4、寒湿感冒证态
[td=1,1,189]太阳寒湿膀胱腑证-五苓散;
太少合病-柴胡桂枝系列;
兼寒湿中阻-柴苓散;胃苓散;
[td=1,1,189]五苓散、滞下-四苓加厚朴秦皮汤;
寒湿不宣-桂枝杏仁薏苡汤;
寒湿下利-活人败毒散;
[td=1,1,189]5、秋燥感冒证态
[td=1,1,189]凉燥-桂枝汤变化;


温燥-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
[td=1,1,189]风(凉)燥-桂枝汤、杏苏散、
桂枝柴胡各半汤加吴萸楝子茴香木香汤、苦温甘辛和之;
温燥-翘荷汤、桑杏汤、沙参麦冬汤、清燥救肺汤;
疗后:五汁饮、牛乳饮、玉竹麦门冬汤、加减玉女煎;
(注:上为基本证态,对于患有基础及系统疾病以及不同体质患者还须具体细化辨证。)

各器官系统(急性感染)感染典型期与阳明、少阳及变证、坏病、各脏腑气分状态:
[td=1,1,189]各器官系统感染典型期
[td=1,1,189]《伤寒》太阳变证和阳明、
少阳证态及部分少阴证态
[td=1,1,189]类《温病条辨》气分证态
[td=1,1,189]1.急性感染炎症肺热证态:
肺炎风热犯肺证态;
肺炎寒饮肺热证态;


肺炎肺热炽热证态;


腮腺炎淋巴感染证态;
[td=1,1,189]
邪热迫肺-麻杏石甘汤;
寒饮夹热-越婢加半夏汤、
小青龙加石膏…;
阳明经证-白虎或白虎加人参
肺痈-小陷胸合桔梗汤;
少阳温毒(大头瘟)-
少阳温毒(痈疮肿毒)-
[td=1,1,189]
麻杏石甘汤;叶氏荷杏石甘汤;


白虎化裁或白虎加沙参玉竹汤;
小陷胸、千金苇茎汤、凉膈散;
普济消毒饮去升柴黄芩黄连方;
外用水仙膏方、三黄二香散;
[td=1,1,189]2.神经及消化系统非器质性症状:

[td=1,1,189]热结胸中虚烦-栀子豉汤变化;
胸膈痞鞕、气冲不得息-瓜蒂散;
[td=1,1,189]未入阳明虚烦欲吐-栀子豉汤;
胸膈以上痰液壅盛-瓜蒂散方;
[td=1,1,189]老慢支肺气肿支饮证态;


.

[td=1,1,189]外寒内饮-小青龙汤;
痰壅闭气-葶苈大枣泻肺汤;
痰饮冲胸-苓桂术甘汤;
[td=1,1,189]-小青龙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

[td=1,1,189]胸腔积液水结悬饮证态;


胸腔积液寒实结胸证态;

急性腹膜炎热实结胸状态;
[td=1,1,189]水结悬饮-金匮十枣汤;
寒实结胸-三物白散方;
热饮结胸-大陷胸汤、大陷胸丸;
[td=1,1,189]支饮胁痛早期-香附旋复花汤,
久不解者,间用空液丹;
[td=1,1,189]5.肝.胆.胰感染柴胡汤证态;
[td=1,1,189]胆热气郁-小柴胡汤;
少阳阳明合病-大柴胡汤、
或柴胡加芒硝汤;
太阳少阳合病-柴胡桂枝汤;
胆热水气-柴胡桂枝干姜汤;
[td=1,1,189]胆郁痰扰-温胆汤;
胆热腑满-大柴胡汤化裁;
肝胆火炎-当归龙荟丸;
肝胆湿热-龙胆泻肝丸;
三焦湿热-三仁、五加减正气散…;
[td=1,1,189]肠梗阻阳明腑实证态;

[td=1,1,189]燥实而坚-调胃承气汤;
痞满而实-小承气汤;
痞满燥实-大承气汤;
热结气闭-厚朴三物汤;
大肠寒结-大黄附子汤、
三物备急丸;
[td=1,1,189]合肺气不降-宣白承气汤;
合痰液壅盛-陷胸承气汤;
合小便赤痛-导赤承气汤;
合邪闭心包-牛黄承气汤;
合津液不足-增液承气汤;
合口舌燥黑-护胃承气汤;
合正虚不运-新加黄龙汤;
[td=1,1,189]急性胃肠炎痞证态;
(证多脾胃湿热、寒热交错)

[td=1,1,189]热陷痞塞-大黄黄连泻心汤;


热陷阳虚-附子泻心汤;
热陷胃虚-半夏泻心汤;
热陷胃虚甚-甘草泻心汤;
热陷水停-生姜泻心汤;
胃热脾寒-黄连汤、栀子干姜汤;
寒格食入即吐-干姜芩连人参汤;
中虚痰饮痞逆噫-旋复代赭石汤;
脾胃虚热哕-金匮橘皮竹茹汤;
[td=1,1,189]湿蒙机窍-三香汤;
淡渗分消-茯苓皮汤;
湿郁三焦五加减正气散;
湿蒙神识-人参泻心汤;
呕而兼痞-小半夏加茯苓、甚半夏


泻心去人参干姜甘草
大枣加枳实生姜汤;



痞湿虚呃-新制橘皮竹茹汤;
痞结不食-半苓汤;
痞结目黄-草果茵陈汤;
痞结伤阳-苓姜术桂汤;
痞结便塞腹痛厥逆-椒附白通汤;
[td=1,1,189]霍乱样综合征、
水、电解质紊乱证态;
[td=1,1,189]早期、后期代偿-桂枝汤小和之;
高渗性脱水-五苓散主之;


低血容量代偿-理中汤;
低血容量失代偿-四逆加人参汤;
低血容量(厥逆亡阳)四逆汤主之
低血容量(阴损格阳)通脉四逆加
猪胆汁汤主之
[td=1,1,189]吐利止身痛不休-桂枝汤小和之;
热多欲饮-五苓散、腹满加厚朴广
皮、转筋加防己桂枝薏
仁、脉紧加附子;
寒多不欲饮-理中汤;
四肢厥逆-四逆汤主之;
干(类)霍乱-救中汤;
中恶心痛腹胀-九痛丸、走马汤;
[td=1,1,189]肌肉不自主运动动风证态

实风内动惊厥证态;(小儿热厥)


阴虚动风肌蛋白消耗低钙
低镁血症证态;



阳虚动风低血钾低血钠证态;


[td=1,1,189]


心肾虚热烦失眠-黄连阿胶鸡子汤
心肾虚寒悸失精-桂枝加龙牡汤;

心下悸欲得按者(心率紊乱)桂枝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
脚挛急(腓肠肌痉挛)芍药甘草汤、附子芍药甘草汤;
脐下悸欲作奔豚(腹直肌痉挛)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起则头眩,身为振振摇者(全身抖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头眩身膶动,振振欲僻地(第三腔积水全身抖动)真武汤;
[td=1,1,189]
热惊厥-牛黄抱龙丸、琥珀抱龙丸、万应锭、小儿回春丹;
阴虚火炽-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虚风内动-加减复脉、三甲复脉或大小定风珠;
[td=1,1,189]10.痢疾样综合征湿温证态;
[td=1,1,189]湿热泄泻-黄芩汤;


热毒血痢-白头翁汤;

里虚下痢-桃花汤;

少阴下利咽痛-猪肤汤;
[td=1,1,189]痢疾刚起-加减芩芍汤;
暑湿痢疾-滑石藿香汤;
湿热痢中痞-泻心汤变化;
疫毒痢-加味白头翁汤合犀角地黄、紫雪、至宝、安宫牛黄辈;
里虚下痢(便脓血)-桃花汤、粥;
滑脱不禁-人参赤石脂汤;
少阴下利咽痛-猪肤汤;
脾胃虚寒-加减附子理中汤;
脾阳衰败-附子梗米汤;
酒客久痢-茵陈白芷汤;
久痢老人脾肾两伤-双补汤;
久痢伤阴小便不利-加减理阴煎;
久痢淤血肛中气坠-断下渗湿汤;
久痢阴伤气陷肝坠-地黄余粮汤;
久痢伤肾下焦不固-三神丸;
[td=1,1,189]11.疟疾样综合征寒热往来证态;
[td=1,1,189]寒热往来-小柴胡汤;
[td=1,1,189]少阳寒重热轻-加减小柴胡汤;
热重寒轻夜热早凉-青蒿鳖甲汤;疮疡湿疟-苍术白虎加草果;
痞塞湿疟-草果知母汤;
热轻湿重-厚朴草果汤;
湿热结胃脘-泻心汤;
胃阳胃阴两伤-加减人参泻心汤;
胃阴伤-麦冬麻仁汤;
脾阴伤-黄连白芍汤;
脾阳伤-露姜饮、加味露姜饮;
劳疟-加味异功汤;
太阴三疟-温脾汤;
少阴三疟-扶阳汤;
厥阴三疟-减味乌梅丸法;
[td=1,1,189]急性脑感染热扰心神证态
太阳惊厥谵语脑中毒小儿感冒高热证态;
少阳烦惊谵语脑中毒癫痫证态;
阳明热损伤脑中毒暑厥证态;
[td=1,1,189]
太阳惊厥谵语-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牡蛎救逆汤;
少阳烦惊谵语-柴胡加龙牡汤;

太阳中喝-白虎人参汤
[td=1,1,189]
热惊厥-牛黄抱龙丸、琥珀抱龙丸、万应锭、小儿回春丹;

暑厥-行军散、玉枢丹;
暑热-白虎人参汤。清暑益气汤;
[td=1,1,189]13.急性心肌炎炙甘草汤证态;
[td=1,1,189]阴阳俱虚-炙甘草汤;
气血俱虚-小建中汤;
[td=1,1,189]加减复脉汤、参脉饮;
-小建中汤;
[td=1,1,189]14.风湿性关节炎附子汤证态;
[td=1,1,189]风湿见表脉浮-桂枝附子汤;174
外湿内渍伤脾-去桂枝加白术汤;
风湿流注关节-甘草附子汤;175
阳虚寒湿身痛-附子汤;
[td=1,1,189]
[td=1,1,189]盆腔脓肿太阳蓄血证态;(急性盆腔腹膜感染或盆腔脓肿、盆腔蜂窝组织炎)

[td=1,1,189]太阳热结、膀胱瘀热(脓肿形成有下腹痛或堕胀感,常有典型膀胱刺激症与小腹硬满结急一致,如里急后重、小便频数。)-桃核承气、大黄牡丹汤;
[td=1,1,189]大黄牡丹汤、红藤败酱汤;
[td=1,1,189]急性盆腔炎热入血室证态;
(急性盆腔炎,包括子宫、附件发炎没有波及腹膜)
[td=1,1,189]太阳热入血室(发热较高,无**流血,少腹急结硬满严重。)
-桃核承气汤;
[td=1,1,189]竹叶玉女煎方;
护阳和阴汤(加减复脉用参);
加减桃核承气汤;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5-20 23:30 2楼
[td=1,1,189]急性盆腔蓄血身黄证态;
(盆腔积血,包括宫外孕破裂、黄体卵泡破裂及它脏破裂)

[td=1,1,189]太阳阳明(盆腔)蓄血身黄
(小便自利,如狂,脉结,身暗黄。宫外孕多伴急性腹痛、**流血或停经。)-抵当汤;
[td=1,1,189]
[td=1,1,189]盆腔良性包块蓄血证态;
(慢性盆腔炎机化包块,包括盆腔脓肿后遗症、慢性盆腔炎、宫外孕后遗症等)
[td=1,1,189]太阳阳明(盆腔)蓄血痞块
(无腹痛、发热、流血等急性症候)-抵当丸;
[td=1,1,189]化癥回生丹;
[td=1,1,189]19.腹腔恶性肿瘤脏结证态;
[td=1,1,189]癥瘕积聚-鳖甲煎丸;
[td=1,1,189]疟母-鳖甲煎丸;
[td=1,1,189]胃肠道出血阳明蓄血证态;
(上消化道出血-便血)
[td=1,1,189]阳明蓄血:淤血-

热用大黄泻心汤;
寒用黄土汤;
[td=1,1,189]漱不欲咽便黑-犀角地黄汤;
湿热迫血逆上滞下-大黄泻心汤;
小肠寒湿便后下血-黄土汤;
[td=1,1,189]21.阳明发黄肝细胞性黄疸证态;
[td=1,1,189]阳黄证-茵陈蒿汤;
阳黄轻证-栀子柏皮汤;
湿热发黄气化不利-茵陈五苓散;

阴黄证-茵陈术附汤;
瘀黄证(女劳疸)-硝石矾石散;
[td=1,1,189]-茵陈蒿汤、杏仁石膏汤;
-栀子柏皮汤、冬地三黄汤;
-茵陈五苓散、二金汤方;
目黄舌蹇四苓加木瓜厚朴草果汤;
-茵陈四逆汤;
积劳黄-连翘赤豆饮送保和丸;
[td=1,1,189]蛔厥蛔虫梗阻证态;
糖尿病厥阴消渴证态;
[td=1,1,189]厥阴肝热阳郁-乌梅丸;
[td=1,1,189]厥阴消渴、土败格拒-椒梅汤;
少阴消渴、厥阴麻痹-连梅汤;
阴液元气两伤-三才汤;
[td=1,1,189]休克亡阳证态
内毒素休克(冷休克)证态;
外毒素休克(暖休克)证态;
[td=1,1,189]
(厥逆亡阳-四逆汤主之;
(阴盛格阳-白通汤加猪胆汁;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td=1,1,189]



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与营、血分证态:
[td=1,1,189]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证态
[td=1,1,189]《伤寒》阳明、厥阴…危重证态
[td=1,1,189]类《温病条辨》营分、血分证态
[td=1,1,189]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阳明热盛证态;(偏重于外毒素感染,)
[td=1,1,189]厥阴热深厥深-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

[td=1,1,189]汗出脉芤-白虎加沙参玉竹汤;
气血两燔-玉女煎去牛膝加玄参生地;
[td=1,1,189]热灼营阴败血症早期证态;
(各种热病感染极期)
[td=1,1,189]
[td=1,1,189]营热证-清营汤主之;
发疹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生地丹皮
大青叶倍玄参主之;
发斑者-化斑汤(白虎加凉血);
谵语者-清宫汤主之;
神昏发斑-加犀角丸;
[td=1,1,189]热闭心包轻度中毒性脑病昏迷证态; (高热昏迷谵语一致,
脑炎、脑膜炎典型及肺炎极期)



.湿蒙心包非典型脑炎证态;
[td=1,1,189]
[td=1,1,189]热闭心包-安宫牛黄丸;
高热痉厥-紫雪丹;
高热神昏-局方至宝丹;
高热内闭外脱-牛黄至宝丹;
痰厥气闭(不发热)-苏合香丸;
湿热蒙蔽心包-菖蒲郁金汤;
[td=1,1,189]血热动风中毒性脑病痉挛证态;
(各种脑炎脑膜炎脑中毒引起抽搐)
[td=1,1,189]
[td=1,1,189]热盛动风、初-清营汤加钩藤羚羊
角丹皮少与紫雪丹合之;
热盛痰壅抽搐-局方至宝丹合勾藤

息风汤;
[td=1,1,189]5.热盛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证态;(脑功能衰竭、脑膜炎合并多器官多功能障碍)
[td=1,1,189]
[td=1,1,189]气血两燔-清瘟败毒饮;
热盛动血-犀角地黄汤;
神昏发斑-犀地清宫汤合犀角丸;
[td=1,1,189]气血两燔重度中毒性脑病颅内高压证态; (中毒性脑病重度脑障,颅内高压脑疝)
[td=1,1,189]
[td=1,1,189]阳明热盛动风-犀羚白虎汤;
肺经热盛动风-桑菊钩藤菖蒲饮;肝经热盛动风-羚羊角勾藤息风汤
气血两燔动风-清瘟败毒饮;
俱当合用安宫牛黄、紫雪、至宝丹辈清热开窍息风;
[td=1,1,189]热结肠腑肠梗阻合并感染证态;
(偏重于内毒素感染--中毒性脑病脑膜炎合并肠道感染梗阻)
[td=1,1,189]厥阴热深厥深-承气汤;
[td=1,1,189]三承气汤变化加味,俱当合用牛黄、紫雪辈兼顾神昏谵语;
[td=1,1,189]多器官功能衰竭内闭外脱证态;
(中毒性脑病同时伴有电解质失常低血容量状态)
[td=1,1,189]厥阴危证-(必须人病兼顾)
[td=1,1,189]亡阴-生脉饮合清热解毒开窍;
亡阳-参附四逆汤合清热解毒开窍

三、温病重在补充《伤寒论》不逮“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通过上述表格(表⑶)《伤寒论》与《温病条辨》证态比较,可以清楚的看到:原来《伤寒论》所涉及的证态及其治疗方案,《温病条辨》大都不缺,有的顶多只是稍有侧重变化而已,《伤寒论》的原有证态及其治疗方案,《温病条辨》基本一脉相承,并非如当代某些没有真正比较过《伤寒》与《温病》之区别的“时方派”们的以为,温病流派是对伤寒流派的全盘否定、推倒重来。相反,温病学说实际上是在伤寒学说发展基础上的补充和发展,其中相当部分重在描述、补充原来《伤寒论》所不逮、所缺乏的“阳明、少阳…进入极期出现的一系列营分、血分证态”(类似于现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现代与感染有关的发热、昏迷、谵妄、惊厥综合征)。其实此皆《灵枢》言“夫伤寒有五,温热乃伤寒之一。”柯韵伯言:“阳明为成温之薮。”陆九芝言:“伤寒传入阳明,遂成温病。”的补充发展。也许是由于时代原因,对于此一系列急性热病发展的必经危重阶段(与感染有关的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现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仲景言之甚少,后世金元以前又并无温病专书,直至叶氏《温热论》其病变历程、预后转归才得以叙述详明,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加以系统完整。(早于现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描述二个世纪以上)此实在应该是中医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光辉灿烂一页。
事实上,在那没有抗菌素的年代里,对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早期描述和防治,也确实为中华民族战胜大范围的传染性瘟疫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带来的历史上中医理论和中医事业的两次大发展,也确实与赖此建立的汗马功劳有关。时至今日,建国以后国内发生的多次急性传染病的成功抗击,也均与这一学说的发扬广大、成功运用有关。如50年代、60年代抗击乙脑、流脑、70年代抗击流行性出血热、80年代抗击甲肝、乃至2003年抗击的非典、2005年抗击禽流感也均与此温病学说认识的早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防治不无关系。

伤寒、温病,中医治疗学一车两轮岂可偏废?
2009-05-20 23:31 3楼
四、温病学说发挥必有恃于深厚《伤寒》功底
遗憾的是,当今继承温病学说传人常常忽视温病学说是建筑在《伤寒》基础上的发展,重在描述《伤寒》之不逮(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此伤寒补充方法之发挥,必有恃于深厚的《伤寒》功底。如:
温病派卫气营血辩证创始人叶天士的临证医案《临症指南》(由其弟子编撰),通篇相当大的部分在使用《伤寒》思维和《伤寒》《金匮》诸方;叶氏在《温热论》中明言“辨卫气营血与伤寒同”,溯流探源是发皇了《伤寒论》的古义。
温病派三焦辩证创始人、《温病条辩》作者吴塘·字鞠通,当代名医何绍奇曾研究过他的临床医案并立著作言:“吴鞠通本人临床医案50%以上在使用《伤寒》《金匮》诸方。”
王孟英《温热经纬》明言:“以轩岐仲景(内经、伤寒)之文为经,叶(叶天士)薛(薛生白)诸家之辩为纬,纂为《温热经纬》五卷。”……
离开了《伤寒》基础,缺乏深厚《伤寒》功底,不理解贯穿一条疾病背后“体质”主线,囿于症和证,就容易想当然,用中医一级概念八纲辩证(总纲)代替具体临床二级辩证控制模型(伤寒六经辩证、温病卫气营学、三焦辩证),或用二级辩证控制模型状态代替辨人“体质”-自然抵抗能力,将阴阳、寒热对立起来,从而把温病学说推向了《伤寒论》的反面,变成了一种对《伤寒论》之否定、推倒重来的学说。其谬误甚也!
其影响之广,流毒之深。诚如当年祝味菊所言:“失舵之舟无以御无情之风雨”严重地影响了中医的声誉、地位乃至生存、发展。时至今日仍有美国汉唐医学倪海厦(一个当今国际上颇有影响力、真正的伤寒经方派中医)还在批评大陆中医,或中皮西骨、或失去中医经旨的南方温病派中医,其疗效尚不及台湾马路边上的小诊所,出国交流极大地影响了中医在国际上的声誉。甚至城门失火、殃及鱼池连古代名医李时珍、叶天士也被连累受骂。(其认为是李时珍发现了许多没有疗效的草药,叶天士开创了一个中医温病学派,导致当今大陆中医温良恭谨让的南方温病派盛行)其实这又和李时珍、叶天士、中医温病派何干,此全在于不明真正的中医温病派原本就是伤寒经方派的发展,必有恃于深厚的《伤寒》功底。李时珍、叶天士、中医温病派被责岂非冤枉!

五、伤寒、温病中医治疗学一车两轮岂可偏废?
其实温病学说重点描述的热入营血证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前人早有明言,皆多乃伤寒阳明证候的补充和发挥。柯韵伯言:“阳明为成温之薮。”陆九芝言:“伤寒传入阳明,遂成温病。”阳明为多气多血之境,体实气盛,有激而亢-抵抗太过(现代应激变态反应),凉之清之是为正治,无可非厚。然临床常常更多的是所谓“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抵抗太过常见虚乏的体能与过激之反应交织,虚实寒热并现。相反,纯见阳明亢实者反而不多。特别是伤寒阳明逆入少阴、厥阴(多器官功能衰竭内闭外脱证态)既有少阴、厥阴脏器衰竭之虚之危,又有营分血分热象之过激反应。故而仲景在少阴、厥阴篇立真武、四逆、白通汤辈救虚救逆的同时,也不忘设白虎、承气两釜底抽薪之方逆流挽舟。此阳明、少阴、厥阴同病,寒热交互、背反相谐、知迎知随之背水一战也。后世清代发现宋人写伪托《扁鹊心法》一书,公然指斥仲景不从整体全局考虑,少阴、厥阴设白虎、承气两汤误人性命。虽米粒之光,何憾日月之辉,但并非一无是处,实在是对后世不明白仲景本意,妄传仲景心法之贬责。仲景获罪岂非冤枉。
同理,仔细考察,石膏附子同用发源于仲景,收效于温病学者叶天士、吴鞠通医案;牛黄、羚羊辈与附子同用发源于温病流派,收效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火神温热一派;祝味菊(祝附子、祝火神)温潜、温凉、温开…诸法,常常离不开与清营、凉血、镇逆等同用。其自言:“吾治伤寒甚少纯用热药,配伍得法,故能制暴为良也。”诚然虚症过于寒凉而生机抑制,危机旋至,而单用热药则可能造成急暴之果。网上不是有某火神传人治疗营热血热之白血病,一副附子理中汤加减一热到底,结果一命呜呼。《内经》云:“用热远热。用寒远寒。”言用药之道不可偏任。伤寒重阳重热,重在人体体质-抵抗能力控制模型(一条调整水液代谢谢失常、纠正电解质紊乱的背后红线,重在抢救三阴);温病重阴重寒,重在疾病证态模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重在阳明极期防治);一重在人,一重在病。人病兼顾本是中医治疗学辩证施治模型的一车两轮,例如热病一旦逆入厥阴(危期),常常寒热交织,既有抵抗力之衰竭,又有病势之嚣张,必须两者兼顾(西医也常强心与消炎同用),厚此薄彼岂能不有所失,失之一也!

六、重阳重热夺回中医急救阵地还需加以时日
伤寒重阳重热,重在人体体质-抵抗能力控制模型(一条调整水液代谢谢失常、纠正电解质紊乱的背后红线,重在抢救三阴);温病重阴重寒,重在疾病证态模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重在阳明极期防治);一重在人,一重在病,即此经纬纲领。得此胆识纲领(抓主要矛盾方面)则中医易哉!
临症首辨:病进还是人衰,何为主要矛盾方面?病进者抵抗太过,实火、热象全然阳色,自然重阴重寒辨证态模型对抗治疗;一旦人衰-动能抵抗不及,实火也必转为阴火,何况本是不及无以归位之虚火,即虽有阴火之假热,然必有寒象、阴色之表现,临症旦需用火神一派‘阴阳辨决’求‘阴阳实据’,把握阴阳,一切诸症,一概不究,用药专在这先天立极真种子上大剂姜附回阳救逆。此因人体是不能停下来的机器,动能衰弱、机器将熄,皮之不存,毛将焉乎!再用寒冷对抗病症,岂非本末倒置,焉能不误人性命?相反,一旦机体动能恢复,自组织、免疫抗病能力自然作为,不及之阴火何以为续?又何需囿于对抗病症?“治病必求其本,人为本、病为标,”求本求属此实在是火神一派大道至简、胆识过人、明辨阴阳经纬纲领之根本所在。
遗憾的是:辨病辨症对抗治疗与现代西医思维吻合,且有疾病数据清楚,对于早期、单一病种疗效明确,适用人群广,有利于复制推广等优势,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最普遍性,普遍模式、标准用药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最为可观。因此习惯上谁都愿意接受,故古今中外大都乐此不疲,久而久之自然演变成医学的标准模式,即使一错再错,因为有此标准模式保护伞,医生一般也无甚大碍,完全可以推诿于医学的发达程度。相反,辨人温阳却常常与习惯医学思想拂逆,病入三阴、临危重症、凶险万分、千钧一发、责任重大,没有过人之胆识和信任度何以担当?就连当年火神宗师郑钦安也谆谆告诫后辈:“脱绝之征,法在难治,旦夕死亡之征,缓则不救,十中仅得一二。非至友亲朋不可冒然,实在推脱不去,必告以凶险,得其诺,方回阳收纳为要。”此现代医学说不清、道不明,且常无从数据考察的‘原生态'方法,不说复制推广,今天就算有胆有识者愿意承当,还得看你头上的帽子是否能够担当得起?如此逆流而上、吃力不讨好的买卖,虽仍有‘大医精诚’之美誉,但回眸当今,除了几个不识事务,只会如此几招的“老古董”还在坚守阵地以外,大概要数“不知天高地厚,大胆妄为”的江湖游击队了。更多学有中医、西医两技的显贵正统中医,何必冒此风险,干那既不赚钱,又凶险万分的买卖?为何不能利用其学贯中西之长,关键时候用西医标准方法抢救(死了说得清道得明,有西医标准方法顶,决无风险)。久而久之,火神一派自然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民间追捧,医院冷淡!即使有个别医生愿意冒此天下之大不违,还得量一量自己的大小之尺寸,举足之轻重!
笔者以为:当今之世,千里马不乏而知音伯乐少矣!困于世医习惯之偏见,囿于后学学识、经验、师门之陋,倘若不能据“理”力争,临危处方即使胆识过人、确能力挽狂澜,又有谁敢冒险用尔虎狼之药?(因为对症处理世人皆为常识,大剂温“毒”救人恐怕能接受者不多),即使技如当年祝火神-祝味菊,其道路之坎坷,医界皆知!何况今天的西式医学气候环境,在时名医要想谋得一席之地,常常还不得不低头甘愿作西医之附庸,即使是‘死马当作活马医’,恐怕也轮不上后辈火神显眼,还得看看社会允许度如何?否则冒然出手,定会‘吃不了,兜着走’!现今的医学体制、门槛、规矩、标准方案……甚至法律、法规似乎都与火神一派格格不入,中医火神一派虽深得《伤寒》经旨、屡起沉疴、疗效不凡,甚至可能是破解世界性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但终是现行业内(主流医学体系)惹人讨厌的臭豆腐(常常触及许多既得利益)。好像当年鲁迅先生那犀利锋芒笔端,虽淋漓酣畅,但终为同道所不喜。于是乎,此条道路之艰辛不言而喻,除了少数几个样板旗手名老中医,坚持于此的后辈需扪心自问,是否作好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之准备?当今之计,除了把握师门“阴阳实据”据“理”力争以外,团结其它各流派中医,呼吁中医医疗体制改革,重新谋求适于生存之环境、方法(谋求当世之备),恐怕在所难免!固然,诚如当今中医泰斗邓铁涛先生所言:“失去中医急救阵地是中医界的耻辱!”然而要夺回中医急救阵地恐怕还需加以时日,并非一法、一技、一派之所能也!

七、重阳温阳破解当今医学难疑还得讲究战术方法
就一车两轮而言,毋庸置疑,现今的中医教育和中医临床似乎更提倡辨病辨症和辨临床证态,用药偏于寒凉,此看似与贯彻清中叶温病寒凉一派主张有关,其实是存在着严重的中医西化倾向所致,许多医家将西医诊断、检验指标与中医辩证简单对号入座,片面理解其中的意义,常导致中药西用,渐趋辨证论治之末流,其结果寒凉药物的滥用必然成为当今社会、中医业内的普遍现象。(典型如:认炎症为热证,习惯于苦寒清泻,已成普遍趋势。)再加上现代人错误的生活方式和抗生素、激素的滥用、过用,客观上,现今大量的慢性病、老年病、疑难病皆与此滥用寒凉伤阳‘阳气衰弱’有关,(如老慢支、心脏病、糖尿病、肾病、风湿免疫病、肿瘤等),已使当今中医疑难“假寒病绝少,假热病则十有五焉”“阳虚之证十之八七,阴虚之证十无二三”(即使有假寒真热、阴虚实热,也大多已为现今主流西医、中医临床所解决,绝少成为疑难),故北京中医药大学傅延龄教授呼吁:“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认识到,中医临床上所接触的不少疾病之所以疑于诊断并难以治疗,这与有些医生在某些时候不能够从阴寒识证和不能够以温药施治有极大的关系”;客观上,又为《伤寒》重在扶阳治人“惟高明见道之士,常以阳衰根本为患”(《景岳全书·新方八略》)的战略主张,火神一派“宁事温补,弗事寒凉”(清·陈修园)的用药法宝,找到了大展身手、临床治疗众多慢性病、老年病、疑难病的契机;已有大量实践证明,伤寒、火神重阳重热,重在人体体质之方略,势将成为破解当今世界性医学疑难的一把金钥匙。用卢崇汉教授的打趣说:“未世(现今)的很多医者确实搞不清阴阳寒热了,那怎么办呢?就去守这个法宝吧。开个玩笑,如果你能守好这个‘法宝’,就是乱打也会打中百分之七十。换句话说,你乱打都会变成中工,因为十愈六七就算中工”(《扶阳讲记》)。
然笔者以为:战略方针既明,临症还得讲究战术方法,还得找到‘当世之备’,让社会、客户、患者乃至对立医生能够接纳(不为客观社会所接纳,即使再正确也只能四面楚歌),既然中医自古就有“急者用小方(药味少)、峻剂(大剂量),缓者用大方(药味多)、缓剂(小剂量)”之原则,为何不能中庸一点,治疗众多慢性病、老年病、疑难病自然可以走寒热同用、背反相谐、大方复治之道路,将还阳‘治人’的温热火神之法巧妙地融容于辨病辨症辨“证”的常规寒凉‘治病’之中,既能为面上大部“循规蹈矩的正统”所接纳,又不失于暗藏“以阳气为根本”,通过扶阳最终达到减少复发率、解决疑难的深层次远期疗效之火神目的,而且寒热同用、背反相谐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优点,即有利于在第一时间克服和减少常规使用温热容易产生的暴病、翻病现象(所谓好转反应),抑制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按:具体如何配合运用,不属本文范围,)此法也许虽与旗帜鲜明的火神正统有所违拗,然仍不失为当今后辈火神要想突出重围站稳脚跟的权宜之计,最大好处在于具有最大限度的社会适应意义,找到‘当世之备’。
执予之陋机,恐怕未必有成,终需明白医家箴言“知其所因(机)而治之,圆机活法,方为良相;不知其所因(机),执方、执药、执法,皆是庸手。”明白于此,那么温开、温潜、温清、温补……自能变化无穷、信手拈来,《伤寒》火神一派自能突出重围,重新畅行无阻,用重阳温阳这把破解当今世界性医学疑难的金钥匙,振兴中医、提高中医之疗效也许指日可待!
⬅ 赵红军谈脉学系列之五:脉诊的临床应用 老茶馆 产妇生产后第一次喝什么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