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伤寒论方歌【笔记】

2011-08-09 00:50 12楼
柴胡汤类方歌(七首)
一、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解少阳,胸满胁痛呕吐详。口苦咽乾目眩是,柴芩参草枣半姜。
二、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大黄枳,柴芩姜夏芍枣宜。少明合病气火郁,呕吐口苦心下急。
三、柴胡加芒硝汤: 小柴加硝两解方,芒硝后煎入药良。日晡潮热胸胁满,调和胃胆利少阳。
四、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两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心下支结关节痛,初期肝硬亦能和。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姜痛胁背,大便不实尿欠利。阳邪向阴气化衰,柴芩姜桂草粉蛎。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加龙牡桂丹铅,大黄茯苓记要谙。减去甘草铅要裹,胸满烦马敬小便难。
七、四逆散: 柴芍枳草四逆散,肝郁气结肢不暖。脉沉而弦胸胁痛,随证治疗须加减。
2011-08-09 00:50 13楼
芍药当归汤类方歌(四首)
一、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两药投,筋挛拘急足趾抽。苦甘化阴利血脉,滋阴柔肝效立瘳。
二、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甘草附子汤,汗后阴阳两俱伤。恶寒不热应温补,芍甘和阴附助阳。三、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治厥寒,脉细欲绝病非凡。归芍桂甘枣通细,补血散寒治在肝。
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四逆加萸姜,清酒烹来效始彰。内有久寒厥阴是,药分五次缓服康。
2011-08-09 13:38 14楼
.

刘渡舟的方歌和陈修园的各有千秋,先背了下刘的,后来转背陈的,按刘的顺序来.还有一个疑问:怎么刘的讲稿中却引的是陈的方歌,没有自己的。
2011-08-09 21:50 15楼
好的学习了
2011-08-12 12:53 16楼
王家祥 说:
黄芩黄连汤类方歌(四首)
一、黄芩汤: 黄芩汤治太少利,腹痛急迫脉弦细。黄芩白芍甘草枣,清热和阴平肝逆。

多谢王老师,很好,我一直在找这类资料。
2011-08-28 15:12 17楼
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编
刘渡舟教授(1917~2001),辽宁营口人"为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
大学终身教授"
此编歌括是刘老一生研究《伤寒论》之精华"他把《伤寒论》方用歌括
形式,分门别类!综合归纳,融为一冶,启迪后学"为我们研究!学习!背诵《
伤寒论》经典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笔者80年代跟随刘老学习《伤寒论》
时,亲耳聆听恩师教诲,深受其传,现将此编献与诸同道,若能对今天研究《
伤寒论》有一点帮助,使刘老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泽被后世,足矣"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
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
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
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
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
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
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十七!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
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十八!去桂加白术汤:
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
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十九!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
慢性菌痢久不已,脉沉弦缓是指针"
二十!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大黄治腹痛,太阴阳明表里病"
调和气血泻结滞,胃弱之人宜慎用"
二十一!桂枝人参汤:
人参汤方即理中,加桂后煎力方增"
痞利不解中寒甚,温中解表建奇功
2011-08-28 15:13 18楼
差了一节,帮王老师补全了。
⬅ 脉诊在《伤寒论》六经辨证中的运用 老茶馆 《黄帝内经》的天文历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