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学习笔记

2011-08-14 15:09 楼主
注:此项学习内容,只求熟悉,不求甚解。很多地方存疑可也。
夏三月,此为番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 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1。 怒则肝气逆,脾土受伤 2夏气应心,故伤心也。3.长夏为湿土,为什么这里没有提到。 详解见秦伯未浅解。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8-18 17:08 2楼
灵枢笔记合并一起: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故针陷脉则邪气出,针中脉则浊气出。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故曰,皮肉筋脉,各有所处,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有任其所宜。无实无虚,损不足而补有余,是为甚病。病益甚,取五脉者死。取三脉者KUANG。夺阴都死,夺阳者狂。针害毕也。 1在上者,六淫也 在中者,食气也 在下者,清湿之气也。2五脉者,五脏也 三脉者,三阳脉也。
2011-08-19 18:47 3楼
刘军 说:
灵枢笔记合并一起: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故针陷脉则邪气出,针中脉则浊气出。针太

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者,言邪气之中人也高,故在上也。

高,在头。风热邪气多中人头也,故曰在上也。

编者按:“故”字后,《灵枢》有“邪气”二字。

浊气在中者,言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气留于肠胃,言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故命曰浊气在中也。

谷入于胃,化为二气,清而精者,上注于肺,以成呼吸,行诸经隧;其浊者留于肠胃之间,因于饮食不调为病,故曰在中也。

编者按:“浊气留于”《灵枢》作“浊溜于”。

清气在下者,言清湿地之气之中人也,必从足始。故曰: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

清,寒气也。寒湿之气多从足上,故在下也。

编者按:“地之气”,《灵枢》无“之”字;“邪气在上,浊气在中”二句,《灵枢》无;“清气在下”后,《灵枢》有“也”字。

针陷脉则邪气出者,取之上。

上,谓上脉,头及皮肤也。

针中脉则浊气出者,取之阳明合也。

中者,中脉,谓之阳明,是胃脉也。阳明之合者,胃足阳明合三里,至巨虚上廉与大肠合,至巨虚下廉与小肠合也。

针太深则邪气反沉者,言浅浮之疾,不欲深刺也,深则邪从之入,故曰反沉也。

针过其分,邪从针入,病更益深,故曰反沉也。

编者按:“太”《灵枢》作“大”;“疾”作“病”;“从之入”前,有“气”字。

皮肉筋脉,各有所处,言经络各有所生也。

言经在筋肉,络在皮肤也。

编者按:“处”字后,《灵枢》有“者”字;“生”作“主”。

取五脉者死,言病在中,气不足,但用针尽大泻其诸阴之脉也。

五脏中虚,用针者大泻五脏之脉,阴绝,故死也。

取三脉者恇,言尽泻三阳之气,令病人恇然不复也。

一时尽三阳之脉,阳绝,故恇然不复也。

编者按:“取三脉者恇”《灵枢》作“取三阳之脉者,唯”。

夺阴者死,言取尺之五里,五往者也。

五里在肘上,不在尺中,而言尺之五里者,寸为阳,尺为阴也。阴尺动,脉动于五里,故曰取尺五里也。五往者,五泻也。

夺阳者狂,正言。

夺阳阳虚,故狂。此为禁之正言。

编者按:“言”字后,《灵枢》有“也”字。
2011-08-20 13:28 4楼
王家祥 说:
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者,言邪气之中人也高,故在上也。

高,在头。风热邪气多中人头也,故曰在上也

多谢王老师指点
2011-08-20 13:35 5楼
九针要道
/threads/131644
九针要解
/threads/131645
诸原所生
/threads/131646
九针所象
/threads/131647

上面几个帖子你看一下,也许对你有帮助。
2011-08-20 13:43 6楼
王家祥 说:
九针要道
/threads/131644
九针要解

非常感谢,这内经不解的地方太多了,注家也少,就那么几家。
2011-08-30 09:19 7楼
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使志怒,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1 魂神意魄志。志者为肾,为什么志怒伤肺。
2011-08-31 19:27 8楼
刘军 说:
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使志怒,使肺气清。此

志伤则肾气动,肾气动则累及其母,使肺不静,而气不清。
2011-09-01 09:43 9楼
qian1955 说:
志伤则肾气动,肾气动则累及其母,使肺不静,而气不清。

嗯,那天无就在想,这五行真有意思,无论那一个,都与其他四脏息息相关,不是相生就是相克,古人想出这个东东来,简直太有才了。你看:金水相生,金克木,火克金,土生金。这秋天的金气和谁都有关了。
2011-09-01 17:45 10楼
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而勿复针。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吹浮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1 针道 在速迟 深浅 在气至 坚者为宝 必在悬阳及与两卫,就是要先辨证。2苍天可见,深而远矣 不可见则指下茫然 2再次重复针不同用不同
2011-09-02 18:16 11楼
携手努力,加油,最近工作忙,学习时间少点。
⬅ 诊余随笔:中药熬糊的后果 老茶馆 问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