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阴肺经 列缺

2011-08-18 11:04 楼主

列缺-体表图


【名称】:列缺
【归经】:肺经
【拼音】:Lìe qūe
【国际标准代号】:LU07
【特点】:天星穴;本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刺灸法】:直刺0.5~l寸
【描述】:
[穴义]肺经经水在此溃缺破散,溢流四方。
[名解]
1)列缺。列,裂也,破也。缺,少也。列缺名意指肺经经水在此破缺溃散并溢流四方。本穴物质为孔最穴下行而来的地部经水,因其位处桡骨茎突上方,下行的经水被突出的桡骨(巨石)所挡,经水在此向外溢流破散,故名列缺。
2)童玄。童,少儿也,与老人相对,少为阴,老为阳,此处代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水液。玄,带赤的黑色也,即暗红色。赤为火之色,为热,意指穴内气血特点有温热之性,黑为肾之色,表示穴内气血为水液。童玄之名所指乃穴内气血为温性水液,即是受热后变成的红色液体——血。
3)腕劳。腕,手腕也。劳,劳作也。腕劳名意指本穴分配血液给手,手受血而能握也,而能劳也,故名腕劳。
4)手太阴、手阳明、任脉之会。本穴的地部经水由于其溃缺破散向外分流,向外侧流向了阳明经,向内(里)流向了任脉,向下流向了本经,故其为手太阴、手阳明、任脉之会。
5)肺经络穴。本穴的地部经水由于其溃缺破散并向手阳明、任脉分流,它有联络其它经脉气血物质的作用,故其为肺经络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即血),性温热。
[运行规律]本穴的气血走向有三支。第一支经水流向任脉,第二支经水流向大肠经,第三支经水循肺经主干道而下行于经渠穴(当肺经经水量大并超过上述渠道的分流作用时,肺经经水则循脾部溢流)。
[功能作用]将肺经经水分流于任脉、大肠经。
[藏象]列缺穴有如人体上源的水利枢纽,左右肺经、大肠经、任脉则如肺经经水输供的不同对象,经水分配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各经所管辖区域的阴阳虚实,从而导致不同部位的各种病变。
[注]四总穴歌曰“头项寻列缺”,其意二。一是头病多因风,取列缺穴可通肺气,金可制木。二是列缺穴经水为上源之水,水善调寒热,而头为人之上部,泻皮层之液则头部阳气生,故列缺穴列为四总穴中调治头项的要穴。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8-19 15:56 2楼
这个穴位,问了好多人都不知道具体位置,看图还有文字叙述,就更迷茫了,
2011-09-23 15:15 3楼
youfeng 说:
这个穴位,问了好多人都不知道具体位置,看图还有文字叙述,就更迷茫了,

这个穴位取穴很简单而又很准,我给你说,你记住了:
用医者之手(假如是左手)握住患者的右手,就像平时礼节性的握手,握手时,医者之手只需伸展食指,食指指肚自然按压处即为“列缺穴”。反之亦然。
2011-09-27 19:45 4楼
老爷山的刺梅花 说:
这个穴位取穴很简单而又很准,我给你说,你记住了:
用医者之手(假如是左手)握住患者的右手,就像平时

梅花说的很对。取穴时医者与患者的身高要大约相当,不可悬殊过大;也可以用自己的左右手虎口交叉,食指自然伸直,食指下既是该穴
2012-11-12 09:08 5楼
其实光是说手交叉食指的位置就是列缺也会很迷茫的。我理解的列缺是按照全息论的头痛点,反推“头项寻列缺”,其实就是小臂那根长骨头(桡骨)的头端。是靠近掌侧的(阴经嘛,靠近掌侧也是对的)。不信,头痛的时候,揉揉就知道这句经典名句的作用了。
2012-11-13 19:59 6楼
好象与我们把脉时的关部偏上一些,不知对否
2013-04-02 15:24 7楼
去腕半寸才是.且不是靠外.经中本如此.
2013-05-24 22:34 8楼
列缺穴提示穴位在桡骨茎突骨桡侧骨沟中。列缺指骨头的裂口处和缺少处。
列缺穴有提示该穴位是经络的分枝点。肺经内行线和通往拇指和食指两侧的感传线均汇聚于此,就向瓦罐的开裂那样,裂隙四散开来。
2013-05-24 22:53 9楼
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穞,小便遗数,取之去腕半寸,别走阳明也。
现代所谓的‘列缺’己不是内经所述的列缺。从解剖图上看,桡动脉在高骨后这个位置有一条分枝向内直入掌中,与内径相符。而取之则是离腕半寸,后人强解内经、谓此为寸半。
2013-08-05 13:17 10楼
两手交叉食指尽,
2015-04-30 04:26 11楼
是肺经的络穴,叉交大拇指与食指,而食指指到在手腕的上侧的挠骨边缘就是这个穴,可用以治偏头痛,还可以治疗遍身麻痹,痰涎向上涌出,牙齿咬紧的口噤,如果能补泻得宜,应手就可以好了。《四总穴歌》有“头项寻列缺”,就是说只要头部的与颈项的病都能用此穴治疗。
⬅ 手太阴肺经 孔最 老茶馆 手太阴肺经 经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