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清胃散

2011-08-18 17:30 楼主
清胃散
《脾胃论》

[组成]生地黄 当归身各三分(各6g) 牡丹皮半钱(9g)黄连六分(6g),夏月倍之 升麻一钱(9g)
[用法]上药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方解]本方证是由胃有积热,循经上攻所致。足阳明胃经循鼻入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上项贯颊入下齿,胃中热盛,循经上攻,故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唇舌腮颊肿痛;胃热上冲则口气热臭;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亦热,血络受伤,故牙宜出血,甚则牙龈溃烂;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俱为胃热津伤之候。治宜清胃凉血。方用苦寒泻火之黄连为君,直折胃腑之热。臣以甘辛微寒之升麻,一取其清热解毒,以治胃火牙痛;一取其轻清升散透发,可宣达郁遏之伏火,有“火郁发之”之意。黄连得升麻:降中寓升,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胃热盛已侵及血分,进而耗伤阴血,故以生地凉血滋阴;丹皮凉血清热,皆为臣药。当归养血活血,以助消肿止痛,为佐药。升麻兼以引经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凉血之效,以使上炎之火得降,血分之热得除,于是循经外发诸症,皆可因热毒内彻而解。
《医方集解》载本方有石膏,其清胃之力更强。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胃火牙痛的常用方,凡胃热证或血热火郁者均可使用。临床应用以牙痛牵引头痛,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兼肠燥便秘者,可加大黄以导热下行;口渴饮冷者,加重石膏用量,再加玄参、花粉以清热生津;胃火炽盛之牙衄,可加牛膝导血热下行。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经痛等属胃火上攻者。
4.使用注意 牙痛属风寒及肾虚火炎者不宜。


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加石膏清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8-20 09:50 2楼
清胃散(《兰室秘藏》)

黄连9克、生地黄18克、丹皮9克、升麻6克、当归6克,水煎服。(原方为散剂,用量太轻,据今人用药习惯,参考原方改为汤剂量)

本方主治胃有积热,牙痛喜凉,或齿龈红肿溃烂,头脑及面部发热,牙宣出血,口气热臭,或唇舌颊腮肿痛,口干舌燥,苔黄或兼舌红,脉数有力等症。

方中以生地凉血益阴为主药;以黄连清热燥湿为辅药;用丹皮佐生地,去血热而疏其滞,用当归佐黄连,养血以防过燥;以升麻辛凉引药上至病所为使药。咽喉、牙齿、唇口、颊腮之肿痛溃烂,自会廓然俱清。

《医方集解》记载,本方有的加生石膏30克(先煎),其清胃热之力更大。如大便干结者,亦可加生大黄3~6克导热下行,其效更佳。

我常用此方治疗牙痛、口舌生疮、咽痛、龈肿、扁桃体炎、腮腺炎、舌炎、齿龈炎等。扁桃体炎可加玄参15克、射干10克、连翘12克、黄芩10克。腮腺炎可加玄参15克、板蓝根10克、牛蒡子10克、炒川楝子12克。舌炎溃烂,加木通6克、青黛6克(布包)、连翘12克。齿龈肿痛出血溃烂,可加生石膏30克(先煎)、黄芩10克、蒲公英20克、连翘12克,兼出血者,再加生茅根30克、生藕节30克。

清骨散与清胃散,一字之差,治证截然不同,不可不知。清胃散主治阳明胃火炽盛。清骨散(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炙甘草)则主治骨蒸劳热,肝肾阴虚。

清胃散与泻黄散(防风、藿香、山栀、生石膏、甘草)比较,清胃散主清胃热兼清心火,泻黄散主治脾肺伏火。


摘自《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著)
2011-09-08 09:48 3楼
【组成】

生地黄6克,当归身6克,牡丹皮9克,黄连6克,升麻9克。


【主治】

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本方常用于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经痛等属胃火上攻者。)


【正文】

功用:清胃凉血。

用法:上药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禁忌:牙痛属风寒及肾虚火炎者不宜。

方解:本方证是由胃有积热,循经上攻所致。足阳明胃经循鼻入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上项贯颊入下齿,胃中热盛,循上冲则口气热臭;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亦热,血络受伤,故牙宣出血,甚则牙龈溃烂;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俱为胃热津伤之候。治宜清胃凉血。方用苦寒泻火之黄连为君,直折胃腑之热。臣以甘辛微寒之升麻,一取其清热解毒,以治胃火牙痛;一取其轻清升散透发,可宣达郁遏之伏火,有“火郁发之”之意。黄连得升麻,降中寓升,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胃热盛已侵及血分,进而耗伤阴血,故以生地凉血滋阴;丹皮凉血清热,皆为臣药。当归养血活血,以助消肿止痛,为佐药。升麻兼以引经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凉血之效,以使上炎之火得降,血分之热得除,于是循经外发诸症,皆可因热毒内彻而解。
2011-10-11 22:40 4楼
名称: 清胃散别名:清胃散
组成: 石膏1两,寒水石1两。
出处: 《种痘新书》卷三。
主治: 痘症口疮,舌烂唇裂。
用法用量:
制备方法: 俱用火煅。先以黄芩、黄柏、黄连、南星、贝母、藿香、甘草诸药煎熬至药水1盏,然后投2石(火煅)置药水中,取起晒干,又入药水,如是者数次,乃取2石为末,加硼砂。
2011-10-11 22:40 5楼
名称: 清胃散别名:清胃散
组成: 石膏2钱,半夏2钱,茯苓3钱,桂枝3分,麦冬3钱,陈皮1钱,葛根1钱。
出处: 《辨证录》卷五。
主治: 春温。春月伤风,发寒发热,口苦,两胁胀满,或吞酸吐酸。
用法用量: 水煎服。
2011-10-11 22:40 6楼
名称: 清胃散别名:清胃散
组成: 生地、丹皮、山栀、知母、玄参、黄芩、石膏、升麻、干葛、甘草。
出处: 《证治汇补》卷四。
主治: 阳明经齿痛。
2011-10-11 22:41 7楼
名称: 清胃散别名:清胃散
组成: 石膏2钱,半夏2钱,茯苓3钱,桂枝3分,麦冬3钱,陈皮1钱,葛根1钱。
出处: 《辨证录》卷五。
主治: 春温。春月伤风,发寒发热,口苦,两胁胀满,或吞酸吐酸。
用法用量: 水煎服。
2011-10-11 22:41 8楼
名称: 清胃散别名:清胃散
组成: 雅黄连、白当归、绿升麻、怀生地、粉丹皮、白芷梢各等分,北细辛减半。
出处: 《幼幼集成》卷三。
主治: 走马牙疳。
用法用量: 水煎,热服。
2012-03-05 09:01 9楼
名称: 清胃散

别名:清胃散

组成: 丹皮1钱,青皮6分,甘草5分,石膏1钱,生地黄1钱,防风1钱,荆芥1钱。

出处: 《嵩崖尊生》卷六。

主治: 胃热牙痛面热。

加减: 上四正牙痛,加黄连8分,麦冬1钱2分;下四正牙痛,加黄柏8分,知母1钱;左上板牙痛,加羌活1钱,胆草8分;左下板牙痛,加柴胡1钱,栀子1钱;右上板牙痛,加大黄1钱,枳壳1钱;右下板牙痛,加黄芩1钱、桔梗1钱;上两边牙痛,加川芎、白芷;下两边牙痛,加白芍、白术;头痛,加藁本;恶心,加厚朴;牙龈烂,用生姜、黄连捣烂贴上。

附注: 清胃饮(《医钞类编》卷十二),
2012-03-05 09:02 10楼
名称: 清胃散

别名:清胃散

组成: 生地、当归、丹皮、青皮、防风、细辛、升麻。

出处: 《医学集成》卷二。

主治: 阳明胃热齿痛。

加减: 上门牙痛属心火,加黄连、麦冬;下门牙痛属肾火,加黄柏,知母;虎上牙两边痛属胃火,加石膏、花粉;虎下牙两边痛属脾火,加黄芩、白芍;盘上牙左边痛属胆火,加柴胡、胆草;盘下牙左边痛属肝火,加炒栀、胡莲;盘上牙右边痛属大肠火,加枳实、大黄;盘下牙右边痛属肺火,加黄芩、骨皮。
2012-03-05 09:03 11楼
名称: 清胃散

别名:清胃散

组成: 石膏1两(煅),寒水石1两(煅)。

出处: 《种痘新书》卷十二。

主治: 一切口疮。

用法用量: 凡疮口敷之即愈。

制备方法: 以黄芩、黄柏、栀子、砂仁、知母、花粉、甘草等分,煎水甚浓去滓,将2石煅后,入药水内淬,取起晒干,又入药水内淬、取晒干,又入药水内浸数次,然后用2石研末,加入硼砂4钱。
⬅ X 泻白散 老茶馆 G 葛根黄芩黄连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