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病案一例

2009-08-26 17:00 楼主
家母,58岁,素有高血压。近日患外感,疲乏,流涕,喷嚏,有泪,头昏,咽痛、略红,汗多,胸闷,大便不爽,小便黄而少。舌淡苔薄黄腻,脉浮缓,沉取弦劲有力。既往舌体偏胖,曾服用过胃苓、理中五苓类方药控制血压,现在舌体大致正常;平时感冒需服用参苏丸之类处方。因考虑汗多,以玉屏风加桂枝汤治之,不效;小柴胡加竹叶治之,仍不效,反增右臀至大腿痛。心中惭愧万分,都怪自己学艺不精。乃仔细问诊,始了解到感冒症状出现前两天晚上睡眠欠佳,脚心发热,而摸之不烫,现动则流清涕,躺下及端坐不流。考虑虚阳外越,而汗出不止考虑为桂枝加附子证,昨日乃以封髓丹、潜阳丹、桂枝加附子汤及玉屏风合方:
附片20g龟板15g砂仁15g肉桂5g黄柏5g桂枝15g白芍15g大枣20g黄芪30g白术15g防风6g白参5g干姜10g炙甘草5g
昨下午服药两次,诸证皆减,晚上脚发热亦减.今晨诉汗减但仍有,仍以上方出入:
附片20g龟板15g砂仁15g肉桂5g黄柏5g黄芪30g白术15g龙骨20g牡蛎20g白参10g炙甘草5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8-26 18:44 2楼
对此案我先发表一下我个人的看法,观所述诸证,为外感风热,当辛凉透表,竟大剂温阳滋阴,并加以固表之药,闭门留寇,犯了虚虚实实之诫。辛凉平剂银翘可也。呵呵,事不关已,当局则迷矣。仅个人偏面认识,供参考。
2009-08-26 19:43 3楼
医生治病就是就是这样的,望闻问切必须详尽,如有纰漏,则使要与病不像配合。贻误病机,甚至酿成医疗事故!不过每个医生又不是圣人,还能没有过错,及时补救还是不错的!所以说,精心诊断是治疗的前提,及时回访病人了解病情也是不可缺少的。积累医疗经验,反复研习前人的医案,能使自己的医疗水平大大的提高。用药是要根据病情合理组方,不能生搬硬套的!一点心得说出来,供大家指正!
2009-08-27 09:00 4楼
呵呵,我就知道这个问题会有争论!
2009-08-27 10:40 5楼
初学内科,说的不一定对。
我感觉病人是吹着风了,热倒不一定严重。 病人本身似乎有点需, 因为我有时候就是有点外感,不论寒热,都易出汗,鼻涕横流(我易冷热过敏)。 所以用辛凉药不一定起作用。 加附子,我觉得有补里的意思。应该没错。

我得这种感冒,就吃藿香正气水, 好好睡一晚第二天就能好, 吃风寒感冒药和风热感冒药第二天倒不一定能好。

》》现动则流清涕,躺下及端坐不流

流鼻涕一般都这样, 也就是重力原因吗,上身直立,清鼻涕自然要流下来,为什么还单独提一下?
2009-08-27 11:38 6楼
请教悬壶老师
后来的舌脉是否变化了,
这点老师在最后用药时好像没有交代?
2009-08-27 19:55 7楼
悬壶当有 内外伤辨惑论 新篇,期待.
2009-08-27 22:18 8楼
"后来的舌脉是否变化了,
这点老师在最后用药时好像没有交代?"
第二付药是我在诊所上班时带回去的,所以没有舌脉,主要考虑第一方已经起效,宗原方调整继续再巩固。现在舌象变化不大,脉已不浮,沉取弦劲已减。
2009-08-27 22:18 9楼
"后来的舌脉是否变化了,
这点老师在最后用药时好像没有交代?"
第二付药是我在诊所上班时带回去的,所以没有舌脉,主要考虑第一方已经起效,宗原方调整继续再巩固。现在舌象变化不大,脉已不浮,沉取弦劲已减。
2009-08-27 22:18 10楼
"后来的舌脉是否变化了,
这点老师在最后用药时好像没有交代?"
第二付药是我在诊所上班时带回去的,所以没有舌脉,主要考虑第一方已经起效,宗原方调整继续再巩固。现在舌象变化不大,脉已不浮,沉取弦劲已减。
2009-08-27 22:31 11楼
伤寒论里亦有“急当救里”与“急当救表”的区别,虚阳外越或上越都是大证,与外感比较孰轻孰重,是很明显的。家母十余年前被医生乱用发汗西药与中药误表,是我学医的原因之一,拙作“从医录”里有涉及。
⬅ 《阴阳应象大论》问题几个 老茶馆 阴阳,干支,五行,六气之间的关系(读阴阳应象大论有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