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辩证有效治疗耳胀

2011-09-29 09:32 楼主
[导语]耳胀、耳闭为临床常见病证,是因邪犯耳窍,气血失畅所致,以耳内胀闷、闭塞感为特征。耳胀发病较急,病程较短,是以耳内胀痛为主,又称耳胀痛。耳闭系由耳胀遗患而来,或起病缓慢者,病程较长,以耳内阻塞、听力下降为主,又称气闭耳聋。

耳胀、耳闭为临床常见病证,是因邪犯耳窍,气血失畅所致,以耳内胀闷、闭塞感为特征。耳胀发病较急,病程较短,是以耳内胀痛为主,又称耳胀痛。耳闭系由耳胀遗患而来,或起病缓慢者,病程较长,以耳内阻塞、听力下降为主,又称气闭耳聋。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卡他性中耳炎。

【辩证治疗】

1.风邪犯耳

症状和体征 突然发病,耳中胀闷不适,或胀痛,耳鸣如风声,听力下降。本证初起常有发热恶寒,鼻塞流涕,或有咳嗽咯痰、头痛等,小儿则哭闹不宁,苔薄白,脉浮。

证候分析 风邪乘耳,少阳经气闭阻,气血失畅,故耳闷胀痛、听力下降。肺气不宣,正邪抗争,则出现发热恶寒、鼻塞流涕等表证。苔薄白、脉浮,均是风邪袭表之象。

治法 疏风解表,调和气血。以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肥经穴为主。

处方 耳门 风池 听会 翳风 外关

随证配穴 风热耳胀、耳痒者,加上星、合谷。发热者,加曲池、大椎。头痛者,加头窍阴。

刺灸方法 外用泻法。上星、大推可刺络出血。

方义 耳门、听会、国风调和耳窍气血,有聪耳启闭作用。风他为足少阳经与阳纸脉交会穴,外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两穴共奏疏风解表之功。

2.痰浊积聚

症状和体征 耳胀不适,听力不聪,头晕头重,或有咳嗽咯痰,胸脘痞闷,答白腻,脉漏或滑。检查见鼓室积液,量多难消。

征候分析 痰浊为病,无处不到,上犹于耳,耳窍不通,则耳胀本适。听神失守,则听力不聪。痰浊湿邪为患,故头晕头重、鼓室积液。痰法停于肺胸,则咳嗽咯痰、胸脘痞闷。苔腻、脉漏或滑,皆水湿痰浊之象。

治法 蠲痰降浊,利湿聪耳。以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穴为主。

处方 耳门 翳风 颔厌 丰隆 中渚

随证配穴 心悸者,加内关、膻中。咳嗽、咯痰多者,加肺俞、天突。

刺灸方法 外用泻法。

方义 耳门、钱风流利耳房,是治疗耳病的要穴。额厌疏通少阳经脉之气。配丰隆和胃理脾,化浊祛痰。中请调三焦经气,以助气化。

3.肝肾阴虚

症状和体征 耳闭,听力下降,咽干舌燥,头晕眼花,腰膝酸软,手足心热,或有遗精,阳座早泄,月经不调等,舌红,答少而干,脉细致。

证候分析 耳胀失治或反复发作,邪气滞留,气血循行失畅,经气闭阻,投耳闻耳聋。髓海不足,故头晕眼花。阴虚易生内热,故手足心热。肾阴亏虚,相火妄动,干扰精空,则腰酸遗精,重者则阳症早泄、经带为病等。舌红、苔少、脉细数,皆为肝肾阴虚之象。

治法 滋补肝肾,填精聪耳。以足少阴肾经穴、背俞穴为主。

处方 太溪 三阴交 听宫 完骨 肝俞 肾俞

随证配穴 伴有咽干声嘶者,加照海、廉泉。

刺灸方法 针用补法。

方义 太溪为足少阴经原穴,配三阴交以调补三阴之不足。听宫为手足少阳与手太阳交会穴,配完骨以开通耳奔。肝俞、肾俞补益肝肾。

【按语】

耳胀及时发现,施以针灸治疗,可以治愈。如延至耳闻,且听力损失较重,恢复较慢。耳胀、耳闭若治疗不及时,有的可能转为脓耳等疾病。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谷皮藤 老茶馆 芫花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