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医案 徐小圃医案(二十七则)

2011-11-18 09:19 楼主
案一、感冒
郭幼
一诊 发热三日,有汗不解,咳呛痰多,气促,面恍肢冷,舌白润,脉濡数。气阳不足,复感风邪,治拟温阳和营。
川桂枝4.5g 炒白芍4.5g 黄厚附片9g(先煎) 白杏仁9g 白芥子4.5g 姜半夏9g 橘红4.5g 天浆壳5只(去毛包) 龙骨15g(先煎) 黑锡丹9g(包) 2剂
二诊 热退肢和,咳减气平,舌白,脉濡,拟上方损益。
黄厚附片9g(先煎) 白杏仁9g 白芥子4.5g 姜半夏9g 橘红4.5g 紫菀4.5g 天浆壳5只(去毛包) 龙骨15g(先煎) 二剂
案二、麻疹
周幼
发热三日,有汗,咳呛痰多,鼻流清涕,大便溏泄,舌苔白,脉浮数。痧子将布,恐其下陷。
川桂枝3g 粉葛根4.5g 水炙升麻3g 白杏仁9g 象贝母9g 桔梗4.5g 蝉衣3g 云茯苓9g 天浆壳5只(去毛包) 1剂
另用:生麻黄15g 西河柳15g 紫浮萍15g 鲜芫荽120g(如无,可用芫荽子9g)。加黄酒250g 和水煮沸,使水蒸气弥漫于病室中,一日多次用面巾浸药液乘温轻擦头面、四肢,擦时勿使受凉,并勿使药液误入两目。每日一剂,连用三日,以疹透为度。
翌日复诊,麻疹已布未透,便泄略减,舌脉如前,继予原方二剂。三诊时疹透热减,汗多泻止,舌苔薄白而润,脉转缓,乃予桂枝、白芍、杏仁、象贝、茯苓、紫菀等药调营卫,肃肺气而愈。
案三、丹痧
季幼
一诊 丹痧3日,壮热无汗,乳蛾肿腐,舌白糙,尖红,脉弦数。邪热化热,治以辛凉透达。7日之间,不变则佳。
淡豆豉9g 炒山栀9g 牛蒡子9g 薄荷3g(后下) 制僵蚕9g 玉桔梗4.5g 象贝母12g 蝉蜕4.5g 马勃4.5g(包) 连翘9g 2剂
二诊 丹痧五日,热渐轻,喉腐略化,舌白糙,尖红起刺,脉弦数,治以前方出入。
淡豆豉9g 炒山栀9g 牛蒡子9g 制僵蚕9g 玉桔梗4.5g 象贝母12g 马勃4.5g 银花12g 连翘9g 板蓝根12g 2剂
三诊 丹痧7日,热已降,略有咳呛,口渴引饮,舌白糙,尖红,脉弦数较缓,治以清化养阴。
鲜金石斛12g 银花9g 连翘9g 前胡6g 象贝母12g 黛蛤散15g板蓝根12g 天花粉9g 芦根30g 2剂
案四、水痘
毛幼
一诊 身热三日,水痘密布,舌白,脉浮数。时邪留恋,法当疏利。
炒荆芥6g 防风6g 制僵蚕9g 蝉衣4.5g 牛蒡子9g 朱茯神9g 仙半夏6g 陈皮4.5g 生米仁9g 鸡苏散9g(包)3剂
二诊 水痘已回,风邪留恋,兼挟湿滞,咳呛痰多,便溏溺黄,舌白腻,脉濡浮数,治以疏化。
炒茅术3g 川厚朴3g 白杏仁12g 白芥子4.5g 广郁金9g 制南星4.5g姜半夏9g 橘红4.5g 藿梗4.5g 炙鸡内金12g 钩藤9g(后下)
案五、百日咳
孙幼
百日咳已逾半月,日夜阵作,甚则呕恶,舌白,脉濡滑。风邪恋肺,肺失清肃,治以肃肺化痰。
炙细辛2.4g 五味子2.4g 淡干姜3g(二味同打) 白杏仁12g 象贝母12g 炙苏子9g 活磁石30g(先煎) 姜半夏9g 橘皮4.5g 炙百部9g 苍术9g
案六、白喉
方幼
一诊 咽喉白腐,气急声嘶,头汗涔涔,四肢厥冷,舌白,脉细数。证属白喉危证,治以回阳救逆,佐以解毒利咽。
黄厚附片9g(先煎) 牡蛎30g(先煎) 龙骨30g(先煎) 黑锡丹12g(包) 巴戟天12g 黄芪皮12g 射干3g 马勃3g(包) 甘草3g 木蝴蝶2.1g 二剂
二诊 咽喉白腐渐退,气急声嘶亦减,头汗已止,肢冷转温,稍有咳呛,舌白,脉细数,再予前法。
黄厚附片9g(先煎) 龙骨30g(先煎) 黑锡丹12g(包) 巴戟天12g 射干3g 马勃3g(包) 白杏仁9g 炙百部9g 甘草3g 木蝴蝶2.1g 三剂
案七、湿温
朱幼
湿温两旬,身热有汗起伏,白pei如抽蕉剥茧,层出不穷,烦躁不安,彻夜不寐,肢清,舌光如镜,脉软。病久气阴两伤,余邪留恋,拟潜阳育阴。
青蒿9g 白薇4.5g 川黄连2.1g 黄厚附片9g(先煎) 活磁石30g(先煎) 生龙齿30g(先煎) 茯神9g 阿胶9g(另烊冲) 酸枣仁9g 鸡子黄1枚(打冲) 二剂
原注: 1剂后烦躁稍安,能假寐片刻。2剂后已能安然入睡,惟热尚未尽,四肢尚欠温,原方龙齿减为15g 阿胶改用阿胶珠,服6剂则热退肢和。
案八、暑热症
邹幼
壮热无汗,半月于兹,口渴引饮,小溲清长,烦躁不安,便泄足冷,舌苔白,脉濡数。上盛下虚,不易霍然。
黄厚附片9g(先煎) 小川黄连2.1g 香薷9g 葛根9g 天花粉9g 活磁石30g(先煎) 菟丝子9g 覆盆子9g 煨益智仁9g 补骨脂9g 桑螵蛸9g
另:蚕茧、红枣各10枚,淡豆豉9g 煎汤代茶。
案九、咳嗽
朱幼
一诊 咳经两月,甚于黎明,龈肿口臭,腑气艰行,舌有薄苔,右脉弦大。肺胃有火,拟泻白散加减。
桑白皮9g 甜杏仁12g 川贝、象贝(各)6g 蜜炙苏子9g 瓜蒌皮9g 冬瓜仁15g 生蛤壳15g 橘络4.5g 竹茹6g 金沸草9g
二诊 咳呛得减,龈肿口臭,腑行略畅,再宗前法。
桑白皮9g 甜杏仁12g 川贝、象贝(各)6g 蜜炙苏子9g 瓜蒌皮15g 冬瓜仁15g 黛蛤散15g(包) 橘络4.5g 竹茹6g 金沸草9g 川石斛12g
三诊 咳呛得减,龈肿未消,腑气艰行,再清肺胃
桑白皮9g 甜杏仁12g 川贝、象贝(各)6g 蜜炙苏子9g 全瓜蒌15g 冬瓜仁15g 黛蛤散15g(包) 橘络4.5g 竹茹6g 枇杷叶12g(去毛包) 川石斛12g 马兜铃6g 火麻仁15g(打)
四诊 咳呛得减,龈肿未消,再清肺胃,不变则佳。
桑白皮9g 甜杏仁12g 川贝母9g 蜜炙苏子9g 瓜蒌皮15g 冬瓜仁15g 生蛤壳12g 橘皮4.5g 竹茹6g 马兜铃9g 旋覆花9g(包) 芦根30 川石斛12g
十五日咳已除,惟痰多,用甜杏仁、苦杏仁(各)20粒作杏酪服。
五诊 咳已除,龈肿不消,痰涕多,舌薄白,脉濡滑,再宗前法。
川石斛12g 甜杏仁2g 川贝、象贝(各)6g 炙桑白皮9g 瓜蒌皮12g 冬瓜仁2g 生蛤壳12g 橘络4.5g 竹茹6g 蜜炙苏子6g
案十、肺闭
张幼
风邪客肺,肺气闭塞,壮热无汗,咳不畅,气急鼻扇,痰鸣神蒙,涕泪俱无,舌白,脉浮紧。证属棘手,急以辛开。
生麻黄4.5g 川桂枝4.5g 杏仁9g 白芥子4.5g 制南星4.5g 象贝母9g 姜半夏9g 橘红4.5g 远志肉4.5g 生姜汁15滴(冲) 苏合香丸1粒(研细,鲜石菖蒲9g煎汤化服)
原注:患儿服药1剂后,神识转清,乃予原方去苏合香丸,再进1剂。三诊时得汗热减,涕泪俱见,脉紧转缓故去桂枝、鲜石菖蒲,麻黄改用水炙,续进2剂而愈。
案十一、哮喘
孔幼
一诊 哮喘复发,形削色恍,胃呆纳减,舌白,脉濡滑,治以辛开温潜。
蜜炙麻黄3g 炙细辛3g 五味子3g 淡干姜4.5g(二味同打) 白杏仁12g 白芥子4.5g 川厚朴3g 广郁金9g 制南星6g 姜半夏9g 橘皮4.5g 炙百部9g 黄附片9g(先煎) 黑锡丹9g(包) 活磁石30g(先煎)
二诊 哮喘已平,咳呛未除,舌白,脉弦滑,再宗前法。
蜜炙麻黄2.4g 炙细辛3g 五味子3g 淡干姜4.5g(二味同打) 白杏仁12g 姜半夏9g 橘皮4.5g 鹅管石8g 炙百部9g 黄附片9g(先煎) 活磁石30g(先煎) 生牡蛎30g(先煎) 黑锡丹9g(包)
案十二、泄泻
薛幼
便泄经久,色淡不化,神疲肢冷,溺清眶陷,寐则露睛,舌少苔,脉濡软。脾肾两伤,治以温培。
黄厚附片9g(先煎) 肉桂1.5g(后下) 茯苓9g 淮山药9g 煨肉果9g 煨诃子9g 补骨脂9g 煨益智仁9g 活磁石30g(先煎) 1剂
原注:翌日复诊,肢略温,泻略减,继投原方二剂。服后肢温泻止,阳气已复,乃改用四君子汤加味,以理脾胃。
案十三、痢疾案
竺幼
一诊 下痢7日,自汗肢冷,胃呆干恶,舌白,脉软。脾阳已伤,噤口已成,危在旦夕,治以温培。
黄附片9g(先煎) 肉桂1.8g(后下) 淡干姜4.5g 炒白术12g 花龙骨30g(先煎) 生龙齿30g(先煎) 益智仁12g 补骨脂12g 砂仁6g(后下) 枣仁24g 陈皮6g 乌梅炭4.5g 瓜蒌皮9g 1剂
二诊 下痢自汗肢冷均减,干恶得止,涕泪未见,口渴引饮,舌白,脉软。气阳尚虚,再宗前法。
黄附片9g(先煎) 肉桂1.8g(后下) 炮姜9g 炒白术12g 花龙骨30g(先煎) 生龙齿30g(先煎) 益智仁12g 仙灵脾9g 砂仁6g(后下) 乌梅炭4.5g 姜半夏9g 陈皮6g 朱茯神18g 2剂
案十四、腹痛案
严幼
寒滞互阻,腹痛呕恶,神倦嗜卧,舌白,脉濡数。治以温中,恐其变迁。
制川乌9g(先煎) 淡干姜3g 川厚朴3g 白豆蔻壳4.5g 砂仁壳4.5g 姜半夏9g 橘皮橘核各4.5g 台乌药9g 炒建曲9g 炙鸡内金9g 广藿梗9g 陈艾叶9g
案十五、疳证案
陈幼
断乳之后,胃强脾弱,知饥嗜食,懊(忄农)善啼,腹膨露筋,形体瘦削,色悴无华,大便完谷,舌有薄苔,脉数。延久恐其成损,当节饮食。
炒白术12g 胡黄连1.8g 活磁石30g(先煎) 生龙齿30g(先煎) 黄芪12g 朱赤苓12g 合欢皮6g 夜交藤15g 炙鸡金12g 炙干蟾9g 炙五谷虫9g 乌梅炭4.5g 黑枣4枚
案十六、惊风案
计幼
身热有汗不解,咳呛痰鸣气急,痉厥频作,舌白,脉濡浮数。治以宣息,以冀奏效。
川桂枝3g 生白芍6g 黄附片6g(先煎) 明天麻9g 制僵蚕9g 姜半夏9g 橘皮4.5g 紫菀4.5g 远志4.5g 活磁石30g(先煎) 生龙齿30g(先煎) 蝎尾2支 干菖蒲4.5g 炙细辛2.4g
案十七、水肿案
朱幼
风湿相搏,水邪泛滥,遍体浮肿,咳呛痰鸣,气急,便粘溺少,舌无苔,不渴,脉濡数。姑与辛开淡渗,恐其滋变。
川桂木9g 生麻黄1.8g 葶苈子9g(包) 带皮茯苓12g 橘皮橘核各4.5g 大腹皮12g 五加皮9g 生姜皮4.5g 冬瓜皮9g 肉桂1.8g(后下) 陈葫芦9g
案十八、淋证案
邵幼
肝经湿热下注膀胱,溺频不利,胁胀口苦,龈肿口疳,苔黄,脉弦数,治以清利。
龙胆草4.5g 炒黄芩4.5g 小川连2.4g 焦山栀9g 柴胡4.5g 当归9g 小生地18g 车前子12g(包) 泽泻9g 萆薢9g 西珀屑0.9g(另服) 海金砂6g(包) 甘草梢3g
案十九、黄疸案
李幼
面目俱黄,神倦纳呆,四肢清冷,舌白腻,脉濡软。黄疸五日,治以和中温化。
西茵陈9g 黄厚附片9g(先煎) 川厚朴4.5g 焦茅术白术各9g 当归9g 砂仁4.5g(后下) 木香3g 赤茯苓12g 车前子9g(包) 萆薢15g 陈皮4.5g
另:生谷芽、熟谷芽(各)30g 生米仁、熟米仁(各)30g 煎汤代水。
复诊,上方服10剂后,诸症悉除,乃予参苓白术散去桔梗,调和脾胃。
案二十、汗证案
甘幼
卫虚多汗,易感外邪,寐则盗汗,咳呛有痰,小便清长,舌白,脉软。治以温潜固卫。
川桂枝3g 生白芍4.5g 黄芪皮12g 黄附片9g(先煎) 活磁石30g(先煎) 生牡蛎30g(先煎) 麻黄根4.5g 浮小麦12g 糯稻根12g 陈蒲葵30g(包) 姜半夏9g 陈皮4.5g
案二十一、鼻衄案
廖幼
鼻衄未止,腑秘艰行,舌无苔,脉息弦数,再为息肝。
川石斛12g 南沙参12g 黑荆芥3g 薄荷炭2.4g 茜根炭9g 川贝母9g 淮牛膝9g 石决明60g(先煎) 紫贝齿60g(先煎) 生牡蛎30g(先煎) 茅根30g 藕节30g 油当归12g 火麻仁15g
案二十二、眩晕案
秦幼
气阳下虚,头目眩晕,形瘦胃呆,肢清溺长,腑气艰行,舌薄白,脉迟软,当予温潜。
黄附片9g(先煎) 活磁石30g(先煎) 生龙齿30g(先煎) 生牡蛎30g(先煎) 明天麻9g 潼蒺藜白蒺藜各12g 砂仁壳6g 白蔻花6g 陈皮4.5g 香谷芽15g 油当归12g 黑芝麻12g 半硫丸12g(包)
案二十三、不寐案
赵幼
身热一候,得汗已解,烦躁殊甚,彻夜不寐,神疲色恍,不溲清长,舌少苔,脉虚软。气阴两虚,治拟潜阳育阴。
黄厚附片9g(先煎) 小川连2.1g 活磁石30g(先煎) 青龙齿30g(先煎) 朱茯神9g 酸枣仁9g 北秫米9g(包) 夜交藤9g 阿胶珠9g 鸡子黄1枚(打冲) 3剂
原注:药后夜寐安,舌起薄苔,乃予附子、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温阳益气健脾之品,以善其后。
案二十四、遗尿案
张幼
病后气阳下虚,温度低降,遗溺,大便不化,舌光,唇肿,口臭,脉软数。治以温下。
黄附片9g(先煎) 原金石斛9g 花龙骨30g(先煎) 蛤粉12g(包) 花粉12g 稆豆衣9g 桑螵蛸12g 菟丝子12g 覆盆子12g 沙苑子9g 白莲须9g 乌梅肉3g
案二十五、口疳案
周幼
一诊 胃火内蕴,风邪外乘,口疳红腐,内窜喉关,烦躁,流涎,痰多且粘,腑气艰行,舌有薄苔,脉息弦滑。治以清息,恐其变迁。
薄荷2.4g(后下) 制僵蚕9g 牛蒡子9g 象贝母12g 带心连翘12g 活磁石30g(先煎) 生龙齿30g(先煎) 钩藤9g(后下) 朱赤茯苓12g 马勃4.5g 花粉12g 冬瓜仁15g 朱灯心4束
二诊 热解,口疳已化,微咳欲恶,泄泻色淡,舌白,脉濡缓。脾阳不足,治以两顾。
广藿梗4.5g 炮姜炭4.5g 川厚朴2.4g 稆豆衣12g 朱赤茯苓12g 仙半夏9g 橘皮4.5g 煨诃子4.5g 煨肉果4.5g 麦芽9g 荷蒂4枚
案二十六、乳蛾案
费幼
身热五日,汗微头疼,四肢微凉,乳蛾白腐,舌苔白腻,不引饮,脉浮数。寒湿交阻,治以温化。
川羌活9g 川桂枝3g 川厚朴3g 焦茅术9g 桔梗4.5g 牛蒡子9g 射干4.5g 轻马勃3g(包) 蝉衣4.5g 玉枢丹0.3g(另吞)
复诊 服药3剂后,诸症悉除,以六君子汤加味善后而愈。
案二十七、肠痈案
赵幼
一诊 慢性肠痈,痛则呕吐,腑气艰行,舌白中剥,脉濡缓。治以祛瘀行气。
肉桂心1.8g(后下) 牡丹皮9g 延胡索9g 当归尾9g 京三棱9g 蓬莪术9g 淮牛膝9g 京赤芍9g 橘皮、橘核(各)4.5g 生米仁12g 桃仁9g
另:冬瓜仁60g 煎汤代水。
二诊 肠痈已不作痛,腑气已行,舌化,脉濡缓,再宗前法。
肉桂心1.8g(后下) 牡丹皮9g 当归尾9g 京三棱9g 蓬莪术9g 淮牛膝9g 京赤芍9g 橘皮橘核各4.5g 败酱草12g
另:生米仁60g 冬瓜仁60g 煎汤代水。
三诊 肠痈已不作痛,知饥,多汗,舌白,脉濡缓。气阳下虚,治宜两顾。
黄附片9g(先煎) 肉桂心1.8g(后下) 活磁石30g(先煎) 生牡蛎30g(先煎) 白豆蔻花4.5g 砂仁壳4.5g 橘络、橘核(各)4.5g 仙半夏9g 仙灵脾9g 陈蒲葵30g(包)
另:生米仁、熟米仁(各)60g 生谷芽、熟谷芽(各)60g 煎汤代水。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11-13 05:07 2楼
复习了
2016-12-25 21:20 3楼
沁水百合 说:
案一、感冒
郭幼
一诊 发热三日,有汗不解,咳呛痰多,气促,面恍肢冷,舌白润,脉濡数。气阳不足,复感风邪,治拟温阳和营。
川桂枝4.5g 炒白芍4.5g 黄厚附片9g(先煎) 白杏仁9g 白芥子4.5g 姜半夏9g 橘红4.5g 天浆壳5只(去毛包) 龙骨15g(先煎) 黑锡丹9g(包) 2剂
二诊 热退肢和,咳减气平,舌白,脉濡,拟上方损益。
黄厚附片9g(先煎) 白杏仁9g 白芥子4.5g 姜半夏9g 橘红4.5g 紫菀4.5g 天浆壳5只(去毛包) 龙骨15g(先煎) 二剂
案二、麻疹
周幼
发热三日,有汗,咳呛痰多,鼻流清涕,大便溏泄,舌苔白,脉浮数。痧子将布,恐其下陷。
川桂枝3g 粉葛根4.5g 水炙升麻3g 白杏仁9g 象贝母9g 桔梗4.5g 蝉衣3g 云茯苓9g 天浆壳5只(去毛包) 1剂
另用:生麻黄15g 西河柳15g 紫浮萍15g 鲜芫荽120g(如无,可用芫荽子9g)。加黄酒250g 和水煮沸,使水蒸气弥漫于病室中,一日多次用面巾浸药液乘温轻擦头面、四肢,擦时勿使受凉,并勿使药液误入两目。每日一剂,连用三日,以疹透为度。
翌日复诊,麻疹已布未透,便泄略减,舌脉如前,继予原方二剂。三诊时疹透热减,汗多泻止,舌苔薄白而润,脉转缓,乃予桂枝、白芍、杏仁、象贝、茯苓、紫菀等药调营卫,肃肺气而愈。
案三、丹痧
季幼
一诊 丹痧3日,壮热无汗,乳蛾肿腐,舌白糙,尖红,脉弦数。邪热化热,治以辛凉透达。7日之间,不变则佳。
淡豆豉9g 炒山栀9g 牛蒡子9g 薄荷3g(后下) 制僵蚕9g 玉桔梗4.5g 象贝母12g 蝉蜕4.5g 马勃4.5g(包) 连翘9g 2剂
二诊 丹痧五日,热渐轻,喉腐略化,舌白糙,尖红起刺,脉弦数,治以前方出入。
淡豆豉9g 炒山栀9g 牛蒡子9g 制僵蚕9g 玉桔梗4.5g 象贝母12g 马勃4.5g 银花12g 连翘9g 板蓝根12g 2剂
三诊 丹痧7日,热已降,略有咳呛,口渴引饮,舌白糙,尖红,脉弦数较缓,治以清化养阴。
鲜金石斛12g 银花9g 连翘9g 前胡6g 象贝母12g 黛蛤散15g板蓝根12g 天花粉9g 芦根30g 2剂
案四、水痘
毛幼
一诊 身热三日,水痘密布,舌白,脉浮数。时邪留恋,法当疏利。
炒荆芥6g 防风6g 制僵蚕9g 蝉衣4.5g 牛蒡子9g 朱茯神9g 仙半夏6g 陈皮4.5g 生米仁9g 鸡苏散9g(包)3剂
二诊 水痘已回,风邪留恋,兼挟湿滞,咳呛痰多,便溏溺黄,舌白腻,脉濡浮数,治以疏化。
炒茅术3g 川厚朴3g 白杏仁12g 白芥子4.5g 广郁金9g 制南星4.5g姜半夏9g 橘红4.5g 藿梗4.5g 炙鸡内金12g 钩藤9g(后下)
案五、百日咳
孙幼
百日咳已逾半月,日夜阵作,甚则呕恶,舌白,脉濡滑。风邪恋肺,肺失清肃,治以肃肺化痰。
炙细辛2.4g 五味子2.4g 淡干姜3g(二味同打) 白杏仁12g 象贝母12g 炙苏子9g 活磁石30g(先煎) 姜半夏9g 橘皮4.5g 炙百部9g 苍术9g
案六、白喉
方幼
一诊 咽喉白腐,气急声嘶,头汗涔涔,四肢厥冷,舌白,脉细数。证属白喉危证,治以回阳救逆,佐以解毒利咽。
黄厚附片9g(先煎) 牡蛎30g(先煎) 龙骨30g(先煎) 黑锡丹12g(包) 巴戟天12g 黄芪皮12g 射干3g 马勃3g(包) 甘草3g 木蝴蝶2.1g 二剂
二诊 咽喉白腐渐退,气急声嘶亦减,头汗已止,肢冷转温,稍有咳呛,舌白,脉细数,再予前法。
黄厚附片9g(先煎) 龙骨30g(先煎) 黑锡丹12g(包) 巴戟天12g 射干3g 马勃3g(包) 白杏仁9g 炙百部9g 甘草3g 木蝴蝶2.1g 三剂
案七、湿温
朱幼
湿温两旬,身热有汗起伏,白pei如抽蕉剥茧,层出不穷,烦躁不安,彻夜不寐,肢清,舌光如镜,脉软。病久气阴两伤,余邪留恋,拟潜阳育阴。
青蒿9g 白薇4.5g 川黄连2.1g 黄厚附片9g(先煎) 活磁石30g(先煎) 生龙齿30g(先煎) 茯神9g 阿胶9g(另烊冲) 酸枣仁9g 鸡子黄1枚(打冲) 二剂
原注: 1剂后烦躁稍安,能假寐片刻。2剂后已能安然入睡,惟热尚未尽,四肢尚欠温,原方龙齿减为15g 阿胶改用阿胶珠,服6剂则热退肢和。
案八、暑热症
邹幼
壮热无汗,半月于兹,口渴引饮,小溲清长,烦躁不安,便泄足冷,舌苔白,脉濡数。上盛下虚,不易霍然。
黄厚附片9g(先煎) 小川黄连2.1g 香薷9g 葛根9g 天花粉9g 活磁石30g(先煎) 菟丝子9g 覆盆子9g 煨益智仁9g 补骨脂9g 桑螵蛸9g
另:蚕茧、红枣各10枚,淡豆豉9g 煎汤代茶。
案九、咳嗽
朱幼
一诊 咳经两月,甚于黎明,龈肿口臭,腑气艰行,舌有薄苔,右脉弦大。肺胃有火,拟泻白散加减。
桑白皮9g 甜杏仁12g 川贝、象贝(各)6g 蜜炙苏子9g 瓜蒌皮9g 冬瓜仁15g 生蛤壳15g 橘络4.5g 竹茹6g 金沸草9g
二诊 咳呛得减,龈肿口臭,腑行略畅,再宗前法。
桑白皮9g 甜杏仁12g 川贝、象贝(各)6g 蜜炙苏子9g 瓜蒌皮15g 冬瓜仁15g 黛蛤散15g(包) 橘络4.5g 竹茹6g 金沸草9g 川石斛12g
三诊 咳呛得减,龈肿未消,腑气艰行,再清肺胃
桑白皮9g 甜杏仁12g 川贝、象贝(各)6g 蜜炙苏子9g 全瓜蒌15g 冬瓜仁15g 黛蛤散15g(包) 橘络4.5g 竹茹6g 枇杷叶12g(去毛包) 川石斛12g 马兜铃6g 火麻仁15g(打)
四诊 咳呛得减,龈肿未消,再清肺胃,不变则佳。
桑白皮9g 甜杏仁12g 川贝母9g 蜜炙苏子9g 瓜蒌皮15g 冬瓜仁15g 生蛤壳12g 橘皮4.5g 竹茹6g 马兜铃9g 旋覆花9g(包) 芦根30 川石斛12g
十五日咳已除,惟痰多,用甜杏仁、苦杏仁(各)20粒作杏酪服。
五诊 咳已除,龈肿不消,痰涕多,舌薄白,脉濡滑,再宗前法。
川石斛12g 甜杏仁2g 川贝、象贝(各)6g 炙桑白皮9g 瓜蒌皮12g 冬瓜仁2g 生蛤壳12g 橘络4.5g 竹茹6g 蜜炙苏子6g
案十、肺闭
张幼
风邪客肺,肺气闭塞,壮热无汗,咳不畅,气急鼻扇,痰鸣神蒙,涕泪俱无,舌白,脉浮紧。证属棘手,急以辛开。
生麻黄4.5g 川桂枝4.5g 杏仁9g 白芥子4.5g 制南星4.5g 象贝母9g 姜半夏9g 橘红4.5g 远志肉4.5g 生姜汁15滴(冲) 苏合香丸1粒(研细,鲜石菖蒲9g煎汤化服)
原注:患儿服药1剂后,神识转清,乃予原方去苏合香丸,再进1剂。三诊时得汗热减,涕泪俱见,脉紧转缓故去桂枝、鲜石菖蒲,麻黄改用水炙,续进2剂而愈。
案十一、哮喘
孔幼
一诊 哮喘复发,形削色恍,胃呆纳减,舌白,脉濡滑,治以辛开温潜。
蜜炙麻黄3g 炙细辛3g 五味子3g 淡干姜4.5g(二味同打) 白杏仁12g 白芥子4.5g 川厚朴3g 广郁金9g 制南星6g 姜半夏9g 橘皮4.5g 炙百部9g 黄附片9g(先煎) 黑锡丹9g(包) 活磁石30g(先煎)
二诊 哮喘已平,咳呛未除,舌白,脉弦滑,再宗前法。
蜜炙麻黄2.4g 炙细辛3g 五味子3g 淡干姜4.5g(二味同打) 白杏仁12g 姜半夏9g 橘皮4.5g 鹅管石8g 炙百部9g 黄附片9g(先煎) 活磁石30g(先煎) 生牡蛎30g(先煎) 黑锡丹9g(包)
案十二、泄泻
薛幼
便泄经久,色淡不化,神疲肢冷,溺清眶陷,寐则露睛,舌少苔,脉濡软。脾肾两伤,治以温培。
黄厚附片9g(先煎) 肉桂1.5g(后下) 茯苓9g 淮山药9g 煨肉果9g 煨诃子9g 补骨脂9g 煨益智仁9g 活磁石30g(先煎) 1剂
原注:翌日复诊,肢略温,泻略减,继投原方二剂。服后肢温泻止,阳气已复,乃改用四君子汤加味,以理脾胃。
案十三、痢疾案
竺幼
一诊 下痢7日,自汗肢冷,胃呆干恶,舌白,脉软。脾阳已伤,噤口已成,危在旦夕,治以温培。
黄附片9g(先煎) 肉桂1.8g(后下) 淡干姜4.5g 炒白术12g 花龙骨30g(先煎) 生龙齿30g(先煎) 益智仁12g 补骨脂12g 砂仁6g(后下) 枣仁24g 陈皮6g 乌梅炭4.5g 瓜蒌皮9g 1剂
二诊 下痢自汗肢冷均减,干恶得止,涕泪未见,口渴引饮,舌白,脉软。气阳尚虚,再宗前法。
黄附片9g(先煎) 肉桂1.8g(后下) 炮姜9g 炒白术12g 花龙骨30g(先煎) 生龙齿30g(先煎) 益智仁12g 仙灵脾9g 砂仁6g(后下) 乌梅炭4.5g 姜半夏9g 陈皮6g 朱茯神18g 2剂
案十四、腹痛案
严幼
寒滞互阻,腹痛呕恶,神倦嗜卧,舌白,脉濡数。治以温中,恐其变迁。
制川乌9g(先煎) 淡干姜3g 川厚朴3g 白豆蔻壳4.5g 砂仁壳4.5g 姜半夏9g 橘皮橘核各4.5g 台乌药9g 炒建曲9g 炙鸡内金9g 广藿梗9g 陈艾叶9g
案十五、疳证案
陈幼
断乳之后,胃强脾弱,知饥嗜食,懊(忄农)善啼,腹膨露筋,形体瘦削,色悴无华,大便完谷,舌有薄苔,脉数。延久恐其成损,当节饮食。
炒白术12g 胡黄连1.8g 活磁石30g(先煎) 生龙齿30g(先煎) 黄芪12g 朱赤苓12g 合欢皮6g 夜交藤15g 炙鸡金12g 炙干蟾9g 炙五谷虫9g 乌梅炭4.5g 黑枣4枚
案十六、惊风案
计幼
身热有汗不解,咳呛痰鸣气急,痉厥频作,舌白,脉濡浮数。治以宣息,以冀奏效。
川桂枝3g 生白芍6g 黄附片6g(先煎) 明天麻9g 制僵蚕9g 姜半夏9g 橘皮4.5g 紫菀4.5g 远志4.5g 活磁石30g(先煎) 生龙齿30g(先煎) 蝎尾2支 干菖蒲4.5g 炙细辛2.4g
案十七、水肿案
朱幼
风湿相搏,水邪泛滥,遍体浮肿,咳呛痰鸣,气急,便粘溺少,舌无苔,不渴,脉濡数。姑与辛开淡渗,恐其滋变。
川桂木9g 生麻黄1.8g 葶苈子9g(包) 带皮茯苓12g 橘皮橘核各4.5g 大腹皮12g 五加皮9g 生姜皮4.5g 冬瓜皮9g 肉桂1.8g(后下) 陈葫芦9g
案十八、淋证案
邵幼
肝经湿热下注膀胱,溺频不利,胁胀口苦,龈肿口疳,苔黄,脉弦数,治以清利。
龙胆草4.5g 炒黄芩4.5g 小川连2.4g 焦山栀9g 柴胡4.5g 当归9g 小生地18g 车前子12g(包) 泽泻9g 萆薢9g 西珀屑0.9g(另服) 海金砂6g(包) 甘草梢3g
案十九、黄疸案
李幼
面目俱黄,神倦纳呆,四肢清冷,舌白腻,脉濡软。黄疸五日,治以和中温化。
西茵陈9g 黄厚附片9g(先煎) 川厚朴4.5g 焦茅术白术各9g 当归9g 砂仁4.5g(后下) 木香3g 赤茯苓12g 车前子9g(包) 萆薢15g 陈皮4.5g
另:生谷芽、熟谷芽(各)30g 生米仁、熟米仁(各)30g 煎汤代水。
复诊,上方服10剂后,诸症悉除,乃予参苓白术散去桔梗,调和脾胃。
案二十、汗证案
甘幼
卫虚多汗,易感外邪,寐则盗汗,咳呛有痰,小便清长,舌白,脉软。治以温潜固卫。
川桂枝3g 生白芍4.5g 黄芪皮12g 黄附片9g(先煎) 活磁石30g(先煎) 生牡蛎30g(先煎) 麻黄根4.5g 浮小麦12g 糯稻根12g 陈蒲葵30g(包) 姜半夏9g 陈皮4.5g
案二十一、鼻衄案
廖幼
鼻衄未止,腑秘艰行,舌无苔,脉息弦数,再为息肝。
川石斛12g 南沙参12g 黑荆芥3g 薄荷炭2.4g 茜根炭9g 川贝母9g 淮牛膝9g 石决明60g(先煎) 紫贝齿60g(先煎) 生牡蛎30g(先煎) 茅根30g 藕节30g 油当归12g 火麻仁15g
案二十二、眩晕案
秦幼
气阳下虚,头目眩晕,形瘦胃呆,肢清溺长,腑气艰行,舌薄白,脉迟软,当予温潜。
黄附片9g(先煎) 活磁石30g(先煎) 生龙齿30g(先煎) 生牡蛎30g(先煎) 明天麻9g 潼蒺藜白蒺藜各12g 砂仁壳6g 白蔻花6g 陈皮4.5g 香谷芽15g 油当归12g 黑芝麻12g 半硫丸12g(包)
案二十三、不寐案
赵幼
身热一候,得汗已解,烦躁殊甚,彻夜不寐,神疲色恍,不溲清长,舌少苔,脉虚软。气阴两虚,治拟潜阳育阴。
黄厚附片9g(先煎) 小川连2.1g 活磁石30g(先煎) 青龙齿30g(先煎) 朱茯神9g 酸枣仁9g 北秫米9g(包) 夜交藤9g 阿胶珠9g 鸡子黄1枚(打冲) 3剂
原注:药后夜寐安,舌起薄苔,乃予附子、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温阳益气健脾之品,以善其后。
案二十四、遗尿案
张幼
病后气阳下虚,温度低降,遗溺,大便不化,舌光,唇肿,口臭,脉软数。治以温下。
黄附片9g(先煎) 原金石斛9g 花龙骨30g(先煎) 蛤粉12g(包) 花粉12g 稆豆衣9g 桑螵蛸12g 菟丝子12g 覆盆子12g 沙苑子9g 白莲须9g 乌梅肉3g
案二十五、口疳案
周幼
一诊 胃火内蕴,风邪外乘,口疳红腐,内窜喉关,烦躁,流涎,痰多且粘,腑气艰行,舌有薄苔,脉息弦滑。治以清息,恐其变迁。
薄荷2.4g(后下) 制僵蚕9g 牛蒡子9g 象贝母12g 带心连翘12g 活磁石30g(先煎) 生龙齿30g(先煎) 钩藤9g(后下) 朱赤茯苓12g 马勃4.5g 花粉12g 冬瓜仁15g 朱灯心4束
二诊 热解,口疳已化,微咳欲恶,泄泻色淡,舌白,脉濡缓。脾阳不足,治以两顾。
广藿梗4.5g 炮姜炭4.5g 川厚朴2.4g 稆豆衣12g 朱赤茯苓12g 仙半夏9g 橘皮4.5g 煨诃子4.5g 煨肉果4.5g 麦芽9g 荷蒂4枚
案二十六、乳蛾案
费幼
身热五日,汗微头疼,四肢微凉,乳蛾白腐,舌苔白腻,不引饮,脉浮数。寒湿交阻,治以温化。
川羌活9g 川桂枝3g 川厚朴3g 焦茅术9g 桔梗4.5g 牛蒡子9g 射干4.5g 轻马勃3g(包) 蝉衣4.5g 玉枢丹0.3g(另吞)
复诊 服药3剂后,诸症悉除,以六君子汤加味善后而愈。
案二十七、肠痈案
赵幼
一诊 慢性肠痈,痛则呕吐,腑气艰行,舌白中剥,脉濡缓。治以祛瘀行气。
肉桂心1.8g(后下) 牡丹皮9g 延胡索9g 当归尾9g 京三棱9g 蓬莪术9g 淮牛膝9g 京赤芍9g 橘皮、橘核(各)4.5g 生米仁12g 桃仁9g
另:冬瓜仁60g 煎汤代水。
二诊 肠痈已不作痛,腑气已行,舌化,脉濡缓,再宗前法。
肉桂心1.8g(后下) 牡丹皮9g 当归尾9g 京三棱9g 蓬莪术9g 淮牛膝9g 京赤芍9g 橘皮橘核各4.5g 败酱草12g
另:生米仁60g 冬瓜仁60g 煎汤代水。
三诊 肠痈已不作痛,知饥,多汗,舌白,脉濡缓。气阳下虚,治宜两顾。
黄附片9g(先煎) 肉桂心1.8g(后下) 活磁石30g(先煎) 生牡蛎30g(先煎) 白豆蔻花4.5g 砂仁壳4.5g 橘络、橘核(各)4.5g 仙半夏9g 仙灵脾9g 陈蒲葵30g(包)
另:生米仁、熟米仁(各)60g 生谷芽、熟谷芽(各)60g 煎汤代水。
分享了
2017-01-03 13:47 4楼
学习了。
2019-07-31 16:42 5楼
古代医案,言简意赅,真好!
⬅ 徐丽洲的医案 老茶馆 董廷瑶的医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