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

2011-12-25 22:26 12楼
名称: 逍遥散别名:逍遥散
组成: 当归2钱,白芍2钱,干葛2钱,生地1钱5分,川芎1钱5分,黄芩1钱5分,人参9分,麦冬9分,柴胡1钱,乌梅肉3个。
出处: 《女科万金方》。
主治: 妇人胎产因食姜、蒜、胡椒热物过多,血热积于脾胃,气攻上焦,产后发汗,口干作渴,唇裂生疮。
用法用量: 分2帖。水煎服。
2011-12-25 22:27 13楼
名称: 逍遥散别名:逍遥散
组成: 白芍、白术、白茯、归身、甘草、薄荷。
出处: 《女科万金方》。
主治: 妇人血少,月水不调,腹痛潮热。
用法用量: 加煨姜2片,水煎服。
2011-12-25 22:27 14楼
名称: 逍遥散别名:逍遥散
组成: 当归、川芎、芍药、熟地黄、人参、半夏(制)、柴胡、黄芩、陈皮、麦门冬、甘草各等分。
出处: 《医统》卷八十四。
主治: 脾胃虚弱,经脉不通,或寒或热,不喜饮食,饱胀呕吐,烦躁。
用法用量: 水2盏,加生姜3片,煎8分,空心服。
加减: 呕吐,不能食,加砂仁、白术;少睡,加酸枣仁;咳嗽,加杏仁、五味子;腹痛,加玄胡索。
2011-12-25 22:27 15楼
名称: 逍遥散别名:逍遥散
组成: 白术,川归,白芍,花粉8分,玄胡8分,地骨皮1钱,石莲子1钱,黄芩4分,薄荷4分,龙胆草5分(1方无黄芩)。
出处: 《女科秘要》卷三。 功效:退寒热。
主治: 妇人血虚,性急,或当行经时房事触伤,腹中结块如鸡子大,左右而动,月水不行,变作五心烦热,头昏目眩。妇人行经时及产后过食生冷之物,血见水即滞,闭而发热,初起1-2月生寒发热,五心烦躁,口苦舌干,面色青黄。
用法用量: 上为散服,或水煎服。
附注: 逍遥饮(《竹林女科》卷一)。方中玄胡,《竹林女科》作“柴胡”。
2011-12-25 22:27 16楼
名称: 逍遥散别名:逍遥散
组成: 白术2钱,白芍5钱,当归3钱,柴胡2钱,陈皮1钱,半夏1钱,鳖甲3钱,甘草5分,茯苓3钱。
出处: 《辨证录》卷七。 功效:开郁平肝。
主治: 正值饮食之时,忽遇可惊之事,惊气未收,遂停滞不化,久成癥瘕。
用法用量: 水煎服。
2011-12-25 22:27 17楼
名称: 逍遥散别名:逍遥散
组成: 麦门冬2钱5分,当归4钱,白芍4钱,柴胡4钱,黄芩3钱,川芎3钱,熟地3钱,半夏2钱5分,甘草1钱5分。
出处: 《女科万金方》。 功效:补血,扶脾胃,调经水。
主治: 室女17-18岁时脾胃虚弱,误食生冷,经脉不通,或阻百日,或半年,颜色有异,饮食少进,寒热往来,四肢困倦,头疼目眩,腹疼恶心,烦热呕吐,腹胀。
用法用量: 分4帖。每帖加生姜3片,水2钟,煎8分,空心服。
加减: 呕吐,加白术、砂仁、香附各3钱;咳嗽气急,加五味子、苏叶、桔梗各2钱。
2011-12-25 22:28 18楼
名称: 逍遥散别名:逍遥散
组成: 地骨皮3钱,甘草3钱,黄芩3钱,川芎3钱,北柴胡5钱,香附3钱。
出处: 《赤水玄珠》卷二十。
主治: 日夜虚热,脉微细。
用法用量: 加竹叶10片,水煎,空心服。
2012-01-30 08:39 19楼
逍遥散
【出处】宋•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甘草微炙赤,半两
当归去苗,锉,微炒
茯苓去皮白者
芍药
白术
柴胡去苗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方歌】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趣记】
【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主治】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悸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营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
【方解】明•赵养葵:东方先生木,木者生生之气,即火气也,火附木中,木郁则火亦郁矣。火郁则土自郁,土郁则金郁,金郁则水郁,五行相同,自然之理也。余以一方木郁,而诸邪皆愈,逍遥散是也。方中柴胡、薄荷二味最妙。盖胆中乃甲木,少阳之气,其气柔嫩,象草穿地而未伸,此时若被寒风一郁,即软萎遏抑,不能上伸,不上伸则下克脾土,而金水并病矣。惟得温风一吹,郁气始得畅达也。盖木喜风摇,寒则摧萎,温则发生,柴胡、薄荷,辛能发散,温能入少阳。古人立方之妙如此(《医贯》)。清•吴仪洛:按以加味逍遥散、六味丸治郁,自薛长洲始也。然长洲之法,实得之丹溪。越鞠之芎穹,即逍遥之归、芍也;越鞠之苍术,即逍遥之白术也;越鞠之神曲,即逍遥之陈皮也;越鞠之香附,即逍遥之柴胡也;越鞠之栀子,即逍遥之加味也。但越鞠峻而逍遥则和矣,越鞠燥而逍遥则润矣。此则青出于蓝,后来居上,亦从古作述之大凡。如东垣之补中益气,比枳术完全无弊矣。然岂可谓枳术指谬,而禁不用哉(《成方切用》)。清•顾松园:此方辛散酸收、甘缓养血,而兼宁心扶脾之剂。乃肝经之要药,女科之神剂也……愚按大凡女人,多气多郁,郁怒则伤肝,气结血凝,火旺血虚而成劳……立斋女科医案每用此方,屡屡见功。此方赵氏极称其用之广而效如神。云凡寒热往来似虐,呕吐吞酸,嘈杂胸痛胁痛,小腹胀闷,头晕盗汗……一切郁症,皆对症之方。以此加减出入,无不获效(《医镜》)。清•唐容川:此时肝经血虚,火旺郁郁不乐。方用白术、茯苓,助土德以生木;当归、白芍,益荣血以养肝;薄荷解热;甘草缓中;柴、姜生发,木郁则达之,遂其曲直之性,故名之曰逍遥(《血证论》)。近代•张山雷:此为肝络郁结,窒塞不宣,变生诸证。故主以柴胡禀春升少阳之气者,疏泄郁窒,经所谓“木郁达之”,是其正旨,故名逍遥。又以肝木既滞,气窒不通,则必郁而化火,故加以丹皮、栀子。若其气火横逆,势已不驯,而复用此,则教×生木,为害尤烈。近世滥用是方,多在肝火炽盛,暴横无制之候,虽曰丹、栀清火,然柴胡流动,流弊不小(《女科辑要笺正》)。近代•陈筱宝:疏木培土法乃治乙木乘阴土之症,为肝旺戕贼脾阴、木横土虚的病机,证见:两胁满痛,少腹垂胀,立则剧,卧则舒。为肝气上逆,脾气下陷。此即《金匮》所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义;亦即叶天士所谓“木乘土”之病候,宜以升提宣达,如逍遥散一类方治之(《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集》)。近代•张耀卿:柴胡性微寒苦平而质轻扬,功能升清降浊,为足少阳胆、足厥阴肝两经要药,故在脏则主血,在经则主气(《上海历代名医方技精华》)。
【应用】
例一 马娠之治下肢抽动案刘某某,女59岁,1985年10月10日就诊。患者于8个月前,因家事烦恼至极而昏迷。苏醒后,失声痛苦,悲伤欲绝。遂后发现下肢伸挛交替,抽动不已,致站立不稳,步履艰难,经多方治疗,病无进展。今日复因生气,上述症状加重。现症:颜面五华,二目呆滞,问其原因,泣不成声。下肢不时抽动,伴呃逆频作,叹息,失眠多梦,头晕耳鸣,纳食不馨。血压150/90mmHg,舌质淡,苔白,脉沉弦,管其脉症,乃属年迈体弱,血虚肝郁,筋脉失养之候,拟养血疏肝,通络止痉之法。处方:当归、白术、钩藤(后下)、郁金各15克 白芍20克 柴胡6克 香附、乌药、草蔻、川朴、陈皮各10克 木香6克 珍珠母30克 怀牛膝10克 煎取,三剂后病人行走自如,诸证脱减。唯夜眠不安,下肢偶有振颤,血压120/80mmHg,宗上方加炒枣仁20克,合欢皮24克,制首乌30克。继服三剂诸证悉除。嘱其注意调畅情志。
例二 何世安治视力模糊案张某某,男,57岁,1982年11月14日初诊。因事郁怒,半月前双眼突然视力模糊,继之双目失明,头晕眼胀。胸闷不舒,干呕。检查:视力,左0.1,右0.05,眼球压痛,转动时球后牵引样疼痛,瞳孔散大,光反迟钝,眼病未见异常,脉弦,舌红,苔薄。辨证:郁怒伤肝,肝气上逆,玄府闭塞。治法:疏肝柔肝,健脾和胃。方药:逍遥散重用白芍,柴胡10克,当归15克,白芍3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薄荷6克,生姜6克。十剂后,眼不痛,视渐清,胸闷舒,干呕止。视力:右0.7,左0.7。瞳孔复常,原方减白芍至15克。五剂后,视物清楚,视力:右1.0,左1.0,光反敏感,后以逍遥散加枸杞10剂,以资巩固。例三 施乃芝治特发性水肿案马某,女,35岁,教师。1982年3月18日初诊。反复发作眼睑及下肢水肿三年余。三年前起病先见面部及下肢,后觉两乳房及腹部胀满,常因工作劳累、站立过久或情志不舒时浮肿加重。曾在基层医疗单位就诊,按“肾炎”治疗,屡用青霉素、双氢克尿塞,及中药(具体用药不详)疗效不佳。水肿缓解后期,其他症状不见减轻,严重时不能坚持工作。诊见病者面部及下肢浮肿,按之没指,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左脉兼弦。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X线胸透、心电图均未见异常。西医诊断:特发性水肿。中医诊断:水肿,证属肝郁脾虚。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利水。选用逍遥散加减:当归、白芍、枳壳各10克,炒柴胡8克,茯苓、白术、淮山各15克,薄荷3克,佛手、泽泻各12克,茅根30克,生姜3片为引。服药五剂,水肿基本消退。继用五剂,水肿及他症全消。随访两年,未见复发。例四 杨鸿仁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案(选自《辽宁中医杂志》1980.2)杨某某,男,25岁。半年前常有肝区疼痛,腹胀,恶心,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疲乏无力,身体消瘦,肝大在肋下二横指,且有压痛,苔白,脉弦而无力。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8单位,麝香草酚絮状试验(++),硫酸锌浊度试验11单位。诊断:慢性肝炎。中医辨证为肝脾不和,气滞血瘀。拟以逍遥散去薄荷,加川楝子、元胡、枳壳、山药、陈皮各9克,麦芽、丹参各12克,每日1剂,继服1月余,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例五 杨鸿仁治慢性胆囊炎案(选自《辽宁中医杂志》1980.2)颜某某,女,35岁。患胆结石施行取石术后已8年。每逢情志不畅则胁下胀,刺痛,反复发作,经治不愈,甚者引肩背,食少倦怠。脉弦细而涩。诊为慢性胆囊炎。拟以本方去术、姜、薄,加枳壳、元胡、郁金、木香、川楝子、香附各9克,经服4剂,疼痛消失。又继服3剂,以固其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语】《局方》逍遥散,为培土疏木第一方治。其应用之广泛,可为古方之首。先师张耀卿先生,曾将其演绎变化为十九种方法:
1、血虚肝旺,七情郁结,头晕胸胁痞闷,时作时休,脉细小,舌苔薄白。治以归、芍为君,养血补血;苓、术、甘、姜为臣,培土扶脾;薄荷炒黑为佐,入血祛风(内风);柴胡为使,柔肝解郁。
2、血虚感受外邪,头晕形寒,身热肢倦,纳减食微,脉浮数。苔薄质淡。须以薄荷叶、生姜为君,疏解表邪;归、芍为臣,养血和营;苓、术为臣,扶脾健运;柴、草为使,条达肝脾。
3、血虚之体,邪入少阳经病:寒热往来,鼻塞头痛,口燥咽干,眩晕嗜卧。脉弦细,苔薄白而燥或薄黄。须以柴胡、薄荷、生姜为君,祛邪安表;归、芍为臣,养血和营;苓、术为佐,扶脾健胃;甘草为使,和中生津。
4、气虚眩晕:神疲肢倦,头晕气短,脉细弱。舌质淡而苔薄白。须以术、草为君,益气扶脾;柴胡、芍药为臣,养血柔肝;归、苓为使,通调血脉;薄荷、干姜为使,温中理气。
5、血虚内热,兼受风邪,袭于肝经,上冲于目:头疼而兼眩晕,两目红赤,脉细数。须以甘草、薄荷为君,清解风热;归、芍为臣,养血和营;术、参为佐,健脾和胃;柴、姜为使,解郁疏肝。
6、肝阴亏损,目火上越:两耳蝉鸣,左耳尤甚,头晕目眩,脉弦细。须以芍药、甘草为君,补血柔肝;归、苓为臣,调和血脉;柴、术为佐,疏肝理气;生姜、薄荷为使,清散郁火(木郁)。
7、肝气郁结,木失调达:胸胁疼痛,忧郁寡欢。脉细涩。须以柴胡、薄荷(炒黑)为君,疏散肝郁;归、芍为臣养血行血;术、苓为佐,培土扶脾;姜、草为使,温中和胃。
8、血虚肝郁:胁痛喜按,头目眩晕,脉细弱,舌质淡而胖嫩苔薄。须以归、芍为君,养血补血;柴胡、薄荷为臣,疏肝解郁;术、苓为佐,培土涵木;姜、草为使,和中助运。
9、血瘀气滞,木郁不达中部:胁痛据按,不可转侧,脉涩而有力。苔薄根腻,须以归尾、赤芍为君;柴胡、薄荷为臣。疏泄郁结;术、苓为佐,燥湿理气;姜、草为使,温通脾阳。
10、肝胃不和,木土为仇:胸胁痞闷,嗳腐吞酸,脉弦濡,舌苔薄腻。须以苓、姜(苔白用干姜)为臣,温中和胃;归、芍为臣,和营活血;柴胡、薄荷为佐,疏肝散郁;术、草为使,扶脾燥湿。
11、肝经抑郁:两胁胀痛,时轻时剧,脉弦劲有力,苔薄腻。须以薄荷(炒黑)、生姜为君,疏散邪郁;苓、草为臣,和中健脾;归、芍为佐,养血柔肝;柴、术为使,理气通络。
12、冲任血瘀:妇女经行不畅,少腹胀痛,脉细而涩,舌质淡,边有青紫斑点,苔薄。须以归尾、赤芍为君,活血通瘀;柴、姜为臣,暖宫解郁;苓、薄为使,疏散理气;术、草为使,和胃扶脾。
13、冲任血虚,厥阴气滞:妇女经行颇畅,腹痛不已,脉细而弱。须以归身、白芍为君,补血养血;柴、草为臣,调达肝经;术、苓为佐,益气扶脾;薄荷、炮姜为使,温运理气。
14、气虚摄血无权:妇女经行若崩,色淡不鲜,面色晄白,心悸,头晕,脉细弱。舌胖嫩,边有锯齿、苔薄净。须以白术、参、草为君,益气固本;归、芍为臣,引血归经;柴胡、茯神为佐,疏肝和脾;薄荷(炒黑)、炮姜为使,散邪入营。
15、气虚脾弱,带脉不固:脾弱胃呆,神疲肢倦,动辄气短,白带绵绵,色白质稀,脉沉数。舌质淡无苔。须以白术、甘草为君,补中益气;归、芍为臣,养血滋阴;柴胡、干姜为佐,疏肝温脾(脾阳);苓、薄为使,散湿健脾。
16、肝木侮土(下部):腹痛阵作,痛则欲泻,得泄则畅,脉时紧时缓(痛则紧,泻则缓)。须以白芍、白术为君,敛肝扶脾;甘草、云苓为臣,甘缓和胃;炮姜、柴胡为佐,温运止痛;薄荷、当归为使,散郁(湿邪)和营。
17、血瘀气滞,蕴结少腹(下部):少腹胀痛而据按,脉实而涩,苔腻或积。须以归尾、赤芍为君,活血破瘀,柴、姜为臣,温通疏泄(直达肝经少腹);苓、薄为佐,理气散郁;术、草为使,和中健脾。
18、血虚脾弱:腹痛隐隐,喜按,时轻时剧,多劳多思则发。须以归身、白术为君,补血益气;白芍、甘草为臣,养阴和胃;柴、苓为佐,柔肝健脾;薄荷、干姜为使,温中理气。阳虚脾运失司:胁胀胸闷,便溏溲清,脉虚弱,苔薄质淡。须以干姜、甘草为君,温中扶阳;柴胡、白术为臣,理气健脾;苓、归为佐,行血助运;薄荷、白芍(醋炒)为使,散郁柔肝。
⬅ 独参汤 老茶馆 胃下垂治疗验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