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归丸( 汤) 加减治疗心血管病

2011-12-19 16:57 楼主
右归丸( 汤) 方出自《景岳全书》 , 是由《金匮要略》 肾气丸减去” 三泻”( 泽泻、丹皮、茯苓) 加鹿角胶、菟丝子、杜仲、枸杞、当归而成。右归丸( 汤) 以温肾阳为主, 妙在阴中求阳, 使元阳得以归原, 故名右归。肾阳为诸阳之本, 对人体各脏腑起着温煦推动作用。肾阳盛, 心阳得以温煦, 故能鼓动心脏搏动, 温运血脉运行。所以右归丸( 汤) 在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常能收到良好效果。

1 病窦综合征

病窦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器质性病变导致机能障碍, 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多种症状的综合病症。主要特征为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冲动形成障碍或窦房结至心房冲动传导障碍所致。当合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时称为慢一快综合征。常表现为: 头晕, 昏厥, 心悸, 胸闷, 乏力, 四肢不温, 舌质淡暗, 苔白, 脉缓或结。这些表现为肾阳不升, 心阳不宣, 清浊相干, 气血逆乱的证候。虽然有时可出现快速的心律失常, 其实仍然属于阳虚不能潜于阴, 阴极格阳于外, 阴阳失调, 阴极似阳的一种假象, 治以温补肾阳,宣通心阳, 右归丸( 汤) 加减。阳虚寒盛加麻黄、细辛, 兼有痰湿加半夏、云苓、白术; 兼有瘀血加丹参、生山楂、仙鹤草。阳损及阴加麦冬、五味子。
病例: 王某, 男, 51 岁。患者自感胸闷, 心慌十年。加重时伴有晕厥, 畏寒肢冷, 腰疼一月, 舌质淡红, 苔薄白, 脉沉迟。在当地油田职工医院做食道调搏, 诊为”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曾服用阿托品效果不明显, 并感腹胀, 口干, 不能耐受遂来我院诊治。心率42 次/ 分, 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不齐, 阿托品试验阳性, 辨证为心肾阳虚, 阴阳气不相顺接的” 寒厥证” 。如《灵枢#脉解》 曰: “ 肾虚也, 少阴不致者厥也。” 治以温补肾阳, 宣通心阳, 右归丸( 汤) 加减。制附子( 先煎) 9g , 桂枝3g, 肉桂6g, 山药9g , 杜仲9g, 熟地25g, 山萸肉9g, 当归9g, 鹿角胶( 烊化) 6g, 党参9g , 甘草3g, 麻黄6g, 细辛3g。每日一剂水煎服。服药半月后,心率逐渐增加, ( 增至60 次左右) 症状逐渐减轻。继服用前方一月后复查, 心电图正常。又服用半月后阿托品试验阴性。再服用心宝丸( 2 丸/ 次, 3 次/ 日) 调理一月, 半年后随访, 无不适。

2 原发性低血压

原发性低血压是指一类原因不明的症状性低血压。患者常感觉精神萎靡不振, 腰膝酸软, 四肢无力。还可以表现为眩晕, 两眼发黑, 尤其是由蹲位突然起立时好发。患者常有皮肤苍白, 面色无华, 腰膝酸软, 舌质淡, 苔薄白, 脉沉无力的临床症状, 可以用右归丸( 汤) 加减, 乏力气短甚者可以加党参。
病例: 范某, 女, 26 岁。经常头晕, 腰膝酸软, 四肢无力, 手足不温, 稍微剧烈活动则感两眼发黑。其血压常波动在85-80/ 60-55mmHg。舌质淡, 脉沉无力, 诊为原发性低血压, 心肾阳虚, 治以温补心肾之阳, 方选右归丸( 汤) 加减。熟地20g , 山药15g, 山萸肉9g, 枸杞9g, 菟丝子9g, 鹿角胶( 烊化) 9g , 杜仲12g , 肉桂3g, 当归9g, 桂枝9g, 制附子( 先煎) 6g, 党参9g。每日一剂水煎服。连续服用两周, 复诊时自诉头晕, 两眼发黑症状减轻。守上方再服用四周后, 头晕乏力症状渐消, 自测血压多次均在90/ 60mmHg 左右, 面色已有光泽, 脉沉有力, 后改用保元汤党参9g, 桂枝3g , 黄芪15g, 甘草3g 善后调理两周。一年后随访, 血压正常且无不良症状。

3 甲状腺功能减低性心肌病

甲状腺功能减低性心肌病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减低而出现的心肌病。平均发病年龄为52 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心肌肥厚, 心脏扩大, 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 早搏及T 波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为胸闷, 气促, 呼吸困难, 水肿, 面黄胖, 虚浮, 恶寒怕冷, 神疲, 舌淡苔白, 舌体胖大, 脉沉缓。主要病机是肾阳虚衰,命门火衰, 不能温煦心阳, 气化失司, 开阂不利, 以致水湿、痰浊、瘀血等阴邪滞留而出现全身的功能低下的现象, 治以温补心肾之阳, 水湿盛加真武汤, 瘀血加桃仁四物汤, 痰浊加瓜蒌薤白半夏汤。
病例: 患者鲁某, 男, 60 岁, 经常活动后胸闷、气促, 面黄胖、虚浮, 恶寒怕冷, 神疲, 夜尿数, 舌质淡暗, 体胖苔白, 脉沉缓一年余, 血压105/ 60mmHg。甲状腺功能测定T3 、T4 、FT3、FT4 均下降TsH 升高, 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 %& 房室传导阻滞, 低电压。彩超提示: 心肌肥厚, 心脏扩大, 血脂正常。平素甲状腺素片, 40mg/ 次, 2 次/ 日, 效果不佳, 特来中医诊治。治以温补心肾, 右归丸( 汤) 加减。制附子( 先煎) 9g , 肉桂9g, 山萸肉9g, 菟丝子9g, 山药30g , 鹿角胶( 烊化) 9g, 熟地15g, 枸杞9g , 杜仲9g,当归9g, 红花9g, 川芎9g, 桃仁9g, 薤白9g 。每日一付分两次服用, 用药半月后, 气促神疲减轻, 夜尿次数减少, 继服两月后, 以上症状好转, 舌淡苔白脉沉, 上方去红花、桃仁又服用两周后上症状消失。后继续服用汤剂三月, 改为肾气丸善后调理半年,甲状腺素片改为20mg/ 日维持。患者甲状腺功能测定正常。一年后随访, 一般情况良好。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12-19 18:05 2楼
一方治百病,病机一宗同。
⬅ 方剂辨证探讨 老茶馆 冬不潜藏,春必病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