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英廉治疗尿毒症经验(肾功能不全)

2012-01-03 16:52 楼主
家父研究肾脏疾病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本病的机理、分型及治疗有独特见解。多年来活人无数。
他认为,本病之机理,关键在于外邪侵袭,日久未愈,而致肾之脉络郁闭,导致气化不行,气血不得宣通,肾失去了主水等重要功能,缠绵日久,肾之阴阳俱虚,脾失温煦,运化失司。治宜通达肾络之郁闭,清肾之郁热,补肾之阴阳,健运脾胃兼补血、强心、利水、渗湿,方可奏效。他将本病分为:
1.肾病侮脾型。
2.肾病传心型。
3.肾病及肺型。
4.肝肾阴虚型。
5.肾阳虚型。
6.肾病兼表症型:
7.心、脾、肾同病型。
其中兼表证者,则应在主方(复肾汤)中加解表清热之品;肾病及肺者,则应在主方中加宣肺理气药,如杏仁、葶苈子等;肝肾阴虚者,则宜加重滋补肝肾药的剂量,并可加龟板、麦冬、沙参等;肾病传心者,多出现心悸、证件及神志症状,可适当加开窍醒神及养心安神之品。凡此等等,应当根据症证所及脏腑详加辨证用药。
案例一:
由x x,男,40岁,国营吉林柴油机厂工人。因浮肿、无尿六天前来就诊。该患多年来经常腰疼。一周前,因暴饮暴食后突然高度浮肿,并有尿闭、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腹胀、心悸、眩晕等症,以致卧床不起。经西医诊为“慢性肾炎、尿毒症”。虽用各种西药仍滴尿未见,病势日笃。化验室检备尿常规为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尿素氮100毫克%以上、二氧化碳结合力30容积%以下。诊见面色苍白,目光呆滞,眼睑如卧蚕状,舌苔白而厚腻,腹大如鼓。语声低微,气不接续,微闻尿臭之味。全身浮肿,按之没指。脉弦缓,重按无力。此乃肾病侮脾之候。脾失健运,肾水凌心。肺失通调,水肿作矣。治宜清热达郁,补肾健脾宣肺,利水渗湿。复肾汤加减如下:
党参15克 黄芪15克 干姜15克 知母30克 远志l0克 大黄10克 黑丑10克 大生地35克 枸杞50克 甘草l0克 桂枝10克 公英10克 白芍15克 黄柏10克 柴胡5克 杏仁10克 五味子15克 公丁香l0克。水煎服。
二诊服药1剂后小便通利,腹胀立减,恶心减轻,呕吐已止,可稍进饮食。此乃脾阳将复之兆。仍按前方稍调之如下
党参15克 黄芪15克 干姜15克 远志l0克 知母30克 黑丑10克 大生地35克 公丁香l0克 枸杞50克 甘草l0克 桂枝l0克 公英l0克 五味子15克 白芍10克 黄柏10克 柴胡5克 杏仁l0克 瞿麦15克 半夏10克 黄芩10克。
三诊服药3剂后尿量正常,浮肿明显消退。恶心已愈,纳食增加。腹胀减轻。复查尿常规蛋白(++)。肾功恢复正常。血象检查:血红蛋白5克%、红细胞l00万/立方毫米。继服上方治之。
前后共调治二月余,患者一切症状消失。复查尿常规、血常规及肾功能均正常。随访六年未复发。
本病例即为肾病侮脾型。患者腹胀如鼓,纳呆不食为肾病侮脾之明征。心悸、气短、呼吸困难乃肾病传心之故;眩晕、呕吐、如坐舟中乃肾病传肝之象。病人近一周尿闭,实危在旦夕,急须大剂量用药利尿为上;此即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之理。初诊所拟之方乃清肾之热毒,平肾之阴阳,补脾宣肺、强心兼利尿之剂。患者服1剂而于当晚十时许小便通利,腹胀略减,并可稍进饮食。患者尿闭一周,虽遍用西药利尿剂而无滴尿。今中药1剂,小便即通利,可谓方药对证。
案例二
任××,男,23岁。因思慢性肾炎3年,近日加重前来就诊。
症见额面四肢高度浮肿,下肢尤甚。面色苍白,气短。神疲,乏力,食纳不佳,呕吐频作,皖腹胀满,腰痛,尿少且混浊。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数无力。西医诊断为慢性肾炎、尿毒症。
辨证:水肿,水毒证(肾病侮脾)。治则:扶肾健脾,清热达郁。方药:复肾汤加减;生地(切片)35g,附子l0g,枸杞40g,干姜10g 远志10g,桂枝10g,知母20g,公英10g,黄芩10g,党参20g,黄芪15g,甘草10g,葶苈子8g,杏仁10g,黑丑8g,五味子10g。水煎温服,每1.5日1剂,连服3剂。
二诊:服药后尿量明显增加,呕吐减轻,浮肿略消,仍觉四肢乏力。前方易黄芩为玄参15g,加猪苓15g 茯苓15g。
三诊:坚持服上方30余剂,一切症状消失,肾脏功能恢复正常,继续调治3个月余,身体康复,追访20余年末复发。
本例属肾病侮脾型。该患病程较长,乃久思肾病未愈,后出现气短、神疲、乏力、腹胀—纳呆、呕吐、恶心,且呈高度水肿,皆肾病侮脾之象,脾失健运,气机不利,升降失常,故呈以上诸证,查其舌淡、脉沉无力可知。此时水肿为标,虚损为本,另其舌苔白腻,脉数,乃湿热蕴结之象,故单攻单补,单寒单温皆不适宜,而采用攻补兼施、寒温并调之法。

复肾汤组成:生地 附子 枸杞 干姜 桂枝 远志 黄芩 知母 公英 党参 黄芪 甘草 杏仁 葶苈子 五味子
方解:复肾汤系攻补兼施、达郁清热的方剂。方中生地、附子、枸杞滋肾阴,温肾阳。干姜、桂枝、远志辛温宣通,以达脉络之郁闭;配以知母、公英、黄芩清热解毒。6味药配合,温通而不助热,清热又不凝闭。复用党参、黄芪益气升阳,葶苈、杏仁降逆祛水,如此升中有降,降中有升,补而不滞腻,祛水而不伤正。以其治虚实夹杂、寒温并见的复杂病证,可使正气得复,邪无留恋之余地。又用五味子—味,以防辛散药物伤其阴敛之力。诸药同用,共达扶正祛邪的目的。
临床运用复肾汤,主要应详细辨证,分析病证的寒热虚实,再根据病情用方。如温热药干姜10g,可用知母20g以制其热弊;远志10g,可以黄芩10g制其热弊;桂枝10g,可以公英10g制其热弊等等。如病情偏寒或偏热,则应适当调整用量。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1-18 11:22 2楼
谢谢分享,学习了
⬅ 陈苏生用四煨汤治疗慢性腹泻经验 老茶馆 段英廉谈再生障碍性贫血征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