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学医五年,才明白该怎样学

2010-04-13 11:06 楼主
业余自学中医五年,走了许多弯路,才明白该怎样学.不能参加医考,至少可以上疗亲,下疗贫,中保身长全也:
中医的辨证主要是方剂辨证,有如下几方面:
1。对方对证,见主证而用之如太阳病的发热汗出,脉浮绶,用桂枝汤
背: a.伤寒论全文(学习其中的理法方药) b,长沙方歌括 c金匮方歌括 d 时方歌括
熟知: 金匮要略 医学三字经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2. 见病机而用之 如桂枝汤治营卫气血阴阳不和,方药中有五步辨证法,
背: a,夏问心的中医诊疗歌决(这是目前找到的比较好的中基了,背其中的八纲,六淫,卫气营血,痰饮血瘀情志,脏腑生理及辨证,诸证辨析)
b.皇帝内经选背
熟知: a 皇帝内经 b诸病源候论 c 临证指南医案 (这三本书要一生翻阅)
3。见药性而用之
背: 药性歌决四百味
熟知:神农本草经
4.据经络循行部位而定
背: 医宗经签经络歌决
5.最后学针炙:
背:玉龙歌
以上背的要做到倒背如流,信口道来,方可在临床悟运用。当然自学,只能拿自已当临床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4-13 12:04 2楼
b.“皇”帝内经选背
熟知: a “皇”帝内经
怎么出这样的错误
2010-04-13 12:28 3楼
回复 2# 人有疾天知否


我所看到的书都是"皇",不过这不是很重要的问题,那是考证方面的工作
2010-04-13 23:39 4楼
汗学了这么久,居然什么都背不出来
2010-04-14 12:15 5楼
回复 5# makeitnice
自学是会走很多弯路的,这是学校里面的学子所无法了解的,子非鱼嫣知鱼之事,而且我是业余时间.上面这个学习提纲可供自学者借鉴。以免走我所走过的弯路.别外一个意思是有实践经验的大家指点一下,完善一下,就怕走入歧途,这是自学者最大的担心.其他细枝末节上的东西多说无益。现在的学校里面应该选当地在本学科有实践专长的老中医来讲课,那些无实践发明,只对书本知识头头是道的人是会误人子弟的,最终会让中医消亡。这不是学校和师承的方式问题,而是学校怎样选教授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学校也是师承。另外,毕业生不是以背多少为标准,而是以临床治愈率为标准。人家新闻专业都以发表重大新闻为标准了,这是医改最大的失误。第三,现代研究中医,应从主证与病机方面去研究,中医从外知内,多研究外象到底揭示了多少内里的变化,把他形成一个标准,中医难在知病嘛,许多大家在这方面研究甚少.医宗金鉴的四诊心法要决废话太多。中医诊断学里面又不够全面.秦伯未的中医临证备要也不是很全面,但应该是引玉之砖也
2010-04-14 13:28 6楼
路过路过~~
我个人而言,基本上只看唐以前的医书
以后的只是大概翻翻
唐以前的是中医之根基
2010-04-14 14:56 7楼
回复 7# 苍穹jiff


不过后世也有好的,有发展,
2010-04-14 14:58 8楼
呵呵 中医本就不是人人都能学好的
天赋 毅力 恒心 定力 品性,过去选弟子都是很严格的,哪像现在这般填鸭式的批发哦~
呵呵 现在庸医泛滥 中医在人们心中早已失去了它本来面目了
2010-04-14 15:11 9楼
回复 9# 道法自然


有恒心就能学好,张仲景原序里说,说而亚之,能达到亚之就可以了,实际上神人是很少的,甚至可以说没有的,都是学习得来的.
2010-04-14 15:52 10楼
学以致用,日见提高;生花首重,点滴弄通。
2010-04-14 20:29 11楼
后世我承认是有不错的,但是是枝条,如果本末倒置了我觉得就不大好了
呵呵,一家之言,不对勿怪
⬅ 病例讨论 老茶馆 董红昌医案之 经历"蛇缠腰"(带状疱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