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与《传信方》

2008-08-31 00:28 楼主
文/刘建英(主治医师)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人。贞元九年(743年)进士,因和柳宗元参与王叔文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事件,事败被贬,后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是杰出诗人,尝被白居易誉为诗豪,在集四十卷传于世。其诗优美清新,富有民歌特色,善用比兴寄托政治内服。对医学颇有研究,曾集平素所得并经观察实践之方药,编著为《传信方》两卷,流传甚广,后佚,今有辑录之《传信方集释》本。《传信方》,在当时不仅在国内受到普遍重视,而且在国外广泛流传,如日本的《医心方》、朝鲜的《东医宝鉴》,都收录了《传信方》中许多行之有效方剂。刘禹锡在“原序”中介绍了成书过程:“予为连州四年,江华守河东薜景晦以所著《古今集验方》十通为赠,其志在于拯物,予故申之以书。异曰景晦复寄声相谢谢,且咨所以补前方之阙。医拯道贵广,庸可以学浅为辞,遂于箧中得已试者五十余方,用塞长者之问,皆有所自,故以传信为云。”

《传信方》计两卷,载方五十余首,治疗范围相当广泛。有传染科处方,如盐黑丸,盐汤治干霍乱及治痢诸方。有内科,如脚转筋以蜡治之。有儿科,如小儿热疮以乱发鸡子膏外敷。有外科,如杉木汤治脚气。有疡科,如葱涕治金疮,稻秆灰治伤折。有皮肤科,如芦荟治癣。有妇科,如案纸烧灰治月经。有眼科,如羊肝丸治青盲内障。有喉科,如皂荚矾治喉痹。

刘禹锡还注重临床实践,深入群众,拜能者为师,大胆采用民间验方。例如用芦荟治疗湿癣,是他少年时代从楚州卖药摊上学到的。《传信方》云:“子少年曾患癣,初在颈项间,后延上左耳,遂成湿疮浸淫。用斑蝥、狗胆、桃根诸药,徒令蛰,其疮转盛。偶于楚州,卖药人教用芦荟一两,炙甘草半两,研末,先以温浆水洗癣,拭净敷之,立干便瘥,真神奇也。”又如用大蓝汁加雄黄,麝香治疗蜘蛛咬伤,也是从民间医生传授获得。《传信方》曰:“取大蓝汁一碗,入雄黄、麝香二物少许,以点咬处,仍细服其汁也,神异之极也。

张荐员外在剑南为张延赏判官,忽被斑蜘蛛咬项上,一宿,咬处有二道赤色,细如箸,绕顶上,从胸前下至心。经两宿,头面肿痛,几至不救。张公出钱五百千,并荐家财又数百千,募能疗者。忽一人应如,云可治。张公甚不信之,欲验其方。其人云:不惜方,但疗人性命尔。遂取大蓝汁一碗,以蜘蛛投之,至汁而死。又取蓝汁加麝香、雄黄,更以一蛛投入,遂化为水。张公因甚异之,遂令点于咬处,历日悉平,作小疮而愈。”

刘禹锡还强调“一物足了病者”之单验方治病,重视群众防治疾病经验。如:治干霍乱盐配方,用盐一大匙,熬令黄、童子小便一升,二物温和服之,少顷吐下即愈。疗赤白痢如鹅鸭肝方,用黄芩、黄连各八分,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分二服。治目赤痛方,取呵梨勒入白蜜,研注目中。治喉痹方,用皂荚矾,入好米醋,同研含之,咽汁立瘥。治打扑损方,取葱新折者,便入火唐灰火煨,承热剥皮擘手,其间有涕,便将罨损处,仍多煨取,续续易热者。治伤损方、用稻秆烧灰,用新熟酒未压者和糟入盐和合,淋前灰取汁,以淋痛处立瘥。以上处方,药味少、药价低,且服法简便,疗效显著,至今仍应学习和推广。作为官僚出身的刘禹锡来说,有这种治学思想也是难能可贵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一篇关于中医前途的文章 老茶馆 庸医名医时医江湖医生江湖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