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的吸拔方法与运用

2010-04-23 10:05 楼主
(一)以排气法分类

1.火罐: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排去空气。即借燃烧时火焰的热力,排去罐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而吸着于皮肤上,称火罐法。又可分为四种:

(1)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不等纸条燃完,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于体表。

(2)内火法:以镊子夹住点燃的酒精棉球,在罐内绕一圈,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有吸住。



(3)贴棉法:用1厘米见方的棉花一块,不要过厚,略浸酒精,贴于罐内壁中段,然后点着,罩于选定的部位上,即可吸住。

(4)架火法:用一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被拔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罐扣上,可产生较强吸力,使罐吸住。

2.水罐:利用煎煮水热力排去空气。一般应用竹罐,先将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用时将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扣在皮肤上,即能吸住。

3.抽气罐:抽出空气。先将抽气罐紧扣于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中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住。

(二)以拔罐形式分类

1.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明显压痛点。可按病变或压痛范围大小,选取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处拔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在肩内陵处拔罐;冈上肌腱炎在肩髃处拔罐等。

2.多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疾病。可在病变部位吸拔数个乃至排列吸拔十数个罐,称为“排罐法”。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位置成行排列拔罐。治疗某些内脏器官瘀血时,可按脏器解剖部位在相应体表纵横排列拔罐。

3.闪罐:吸拔后即起去,反复多次。即将罐拔上迅即起下,再拔上,再起下,如此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上。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

4.留罐:吸拔后留置一定时间。即拔罐后,留置5~15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瘠薄处,留罐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5.推罐:又称走罐,吸拔后在皮肤表面来回推拉。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处,如腰背、臀髋、腿股等部位。须选用口径较大的罐,罐口要平滑,玻璃罐最好,先在罐口人涂一些滑润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向按,前半边不用力略向上提,慢慢向前推动,如此上下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十次,至皮肤潮红或郁血为止。

(三)以综合运用分类

1.药罐:用中药煎煮竹罐后吸拔,称煮药罐。或在罐内存贮药液,称贮药罐。

(1)煮药罐:将配制成的药物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适当浓度,再将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5分钟,使用时,按水罐法 拔于需要的部位上,多用于风湿病等症。常用药处方为:麻黄、蕲蛇、羌活、独活、防风、秦艽、木瓜、川椒、生乌头、曼陀罗花、刘寄奴、乳香、没药各6克。

(2)贮药罐:在抽气罐内或玻璃罐内事先盛贮一定量的药液,药液量约为罐的2/3~ 1/3,使吸在皮肤上。常用药为辣椒水、两面针酊、生姜汁、风湿酒等。常用于风湿病、哮喘、咳嗽、感冒、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

2.针罐:在留针的过程中,加拔罐。即先在一定的部位施行针刺,待有痠、胀、重、麻等得气感后,留针原处,再以针刺点为中心拔罐。多用于风湿痛。

3.针药罐:在留针过程中,加拔药罐。即先针刺,得气后留针,再以针刺点为中心,加拔药罐。

4.刺络拔罐:用三棱针、皮肤针等刺出血后加拔罐。即用三棱针或皮肤针等叩刺病变局部或小血管,使潮红、渗血或出血,然后加拔火罐。适用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7-07-11 13:35 2楼
拔罐疗法--罐印分析
冬天快来了,很多人都会被腰腿酸疼,脖子僵硬折磨,拔罐疗法是针对这样状况很好的一种治疗方法。我把自己整理的文章转到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罐印所反映出来你身体的病症。

拔罐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祛除瘀滞、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扶正祛邪,治愈疾病,增强体质的功能。更由于拔罐疗法操作简便,易学易懂,适应症广,治疗效果好,保健作用明显,无副作用,罐具简单等特点而成为家庭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是拔罐往往会出现局部潮红、紫红、紫黑、水泡、出血点、血泡等各种各样不同的反应而引起治疗者的恐惧,更因一些人不知道出现这些不同的反应所对应的病症对拔罐疗效而怀疑并排斥。其实这些颜色和形态的变化都是拔罐的正常治疗反映,在反复拔罐治疗中会逐渐消失,不需顾虑,一般情况也不需要处理,可待其自然吸收,即使出现大的水泡等情况,也只需将水泡局部用酒精消毒后,刺破水泡,挤出泡内液体,3-5天即可愈合。


现将一些常见的罐印色素反应综述如下,供拔罐者辨别病情状况时参考:

1、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多为气滞血淤之象。
2、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表示寒凝血瘀症,罐口部分呈紫黑色,多为火毒,如发紫伴有斑块,多为寒凝血淤之证,紫的程度不同,表明病的程度也不一样。
3、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不一,表示气滞血瘀症。
4、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盛火旺。
5、罐印红而暗。多表示血脂高,血黏稠度高,且有热邪。
6、罐口部位皮肤发白,触之不温,发冷、发凉,起白水庖,多为风湿重一些。如果罐口部位皮肤发白,没有其他的现象,表明多是贫血,虚寒、湿邪;如果罐口部位皮肤发白,不发凉,不起白水庖,多是风寒较重。如白庖中夹有白沫,而留罐过程中感到痒,多为排风寒和排风湿。 罐印灰白,触之不温,多为虚寒和温邪。
7、罐印表面有皮纹和微痒,表示风邪和湿症。
8、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9、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泡内有血水,是热湿毒的反应,起黄水泡或黄绿泡和脓水及黏稠物、果冻样物,多为有炎症且比较重。
10、感觉拔罐部位疼痛,表示体内有火毒,感觉罐口部位先痛后痒,表示先排火毒,后排风寒湿邪。
11、拔罐后无明显罐斑反应,局部皮肤没有淤血现象,或虽有轻度潮红,但起罐后很快消失,恢复皮肤原来的颜色,一般提示无病或病情轻微。
12、在连续拔罐过程中,罐斑颜色逐渐变浅或减少,说明病情逐渐减轻或病接近痊愈.
13、刺络拔罐吸出的液体,可表现不同的病情。一般认为:鲜血显示病情较轻,黑色或淤块显示淤阻较重,黄水显示湿热证,清水显示寒湿证。

一般情况下,根据以上诊察罐印色素的变化,结合临床反映的症状,有针对性的对症拔罐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 刮痧-----腹泻 老茶馆 身体各部位刮痧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