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热”的质疑

2012-12-16 17:41 楼主
关于“风热”二字,存疑已经很有几年了。

前些日子,女儿要看中医的故事。给她讲《扁鹊见蔡桓公》,她说课本上有。给她讲华佗的故事,她说书上说了,被曹操杀了。呵呵,没奈何,网上搜了一本《千古中医故事》。
出于习惯,自己先审核一下。在《千古中医故事•医圣之路》第103页中,刊载了郝万山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讲故事的时候举的例子,就更是让人质疑了。——“风热”二字,似乎真是一本糊涂账啊。

日前,已经去信与郝万山先生讨论这个问题。
今日闲暇,也和大家探讨一二,所谓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希望大家能给予指点为谢谢。

下面我们借用这个案子,仔细分析一下。

原文抄录如下: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12-16 17:43 2楼
【下文摘抄于《千古中医故事•医圣之路》第103页】

在上个世纪末,这话听起来好像很遥远,实际上也就是十多年前的事,北京爆发了一次流感,那次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有一天我在门诊,来了两个年轻人,一男一女。女的说,大夫,我们俩都感冒了,您开药的时候用我的名字,药量大一点,煮完以后我喝一碗,他喝一碗。我说为什么要这样啊?
她说我的药费是能报销的,他的不能报销。我说你们俩能吃一样的药吗?她说我们俩都感冒了,都是流感,怎么不能吃一样的药呢?我这个时候就看病人的具体症状,这个男的呢,鼻流清涕,特别怕冷,发烧,全身疼,嗓子痒,咳嗽,没有汗,从中医的角度说这是风寒外感。这个女的呢,嗓子肿痛,咳嗽吐黄痰,发烧明显,怕冷不太明显,从中医的角度看这是风热外感。
我说他得的是风寒外感,你得的是风热外感,他需要用辛热的药,你需要用辛凉的药,你们俩怎么能吃一锅药呢?
这个女的马上接我的话茬,她说大夫,不对啊,不瞒您说,我们俩刚结婚二十天,我们同住一间房,同睡一张床,又同吃一锅饭,他怎么得的是风寒,我怎么得的是风热啊?我那个时候看病,周围有几个学生,这几个学生也纳闷,同样的环境,又都是流感,怎么一个是风寒,一个是风热呢?

我说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你们两个的体质不一样,所以都得感冒以后,你们对这个致病因素的反应状况不一样,就出现了不同的临床表现。我就对这个女的说,你是阴虚阳亢的体质,你平常就容易心烦急躁,容易风风火火,性格外向,甚至有侠肝义胆。
她瞪着眼睛看我,说你会算命啊?
我说我不会算命。
她说你怎么知道我的性格呢?
我说阴虚火旺的人就是这样的脾气,所以我说你从小一得感冒就往嗓子走。我说你的扁桃体炎以前是不是经常犯?
她说大夫,真是这样,我从小就经常犯扁桃体炎,经常发烧,几次要到儿童医院做手术,我害怕,结果到现在也没摘掉,现在一感冒还上嗓子。
我说我现在知道了,这位小伙子是你的先生,他是阳虚的体质,平时手脚偏凉。她说对,他的手脚比其他人的凉。我说你的先生性格内向,思维缜密,动作和语言沉稳,他这样的性格,是阳虚阴盛体质的表现,所以他得了感冒以后,就容易从阴化寒,表现就是风寒外感。
因为你是阴虚阳盛,外来的致病因素就会从阳化热,所以你得的就是风热外感。
中医在诊断这个病的过程中,并不是看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什么样的流感病毒,他是看那个肌体对致病因素的反应状态,这个状态更能够切合这个病人当时的实际情况。
我说你们俩的病现在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那能吃一样的药吗?
她说明白了,所以我们第一天用了同样的西药没有好,第二天、第三天用某一家医院协定处方的那个药烧又没有退。咱也甭管报销不报销了,您给我们俩开药吧。
我给男的开的是辛温的解表药,给她开的是辛凉的清解药,每人就开了一服。当然,吃一服药这个病就好了。
2012-12-16 17:46 3楼
这个案子,教授是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述说的,细节较多,说理部分都夹杂在描述中了,难免有些繁杂。
我先来归置一下,可能更容易看的明白一些:

时间:在上个世纪末
地点:在门诊
人物:来了两个年轻人,一男一女
病情:女的说,大夫,我们俩都感冒了
诊断:我说他得的是【风寒外感】,你得的是【风热外感】,
病前:这个女的……说……我们俩刚结婚二十天,我们同住一间房,同睡一张床,又同吃一锅饭,
疑问:他怎么得的是风寒,我怎么得的是风热啊?
解释:因为你们两个的体质不一样,所以都得感冒以后,你们对这个致病因素的反应状况不一样,就出现了不同的临床表现。我就对这个女的说,你是阴虚阳亢的体质,
他是阳虚的体质,……所以他得了感冒以后,就容易从阴化寒,表现就是风寒外感。
因为你是阴虚阳盛,外来的致病因素就会从阳化热,所以你得的就是风热外感。

***************************************************************************
2012-12-16 17:48 4楼
评析:
这个案子里面存在哪些问题?
现在我们来逐一分析:
首先看【诊断结果】:我说:他得的是【风寒外感】,你得的是【风热外感】,

再看【解释】:因为你们两个的体质不一样,所以都得感冒以后,你们对这个致病因素的反应状况不一样,就出现了不同的临床表现。我就对这个女的说:
他是阳虚的体质,……所以他得了感冒以后,就容易从阴化寒,表现就是风寒外感。
因为你是阴虚阳盛,外来的致病因素就会从阳化热,所以你得的就是风热外感。
*************************************************************

首先,很明显,这是一个典型的“以果为因”的问题。
何以言之?
第一、从文中的【解释】的内容来看——教授在文中用“不同的体质”,来解释这种“化寒”“化热”这两种不同的症状表现,这个没错。

第二、从文中的【诊断结果】来看:
“他得的是【风寒外感】”,显然是说,这个男生的感冒,是由“外感风寒”所导致的。这个“风寒”自然就是“病因”了。
“你得的是【风热外感】”,显然就是说,这个女生的感冒,是由于“外感风热”所导致的。这个“风热”,就是所谓的“病因”了。
“风寒外感”我们权且不谈。

下面集中讨论一下所谓的这个“风热外感”。
教授得出这个女子的诊断结果,是【风热外感】;
那么再看一遍教授的解释:“因为你是阴虚阳盛,外来的致病因素就会从阳化热,所以你得的就是风热外感。”
看出来没?这里面至少存在3个逻辑上的矛盾:
1、论述中的病因是【风热外感】,而“外来的致病因素就会从阳化热”。也就是说“化热”的病邪是“风热”了。那么,有“风热化热”一说么?或有“风热化热”的临床么?

2、从“外来的致病因素就会从阳化热,所以你得的就是风热外感。”一句来看,因为有“化热”的表现,所以就是【风热外感】?
这不是把这种“化寒”“化热”的现象,反过来作为“病因”来说,这不是典型的“以果为因”“本末倒置”么?
所谓的“化寒”、“化热”,只是【症状】。
而【症状】,是【病因】吗?

3、说病邪“化热”,这没错。但“化热”了的病邪,就是“风热”?这是什么样的逻辑?难道“风寒”就不能“化热”吗?
2012-12-16 17:50 5楼
其次,教授在讨论时偷换了概念。
案中说了:
两人新婚燕尔,同吃、同住、同行。那么,二人所处的环境、气候条件一致;也就是说,两人所应对的“气”,也是一样的。
既然,外部条件相同;两者所面对的“气”相同;那么所“感冒”的【病邪】也会是相同的。要么都是“风寒”,要么都是“风热”(权且我们还保留“风热”一说)。
不可能你两人站在一块,给你中的是“风寒”、给他中的是“风热”。
外邪六淫,没有这个同时既是寒、又是热、并且看人分配的主观变化能力。病邪不是妖怪。

再说了,“风热”就是“风热”。【风热】和【化热】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

从文中可以看到,这位郝万山教授在阐述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是【因为你是阴虚阳盛,外来的致病因素就会从阳化热,所以你得的就是风热外感。】大家看一下:一方面论述说是【化热】;另一方面的结论是【风热外感】。这不是明显地“偷换了概念”吗?

更不说所谓的【风热化热】奇怪理论是否能站得住脚了。
2012-12-16 17:53 6楼
【小结】

呵呵,好了,就说这么多,小结一下吧。
如果从发病的症状上来看,由“风寒”发病,寒邪入里“化热”的症状,如果要用“风热”作为一个【专用名词】来描述,就已经难以解释“风热化热”这样一个局面了;更何况还要【以果为因】而作为“病因”来立论,更是说不通的。

郝万山教授在《百家讲坛》举这个案例,看起来是在给百姓倡导中医,显示中医的“神奇”。其实,其中隐患多多,而不自知啊。
******************************************************************

有人也许要问,那他用药,为什么都好了?这不证明他说的是对的吗?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内经》中就有,所谓: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温热的病症,你给相对应的寒凉药物;寒凉的病症,你给相对应的温热的药物。用药,有时就这么简单。
但药给对了,不能说明他前面的病因就分析对了。
举个例子啊:
一个小孩子解一个应用题。他算式列错了,每步计算也是错的。但是得数却蒙对了。你说,对于这道题,他是解对了?还是解错了?
******************************************************************

其实,这是很危险的。——这是典型的【抛弃医理的用药】。这难道不也是【存药废医】吗?
中医,如果就这样【倡导】,目前的这种“奄奄一息”的局面,也不会维持多久了。
外人抨击中医,嚷嚷要【存药废医】,还则罢了。
我们中医人也这样变相地【存药废医】,是对中医的传承,还是对中医的背叛?
2012-12-16 17:56 7楼
《经》曰:非其眞勿授。
在传道授业的时候,大家都要扪心自问——我教的,是真道理吗?


过度并延伸问题
大家看看,前面例举的郝万山教授的这个案例,核心问题是出错在哪里了?是前面已经分析的“逻辑”上的错误?
不是。
这个案子,核心问题出在一个中医的一个基础理论上。——【风热外感】。
郝万山教授就是想把那个【化热】的症状,归结到【风热外感】的病因上。所以他才会陷在这个逻辑上的错误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人认为:是这个“【风热外感】的病因”害了他。是前人不负责任的“生造”害了他。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风热】,作为一种外感合邪的病因,是不存在的。
理由,如下。
2012-12-16 17:59 8楼
【风热】,作为一种外感合邪的【病因】,是不存在的。

第一,要说明“风热”,我们得先看看什么是“风”,什么是“热”。
讨论风热之前,我们先看看什么是“风寒”?
所谓的“风寒”,便是“风邪”和“寒邪”的合并,就是所谓的“风寒”了。
在致病“六淫”中,风可以和其它诸气相合并而发病,例如、风合并寒邪,就是风寒;风,合并湿邪,就是风湿,如此等等。
但是,六气中,并没有所谓的“热”。

何谓“六气”?
所谓“六气”,便是天行之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

六气之过,便是“六淫”了。所谓的“六淫”,便是致病的外因了。师曰:“春之風,冬之寒,夏之暑,長夏之濕,秋之燥,四時怒之火,謂六淫。”就是说,四时之气,“过”则为“淫”,“极”则为“火”。诸气,皆可“化火”的。所以,“火”,并四时五气之“过”,便是所谓的“六淫”了。这个“怒”字,妙极了。能清楚地认识“六淫”,才能正确地认识汉唐医学;才能真正读懂《内经》《伤寒》、《千金》《外台》。
哦,扯远了。
所以,“风寒”作为一种“合邪”,是有根有据的。

那么,什么是“风热”?
风,就不必讲了。大家都熟的。
这里稍微提一下,【风】,这个字的意思,我们今天中医理论中认识的已经非常狭隘了。《内经》所谓“风为百病之始”、“风为百病之长”。我们今天在论述疾病的时候,有几个谈到【风】?是古人夸大其词,还是我们今人不明所以?这个篇幅太大,谈起来可以单独成册。备在后面附录中吧。

这里主要还是讨论——什么是【热】。
什么是“热”?
“六气”中没有所谓的“热”气。
“六淫”中自然也就没有“热邪”了。
没有所谓的“热”邪。
所以,“风热”要作为一种“合邪”,其出身就有问题的。
“风寒”,可以是“风”+“寒”。
“风热”,就【不】可以是“风”+“热”。
所以,不能把“风热”作为一种“合邪”来认识、来理解。
2012-12-16 18:01 9楼
第二、【热】,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来看《伤寒论》中,
【伤寒例5】、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

从这一条中,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是“温病”,什么是“暑病”。这个就不用再解释了。这也不是我要强调的。

这里要着重说的是这几个字“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这几个字说,“暑病”,就是比“温病”的【热】的症状更重、更极的疾病。“暑病”和“温病”最明显的区别,在哪里?在【热】字上。

所以,【热】,只是一种【症状表现】。
并不是“病因”。

以果为因,把症状当作病因的这个问题,在明清以后混淆的比较严重。今世尤其如此。

不论是“温病”、还是“暑病”,其病因,都是“寒”邪。所以《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所以《经》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这也就是为什么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着重论述“伤寒”的原因所在。
2012-12-16 18:03 10楼
小结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把【热】解释过了。“热”只是症状表现,不是病因。所以也就不可能作为“病因”,来和“风”相合并而“风热”合邪的。

再加上前面谈过的,——“六淫”之中没有“热邪”。

有这两条,一条是没有存在的基础,一条是没有存在的条件,难道还不能证明所谓的“风热”,作为一种外感合邪的【病因】,是不存在的吗?

这个“热”字,在今天的中医理论中混淆的很厉害。例如外感风寒,束缚肌肤腠理,人体【卫阳】被“郁”,便会出现“郁热”了。这个过程,在感冒中非常常见,一开始是明显的受寒、清涕,过几天没有传经,却也开始出现发热、黄浊涕的表现。这便是寒邪束缚卫气,所致的【化热】。而这个【化热】,现在的中医理论却归结到所谓的“风热感冒”。这也一样是犯了“以果为因”的毛病。看到“热”,就往“热邪”上面套。
2012-12-16 18:05 11楼
过度并延伸问题2

【风热】,作为一种“合邪”,是不存在的。

那么,“风热”,存不存在呢?
其实,“风”邪,做为一种“阳邪”,其自身就有“热的属性”。
所以,“风热”如果要阐释为“【风】的热的表现”,倒是可以的。这就是【风邪致病】的内容了。

其实,明清很多治疗温病、甚至所谓的“风热外感”的方药,都可以用来治疗【风邪】的。
由于几百年来缺乏梳理,所以其中混杂的很。有些归为所谓的“温病”,有些又划进所谓的“风热感冒”之中。归根结底,还是理论上的混乱。

下面我们就来大致的梳理一下这些外感的【热性疾病】。
⬅ 个人验案三则 老茶馆 抗癌记【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