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门功用探究3

2013-01-06 17:50 楼主
作者:张家玮 指导:鲁兆麟 彭建中1.3 成熟阶段 明代以后,在宋明道学的启发下,随着温补学派的兴起,命门学说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诸多医家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之上,或从理论上加以深化,或从概念上加以明确,或从临床上加以印证,或从方药上加以发挥,均从不同的侧面充实与完善着命门学说理论的学术内容:明•虞抟《医学正传•医学或问》中“当以两肾总号为命门,其命门穴正象门中之杖闑,司开闽之象也”,在命门部位以及功用的认识问题上都较《难经》另有发挥;明•李挺《医学入门•卷一•脏腑分条》“命门”条下,“命门下寄肾右而丝系曲透膀胱之间,上为心包,而膈膜横连脂幔之外。配左肾以藏真精,男女明阳攸分;相君火以系元气,疾病死生是赖”,从部位上,将命门定位于右肾,从功能言,男子以藏精,女子以受胎。明•彭用光《体仁汇编•十二经络脏腑病情药性•命门脏药性》中,有关于命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及补泻温凉用药等方面的记载;清•程知根据《紊问•评热病论》“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以及《素问•奇病论》“胞络者,系于肾”的记载,于其所著《医经理解•手心主心包络命门辨》中认为心包络即是命门,其功用为男女精气出入之所,生命由始化生之门……。而于明清众多医家的论述当中,能集前人之大成,真正从理、法、方、药请方面使命门学说日臻成熟与完善,使命门功用日渐明朗与清晰者,当首推明代医家孙一奎、赵献可及张介宾。2 明代医家对命门功用的认识2.1 孙一奎,命门太极论,命门动气说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安徽休宁人,生活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问,为汪机的再传弟子,师从于黄古潭先生。孙氏在《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哲学思想的启发下,吸收了北宋•周敦颐《太极图说》“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的哲学观点,在结合《难经》有关命门功用认识的基础上,以“太极之本体”来概括性比喻命门在人体的重要作用,用 肾问之动气”来形象地描述命门在人体的生理机能。如其所著《医旨绪余•卷上•命门图说》中曰:“夫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男女未判,而先生此二肾,如豆子果实,出土时两瓣分开,而中间所生之根蒂,内含一点真气,以为生生不息之机,命曰动气,又曰原气,禀于有生之初,从无而有。此原气者,即太极之本体也,名动气者,盖动则生,亦阳之动也,此太极之用所以行也;两肾,静物也,静则化,亦阴之静也,此太极之体所以立也。动静无间。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术、金、土也,其斯命门之谓欤……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极,五行由此而生,脏腑以继而成。”从这段话的论述可以看出,孙氏认为命门位居两肾中间,为人身之太极,其间非水非火,而只是存在着一种原气发动之机,即曰动气,又日原气。原气是太极之本体,动气是太极之应用,两肾则是“太极之体所以立”的物质基础;命门动气(原气)来源于先天,由父母之精相结合而化生,在胎儿孕育期间就已经存在;命门动气(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根本。所谓“生生不息之机”。孙氏在文中举豆子果实为倒,将命门动气比作豆瓣中之根蒂,有此根蒂作物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此动气则五脏六腑相继而成,才会有人体的生长发育之机。这里,孙氏将中国古代哲学中“太极”的概念引入命门学说,以“太极”来比喻命门动气(原气)。所谓太极,是指原始混沌之气,为阴阳之根本,是阴阳未分之前的混元一气,由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北宋•周敦颐《太极图说》)可见,孙氏将命门动气(原气)寓为先天未分(不可分)之阴阳,在此基础之上生成后天已分(可分)之阴阳。其后,动静无间,阳变阴合而化生其它脏腑。正如南宋哲学家朱熹在《太极图说解》中所云“有太极则一动一静而两仪分,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命门——“太极之本体”的地位及功用一目了然。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看看我写给领导的一封信 老茶馆 栀子豉汤治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