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脉学入门

2013-09-29 13:23 12楼
难忘 说:
希望老师继续课程,再等下文。也希望坛里高手,予以指点,修正,大家共同提高

用《伤寒论》后世的脉法来解释‘伤寒’脉学。

个人认为是有错误的,很容易越解释越乱

比如 《金匮要略》里“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用后世观点去解释就会莫名其妙了
2013-09-29 13:24 13楼
当然还是非常感谢 楼主的分享
2013-09-29 13:34 14楼
一个代表战场的位置,一个代表正气势力大小,一个代表后勤补给,一个代表战场局势的变化。古人啊,有智慧
2013-09-29 14:38 15楼
本帖最后由 四季如春 于 2013-9-29 14:39 编辑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时数,关上小紧,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胸痹之病,类似于现在的冠心病、心绞痛之类的病症,喘息咳唾、胸背痛(也就是“心痛彻背”,为薤白的药证和使用指征)、短气。
这类病症发作时常心痛、胸闷憋郁如压石板、呼吸困难、口淡作呕、目眩甚至晕厥。背痛是心脏疼痛的一种错觉,实际与胸痛一样,都是指心痛而言。
寸口脉沉而迟---也就脉沉迟。
时数---脉以迟为主,时数,说明心率不齐,心跳、脉搏时快时慢。
关上(指关部)小(指细)紧(有力、实硬)。
“小紧”上条文的“弦”脉同义,主瘀滞、郁结、积聚(紧),同时又气血虚衰不足(小、细))也就是后世的聚关脉,为邪气瘀滞、郁结于胸膈部、胃脘部的表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本条讲述了胸痹心痛短气病的辨治。从本条的讲述可见,本证的脉象1条所说的上虚下实、2条所说的上实下虚的表现外,还会有聚关的表现。
本条原文所述的脉象比较怪异,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说关上脉小(细),并不是说寸、尺部就不细而粗,应该清楚,在同一人身上,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应该看到,寸口脉应该是以“沉、细而迟”为主要表现的。
2、关上(关部)脉紧,说明脉有聚关的表现,这种情况下,寸部、尺部脉是会有缓软而不紧、沉隐而不浮显的表现的。
3、寸、尺脉迟,关上脉却数,同一个人、同一时间并存迟数两种脉象,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这里必有错简。据吕志杰的临床研究,这类病症有心律不齐、心跳和脉搏快慢不均的表现,所以这里的“数”应该是“时数”之误,其实是“寸口脉迟而时数”的表现。
这里独言关上数,并不是说寸、尺脉迟而关部脉独数,只是要突出聚关脉关部的脉象比较浮显、易于察觉,是仲景的一种叙事形式,其实在寸、尺脉迟的时候,关脉也是迟的;在关脉数的时候,寸、尺部脉同样也是数的;寸、关、尺三部的脉动是同步的,是绝对不可能有一些部位快一些部位慢的情形出现的,此点必须要很明确和清晰。
综上所述,本条所讲述的脉象应该是“沉细而有力、聚关、迟而时数(以迟为主,时快时慢、脉率不均、心律不齐)”这样的一种情形,这才是本条所述脉象的真正的临床表现。
2013-09-29 15:47 16楼
四季如春 说: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时数,关上小紧,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原文如上

错简也是一种观点,还有按病机解释的,有按脉势解释的,不一而足
2013-09-30 08:55 17楼
本帖最后由 四季如春 于 2013-9-30 09:07 编辑

在临床上经常会见到,比较特殊的脉,它就是停跳的脉。
不是吧,停跳?这脉都停跳了,这人还叫有脉吗?有,当然有,有脉,只是这个脉它老停跳,怠工、偷懒,总是在工作时间开小差,不知到哪玩儿去了,所以他不是个好员工啊,对应这种脉呢,也不是个好东西,所以属于病脉,就是说见着这个脉,这人肯定有毛病,搞不好还会是个大麻烦甚至要人命!
那么这个脉是怎么一回事呢?它有以下的这么一些情形。
1、这个脉跳着跳着,忽然停顿了一下,没了!但很快它又跳动起来了,跟刚才没停前无论是力度、节奏都没有什么变化,但跳不了几下,又停了,然后再跳,就这样反复地跳跳停停、停停跳跳,而且这个停与跳的间隔时间很有规律,譬如说吧,跳五下,停了,停完再跳呢,又是跳五下就停了。很有节奏、很有规律。同时啊,这个人必然会伴随着这么些症状:心悸明显,心就象要从嗓子眼跳出来一样;胸闷,这胸口堵得慌,堵得好象连呼吸都有问题、不能呼吸似的;手脚有点发麻;头呢,麻麻胀胀的,有点眼花、有点晕,眼睛也有点胀、不大想转动这个眼珠子;心里面就想马上找个地方坐下来靠着休息休息、闭目养神才好;这些都是配合着这个脉同时出现的症状了,不一定全有,但这个胸堵、心悸是必有的,就因为这样,这个病人总喜欢用手直上直下地去摸自己的胸口,感觉这样会舒服一点。
那么这个病脉到底反映了这个病人有什么毛病呢?其实啊,这个脉就是想对你说:“这个病人有心、脑血管的问题,至少目前这个心或脑的供血情况有异常,你要小心了!”这是一个警告了,你要不理会它的警告,马上好好休息一下或者进行治疗,它会出更大的毛病的。什么毛病啊,轻的是晕厥了,重的就是我们常说的这个中风、脑溢血了,更严重的呢?猝死!。这通常是什么人出现得比较多啊?一般说是青壮年人比较多。主要是什么引起的呢?一般说是疲劳过度、消耗太过,好象连续地熬夜工作,超长时间地玩电脑打游戏、打麻将之类的,又或者是这个下利的病人利得太厉害了的一种虚脱的表现,吃发汗药吃过了吃错了,大汗不止,也有机会出现这种虚脱的表现。那我们遇到这个脉呢,知道应该怎么治了吧:疲劳的得好好休息,下利、过汗的得先止利、止汗,严重的还要吃点补养的食品或者药物来补养补养、调理一下。
一般说呢,这个还算是比较容易恢复的,因为它还算是比较轻的了,还只是一个较小的警号,算是口头警告,因为它这个脉还是跳得比较有规律的,还不至于太紊乱,所以它虽然是出状况了,但还比较轻或者说是一时的,治起来问题还不算是很大。下面就来个更大的警号了,出黄牌了!
2、在上面说的情况的基础上,这脉又出状况了。上面我们不是说这脉跳动有规律吗,这回这个规律也乱了,没节奏了!它再不是每跳多少下才停了,这回呢,跳一下就停的有,回来呢,又可能跳三下才停,有时多跳几下才停,有时就每下都停,没有规律。所以说他比上面说的情况要乱,那么它的毛病肯定就更大了。这个脉一般是老年人比较多见。它同样具备上条说的那些伴生的症状,而且更严重,有的还有呕吐,一般还有这个高血压的问题。那么这个脉就得赶紧治疗了,中风、脑溢血、猝死的风险相当高!而且脉要到了这分上啊,人体的器官就都多少有点实质性的变坏了,就是说这个病就算是治好了,那你也得有心理准备,它保不定会经常复发,所以治好后,你也得在日常生活中好好注意保养,否则它会随时发作要了你的命!
3、这个更凶了!要是说第二条那个乱,这个更乱。第一、二条,这个脉在停的前后都是一样快慢的,就是说要是快,停前停后的跳动都是那个快法,要是慢,停前停后的跳动都是那个慢法,它不会变动这种快慢的节奏。但这条的就不同了,它连这个快慢节奏都变了,就是它原来如果是快的,停完再跳,可能这个脉就变成慢的了,你会有这么个感觉:“刚才还跳得挺快的啊,怎么现在跳这么慢了呢,是怎么一回事啊?”。那脉再停,再回来,这个脉可能还是慢的,但也可能又变快了。而且还可能连力度都有变化,时而有力,时而软弱无力。把着这个脉,你可能会有点昏头,“出啥事了呀,怎么这个脉老停,而且忽快忽慢、忽轻忽重啊,这叫我怎么把脉啊?”。出啥事?大事!通常这个脉会在谁身上见到?须要抢救的危重病人!所以要见到这个脉,上头中风、脑溢血、猝死这些情况基本上都已经发生了,成为现实了,要是抢救无效,就得下去跟阎王爷打麻将去了。所以说这个脉更坏,它都不给你出示黄牌了,直接就红牌罚你离场!
2013-09-30 09:00 18楼
本帖最后由 四季如春 于 2013-9-30 09:06 编辑

以上说的这第一、二种情况,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头把它称为结,打结的结,就象在这个脉上给打了很多个结,你摸上去老受到这个结的阻碍;第三种呢,叫代,更代,更换替代的意思,就说这脉前后不一致,好象用一种脉替代了另一种脉似的。
说到这,有朋友就会问了?咦,这脉你为什么不说浮沉、有力没力、粗细、快慢这些呢,是不是不用考虑这些啊?怎么可能不考虑,任何一个脉必定都有这几方面的情况,都得考虑,只是这个停跳的脉在“停”这个点上很有特点,比较特别,所以我们就主要先观察这个“停”,至于治疗,我们还得综合前几期所说的这些基本要素来综合分析,选择适当的方药进行适当的治疗。
前面我们讲了浮沉、力量、粗细、快慢、停这几种脉象,大家想想,我们在把脉时一般都会遇到些什么问题呢?首先是在哪里才能把到脉或者说这个脉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对吧?那么浮沉就为我们解决了问题。接着,一按到脉,第一感觉就是脉有没有力,这就是力量问题了。接着,会感受到这个脉管的粗细、长短的情况,这粗细情况不就来了吗?然后,数一下每分钟脉动的次数,这个快慢也有了。特殊情况下,这个脉要是有停跳,这停的问题也完了。还有吗?一般我们对这个脉最直观的感知、触觉就到这里了,再来就没什么特别的了,剩下的只是怎么通过脉的情况判断病情的问题了。所以我们说上面讲的“浮沉、力量、粗细、快慢、停”这几个元素是这个诊脉最基本的要素,也是诊脉最最基本的功夫,就是这个道理。
2013-09-30 09:14 19楼
youyangchun 说:
这个要加精,版主要加分,别人心血成果,受益匪浅,好,好,好。之前总感觉附脉深奥,今日看了明白很多。问

脉学中相对的2方面多可以叫阴阳,浮为阳、沉就为阴。数为阳,迟就为阴。寸为阳,尺为阴。等
2013-09-30 15:06 20楼
那么我们学这个诊脉干嘛呢,是不是用来跟别人辩论、吹、侃,让别人觉得我们很懂医术,自我膨胀、炫耀一番呢?不是的!我们学医不是为了说的,而是为了临床治病、跟疾病作斗争的,学这个脉也只是想得到一种工具,一种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临床实践的工具,最终它得回到实践中去,不能光用嘴巴说、用脑袋想但不动手实践。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它源于实践,最终还得回到实践!说的时候侃侃而谈、天下无敌,但一遇到病人,一上手,就变得无能为力了,这不能叫医学,只能叫空谈!
⬅ 菜鸟请教和方问题 老茶馆 不要用世界医学难题去证明自己是个名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