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补元良效汤”

2013-10-12 11:10 12楼
lin2010 说:
大师分析得很精辟,值得学习!赞赞赞赞赞

熟地:甘,微温。归肝、肾经。山萸肉:酸、涩,微温。归肝、肾经。请阁下参照经典分析!
2013-10-12 12:49 13楼
肖遥 说:
其一,我前面多次强调首先此方是养生补元的方剂,不是治万病的,凡病需辩证疏方,此方重在君臣佐使的配伍

补阴的方法有多种,酸甘是一法,甘寒也是一法!这不代表用酸甘法的药就一定都是寒凉的呀!这是药性问题!前后有矛盾吗?
砂仁 陈皮 这类药都是温燥药不对吗?我说的是振奋阳气的药,不是熟地 山萸肉这类补益药!
关于痰湿,可以去看金匮要略!
只是不同意见!得罪莫怪!
2013-10-12 20:02 14楼
肖遥 说:
其一,我前面多次强调首先此方是养生补元的方剂,不是治万病的,凡病需辩证疏方,此方重在君臣佐使的配伍

痰湿热体质一定就阴虚血少吗?还是有不同意见!那要请问了,肥胖之人绝大部分都是痰湿体质,可你去辨他(她)们的舌脉有多少是阴血虚类型的舌脉,而古今医家治疗这种类型的疾病又有多少不是用利湿之法哪,而且其法多尿解或便解!
这是治病不能留邪的医理,阁下提到的办法确实是治病的一个途径!但要分轻重缓急!若是一个人痰湿极重,我想用化湿醒脾的办法绝对是不济于事!
当今之世,痰湿热病横行!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盲目进补,极为错误!
宗经方古法没有错误,但不是只宗其方,而是要宗其医道!不能所有方子拿来就用不经推敲!这样的话,中医将亡!
2013-10-12 20:48 15楼
首先,这个方子是我写的,与古方没有关系!论道可以,但请不要用“中医将亡”这样的词汇来玷污中医!你说的是痰湿热体质不是湿盛体质!那是热证!如果阳弱,而且符合湿盛的舌苔,利水除湿去表证是正确的;但是痰湿热体质的舌苔是色黄红而厚腻,这样的舌苔阁下还先利水?是何道理?如果你是个医生先辨明病症,毕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2013-10-12 21:27 16楼
肖遥; 说: 肖遥 发表于 2013-10-12 20:48
首先,这个方子是我写的,与古方没有关系!论道可以,但请不要用“中医将亡”这样的词汇来玷污中医!你说的

此方也是个化裁方 出处就不说了
痰湿和痰湿热 就是添了变证而已 且很有可能是用了什么补益的方子造成的 比痰湿还难治疗 舌质红苔黄腻就是血少阴虚吗?那是湿热相博 请问不利湿还有何法?
2013-10-12 23:01 17楼
次方是化裁的说法我不同意,因为药方的主旨是有根本区别的,配伍也是不同的。打个比方说,就好像引火归元汤里面的肉桂3克左右,如果用到10克就不能引火归元了,7克的差异完全是完全不同的效果!既然,阁下承认痰湿热是痰湿的变证,那么病症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用药不变,就好比是刻舟求剑,您说呢?
2013-10-12 23:38 18楼
敬佩两位高手啊!似曾。
2013-10-13 20:37 19楼
肖遥 说:
次方是化裁的说法我不同意,因为药方的主旨是有根本区别的,配伍也是不同的。打个比方说,就好像引火归元汤

说来说去,不管你这个方子是不是化裁来的!思路差不多。用砂仁实际上是防止补之过呆!用点消导药罢了!
如果痰湿热病用您这个方子,还真是不合适!
与其温补,到不如平补!
象痰湿热的这种病人!可以用 猪苓 茯苓 白术 枳实 薏米 牛膝 石斛 麦冬 太子参 山药 赤豆 陈皮等等!可取其滋阴健脾 淡渗利湿的效果!也还可以加上宣肃上焦的药,杏仁 桔梗 大腹皮 等等!这是提壶揭盖!
治痰还要治淤,无淤不成痰。要用到 蒲黄 丹参 赤芍 等等!
不管是痰湿热病还是别的病,这都是个中庸之法,虽看似中庸!但实际上是符合调理当今多数人生活方式不正常的一种办法!不温不火,不骄不躁!于无声处听雷!
效果可能会慢些!但总比欲速而不达要好的多!
实际上明末的名医缪希雍就已看到了这种情况,就对滋脾阴有过详细的阐述和创制的方剂!
古人还是比现世人聪明!
2013-10-17 12:01 20楼
中医还真是复杂呀,要学好真够难得,这样的讨论帖值得赞
⬅ 药房管理 老茶馆 脉诊的简单方法,几点即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