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龙汤案

2013-11-10 20:37 楼主
本帖最后由 huangdr5460 于 2013-11-11 20:05 编辑

欧某,男,2岁,因鼻流清涕咳嗽3天突然咳嗽加重伴呕吐2小时其父母(为我朋友)也未知其到小卖部里买了什么东西吃,进而咳嗽突然加重,遂来就医。听:咳嗽频发,伴有水声,甚而呕吐肺部听诊正常;视:咽部如常,舌红,苔白薄腻有水渍,唾液较多;左脉弦右脉弦动而数;腹部稍涨。余无特殊。
考虑,风寒外束,水邪上逆。
治疗宜宣散风寒,内降水逆,拟用大青龙汤加平胃散加减:
麻黄5克,杏仁泥3克桂枝3克石膏6克炒苍术6克厚朴5克,陈皮9克枇杷叶6克,炙甘草4克,生姜6克大枣15克,炒僵蚕6克,炒麦芽12克;每煎匀作2服;隔天复诊,症状全消,脉亦恢复平脉。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11-10 20:40 2楼
学经方用经方!
2013-11-10 20:41 3楼
还有一咳嗽案为大青龙加黄芩案;一溢饮案,明天再发。海燕来了,大家晚安。
2013-11-11 19:47 4楼
初用大青龙汤,会很怕患者会有大汗伤阴耗气,其实这个很容易理解的:1用于治疗咳嗽的如果发热不明显,通常不会有大汗出的,为了保险,你可以叫其吃粥后再服药,如果汗出较大可以加服温的稀粥(同时加点盐)2麻黄剂量不要太大,但是你要参考南北方 人的体质差异来界定剂量
2013-11-11 20:01 5楼
例如,又治疗一例6岁小儿,鼻塞稍有流鼻涕稍咳嗽一天,其父亲胡乱买止咳水服用后,咳嗽加重一夜不眠,咳嗽在我听起来伴随有水音的感觉,双脉弦,舌苔薄白,唾液较多,我想了一下,就用下方:麻黄5克桂枝3克杏仁泥3克,石膏6克炒苍术6克,陈皮6克枇杷叶6克,生姜6克大枣15克,炙甘草3克炒僵蚕6克,二付。嘱第二付只服用头煎即可停药。2天后其母亲来找我夫人看妇科;我问起其儿子,她说服完第一副药已经基本无咳嗽了,夜间也没有很多汗出,也就在服完第二付药首煎后中午玩耍时才汗出多些。
2013-11-11 20:03 6楼
那一天,我夫人忐忑了一天!!!,我可不怕,因为有参麦注射液伺候着。
2013-11-11 20:12 7楼
热郁的不多,汗出也应该不多,我是这样理解的,但是首先得确定脉虚不明显
2013-11-11 20:47 8楼
本帖最后由 huangdr5460 于 2013-11-11 21:35 编辑

再有一个患者,女,46岁,双手麻痹3年夜间加重致使每晚只能够睡4个多小时,其人体胖实,手指也是胖胖的;左脉弦滑而数,右脉弦滑,余无特殊,初考虑为湿热内蕴,予平胃散加黄芩汤加炒白僵蚕6剂症状有减轻但未过半,10天后,患者因汗出较多后感冒发热咳嗽气促1天下午来就诊,体温38.4度,咳嗽气促频发,舌白而干,双脉弦数而有紧意,予以头孢唑啉钠地米参麦和维C分瓶静脉滴注,小柴胡加感冒清热颗粒服用出汗后,诸症均减,初未识用大青龙汤。在用药过程中,(当时我已经为她配好小柴胡汤加黄芪葛根防风川贝苏叶等药了)我和患者详细谈了很多:
1她是干小工的常常汗出时洗凉水,2她每次感冒都是这样咳嗽气促常常一个月多方就医用药不愈。
至此我才领悟到大青龙证了。
果然,服用第一天配好的小柴胡加味,人是感觉舒服些了,不发热但是咳嗽气促还是很明显的,舌还是有些干,左脉弦滑右脉弦而紧,遂再输液一天(同第一天的)用大青龙加减:
麻黄10克,桂枝6克,杏仁泥10克,石膏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5克大枣24克,陈皮10克枇杷叶10克。一剂。
到3天前,患者因工伤来处理伤口,细询问之,已无咳嗽气促,双手麻痹也明显减轻了许多,已经能够整夜的睡觉了,也还有轻微的麻痹感
2013-11-11 21:20 9楼
huangdr5460 说:
再有一个患者,女,46岁,双手麻痹3年夜间加重致使每晚只能够睡4个多小时,其人体胖实,手指也是胖胖的;左

倒数第二行的“双后麻痹也明显减轻了许多”是不是应该为“双手麻痹也明显减轻了许多”,您是双拼吗?(自然码?)UB打成了HB?
2013-11-13 21:30 10楼
袁某,女,5岁,发热退热后咳嗽20天,多方就医用药疗效不显,连输液一周仅仅停药2天就复发,喝止咳水无数皆疗效欠佳。不咳则已,咳发时可以听到痰水声,连续咳嗽时常常伴有恶心呕吐状,夜间睡觉时鼻塞;平素肺胃阴虚体质;余无特殊。舌边红苔薄略腻,左脉弦滑右脉沉,考虑肺胃为风邪外束,宣降失司。拟用大青龙加减:麻黄5克桂枝3克杏仁泥桔梗6克川贝5克,炒苍术6克,苏叶3克生姜6克,大枣15克石膏6克,厚朴6克黄芩6克,生地9克,炒白僵蚕6克,陈皮9克,炙甘草5克枇杷叶9克鱼腥草9克半夏6克茯苓6克;二副。昨天其祖母来买药诉说,多亏那二副药!!才服完一副就不咳了
2013-11-14 12:43 11楼
感谢 huangdr5460 版主老师您的热情分享啊,
⬅ 狗尾巴药的功能 老茶馆 中医缓兵之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