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为啥药量都很小呢?

2014-01-12 13:11 12楼
董兴辉 说:
疗效不差,差的是赚不到钱了。
其实现在一些药材打粉再入煎剂的话,也是可以把药材的量降低三分之一的。

很多古代书上也都是把药材粉碎成粗粉,然后再煎煮,往往药量很小~!
2014-01-12 13:47 13楼
不知道你去的哪个中医院,我这里的中医院开的药量都很小,再有《伤寒论》的剂量都很大,比如一个生附子大约是20到30克,现在都没有哪个医生敢这样用
2014-01-12 13:51 14楼
混混哥是个明眼人!

煮散一次剂量五八克乃至于十几克,就可以达到一般疾病的治疗剂量,一日三次或二次足矣!

至于经方等用量以“两”计,为是治疗急病或重病。现在很多“名医”开药,一剂(也就是一日量)三五百克乃至更多,实在浪费药材,是卖药的或是胡乱开滴。

当然,治疗危急重症不在其例。
2014-01-12 15:35 15楼
有临床经验的老师说说,如果按教科书上的剂量来用药的话,汤剂实际的效果到底怎么样?
2014-01-12 15:41 16楼
牙混混 说:
相对啥?

有单位呀,一副药一共十几克

他们用旧十六两制
2014-01-12 15:46 17楼
为什么古时中药服丸散的会大大减少用量?这要从两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当然是药材,古时药材基本为野生的,自然环境下生长,炮制又到位,当然效果好。每一味中药都是一个小复方,包含很多化学物质,有些被我们认为是有效物质,有些我们还没认识到,也可能是含量很小。
另一方面和人体体内的吸收有关,相对于汤剂的水提取很多不溶性的成分都没有提取出来,造成了浪费。而人体中,众所周知胃内是酸性环境,肠内是碱性环境,还有脂质载体的转运过程增加脂溶性物质的吸收,药粉进入人体后的提取过程远比水煮的提取要复杂得多,完全得多,所以服用药粉要大大减少药材的量。
当然,中医有句话高度概括了剂型的选择:“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
2014-01-12 17:00 18楼
轻可去实,但虚者常常需要重补,剂量偏大。
2014-01-12 17:02 19楼
我治疗小儿剂量常常和大人相差无几,但要求其每次服用3分1或4分1,每隔3--4小时服用一次,效果很好
2014-01-12 17:40 20楼
看准了药量少点,药味少点还是能有用的,我这边孟河九十多的老先生一副药九到十味,药量9-15
⬅ 解酒药 老茶馆 动静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