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治疗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分析

2016-04-27 17:44 楼主
麻杏石甘汤治疗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本文就麻杏石甘汤治疗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流感病毒支气管炎患者68例,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n=34)和观察组(n=34),给予参照组患者西医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麻杏石甘汤治疗,最后将两组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症状消失时间快于参照组,由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数据,结果存在差异性。结论:在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治疗中应用麻杏石甘汤,效果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在呼吸疾病中较为常见,且在春季和秋季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目前,药物治疗仍是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手段。在以往治疗中,临床常采用西医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且较易复发,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利影响。在中医辩证中,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所属“咳嗽”范畴[2]。为此,本文为探讨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选择我院自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患者68例,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分析。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分析

选择我院自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患者68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结果被证实[3]。其后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68例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最大年龄为74岁,最小年龄为40岁,中位年龄为(52.4±3.8)岁,病程均在5天至10天之间不等。参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9例,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41岁,中位年龄为(54.1±3.5)岁,病程均在7天至15天之间不等。两组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基本资料由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并无显著性。

1.2 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者西医治疗,所使用的药物为头孢呋辛钠,使用剂量为150mg,;连续用药7天为一疗程。给予观察组患者麻杏石甘汤治疗,该药物的主要成分包括:炙麻黄8g、杏仁12g、生石膏40g、桔梗和黄芩各15g、鱼腥草15g、桑叶12g、浙贝母8g、射干和菊花各12g、柴胡15g、炙甘草3g。炙麻黄先使用冷水煮,其后加入其他药物,一天一剂,分三次服用,连续用药7d为一疗程。

1.3 治疗效果评定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4],经治疗1周后,咳嗽、气急以及胸痛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胸片检查肺部啰音消失,显效;经治疗1周后,咳嗽、气急以及胸痛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经胸片检查肺部啰音也有明显改善,有效;经治疗1周后,咳嗽、气急以及胸痛等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经胸片检查肺部啰音也无显著改善,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总例数

1.4 统计学计数整理

两组实验数据结果由软件包(SPSS11.0)进行计数和整理,治疗总有效率以百分率(%)表示,结果予以卡方检验,症状消退时间以均数±表示,组间比较P〈0.05为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采用麻杏石甘汤治疗,治疗效果显效患者20例(58.8%),有效患者13例(38.2%),无效患者1例(3.0%),治疗总有效率为97.0%;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效果显效患者15例(44.1%),有效患者12例(35.3%),无效患者7例(20.6%),治疗总有效率为79.4%;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实验数据,结果差异存在显著性。

2.2 症状消退时间

观察组患者采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嗽消失时间为(3.46±0.68)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为(4.93±0.88)d,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咳嗽消失时间为(4.83±0.87)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为(6.12±0.68)d,两组实验数据结果由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

3 讨论

流感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以支气管、肺炎以及气管炎为主,从目前的治疗方法来看,药物治疗仍是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手段。在以往的治疗中,临床常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虽然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但是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从中医角度看,该疾病所属“咳嗽”、“喘症”范畴,在初期临床症状是以头痛、鼻塞、流涕以及咽痛为主,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气急、痰多以及咳嗽等症状[5]。本文所选择的中药为麻杏石甘汤,此方中,炙麻黄具有宣肺之功效,桔梗和浙贝母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菊花和桑叶具有清热解表之功效,黄芩和鱼腥草具有解毒利咽之功效,诸药合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症状消退时间快于参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

由以上可以总结出:在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治疗中应用麻杏石甘汤,效果理想,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尧高.麻杏石甘汤治疗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18):135-136.

[2] 曲敬来,高雪,韩钺等.止嗽散加减治疗甲型季节性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亚急性期)的临床研究8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8(17):191-192.

[3] 曲敬来,高雪,韩钺等.止嗽散加减治疗甲型季节性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亚急性期)的临床研究86例[C].//2010全国第七次中医急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96-99.

[4] 曲敬来,高雪.病炎清Ⅸ号方治疗甲型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8(17):184-185.

[5] 唐明文.热感加减方治疗乙型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本文来源: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作者:胥勋荣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6-04-27 17:48 2楼
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应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临床确诊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患儿33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15例应用咳喘灵冲剂治疗,观察组18例应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8例患儿少于3d止咳、10例患儿在3~7d止咳、无超过7d未止咳患儿;止咳效果优于对照组3例少于3d止咳、8例在3~7d止咳、4例超过7d(P<0.05)。结论 应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的临床效果确切,具临床可行性。

【关键词】加味麻杏石甘汤;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作为呼吸道常见病症,主要是因外感病毒和细菌感染致使其咳嗽不止,是患儿支气管粘膜被刺激产生过敏炎性反应。而风热犯肺证则是患儿保温过度,而致使其肺部受到热伤,该症状反复发作给患儿及家长带来较大困扰。为了有效控制该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将探讨应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清除肺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临床确诊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患儿33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15例患儿中男9例,女6例;年龄范围1~8岁,均龄为(3.6±10.4)岁;病程范围1~7d,平均病程(3.1±5.3)d;观察组18例患儿中男10例,女8例;年龄范围1~7岁,均龄为(3.1±10.2)岁;病程范围1~8d,平均病程(3.3±4.7)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

对照组给予本组15例患儿,应用咳喘灵冲剂(广西金海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45021080)治疗,温开水冲服咳喘灵(1~2片/d),每疗程4~7d。

1.2.2观察组治疗

观察组给予本组18例患儿应用加味麻杏石甘汤,包括实施个体精神心理干预,让患儿多休息多喝水,定期做好病房消毒工作,合理调整病房温湿度等;

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炙麻黄和蝉衣各5g、炒杏仁12g、生石膏23g、生甘草和桔梗各7g、黄芩和炒枳实各10g、鱼腥草和瓜萎各16g、地龙和鸡内金各9g、炒莱菔子和炙杷叶各11g、鲜芦根28g、再加10g炙紫菀。对于咽干涩患儿增加射干和锦灯笼;对于痰液粘稠色泽偏黄患儿可增用桑白皮和浙贝母;水煎早晚各1次,每疗程为4~7d。

1.3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康复=患儿临床症状和咳嗽消失;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和咳嗽明显改善;无效=患儿症状和咳嗽症状均未见改善。临床有效率=康复率+有效率。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2。

表 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n(%)]



2.2两组患儿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8例患儿少于3d止咳、10例患儿在3~7d止咳、无超过7d未止咳患儿;止咳效果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3 临床治疗心得

急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粘膜被感染后发生炎性改变,而小儿呼吸道相对成年人较短,支气管壁弹力有限,再加上小儿自身免疫能力较弱,且呼吸频率较快容易产生呼吸肌疲劳,当被细菌病毒感染,受外部刺激或出现过敏反应等,致使其支气管粘膜充血,肿胀后纤毛上皮被损或脱落,粘液腺增大并产生大量分泌物[1]。通过患儿发病急,伴有咳嗽和头痛等症状,病情迁延可达2周左右。

文中对照组应用了咳喘灵冲剂,该药主要由麻黄,金银花,苦杏仁,板蓝根,石膏,甘草,瓜萎等合成;其作用为清除肺热,止咳去痰并且具有平喘的功效。但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不及观察组临床效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P<0.05); 且观察组止咳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中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进行辩证分析,认为肺为金,是肃清的脏器,位于上焦,系于咽喉,醒窍于鼻,疏天气,主呼吸,司气化,平衡清浊,帮助气机维稳的关键部位,下通大肠,协调水道,是为水之源。肺好润恶燥,宣发护气,外与皮毛相和[2]。而小儿形气未足,肌肤细嫩,卫外不稳,寒暖自调欠佳,所以容易导致冬春气候变化时,被外邪所入侵体内。风热犯肺证患儿咳嗽不止,以痰黄粘稠为表征,因此观察组以加味麻杏石甘汤为主,起到消除肺热清火解毒的功效。其中桔梗平和可归肺经,具开肺宣气,去痰、除脓之作用,与杏仁相配可平衡宣降,起到止咳平喘药效;黄芩适宜清除肺火祛除上焦实热,鱼腥草可纳肺经且性微寒,解热消毒祛痈;两者相配可强化泻肺祛毒的药效;鲜芦根则除热利尿养津,不仅清热还回护小儿柔弱机体;瓜蒌宣肺祛痰,导气益胸,又具通便的作用,鸡内金、炒枳实既可以消食还能调和脾胃;而蝉衣纳肺、肝二经,可起到散风热导咽的作用,地龙则具有除肺热平喘的药效;炙杷叶、炙紫菀温性且能够祛痰止咳[3]。

由此可见,应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的临床效果确切,具临床应用优势。

【参考文献】

[1]孙艳. 银翘定喘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2(6):30.

[2]李维军,李博清. 肺贴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1,43(8):119-120.

[3]胡能. 小儿支气管炎的治疗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171.

本文来源:养生保健指南 作者:邓广均
2016-04-27 17:52 3楼
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 分析麻杏石甘汤对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进入我院的10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麻杏石甘汤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好转,但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时可以显著加快患者恢复健康的时间,提高致病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小儿肺炎;疗效评价

小儿肺炎是通过不同病原体感染导致的肺部炎症,是儿童常见的多发病之一[1]。全球传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死因之一就是肺炎,也是中国儿童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2]。西医主要认为抵抗细菌、病毒的干扰,对症下药,多用于抗生素给予治疗,但是目前,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不同病原体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抗生素治疗效果已经在逐渐减弱,本文通过采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得到良好的疗效,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进入我院的10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符合小儿肺炎的临床标准。其中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9.44±4.52)岁;病程1~15 d,平均病程(8.42±2.41)d;白细胞计数(7.6-16.1)×109/L;实验组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9.41±3.61)岁;病程1~15 d,平均病程(8.35±2.51)d;白细胞计数(7.8-16.4)×109/L。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白细胞计数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退热处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1剂/d,2 w为1个疗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麻杏石甘汤治疗,麻杏石甘汤配方:麻黄6 g,杏仁9 g,甘草6 g,石膏24 g;用法:用热水1 L,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0.5 L,去渣。1剂/d,早晚温服,2 w为1个疗程。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总有效率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采用均数表示,标准差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数据,对比分析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体征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在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白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小儿肺炎时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每个时间段都容易发生,主要的临床症状多为发热、反复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3]。当前临床对小儿肺炎的治疗除了常规物理降温外,多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西药的抗生素能够有效消炎杀菌,抑制白细胞增长,使白细胞计数恢复到正常值范围,中药的麻杏石甘汤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组成,具有清肺平喘的功效,两者药物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治疗患者,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赵思佳在对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及量效分析的研究中表明,常规治疗结合麻杏石甘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4]。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0%,比对照组的82.0%要高,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麻杏石甘汤结合常规治疗对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有着重要意义,而且麻杏石甘汤为中药药物,中药主要是通过内调的治疗手段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且麻杏石甘汤的主要成为为麻黄、杏仁等,所含的毒素比较少,基本不会对人体造成身体上的损害,也不会像抗生素样增加病原体的抗药性,能够有效改善病患的临床症状;实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在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值范围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麻杏石甘汤结合常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较为迅速的将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值恢复到正常范围,与单纯的常规治疗相比具有优越性。本研究结果与以往文献数据相符[5]。

综上所述,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将白细胞计数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病魔,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官旭华,Benjamin JS,Aaron TF,等.中国大陆肺炎发病率与死亡率:1985-2008年中英文文献的系统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11):14-19.

[2]赵思佳,马艳红,傅延龄,等.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及量效分析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20):361-367.

[3]利汉其,廖友明,张广昭.小儿肺炎的病原学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2,15(45):89-90.

[4]吕玉霞,柳琳琳,苏玉明,等.300例小儿肺炎的病原体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3,55(75):887-888.

[5赵彩艳,胡坚.麻杏石甘汤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75(59):44-45.编辑/张燕

本文来源:医学信息 作者:江宝玉
⬅ 中药「茯苓」不传之秘 老茶馆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