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医综合治疗

2016-07-31 19:40 楼主
中西医综合治疗

西医治疗

1.去除病因
凡影响造血系统的药物均不能使用,除必须检查外,避免与射线接触,有病毒性肝炎者,积极治疗肝炎,因妊娠引起再障,根据不同情况,考虑是否终止妊娠。

2.雄性激素
它的作用机理是由于能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加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造血干细胞的作用,能激发处于休止期的多能干细胞(CFU-S)进入细胞增殖周期,而产生红系定向干细胞,可促进CFU-E、CFU-C向成熟分化,这类药物起效慢,至少连续用药3~6个月,才能判断疗效。副作用有雄性化,表现为痤疮、毛发增多,男性性欲增强、女性声音低哑、阴蒂肥大、乳房缩小、停经,易出现肝功能损害,但停药后易恢复,有的出现下肢浮肿,腓肠肌痉挛,儿童骨骼成熟加速。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丙酸睾丸酮(testosterone propionate):每次50~100mg,每日肌注1次。
(2)康力龙(stanozo1o1um,商品名winstrol):每次2~4mg,每日三次,口服。
(3)大力补:又名17-去氢甲基睾丸铜(methandienonum,商品名dianabol),每次5~10mg,每日三次,口服。
(4)康复龙,又名羟甲雄酮(oxymetholone),每日5~10rng,分1~3次口服。
(5)庚酸睾丸酮(de1atestryl)每周4~7mg/kg,肌注。
(6)复方长效睾丸酮注射剂(巧理宝,trio1andren)为油剂注射液,内含丙酸睾丸酮 (TP) 20mg,戊酸睾丸酮(TV)80mg,和十一烷酸睾丸酮(TU)150mg共含睾丸酮酯250mg,肌注,每周2次,每次250mg。

3.血管扩张剂作用机理,以654-2(为例,解除微环境的血管痉挛,调整其血流灌注,从而改善造血微环境,使造血组织有丰富的血液供给,恢复其造血功能。此外,再障病人血中环核苷酸(cAMP)降低、环鸟苷酸(cGMP)升高,而654-2为M型受体阻滞剂,可增加cAMP而抑制cGMp,使cAMP/cGMP比值升高,有利于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故治疗再障有效。常用者有:
(1)654-2:按0.5~2mg/kg体重,加入5%~10%葡萄糖液250~500m1,每日一次静滴,多在2~3小时内滴完。另睡前口服65个2或莨菪浸膏片每日10~40mg,一个月为一疗程,休息7天后可重复使用。
(2)莨菪浸膏片:口服,初用每日三次,每日20~40mg,以后逐日递增10~20mg,直至每次240~300mg,仍日服三次,一个月为一疗程,休息7天后可重复使用。
以上两药在治疗中常有口干,视力模糊和排尿困难,但不需特殊处理,可在3~5天内消失,不影响治疗。

4.脊髓神经兴奋剂
由于骨髓的造血功能与脊髓神经兴奋状态有关,故此剂可用于治疗再障,但常与雄性激素联用。
(1)硝酸士的宁:分为10日疗法和5日疗法, 10日疗法:即开始先肌注10天,继之休息10天,然后再注射,直至缓解。剂量:1mg连用2天,2mg连用2天,3mg连用3天,4mg连用3天。15岁以下儿童为:1mg连用2天,2mg连用5天,3mg连用3天。5日疗法:即从开始先肌注5天,休息2天,然后再注射,直至缓解,每日剂量分别为1、2、3、3、4mg;15岁以下儿童为1、1、2、2、3mg。本药连续应用6~12个月未发现不良反应。
(2)一叶萩碱:成人每日8~16mg肌注,小儿酌减,连用1.5~2个月,开始出现疗效,疗程不得少于4个月。

5.免疫调节剂
左旋咪唑,每次50mg,每日服3次,连续服药3天,休息4天,疗程为3个月以上。其他尚有胸腺素,转移因子等。

6.免疫抑制剂
作用机理:再障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有缺陷,应用免疫抑制剂,可起到"杀虫剂"的作用。还有人认为某些再障的病因,是由于非特异性自身免疫反应,阻断了多能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所致,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能抑制此反应。有利于再障患者自身干细胞的重建。也有人认为ALG能促进淋巴细胞释放某些因子,从而促进多能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能中和淋巴细胞抑制物,故可应用于治疗再障,主要用于治疗重型再障。ALG和ATG具有杀伤抑制性T细胞(Ts)(CD8+细胞)和使CD4+/CD8+比值恢复正常的作用,同时又有丝裂原的促增殖作用。从而改善或恢复重型再障的造血功能。环孢菌素A(cyclosporin)有抑制T细胞,减少白细胞介素-2(IL-2)活力等免疫抑制作用。用量与用法:
(1)ALG、ATG:ALG是用人胸导管淋巴细胞, ATG是用人胸腺细胞,免疫兔、马、猪等获得的一种抗血清,主要IgG。用前先作皮试,阴性者方可用药。剂量因来源不同而异,免ATG或(ALG)每日5~10mg/kg,猪ALG(或ATG)每日15~20mg/kg,马ALG(或ATG)每日15~40mg/kg加氢化可的松100~200mg,掺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天为1疗程,间隔2~3周后重复。因它们是兔、马、猪血清制剂,在用药7~9天后可引起血清病,表现发热、皮疹、血尿等。所以在用药5天的疗程结束后,可口服足量强的松预防此反应。ATG应用后还要注意防止血小板被抗体破坏而造成出血,要勤输血小板防止颅内出血。
(2)环抱菌素A(CSA):一般剂量每日为5~8mg/kg,也有推荐应用较大剂量每日10~12mg/kg,分2次口服,连用2~3个月以上。主要副作用为肌酐上升、多毛、血压升高、肝功损害等。 ATG无效的病例,可换用环抱菌素A见效,反之亦然。
(3)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为静脉注射给药,应用方法有多种,有用每天40mg/kg共3天;有用每天200mg/m2共14天;有用每天1g,第1~3天,第4天起改用强的松龙60mg/日,隔日1次,连用3月;也有人推荐第1~3天每天20mg/kg,第4~7天每夭10mg/kg,第8~11天每天5mg/kg,第12~20天每天2mg/kg,第21~30天每天1mg/kg,然后以每天0.1~0.2mg/kg长期维持,此法可减少副作用,如高血压、高血糖、水潴留、钾丢失、发热、霉菌感染等。但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一般仅在ATG不能应用时,才考虑应用。
(4)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有封闭免疫活性细胞作用,也有抗病毒作用,每次1g/kg的大剂量静注,每4周1次,连续3~6次,病人有反复严重感染不适宜应用ATG及环抱菌素时可以考虑。

7.促进造血功能的生长因子
这些因子有促进血细胞生成作用,有人认为60年代再障治疗用雄性激素, 70年代用骨髓移植, 80年代用免疫抑制剂,而90年代将要用造血生长因子。这是基因工程发展的产物,如重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GM-CSF)每次3~5μg/kg,及重组人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每次2μg/kg,皮下给药,每日1次,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因价格昂贵,多用于白细胞低于1×10(9)/L的易感染者。此外,白介素-3(IL-3)也是有希望的生物制品。

8.肾上腺皮质激素
这类药物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由于毛细血管异常和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并无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也不能改善造血微环境,而且副作用大,主要为肥胖、多毛、痤疮、高血压、糖尿病等。故一般不主张用于治疗再障。但在下列情况时可用此药:
①出血严重,特别是体表出血明显者;
②合并有溶血者;
③小儿再障用雄性激素时,易使患儿骨骼提前骨化,影响生长发育,此时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对抗此副反应。常用强的松,每次5~10mg,每日3~4次,口服,连用4~6周,维持量每日10~15mg。治疗出血,可用氢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与其他止血针剂合用,静脉滴注。

9.碳酸锂
体外实验证明,锂盐对人体粒细胞的集落有刺激生长的作用,故推论可能治疗再障有效,凡有残余粒细胞系统干细胞存在的再障患者,可用此药。剂量:碳酸锂每次300mg,每日3次,口服,连用4~6周为1疗程。副作用有头晕、疲乏、肌肉无力、恶心、呕吐、腹泻、口渴、多尿等。积蓄中毒时可出现脑病综合征,如意识模糊、震颤、反射亢进、癫痫发作等,重者有昏迷、休克、肾功能损害,用药时须严密观察,注意及时减量或停药。

10.其他药物
尚有丹那唑、铜蛋白、氯化钴等。

11.脾切除
有人认为脾脏可能存在对骨髓造血有害物质,切脾后可去除这种物质,使骨髓恢复造血功能;也有人认为,脾是产生抗体的器官,自身免疫在再障发病中有一定作用,切脾可减少抗体的产生;此外,脾脏是红细胞破坏的场所,切脾可以减少红细胞的破坏,切脾的适应证,各家报道不一,医科院血研所认为:
①髂骨骨髓增生活跃,红系较多,血中网织红细胞百分数较高者(一般高于3%),术后多数疗效好;
②出血严重,各种内科止血方法无效,且危及生命者,术后出血好转;
③髂骨或多部位骨髓增生不良,经各种内科方法治疗无效,病情迁延不愈者,也可试用切脾治疗。

12.胎肝输注或移植
胎儿在胎龄2~6个月时为肝脾造血期,其肝脏组织中,含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干细胞,尤其在妊娠4~5个月的胎肝CFU七产率达到最高水平,再障病人造血干细胞衰竭,很需要外来造血干细胞植入,但在没有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情况下,输注或移植的胎肝造血干细胞,只有暂时效应,不易形成稳定的嵌合体;胎肝中存在某些刺激造血因子,可以刺激造血;还有调节兔疫的体液因子存在,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适应证为急性、重型再障,肝炎后再障,慢性再障,尤其慢性再障长期治疗无效者,均可试用。

13.输脐带血
近年来研究证明,脐带血中含有较丰富的造血细胞,如CFU-GM、BFU-E和CFU-MIX,其产率可达到骨髓移植的所需范围;含有多种造血刺激因子,如IL-3、G-CSF、GM-CSF;含有IL-1、IL-2和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淋巴毒素、IFMr等,有利于患者的免疫功能调节;此外,还含有较多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等成分,故输脐带血可作为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代替骨髓移植,也可部分替代输血,改善临床症状,故可治疗再障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采脐血时注意防止感染,避免混入母血,输血前作交叉配血,脐血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有应用前景。

14.骨髓移植(BMT)
用骨髓移植治疗再障,在国外已取得许多经验,其中有30%~50%的患者输入的骨髓能够生长,供髓者为患者的HLA组织配型相近的兄弟姐妹,如为同卵孪生兄弟姐妹,则更为理想。本病输骨髓后,最初3个月死亡率最高,多死于移植物排斥或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由于骨髓移植不易找到HLA组织配型相近的供髓者,而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故应严格选择适应证。关于适应证,有如下看法:
①重症再障(老年人除外),粒细胞0.5×109/L以下,血小板20×109/L以下,骨髓内淋巴细胞在75%以上;
②最好在确诊后3个月以内进行;
③年龄在20岁以下;
④移植前输血次数少者,最好未输过血;
⑤HLA相同。

15、输血
严重贫血时应当输血,但要掌握适应证:
①血红蛋白过低,通常低于60g/L时;
②血红蛋白虽不太低,但由于下降太快,病人不能适应者;
③有心功能代偿不全的症状者;
④有严重申血趋势者;
⑤有严重感染者。对贫血严重,特别有贫血性心脏病患者,一次输血量不宜过多,速度宜慢,目前成分输血较普遍,根据血液有形成分缺少及出血、感染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成分输血。 输血的并发症:常见者有传染性肝炎、血色病、同族免疫反应。每1g血红蛋白含铁3.4mg,如每次输入400ml血,按每100ml含血红蛋白12g计算,则每次输入铁163.2mg,而人体内的铁很难排出,每日从尿和粪中排出1mg。积存的铁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沉积在体内,如影响心、肝、胰的功能时,即成血色病,此时可用去铁胺和其他螫合剂治疗。

16.对症治疗
(1)出血的治疗:出血倾向明显,可用止血敏、止血芳酸、维生素K、维生素C,非胃肠道出血,还可加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于5%葡葡糖溶液中滴注。阴道出血可肌注丙酸睾丸酮50~100mg,每日一次,如再无效,可加用催产素肌注,配合输血小板,止血效果更好。
(2)发热的治疗:再障病人感冒常见,不宜用含有影响造血系统的解热药及其制剂,其他感染,根据感染部位及性质,及早使用适宜的抗生素。

中医治疗

辨证治疗

(1)肾阴虚型:
证候:心悸,气短,周身乏力,面色苍白无华,唇淡,伴有低热、手脚心热、盗汗、口渴思饮、出血明显、便结,脉细稍数,舌质淡舌苔薄,或有舌尖红等。
治法:滋阴补肾。
方药:滋阴补肾方(熟地、女贞子、枸杞子、首乌、山茱萸、旱莲草、菟丝子、补骨脂)合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加减。本方除菟丝子、补骨脂为补肾阳外,余者为滋阴补肾之品,加两味补肾阳药,意在阳生则阴长。旱莲草还有凉血止血作用。黄芪、当归,一气一血共奏补血之功。

(2)肾阳虚:
证候:心悸,气短,周身乏力,面色苍白无华,唇色淡,畏寒喜暖,手脚冷凉,腰酸,夜尿频,大便稀溏,面浮肢肿,多无出血,即有亦轻,脉细无力,舌体胖嫩,舌质淡,舌苔薄白。
治法:补肾助阳。
方药:补肾助阳方(菟丝子、补骨脂、肉苁蓉、巴戟天、仙茅。仙灵脾、锁阳、熟地、首乌、枸杞子)合当归补血汤加减。本方前七味均为补肾助阳药,加熟地、首乌、枸杞子三味补阴药于其中,既可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防阳热动血;且按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之理,有利于肾阳滋生。

(3)肾阴阳两虚:
证候:心悸,气短,周身乏力,面色苍白,并有肾阴虚证及肾阳虚证,或阴阳两虚证均不明显者。
治法:滋阴助阳。
方药:阴阳双补方(熟地、女贞子、制首乌、枸杞子、山萸肉、菟丝子、补骨脂、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合当归补血汤加减。上方补肾阴,补肾阳药味相等,药力均匀,共奏补肾之功。与当归补血汤合用,补肾治本,补血治标,标本合治。

各型随证加药:
贫血重:选加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紫河车等。
出血重:选加紫草、卷柏、生地榆、茜草、白茅根、藕节、仙鹤草、水牛角等。
脾虚或便溏重:选加党参、白术、茯苓、淮山药、人参等。浮肿明显再加怀牛膝、车前子、泽泻。
白细胞数过低:选加鸡血藤、补骨脂、紫河车、人参、党参、虎杖等。
血小板数过低:选加人参、太子参、紫草、土大黄、卷柏、紫河车等。
容易感冒者:加炙黄芪、防风、白术、板蓝根。

除上述三型外,近年来有用活血化瘀治疗再障者。适应证:病人贫血重,用前述补肾法无效,病人有胁痛、肌肤甲错、面色晦暗,出血不明显,舌质紫暗,脉细或涩者,根据“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理论,可用活血化瘀合补血法治疗,方用桃红四扬汤(桃红、红花、当归、白芍、熟地、川芎)合当归补血汤,加丹参、鸡血藤、三七等。也可在前述三型中加活血化瘀药,因为补肾药可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活血药可改善造血微环境,有利于造血干细胞的生长。 急性再障是阴虚中之重者。急性期在轻、中度发热或出血情况下,可在前述滋阴补肾方剂中加入凉血解毒方药。凉血止血用犀角地黄汤(犀角可用水牛角代、赤芍、生地、丹皮),再加白茅根、生地榆、仙鹤草;清热解毒,加银花、连翘、栀子等,并配合西药。急性期过后,再按上述三型治疗。若有高热及大出血,应作紧急处理,用西药抢救,中药配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6-07-31 20:03 2楼
经方治疗中虚奇病案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敏如学术传承室 黎崇裕


彭某,女,36岁,2012年5月11日来诊。其体型偏瘦,面色黄白,说话语声温柔低沉,诉近几月来多食善饥,非常容易饥饿,没有过多久又想吃东西,食物亦无所偏好,无口苦、口干、口渴,无腹胀,本月9号来经,月经稍黏稠,白带正常;小便淡黄,大便每天一次,便稀不臭。唇淡红,舌苔白稍厚腻润,舌后部苔有剥脱,脉沉缓。

忆及何绍奇先生在《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中虚奇病”篇中曾提及类似的案例。何绍奇先生所治是一嗜食猪油者,当时何绍奇先生考虑:“若为中消,则其症为消谷善饥,此人消则消矣,而所‘ 消’者非米面谷食;若谓异嗜症,此人嗜则嗜矣,而寻常食用之动、植物油,却何以称异!且以上法治之皆无寸效,故知其非是。此病确属罕见,前人著作中,亦未见类似病症之记载。唯射水余无言先生《余氏父子经验方》曾载一人善饥,每餐须食米饭、馒头二斤以上,日可四五斤,而化验检查殊无何阳性可见者。余先生当时亦无计可施,忽忆及本草书言某药某药服之不饥语,乃选黄精、地黄、人参等味大剂与服,寻愈。察患者面色青黄,骨瘦如柴,精神疲惫,表情痛苦,舌质淡,齿痕,舌苔白厚而润,六脉无力,右关脉尤弱,乃断为‘中虚’。方选《局方》白术六一散,即白术六两,甘草一两,水煎服,专从补益脾气入手以消息之。剂量颇大,意在填补。嘱两日一剂,共三剂。一周后,其妻惊喜来告:药后颇见效,几天内仅小发一次,坚忍未食油类,难受片时,亦自安。余亦未期其效如此之速,不禁喜甚。原方改为散剂,日三次,每次服五钱,连进五六料,病渐向愈,饮食增进,精神渐好,追踪观察多年未复发。”

受此启发,笔者分析该患者亦是中虚之病,而用建中焦、消阴火之法。处以《金匮要略》之黄芪建中汤加白术:炙黄芪30克,焦白术20克,桂枝15克,白芍30克,生姜3片,大红枣5枚,炙甘草10克,麦芽糖30克,6剂,水煎服。

二诊(2012年5月18日):诉前药后感觉舒服,饥饿感基本消失,只是偶尔还是有点饥饿。月经已干净。守方再进6剂,疗效尚属满意。后回访,无复发。

按: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病症并治第六》,条文很简洁:“虚劳里急,诸不足者,黄芪建中汤主之。于小建中汤中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大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大部切除后倾倒综合征、胃轻瘫综合征、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室性早搏、心肌缺血、心绞痛、再生障碍性贫血、带下、崩漏、过敏性鼻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属于中焦虚寒病机者。(黎崇裕) (原文发表于中国中医药报2016年4月14日学术与临床板块)
2016-07-31 20:04 3楼
小建中汤
[组成] 白芍18 桂枝9 炙甘草6 生姜8 大枣12枚 饴糖30

[功用]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 虚寒腹痛症,脾胃虚寒,营卫不和,除见里急腹痛之主症外,以中气不足无内热为使用要点。主要治疗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伴四肢酸楚,心中悸动,手足烦热,口干咽干,舌淡苔白,脉细弦。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总为土虚木乘,土虚是本,是因,木乘是标,是果。

[方解] 虚劳里急,表示中气虚寒,阴阳气血俱虚,而又里急腹痛。脾胃为后天之本,营卫气血生化之源。如果中气虚寒,则脾失温煦,肝来乘脾,于是里气不和,腹中作痛,喜温喜按。如果中气虚寒,就不能化生营卫气血,使阴阳失和,营卫失调,阴血虚乏。本方中饴糖能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白芍和营益阴,柔肝缓急,调理肝脾;桂枝温阳化气;炙甘草和中益气;生姜、大枣调中和营卫。

[临床应用] 临床化裁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功能性发热属于中气虚寒,阴阳气血失调者。

[加减法]

A.如果气虚较甚者,加党参18 黄芪24

B.如果营血虚或兼有出血症状者,加当归12 熟地12 阿胶10(烊化)

C.如果腹痛较甚,加五灵脂10 木香10
⬅ 再生障碍性贫血 老茶馆 朋友全身出密密麻麻的小红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