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窗医案》痰结肺胃咳喘晕绝(礞石滚痰丸)

2016-08-28 10:09 楼主
刑部主政杨星臣,宁乡人,跟我前后考取的功名。得咳喘病有二十多年,有时咳嗽的厉害,甚至导致昏厥不省人事。医生找了几乎上百,服药更是无数,都不能取得疗效。

有一次同船去办公务,谈到他的这个病,更是喟然长叹,面露忧愁之色。问他都用了什么药?星臣先生说:“找的这些医生都说我房事过度导致了阴亏,用药都是滋补之剂。快五十岁的年纪,或许多少都有些阴亏吧,所以也不能跟这些医生辩解,但私下却觉得这个诊断不对”。问他:“先生咳嗽的时候,是否面红气喘?”答:“有时会是这样吧,自己不太确定”。

第二天早晨,星臣先生前来求治。诊得右侧寸、关部的脉坚凝而滑,几乎搏指,其他部脉则平平无异。滑脉主痰象,坚凝是痰结,见于右侧寸关之间,说明顽痰淤结在肺、胃通路之中。肺主清宣,胃主浊降,肺、胃之路被痰壅阻,严重时清不得升,浊不能降则出现晕绝的症状。这种病症不适合用汤药,一定要用礞石滚痰丸攻下痰结才可以。星臣先生说:现在学医的都象怕砒霜一样不敢用礞石,我能用吗?答:如果不能用,前贤留下的这个方子,难道是为了毒害人的?先生试着用用,如果出现问题,我来承担庸医杀人的责任。

先生见我说的这么肯定,就买了三钱礞石滚痰丸服下,临睡觉的时候开始觉得胸膈部位烦闷扰乱,要吐不吐,又过一会儿,胃脘部漉漉作响,之后泻下几碗黑色秽浊的东西,身体倦怠思睡,但感觉很舒服,睡到第二天早晨,病症全部消失。

先生急忙的乘车来见我,感激的说:太神奇了!您真是有胆有识,三钱的药就把我几十年的病治好了,就算孙思邈那样的神医,也不过如此吧。原来的医生都说我阴亏,简直是受了很长时间的不白之冤,今日更是得以昭雪,我以后该怎么回报?

自此后,书信往来的时候,还为这事时时道谢。

3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6-08-28 10:14 2楼
原文

刑部主政杨星臣,宁乡人,与余为前后同年,喘咳廿余年。每咳甚,或至晕绝不醒。医药不啻百数,而终罔获效。在星槎侍御处谈及其病,喟然长叹,忧形于色。余问君服何药?星翁云:"医家皆谓余好内阴亏,所服药皆滋补剂。年近五旬,不敢强辩,然心窃非之。"余问:"君发嗽时,面赤气急否?曰:实有之,不自知也。次早星翁即来求予诊视,因诊其右寸关脉坚凝而滑,几乎搏指,余则平平。乃曰:滑者痰象也,坚凝者,痰结也,见於部寸关之间,盖顽痰结于肺胃之管。肺为清道,胃为浊道,两道为痰所壅,故甚则晕绝也。此病非汤剂可疗,非礞石滚痰丸下之不可。星翁曰:歧黄家畏礞石如砒毒,何可入口?余曰:然则先贤留此方,为毒人耶?君试服之,如误,当甘庸医杀人之罪。星翁见余言确有定见,乃市三钱服之,卧后觉胸膈烦扰,欲吐不吐,不移时,中脘漉漉,解下黑秽数碗,倦而归寝,爽适异常,至晓而若失矣。急驱车揖余,谢曰:"奇哉!奇哉!君有胆有识,三钱药去数十年之病,孙思邈之神奇,不是过也。诸医谓余阴亏,抱此不白之冤久矣,得君并雪是耻,感铭何既?"至今函札往来,犹时时道谢也。
2016-08-28 10:24 3楼
礞石滚痰丸,原名"滚痰丸"。《中医方剂大辞典》谓本方出自明代徐用诚《玉机微义》一书;《古方今释》谓出自明王节斋《明医杂著》一书.而流传最广又较公允的说法是,本方乃由王隐君创制,载于《丹溪心法附余》一书中.虽然有关本方出处的说法不一,但其方药的组成却并无二致。

【组成】大黄(酒蒸)、黄芩(酒洗净)各240g、青礞石(与硝石同煅)30g、沉香15g

【方解】方中大黄能涤荡胃中有形之质,黄芩能清理胃中无形之气,然而痰质滑而黏,善停于肠胃曲折之处,攀肠而升,难于排泄,故称老顽痰。大黄及黄芩只能直行而泄,不善清理胃肠曲折之处老顽痰,故选金石以佐之。青礞石燥悍重坠,可以除其湿之本,扫其胃肠曲折之处,使秽浊不得腻滞而少留,攻逐陈积伏腻之老痰,故名滚痰丸。治痰先顺气,故以沉香纳气归肾,又能疏通肠胃之滞,肾气流通,则水垢不留,而痰不再作,且使青礞石不粘着于肠,二黄不伤及胃,一举而三得。上述诸药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6~9g,临卧、食后温开水或姜汤送下。全方共奏泻火逐痰、顺气通便之功。

此方用于实热老痰,发为癫狂惊悸;或怔忡昏迷;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痞闷;或眩晕痰多,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而腻,脉滑数有力者。有降火逐痰之功。

顽痰、老痰,久蓄下去,往往变生多症;上蒙清窍则发为癞狂或昏迷,扰动心神则怔忡惊悸;内蕴于肺则咳喘痰稠;停于中脘则脾失健运,津液停聚;痰阻气机则胸脘痞闷,上扰清空则眩晕。《删补名医方论》云:“二黄得礞石、沉香,则能迅扫直攻老痰巢穴,浊腻之垢而不少留,滚痰之所由名也”。“滚”为速去,本方除痰之方极快极大,故名“滚痰丸”。又因方中礞石驱痰猛峻,故又名“礞石滚痰丸”。
⬅ 国医大师颜正华:我的临证体会 老茶馆 形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