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顽固咳喘一案

2016-11-05 09:42 12楼
三先生 说:
此方与小青龙加石膏汤如何区别应用?

看到一个辨别[厚朴麻黄汤]与[小青龙加石膏汤]证治异同的资料,转帖过来供老师参考:

======
【方名】厚朴麻黄汤
【方证】小青龙加石膏汤证
【组成】厚朴15克,麻黄12克,石膏30-60克,杏仁15克,半夏15克,干姜6克,细辛6克,浮小麦30克,五味子14克
【标志症状】1、寒热:发热,恶寒; 2、痛烦气:心下有水气,少腹满,噎,咳,喘,烦躁,胸满,短气; 3、口渴:口渴(+); 4、小便:小便不利; 5、胃口:呕(+); 6、大便:下利; 7、睡眠:不得卧; 8、脉象:浮; 9、其它:外邪内饮
【辩证要点】咳喘胸满,脉浮者。
【用法】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再煎,温服。
【方解】此亦小青龙加石膏汤的变剂,故主治亦相近似。加朴杏去桂芍,则偏于治喘满,但用大量小麦,养正则有余,逐水则不足,故不能治溢饮。
2016-11-05 11:31 13楼
三先生 说:
此方与小青龙加石膏汤如何区别应用?

有句话说“药量是不传之秘”。
分析两方证治的区别,除了看药物,也要对比用量差异。

我个人理解:
因为这两个方子中石膏用量悬殊:[厚朴麻黄汤]中石膏的用量是48克,而[小青龙加石膏汤]只用了6克,可见[厚朴麻黄汤]清热的力度远远大于[小青龙加石膏汤]。
所以[厚朴麻黄汤]的主要病机之一是“热邪犯肺”引起的胸满,而[小青龙加石膏汤]主要病机之一是“水饮夹热”引起的咳喘
故而[厚朴麻黄汤]的主证之一是口干欲饮,[小青龙加石膏汤]的主证之一则是口干不欲饮
2016-11-05 15:54 14楼
梦回杏林 说:
[栀子鼓汤]小剂量久服解除胸膈郁热治愈喘满的案例,听郝万山教授讲过一个,印象很深。
应该就是阳老师说的宋老的这个医案吧,转帖过来供需要的朋友参考:

======
郝万山讲伤寒论——宋耀志病案某患者,过敏性哮喘两三年。每年的五一开始发作,国庆节结束。冬天不发作,夏天发作。中西药都用,但始终不能够让他不发作。到宋老处求诊。发病原因:五一劳动节游行的时候,从通县就步行到天安门广场,头天晚上十一点就开始集合,然后零点就开始走,走到天安门广场的时候,走得又热又累又渴。咕咚咕咚喝的自来水是管子的凉水啊,喝了很多,他自己怀里揣着油饼呢,又吃了好多。结果,游行没有结束他就开始喘了。从那以后,每年五一节开始喘,喘到国庆节为止。宋老问完病情之后,看了舌象,看了脉象,给他开了个方,两个药,焦山栀15克,淡豆豉15克。病人拿到这个方子之后说,大夫,我在你们医院看了两、三年病了,从来没有大夫给我开这么少的药,这行吗?我可喘得很厉害。宋老说,你去试试吧,你去试试吧。开了七付。过了不多会,病人又上来了,拿着两个手指提着一串,说大夫,这七包茶叶能治我的病吗?宋老也不动声色的说,试试吧,试试吧。一周后,病人来了,说大夫,吃了您这个药呢,喘呢还是喘,但是,我觉着心里痛快了。好像那憋气的程度呢比较轻了,而且喘的那个程度呢,你要过去我每次喘呢都要喷那个药,现在可以不喷,忍一会儿也就过去了。连续吃了几周之后,患者不来了。后来在医院里,郝万山教授偶然遇到该患者,询问才知,患者在当地自己抓药,还是栀子豉汤,前后服用两个半月,自此不再喘。按:栀子豉汤是治疗郁热留扰胸膈的。如果郁热留扰胸膈,郁热扰肺的话,也可以见到喘。患者因为走得又累又渴,喝了大量的凉水,吃了大量的冷的食物,导致热郁在胸膈了,不过对他说来,表现不是烦而是喘。
是同一案,我好像听说是宋孝志。
2016-11-05 16:35 15楼
梦回杏林 说:
季节性多年反复发作且非品质性病变器,这个案例应当属疑难杂症了吧?

请教阳老师,真武汤证水气上逆犯肺属寒饮,也会出现“咯风沫痰”,
那是不是说“咯风泡沫痰”只能代表水邪犯肺,而不能表明水邪之寒热呢,
这个案例的病机是“表寒外束、饮热犯肺”,其水邪为热的性质是通过“舌苔黄白”表现出来的吗?
真武汤,水饮上冲,那是寒
小青龙加石膏,是表邪外束,寒饮夹热
厚扑麻黄汤,是寒邪外束,饮热犯肺,
上案,病人发于南方农历5月份,劳动中淋了雨,闭了表,饮热郁内,影响了肺的宣发肃降,故作喘,到冬季,阴寒主事,饮热潜伏,故不喘,到来年夏,阳热主事,饮热作猖,故又喘。故先用厚朴麻黄汤解饮热,用栀子豆鼓汤解郁热。故知病可愈。
2016-11-05 17:34 16楼
阳春肽 说:
真武汤,水饮上冲,那是寒
小青龙加石膏,是表邪外束,寒饮夹热
厚扑麻黄汤,是寒邪外束,饮热犯肺,
上案,病人发于南方农历5月份,劳动中淋了雨,闭了表,饮热郁内,影响了肺的宣发肃降,故作喘,到冬季,阴寒主事,饮热潜伏,故不喘,到来年夏,阳热主事,饮热作猖,故又喘。故先用厚朴麻黄汤解饮热,用栀子豆鼓汤解郁热。故知病可愈。

谢谢阳老师详解病因病机及对证用方,学习了。
2016-11-05 17:35 17楼
阳春肽 说:
是同一案,我好像听说是宋孝志。
资料是网上拷贝的,可能是录入时输错了字吧。
2016-11-05 17:35 18楼
国家药典委员会的仝小林教授测算过,即使西汉时的“鸡子”只有现在的“鸽子蛋”那么大,一枚也有40多克。
民国时期的张锡纯等医家善用大剂量的生石膏,通常也不过几百克,而仲景当年已经用到1000克以上了。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木防已汤]就用了“石膏十二枚(鸡子大)”

======
木防已汤方
木防已三两 石膏十二枚(鸡子大)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
厚朴麻黄汤方
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二两 细辛二两 小麦一升 五味子半升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千金》证治同,外更加胁下痛引缺盆)
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干姜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石膏二两
右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洗,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
======
2016-11-05 20:41 19楼
梦回杏林 说:
资料是网上拷贝的,可能是录入时输错了字吧。
可能是我记错了,但我确是对他的病案研究了一下,他对经方的应用,40岁前,不加减,40岁后在相当熟悉时,经方加喊不超过l一2味药。
2016-11-05 21:59 20楼
阳春肽 说:
可能是我记错了,但我确是对他的病案研究了一下,他对经方的应用,40岁前,不加减,40岁后在相当熟悉时,经方加喊不超过l一2味药。
谢谢阳老师推介,今后留心关注一下宋老的医案。
有些经方,保持原方药量比例效果最好,运用时调整也宜慎重。
⬅ 单方治眩晕 老茶馆 左臂疼痛麻木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