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学院校释《灵枢经校释》

2017-02-11 09:04 12楼
2017-02-11 09:04 13楼
2017-02-11 09:04 14楼
2017-02-11 09:06 15楼
2017-02-11 09:07 16楼
2017-02-11 09:07 17楼
2017-02-11 09:16 18楼
[FONT=仿宋]金栋按:《灵枢》即《灵枢经》。《灵枢》书名沿革如次,即汉末名《九卷》,晋代名《针经》,唐代名《灵枢》。

《灵枢》之名始见于王冰次注《黄帝内经素问·序》,疑由王冰所定。王冰“弱龄慕道”,由《九卷》、《九灵》、《针经》结合道家《玉枢》、《神枢》、《灵轴》等名称而来。

丹波元简说:若《灵枢》之称,昉于唐中叶王冰注《素问》引本经文,或曰《灵枢》,或曰《针经》是也。林亿等因谓王冰名为《灵枢》,不可定然也。其命名之义,马氏云:“《灵枢》者,正以枢为门户阖辟所系,而灵乃至神至玄之称。此书之功,何以异是。”张氏云:“神灵之枢要,是谓《灵枢》。”王九达亦云:“枢,天枢也。天枢运于上,枢机无一息之停,人身如天之运枢,所谓守神守机是也。其初意在于舍药而用针,故揭空中之机以示人。空者灵,机者枢也。既得其枢,则经度营卫,变化在我,何灵如之?”今考《道藏》中有“玉枢”、“神枢”、“灵轴”等经,意者《灵枢》之称,岂出于道流欤?

钱超尘说:《针经》之所以又称为《灵枢》(或称《九虚》《九灵》),与道家思想颇有关系。我国道家书籍,自东晋以来数量日增,《隋书·经籍志》四载道家书三百七十七部,一千二百一十六卷,这类书籍,常将“灵”“宝”“枢”“玄”等字冠于书首,构成书名。……《针经》虽然是医学经典著作,与道家讲符箓之书具有根本区别,但在讲养生保健、治病疗疾方面却有相通之处,因此亦被道家者流所重视,而命以带有明显道家色彩的名称——“灵枢”。唐代道教思想极盛一时,《灵枢》之名大约产生于此时。王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见王冰《素问》自序),对于《灵枢》之名,雅有所好,故采用当时已有之称,谓《针经》曰《灵枢》。……丹波氏的分析是颇有见地的。(《中国医史人物考》)可见,钱氏并非认同《灵枢》之名称,由王冰所定。

今本《灵枢》,乃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乙亥——公元1155年)四川锦官(今成都)史崧校正之家藏旧本(见《集解·史嵩序》)。所谓“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释,附于卷末,勒为二十四卷”,是指“北宋校正医书局在校定医籍时,因《灵枢》不全而未校定,当时朝鲜(金栋按:古称高丽国)闻知此事,特送来十卷本《灵枢》(金栋按:此当说《针经》),欲交换宋代古书,苏轼屡次上表言其不可,最后虽终于交换图书,但北宋时期对朝鲜送来的《针经》十卷,未加详细校定,只委医官二三员敷衍了事。南宋史崧附以释音之本即北宋医官二三员仓促校定之本。此本在北宋曾经雕版刊行,而数量不多。北宋靖康之难,徽钦二宗被掳,图籍散亡殆尽,故至南宋初,《灵枢》极为罕见,史崧乃以家藏之本进献之,刊刻之。所谓‘家藏’之本非他,乃北宋二三医官仓促校勘雕印之本,但史崧对‘家藏’之本重加分卷,以与《素问》之卷数、篇数相配”。(钱超尘《中国医史人物考》)[/FONT]
2017-02-12 08:20 19楼
有人认为《内经》成书于先秦战国时期,但成书与成编不同。《内经》有些篇章内容,可能成编于先秦,但将这些篇章完全合纂在一起,应是西汉晚期至东汉时代。对于这个问题,《灵枢经校释·前言》给予作了解说。
2017-02-21 11:15 20楼
金先生字写得不错!
⬅ 《灵枢集解补遗》前言 老茶馆 诊家正眼研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