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本什么书?与《内经》有关系吗?

2017-02-19 19:58 楼主
《易经》是本什么书?与《内经》有关系吗?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FONT=仿宋]今通行本《周易》分“经”与“传”两部分。

《易经》成书于西周时期,乃是一部筮书,即算卦的书,出自卜史官之手。《易传》成书于战国秦汉间,乃是一部哲学书,出自受道家影响的儒生经师之手。二者相差好几百年,其性质完全不同,应分别对待。现代治《易》学者张其成《张其成全解周易·<周易>导读》说:[/FONT]

[FONT=仿宋]“其实‘经’和‘传’是不同时代的产物,其性质完全不同,应该分开来论述。分而言之,《易经》是一部占筮书,以占筮成分为主;《易传》是一部哲学书,以哲学成分为主。”[/FONT]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7-02-19 19:59 2楼
[FONT=仿宋]那么,卜、筮、占是什么意思?

古代算卦用龟壳叫“卜”,用蓍(音湿shi)草叫“筮”(音士shi),根据龟壳的裂纹和蓍草的排列预测吉凶叫“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FONT]

[FONT=仿宋]卜,《汉语大字典·卜部》云:“殷周时期的一种用火灼龟甲、兽骨取兆以占吉凶的迷信行为。《说文·卜部》:‘卜,灼剥龟也。’段玉裁注:‘灼剥者,谓灸而裂之。’”

筮,《汉语大字典·竹部》云:“古人用蓍占卦以卜问吉凶。《说文·竹部》:‘簭(筮),《易》卦用蓍也。’”蓍,一种草,古代常用于占卜。《易经》六十四卦用的是蓍草。

占,《汉语大字典·卜部》云:“占卜。(古代问卜时)察看甲骨上坼裂的兆象以揣度吉凶的行为。《说文·卜部》:‘占,视兆问也。’”占,即预测、推测、揣测、猜测,亦名占候。[/FONT]
2017-02-19 19:59 3楼
[FONT=仿宋]实际上,《易》有三种,即《连山》、《归藏》与《周易》,非独指《周易》。但目前只有《周易》完全保留下来,所以实则《易》只指《周易》了。

《周礼·卷二十四·大卜》云:“(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FONT]

[FONT=仿宋]郑玄注:“易者,揲蓍变易之数,可占者也。名曰连山,似山出内云气也。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杜子春云:‘《连山》,伏羲。《归藏》,黄帝。’”

贾公彦疏:“云‘名曰连山,似山出内云气也’者,此《连山易》,其卦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连山》。云气出内于山,故名《易》为连山。‘《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者,此《归藏易》,以纯坤为首,坤为地,故万物莫不归而藏于中,故名曰《归藏》也。郑虽不解《周易》,其名《周易》者,《连山》、《归藏》皆不言地号,以义名《易》,则周非地号。以《周易》以纯乾为首,乾为天,天能周匝于四时,故名《易》为‘周’也。”[/FONT]

[FONT=仿宋]郑玄《易赞》、《易论》又解释云:“《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连山》为夏易,特点是以“艮卦”为八卦之首;《归藏》为殷易,特点是以“坤卦”为八卦之首;《周易》之“周”,含义有二:一以朝代而言,则指周易,特点是以“乾卦”为八卦之首;二有“周普”之义,即内涵广大,环周不止。据史书记载,《周易》称经,或始自汉代易学者田何。[/FONT]
2017-02-19 20:00 4楼
[FONT=仿宋]什么是“易”呢?简言之,即简易(简单)、变易(变化)、不易(不变),而《易经》主要还是讲变易的。如唐·孔颖达《周易正义·略附之卷首尔八论·第一 论‘易’之三名》云:[/FONT]

[FONT=仿宋]“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叠来,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群品,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然变化运行,在阴阳二气,故圣人初画八卦,设刚柔两画,象二气也;布以三位,象三才也。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

既义总变化,而独以‘易’为名者,《易纬·乾凿度》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又云:‘易者,其德也。光明四德,简易立节,天以烂明,日月星辰,布设张列,通精无门,藏神无穴,不烦不扰,淡泊不失,此其易也。变易者,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叠终,四时更废,君臣取象,变节相移,能消息者,必专者败,此其变易也。不易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

郑玄依此义,作《易赞》及《易论》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FONT]
2017-02-19 20:01 5楼
[FONT=仿宋]在先秦,因为《易》是占筮书,所以秦始皇焚书时饶了它。到了汉代,由于《易传》附会经文,推演其说,大讲哲理,一跃而成为儒家典籍并居五经之首。所以蒋伯潜说:“《易》本卜筮之书,为鬼神术数之学,自孔子赞修之后,乃一变而言哲理。”(《十三经概论·第一编 周易概论》)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归入“六艺略”,云:[/FONT]

[FONT=仿宋]“《易》曰:‘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汉兴,田何传之。讫于宣、元,有施、孟、梁丘、京氏,列于学官。而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FONT]

[FONT=仿宋]上文是说,伏羲画八卦,周文王重卦(据古籍记载,重卦之人有四说——伏羲说,神农说,夏禹说,文王说)并作卦爻辞(卦爻辞者有三说——文王作,卦辞文王作、爻辞周公作,孔子作),孔子作《十翼》,此即“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义。三圣,指伏羲、文王、孔子,若再加周公则为四圣。三古,指上古(伏羲时代)、中古(周文王时代)、近古(孔子时代)。但是汉代人的说法已被今人所否定。蒋伯潜《十三经概论·蒋绍愚导读》说:[/FONT]

[FONT=仿宋]“现今学者一般认为‘伏羲’并无其人,卦辞和爻辞亦非文王所作,而是筮占之辞的积累;《彖》、《象》非孔子所作,而是出于战国时期儒家后学之手。……关于《周易》作者,既然已经有新的研究成果,就不必再说是伏羲作八卦,文王重卦,孔子作《彖》、《象》。”[/FONT]
2017-02-19 20:02 6楼
[FONT=仿宋]清代《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一》对前人治《易》的传承,给予总结为“两派六宗”。引如下:[/FONT]

[FONT=仿宋]“圣人觉世牖民,大抵因事以寓教。《诗》寓于风谣,《礼》寓于节文,《尚书》、《春秋》寓于史,而《易》则寓于卜筮。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房)、焦(延寿),入于禨祥;再变而为陈(抟)、邵(雍),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伊川),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夫六十四卦大象,皆有君子之字,其爻象则多戒占者,圣人之情,见乎词矣。其余皆《易》之一端,非其本也。”[/FONT]
2017-02-19 20:02 7楼
[FONT=仿宋]那么,《周易》之经——《易经》有哪些内容呢?

即卦形64个、卦名64个、卦辞64条、爻辞384条、用九1条、用六1条,除了卦形之外,文字共450辞(所谓辞,就是长短不等的一段话,有的只有几个字),经文共4940个字。《易经》本是占筮书,就是通过蓍草的演变,以求得一卦,根据所得卦象和卦爻辞,以定吉凶祸福。[/FONT]
2017-02-19 20:03 8楼
[FONT=仿宋]近/现代治《易》学者李镜池《周易通义》说:[/FONT]

[FONT=仿宋]“《周易》是一部占筮书却是无容置辩的。古人迷信,遇事狐疑,总喜欢向神请示。殷人用龟占,周人用占筮。龟卜记录下来就是现存甲骨文的卜辞,占筮记录下来就是筮辞。《周易》是根据旧筮辞编选而成的,而且也采用了占筮参考书的形式。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它的作者就是西周末年的一位筮官。

筮官把占过的事和结果记下来,以便年底复查占验多少。因此,《周易》所记的筮辞,许多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实录,这对于研究西周社会,是一份十分有价值的史料。而且,既然经过了作者的编选,就自然地体现了作者的意图与观点。书名‘周易’,正是取周室即将变易的意思。他是为了挽救周室的危亡而编著的。在旧筮辞的基础上,作者还常常加以说明、评论,所以书中又包含了他的政见和哲学思想。因此,《周易》虽然以占筮书的形式出现,但却堪称我国哲学史上的第一本著作。

……

总之,从社会史料、哲学思想、文学价值三方面看来,这是一笔二千七百余年前留下来的珍贵的文化遗产。”[/FONT]
2017-02-19 20:04 9楼
[FONT=仿宋]现代治《易》学者张其成先生对《易经》的认识,客观求真,实事求是,在其著作《张其成全解周易·周易导读》说:[/FONT]

[FONT=仿宋]“从卦爻辞的内容看,《易经》是部占筮书,是周人占筮的典籍。……周人发明占筮时,最初只有八卦,以八种不同的形象判断所占之事的吉凶。判断占问某事和吉凶的辞句,称为筮辞,是占问某事时的原始记录。《周易》六十四卦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爻辞,皆来源于筮辞。筮辞并非某一个人的创造,而是不同时代的人长期积累的结果。

掌卜筮之人将多次占卜的结果(包括所得兆象和占断辞句)记录下来,然后加以整理、统计,将应验的兆象、辞句挑选出来,进行重新加工、编排。有的卦辞经反复修改、安排,仿若一首诗歌,并能体现出一个中心思想。如渐卦、剥卦、复卦、临卦、明夷卦等。编辑加工的目的,仍是为了占筮系统性的需要。不过,大多数卦辞、爻辞仍属于筮辞的堆砌,卦、爻辞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
[/FONT]
[FONT=仿宋]卦爻象与卦爻辞的意义[/FONT]
[FONT=仿宋]
《易经》经过加工、编纂,体现了一定的意义和思想。

《易经》卦象和卦爻的符号系统是长期的原始卜筮过程中,逐渐把数和象整齐化、有序化、抽象化的结果,具有稳定性、规范性。通过对立面的排列、组合,反映人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就八卦来说,分别由奇(—)偶(- -)对立两画,构成四个对立面。就六十四卦来说,又分别由八种对立的卦象构成,组成三十二个对立面。就卦序说,六十四卦又是“二二相偶”,成为与对立的卦象相配合的系列。这种思维是承认卦象存在着对立面,并由对立面所构成,其变化表现在其中的基本要素——两画的配合上。体现了以对立面的相互关系说明事物变化的思想萌芽,对后世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易经》卦爻辞的文字系统,涉及宗教迷信、人生态度、伦理观念、宇宙认识等各个方面。反映了殷周之际奴隶制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风貌,以及当时所具备的历史、科学、政治学、伦理学知识,体现了初民以卜问形式、卦爻结构解释客观事物变易规律的企图和寻找宇宙因果联系的努力。

《易经》继承了原始的巫术文化传统,反映了殷周之际宗教思想的变革,将当时以德配天的天命神学观念与卜筮相结合,构成了一个以天人整体观为理论基础的巫术操作系统,其迷信成分有所增加。但扬弃了原始占筮那种单纯根据蓍草排列以定吉凶的思维模式,在蓍与卦的外壳下蕴藏着一定的哲理。

《易经》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观点——承认事物的对立面,承认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转向其反面……

《易经》反映了编纂者的世界观——天道和人事具有一致性,人的生活遭遇可以转化,人事的吉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行为……

由上述分析可知,《易经》虽是一部占筮书,是巫术文化的产物,但并不是一般的迷信书,不像龟卜那样只简单地告知吉凶结果,而是增加了人为的因素,增加了趋吉避凶的价值选择因素。《易经》在言占筮中,还具有帮助人们安身立命、稳定情绪、安慰心理的作用,因而带有一定的人文色彩。

《易经》中的生活经验、人生智慧、忧患意识、理性思维等因素,成为中国哲学和中华人文文化的源头。”[/FONT]
2017-02-19 20:07 10楼
[FONT=仿宋]下面摘引几位近、现代治《易》学者的不同评说。

顾颉刚《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二五 易传》说:[/FONT]

[FONT=仿宋]“《周易》这部书,以前的儒家是不大过问的。……以前的人有说孔子作《卦爻辞》的,有说孔子作《易传》的,实在都是渺茫的很。但《卦爻辞》虽与孔子无关,却是一部古书。它里边称引的故事都是商代及周初的,可信为西周时的著作,不过它原来只是一部占卜的书,没有圣人的大道理在内。”[/FONT]
2017-02-19 20:07 11楼
[FONT=仿宋]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第一篇 导言》说:[/FONT]

[FONT=仿宋]“《易经》除去《十翼》,止剩得六十四个卦,六十四条卦辞,三百八十四条爻辞,乃是一部卜筮之书,全无哲学史料可说。”[/FONT]
⬅ 张士舜《医学参西衷中录》中医理论的创新张锡纯理论升华 老茶馆 医案及《内经》理论研究现状(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