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骨病三列经方医案解析

2017-03-31 12:29 楼主
女,34岁,有多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手指关节疼痛变形,屈伸不利,因寒凉加重,心烦,失眠多梦,口渴欲饮水,舌红少苔,脉沉细

辨为阳虚郁热痹证与阴虚证,治当温阳散寒,清热凉血滋阴,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与百合地黄汤合方,桂枝12g,白芍12g,麻黄6g,生姜15g,白术15g,知母12g,防

风12g,附子10g,百合14g,生地黄50g,炙甘草6g


手指关节疼痛,因寒凉加重辨为寒
心烦、口渴辨为郁热
因舌红少苔辨为阴虚血热
以此辨为阳虚郁热痹证与血热证
方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温阳散寒清热
桂枝芍药知母汤温阳散寒,兼清热益阴
桂枝白芍麻黄防风生姜甘草以调理营卫
知母清降上逆之热
附子以补下焦之阳
白术补中土以资旋转而培营卫升降
内热瘀塞,地黄涤荡瘀热
百合清百脉之热
百合地黄汤清热滋阴凉血



女,46岁,在3年前出现肌肉疼痛及压痛,抬臂、抬头、下蹲站起困难,诊断为皮肌炎,面及四肢肌肉肌腱肿痛,压痛,头略下垂,肩略前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晨起及因受凉加重,头晕目眩,畏寒怕冷,口淡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弱。

辨为血虚寒毒证,治当散寒解毒,益气养血,给予当归四逆汤与干姜附子汤合方,当归10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10g,通草6g,大枣25枚,干姜6g,生川乌10g

,阿胶珠10g,生地黄12g,炙甘草6g。


晨起及因受凉加重辨为寒盛
再头晕目眩、脉沉弱辨为血虚
因面及四肢肌肉肌腱肿痛、压痛辨为寒凝脉络
以此辨为血虚寒毒证
方以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
益气养血
兼以活血通脉
血脉不充
木气不润
中虚而经气不达
当归桂枝芍药温血调木
炙草大枣补中
细辛通草通经
干姜附子汤温阳散寒,温通经脉




男,25岁,有3年强直性脊柱炎病史,腰背颈及下肢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遇冷加重,似有身体关节欲脱散,头晕目眩,咽痛,牙龈肿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沉。

辨为阳虚热郁,经脉郁滞证,治当温阳通经,清热益阴,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与白虎汤合方:桂枝12g,生白芍10g,黄连6g,麻黄6g,生姜15g,白术15g,知母18g,

防风12g,附子10g,石膏45g,粳米15g,生甘草6g。


关节疼痛、遇冷加重辨为寒
营卫闭涩肢痛身羸



下焦阳少
肺胃热逆
咽痛、舌质红辨为热

为阳虚热郁,经脉郁滞证
桂枝芍药知母汤温阳散寒,兼清热益阴
桂枝白芍麻黄防风生姜甘草以调理营卫
知母清降上逆之热
附子以补下焦之阳
白术补中土以资旋转而培营卫升降

以白虎汤清泻郁热,兼温阳顾胃
石膏知母清阳明经之燥,
加黄连清泻郁热
粳米炙草生津液而补中气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7-04-03 14:29 2楼
杨柄辉 说:
女,34岁,有多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手指关节疼痛变形,屈伸不利,因寒凉加重,心烦,失眠多梦,口渴欲饮水,舌红少苔,脉沉细

辨为阳虚郁热痹证与阴虚证,治当温阳散寒,清热凉血滋阴,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与百合地黄汤合方,桂枝12g,白芍12g,麻黄6g,生姜15g,白术15g,知母12g,防

风12g,附子10g,百合14g,生地黄50g,炙甘草6g


手指关节疼痛,因寒凉加重辨为寒
心烦、口渴辨为郁热
因舌红少苔辨为阴虚血热
以此辨为阳虚郁热痹证与血热证
方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温阳散寒清热
桂枝芍药知母汤温阳散寒,兼清热益阴
桂枝白芍麻黄防风生姜甘草以调理营卫
知母清降上逆之热
附子以补下焦之阳
白术补中土以资旋转而培营卫升降
内热瘀塞,地黄涤荡瘀热
百合清百脉之热
百合地黄汤清热滋阴凉血



女,46岁,在3年前出现肌肉疼痛及压痛,抬臂、抬头、下蹲站起困难,诊断为皮肌炎,面及四肢肌肉肌腱肿痛,压痛,头略下垂,肩略前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晨起及因受凉加重,头晕目眩,畏寒怕冷,口淡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弱。

辨为血虚寒毒证,治当散寒解毒,益气养血,给予当归四逆汤与干姜附子汤合方,当归10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10g,通草6g,大枣25枚,干姜6g,生川乌10g

,阿胶珠10g,生地黄12g,炙甘草6g。


晨起及因受凉加重辨为寒盛
再头晕目眩、脉沉弱辨为血虚
因面及四肢肌肉肌腱肿痛、压痛辨为寒凝脉络
以此辨为血虚寒毒证
方以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
益气养血
兼以活血通脉
血脉不充
木气不润
中虚而经气不达
当归桂枝芍药温血调木
炙草大枣补中
细辛通草通经
干姜附子汤温阳散寒,温通经脉




男,25岁,有3年强直性脊柱炎病史,腰背颈及下肢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遇冷加重,似有身体关节欲脱散,头晕目眩,咽痛,牙龈肿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沉。

辨为阳虚热郁,经脉郁滞证,治当温阳通经,清热益阴,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与白虎汤合方:桂枝12g,生白芍10g,黄连6g,麻黄6g,生姜15g,白术15g,知母18g,

防风12g,附子10g,石膏45g,粳米15g,生甘草6g。


关节疼痛、遇冷加重辨为寒
营卫闭涩肢痛身羸



下焦阳少
肺胃热逆
咽痛、舌质红辨为热

为阳虚热郁,经脉郁滞证
桂枝芍药知母汤温阳散寒,兼清热益阴
桂枝白芍麻黄防风生姜甘草以调理营卫
知母清降上逆之热
附子以补下焦之阳
白术补中土以资旋转而培营卫升降

以白虎汤清泻郁热,兼温阳顾胃
石膏知母清阳明经之燥,
加黄连清泻郁热
粳米炙草生津液而补中气
请问老师,那位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服药后情况如何?
2017-04-04 15:50 3楼
陈医师 说:
请问老师,那位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服药后情况如何?
断断续续吃大半年的药
疾病基本控制
2017-04-04 15:51 4楼
陈医师 说:
请问老师,那位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服药后情况如何?
我不是老师
闻到有先后
你是前辈
我只是后辈探索者
我只不过顺时运登上了经方热这个列车而已
2017-04-04 17:02 5楼
杨柄辉 说:
我不是老师
闻到有先后
你是前辈
我只是后辈探索者
我只不过顺时运登上了经方热这个列车而已

“闻道有先后,只不过顺时运登上了经方热这个列车而已”
老师这句话说得真好,钦佩学习。

“中医规范化,证治有准绳,经方唱主角”的时代即将到来。
2017-04-04 19:42 6楼
男,25岁,有3年强直性脊柱炎病史,腰背颈及下肢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遇冷加重,似有身体关节欲脱散,头晕目眩,咽痛,牙龈肿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沉。
请问同道:这个患者治疗多久、情况如何?
2017-04-05 08:09 7楼
梦回杏林 说:
“闻道有先后,只不过顺时运登上了经方热这个列车而已”
老师这句话说得真好,钦佩学习。

“中医规范化,证治有准绳,经方唱主角”的时代即将到来。

说得好!中医需要规范化,“医者意也”虽有优点,但由于其因人随意,很难传承光大。经方法度森严,可扛起标准化的大旗!
2017-04-05 09:12 8楼
dandanz_0 说:
说得好!中医需要规范化,“医者意也”虽有优点,但由于其因人随意,很难传承光大。经方法度森严,可扛起标准化的大旗!

同意,经方既规范又不失灵活。

六病为纲,方证为目;辨证简约,用药精当,可使疗效稳定,经济负担减轻,对缓解医患关系,推进医改有重要的意义。
运用经方便于临床经验的摸索、总结、印证,便于找到现代病谱与中医古方之间的证治关系。
经方医案便于会诊、交流、探讨、传习。

搞经方的人在一起 -> 有共同语言,易达成共识 -> 同一伤寒体系,同一方证准绳
搞时方的人在一起 -> 各说各的理,各家都在理 -> 辨证方法不一,用药习惯不同
搞秘方的人在一起 -> 会意不言传,心照而不宣 -> 思路方药参差,治验承习迥异
2017-04-05 12:56 9楼
搞经方的人在一起 -> 有共同语言,易达成共识 -> 同一伤寒体系,同一方证准绳
搞时方的人在一起 -> 各说各的理,各家都在理 -> 辨证方法不一,用药习惯不同
搞秘方的人在一起 -> 会意不言传,心照而不宣 -> 思路方药参差,治验承习迥异[/QUOTE]
认同这观点。一些疑难杂证经方治疗效果不理想时,民间秘方就可填补其不足。搞经方的通常不屑秘方,搞秘方的通常只局限在秘方范畴。如何能融合二者,当是我们民医要思考的问题。因为二者都有一种致命的“傲气”。
2017-04-05 14:10 10楼
梦回杏林 说:
同意,经方既规范又不失灵活。

六病为纲,方证为目;辨证简约,用药精当,可使疗效稳定,经济负担减轻,对缓解医患关系,推进医改有重要的意义。
运用经方便于临床经验的摸索、总结、印证,便于找到现代病谱与中医古方之间的证治关系。
经方医案便于会诊、交流、探讨、传习。

搞经方的人在一起 -> 有共同语言,易达成共识 -> 同一伤寒体系,同一方证准绳
搞时方的人在一起 -> 各说各的理,各家都在理 -> 辨证方法不一,用药习惯不同
搞秘方的人在一起 -> 会意不言传,心照而不宣 -> 思路方药参差,治验承习迥异
搞时方的人在一起 -> 各说各的理,各家都在理 -> 辨证方法不一,用药习惯不同
这样的医学学起来很繁琐很累。。。。。。。。。。。。
我刚开始也是学时方的
随缘长乐 说:
男,25岁,有3年强直性脊柱炎病史,腰背颈及下肢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遇冷加重,似有身体关节欲脱散,头晕目眩,咽痛,牙龈肿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沉。
请问同道:这个患者治疗多久、情况如何?
这样的疾病我治疗也就治好的不多
很多都是能控制或不发作
即使发作病证也轻微
治疗吃药时间都很长的
2017-04-05 14:12 11楼
随缘长乐 说:
搞经方的人在一起 -> 有共同语言,易达成共识 -> 同一伤寒体系,同一方证准绳
搞时方的人在一起 -> 各说各的理,各家都在理 -> 辨证方法不一,用药习惯不同
搞秘方的人在一起 -> 会意不言传,心照而不宣 -> 思路方药参差,治验承习迥异
认同这观点。一些疑难杂证经方治疗效果不理想时,民间秘方就可填补其不足。搞经方的通常不屑秘方,搞秘方的通常只局限在秘方范畴。如何能融合二者,当是我们民医要思考的问题。因为二者都有一种致命的“傲气”。[/QUOTE]
我觉得这个秘方用在患者身上
用在需要它的患者身上才能提体现秘方的价值
我不怎么保守
中医人应该资源共享
⬅ 解析经方治心脏病医案 老茶馆 经方解析牛皮癣医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