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错缝

2017-05-22 21:10 楼主
骶髂关节是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构成的,为凹凸不平、互相嵌插的耳状关节面,关节囊紧张,并有许多坚强的韧带包裹,活动范围极小,是人体躯干向下肢传递重量与支撑的关节,而双足或两侧坐骨结节所受的外力,也必须通过骶髂关节才能传到躯干。


骶髂关节半脱位,分急性与慢性两种,可单独发病,也可因其他伤病而并发或就是该病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诊断和治疗中常常被忽略,或误诊、漏诊。若脱位关节未被矫正可长期遗留腰骶部疼痛或坐骨神经痛麻等症状。有的则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尿频、尿急、遗尿、阳痿等)且久治不愈。实际上根源多为骶髂关节半脱位致骨盆扭转/倾斜,使盆内脏器及所支配的神经血管受到压迫或牵拉,一旦骶髂关节错位纠正,骨盆位置恢复正常,许多内脏病变亦随之得到缓解。


急性骶髂关节损伤多由外伤所致,如弯腰搬取重物时姿势不当;跌倒时臀部着地;肩担重物时突然失足等,身体失去平衡,重心突然转移,身体来不及适应而导致骶髂关节错位。根据受伤的姿势与外力的作用方向,可造成骶髂关节向前或向后错位。


前错位:


发生于下肢伸髋屈膝的位置上,如剧烈奔跑、跳远或劳动中一腿伸髋屈膝,用肩推重物时,大腿前部的股四头肌强力收缩向前猛力牵拉髂骨,同时由于同侧骶髂关节后面韧带的作用,使骶髂关节向后旋转,导致髂骨向前下错位;


后错位:


发生于下肢屈髋伸膝的位置上,如跨越沟壕、弯腰搬取重物时,大腿的后部肌肉强力收缩,牵拉髂骨向后,躯干、脊柱及骶骨向对侧前方旋转时,导致骶骨向后上错位

诊断:


①外伤、劳损、产后、风寒湿侵袭、先天因素。

②继发于其他疾病及损伤,如: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椎管狭窄、骨质增生、盆内脏炎症……(需排除关节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肿瘤侵犯等) .


症状:


一侧腰骶部疼痛,重者患肢不敢着地、负重及站立,行走困难。坐位时患侧臀部不敢着力,常以健侧臀部着床,患肢保持屈髋屈膝位,翻身困难,腰骶部痛,或可沿坐骨神经放射性痛(或麻)。鞍区症状,腹股沟部及内收肌群痉挛性疼痛,其他内脏表现(如痛经、阳痿等)。


体征:


压痛(关节部、梨状肌、坐骨神经行程、内收肌群……)。髂后上

棘不等高、腰骶三角不等腰、髂嵴不等高、下肢不等长、腰椎侧弯…… 患侧骶髂关节处明显压痛,骨盆分离试验,“4”字试验及床边试验阳性

4、x线片:关节间隙不等宽,密度不均,骨盆倾斜。(或可见)耻骨联合分离。


复位手法:

由于骶髂关节内外有坚强的韧带固定,关节面耳状面相互嵌扦咬合紧密,

(对维持骨盆环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有人认为是“不可动关节”,但实际上仍属于“微动关节”。一般情况下不易轻易半脱位,但一旦形成半脱位,则自行归位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常常遗留顽固性疼痛等症状,且给腰腿痛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混淆和困难。正因为如此,其手法复位十分重要,经过近20年临床实践,王孟中医诊所在前人手法基础上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复位手法。该手法同时适用于各种骶髂关节脱位,简单方便快捷。

A仰卧屈髋压膝法(分膝法)

(一)体位;仰卧,两膝分开,双足跟并齐,使鼻—脐一足跟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双手置于腹部,全身放松。

(二) 手法:令患者双目微闭,“意守丹田”,然后深吸气后再缓慢呼出,至呼气将尽

时,医者双手将分开的双膝用有弹性的巧力下压,此时常可闻及腰骶部复位之弹响声,术毕。

(三)适应症:此手法适用范围很广,主要包括:

1.骶髂关节半脱位,无论是前脱位还是后脱位,亦无论是单侧或双侧,均可复位。

2.腰骶关节错位。

3.髋关节半脱位。

4.假性下肢不等长。


B,屈髋屈膝压腹法:医者一手扶住膝盖,另一手握持踝部,令患者深吸气后屏气,医者趁势将膝部压向对侧季肋部方向,连续弹压3次。此时常可闻及腰骶部复位声响,术毕。


C,摔正法:医者让患者患肢屈髋屈膝正压腹部,医者前胸压在患者小腿上,双手抱住患者髂后上棘,让患者另一腿自然放松,用力把患者臀腰部提起5-10厘米,松手摔下,连续3次(C手法是王孟中医诊所十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的方法效果奇佳,曾申请专利由于是手法不是配方而没被采纳)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7-05-22 21:41 2楼
多谢分享。
2017-07-04 20:23 3楼
谢谢分享
2017-07-05 17:38 4楼
学习了,简明实用,赞一个!
2017-07-05 19:45 5楼
真诚感谢您的无私分享,手法简洁明了,功德无量。
2017-07-06 15:21 6楼
多谢您的无私分享!
2017-08-17 05:56 7楼
王孟中医 说:
骶髂关节是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构成的,为凹凸不平、互相嵌插的耳状关节面,关节囊紧张,并有许多坚强的韧带包裹,活动范围极小,是人体躯干向下肢传递重量与支撑的关节,而双足或两侧坐骨结节所受的外力,也必须通过骶髂关节才能传到躯干。


骶髂关节半脱位,分急性与慢性两种,可单独发病,也可因其他伤病而并发或就是该病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诊断和治疗中常常被忽略,或误诊、漏诊。若脱位关节未被矫正可长期遗留腰骶部疼痛或坐骨神经痛麻等症状。有的则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尿频、尿急、遗尿、阳痿等)且久治不愈。实际上根源多为骶髂关节半脱位致骨盆扭转/倾斜,使盆内脏器及所支配的神经血管受到压迫或牵拉,一旦骶髂关节错位纠正,骨盆位置恢复正常,许多内脏病变亦随之得到缓解。


急性骶髂关节损伤多由外伤所致,如弯腰搬取重物时姿势不当;跌倒时臀部着地;肩担重物时突然失足等,身体失去平衡,重心突然转移,身体来不及适应而导致骶髂关节错位。根据受伤的姿势与外力的作用方向,可造成骶髂关节向前或向后错位。


前错位:


发生于下肢伸髋屈膝的位置上,如剧烈奔跑、跳远或劳动中一腿伸髋屈膝,用肩推重物时,大腿前部的股四头肌强力收缩向前猛力牵拉髂骨,同时由于同侧骶髂关节后面韧带的作用,使骶髂关节向后旋转,导致髂骨向前下错位;


后错位:


发生于下肢屈髋伸膝的位置上,如跨越沟壕、弯腰搬取重物时,大腿的后部肌肉强力收缩,牵拉髂骨向后,躯干、脊柱及骶骨向对侧前方旋转时,导致骶骨向后上错位

诊断:


①外伤、劳损、产后、风寒湿侵袭、先天因素。

②继发于其他疾病及损伤,如: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椎管狭窄、骨质增生、盆内脏炎症……(需排除关节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肿瘤侵犯等) .


症状:


一侧腰骶部疼痛,重者患肢不敢着地、负重及站立,行走困难。坐位时患侧臀部不敢着力,常以健侧臀部着床,患肢保持屈髋屈膝位,翻身困难,腰骶部痛,或可沿坐骨神经放射性痛(或麻)。鞍区症状,腹股沟部及内收肌群痉挛性疼痛,其他内脏表现(如痛经、阳痿等)。


体征:


压痛(关节部、梨状肌、坐骨神经行程、内收肌群……)。髂后上

棘不等高、腰骶三角不等腰、髂嵴不等高、下肢不等长、腰椎侧弯…… 患侧骶髂关节处明显压痛,骨盆分离试验,“4”字试验及床边试验阳性

4、x线片:关节间隙不等宽,密度不均,骨盆倾斜。(或可见)耻骨联合分离。


复位手法:

由于骶髂关节内外有坚强的韧带固定,关节面耳状面相互嵌扦咬合紧密,

(对维持骨盆环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有人认为是“不可动关节”,但实际上仍属于“微动关节”。一般情况下不易轻易半脱位,但一旦形成半脱位,则自行归位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常常遗留顽固性疼痛等症状,且给腰腿痛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混淆和困难。正因为如此,其手法复位十分重要,经过近20年临床实践,王孟中医诊所在前人手法基础上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复位手法。该手法同时适用于各种骶髂关节脱位,简单方便快捷。

A仰卧屈髋压膝法(分膝法)

(一)体位;仰卧,两膝分开,双足跟并齐,使鼻—脐一足跟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双手置于腹部,全身放松。

(二) 手法:令患者双目微闭,“意守丹田”,然后深吸气后再缓慢呼出,至呼气将尽

时,医者双手将分开的双膝用有弹性的巧力下压,此时常可闻及腰骶部复位之弹响声,术毕。

(三)适应症:此手法适用范围很广,主要包括:

1.骶髂关节半脱位,无论是前脱位还是后脱位,亦无论是单侧或双侧,均可复位。

2.腰骶关节错位。

3.髋关节半脱位。

4.假性下肢不等长。


B,屈髋屈膝压腹法:医者一手扶住膝盖,另一手握持踝部,令患者深吸气后屏气,医者趁势将膝部压向对侧季肋部方向,连续弹压3次。此时常可闻及腰骶部复位声响,术毕。


C,摔正法:医者让患者患肢屈髋屈膝正压腹部,医者前胸压在患者小腿上,双手抱住患者髂后上棘,让患者另一腿自然放松,用力把患者臀腰部提起5-10厘米,松手摔下,连续3次(C手法是王孟中医诊所十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的方法效果奇佳,曾申请专利由于是手法不是配方而没被采纳)
谢谢王老师分享!学习了!
2017-08-17 10:09 8楼
感谢老师奉献医术。
2017-08-24 06:56 9楼
感谢分享,楼主辛苦了!
2018-03-23 09:29 10楼
感谢分享医术!
⬅ 吴茱萸汤治头痛一例 老茶馆 大柴胡治疗胆石证伴心绞痛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