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是生命

2017-06-11 18:07 楼主
肝脾是人体生命的源泉,也是解决一切疾病的根源

中医学经过二千多年的历史,在医学上,先辈们在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下,凭借自己的经验而得出那么宝贵的经验和方剂,实属了不起的智慧和才能。但是后人至今没能解开五脏之谜,导致现在很多疾病无法得到解释。如白血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压,抑郁症等,为什么呢?因为大家把五脏作为了五主在围绕转,所以得不到一个结果。人体生命是靠血来营养生存的,那么血到底是那个脏器所产生的呢?只有明白了血的来源,就解开了五脏之谜及疾病产生的原因。在《中医藏象辨证论治学》中先辈们已把五脏关系解释的一清二楚,只是大家没能找出先后顺序而已。

中医理论中,医家众多,各有见解和经验,造成了后人不知以哪位先辈的见解为准,无法解开五脏之谜。人们忽略了一个现象,但凡自然界中存在的事与物,都有他一定的规律和规则。人同样也有:人无论食用食物、药物都先入口,所以它只有一条消化循环路线。这么多年人们一直围绕五脏作为五主而论,所以得不到一个结果。五脏也是一个加工厂,只不过是把食物加工转化成了血液循环并被自身利用了而已。凡事都有先后顺序,只要找出顺序,所有问题都能解决了。

在中医理论中,先辈们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五脏的关系:“脾是一切津、液、气。、血的资生者”,肝是造血器官:“肝藏血,心行之”。这两句已道出了肝和脾在人体内的重要性。人就是靠血来营养生命的。特别是对脾的解释中已把五脏关系说的一清二楚了。

在中医生论中,先辈们对它们的结构,功能,器官联系,脏腑之间的关系及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讲的详尽,在脾的功能中一目了然。

脾是运化水谷精微:是指脾具有消化吸收输布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的功能。《素问-厥论》:“脾主为胃行津液者也”。《素问-经脉别论》所说的:“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经于皮毛”,期间都离不开脾的运化功能。同时《脾胃论》指出心肝肺肾之气也必因于脾的功能而至于其经,所谓“四气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脾,乃得禀也”。总之脾居中州,禀气于胃,斡旋饮精微,化生气血,灌溉四旁,环流转输。《素问》所论以吸收输布而言,水饮入胃,经初步清化,输运于脾,经过如沤如雾的进一步消化转换,再散气布精,精者上归于心肺,浊者下输于肾于膀胱,并在心肺肾的协调下,“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故以肺脾肾三脏在水液代谢中关系而论,张景岳言“其制在脾”。

这段中医理论中对脾功能的解释中,很明确看出脾是五脏之源,它的重要性,脾为五脏最基础最关键的弟一步。食物入胃,必因脾转化成气.血,散精于肝,浊气归心肺,脾起着决定性的开始。肝心肺肾四气都由脾气给予(禀于)。“其制在脾”在中医理论中即为生化,也说明肝心肺肾都靠脾的生化才有所作用。“浊者下输肾于膀胱”就是把剩余的水液由肾过滤到膀胱,所以肾就是排泄水液的器官。这些基本定论了五脏的关系。脾为五脏血液的第一源泉,血液形成的第一步,为造血器官之一。

《类经》所说:“营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谓血;故曰脾藏营,营舍意,即脾藏意也”。说明脾之所以与“意”有密切相关,其物质基础是血,脾主运化水谷,化生营气。”《黄帝内经》云:“营者,水谷之精,气也,营出于中焦,脾胃……营之居也”,又曰:“神者,水谷之精气也”,都说明营气为脾所化生,营是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总之,所谓“脾藏意”,说明意识思维功能活动的正常与否,全赖于脾气健旺,营血充盛。

先辈们的解释进一步说明脾是生化人体血液关键开始,人的精神意识与血有着密切关系,也就是与脾有关。脾就是转化水谷为血液的器官。脾转化血液后散精于肝,肝是如何工作的?先辈们是这样解释的:

肝主疏泄,与其性温升之性有关,肝气疏通畅达,得遂其生发之性。这对于全身气机和血行的流畅关系最为密切。气机的正常舒畅,也保证了肝血的温升。如黄元御说的“肝血温暖而性升发,肝血温则化阳神”也说明了肝脏气血在全身正常生理功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脏腑功能关系中,肝气的疏泄关系到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所谓“土得木运而达”,反之木得土达而运。就是肝得到脾的生化而运行。《灵枢-本神》曰:“随神往来者,谓之魂……”“肝藏血,血舍魂”。可见“魂和神”都是以血为物质基础的,心主血,故藏神;肝藏血,故藏魂。肝藏血功能正常,则魂有所居。如肝血不足,心血亏损;则魂不守舍,可表现为惊骇多梦,卧眠不安,梦游呓语,或出现幻觉等症。《灵枢-本神》又曰:“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安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挛筋,两肋骨不举,毛悴色夭。”指出七情易损伤肝,血伤魂无所居,亦能产生阴囊收缩,两肋骨不举,面色苍黑,毛发憔悴等症状。总之,魂有所居,全赖肝藏血功能的正常,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

这一大段把肝在人体作用和性能说的很明白。所谓肝“藏”的“藏”应该是封闭的意思,因为密封才能升温,“肝主疏泄,与其温升之性有关,肝气舒通畅达,得遂其生发之性,肝血温暖而性生发,肝血温则化阳神”,这几句话把肝的特性说的淋漓尽致,就是说肝的正常疏泄是因为肝有升温的特性,且因为升温才可以升化血液,血液经过加温变化才能生发疏泄。就是肝有加温的特性,血经过肝的加温才能转化成真正的血液(成熟细胞),肝为第二造血器官。在中医理论中所谓的(阳神)就是血液,因为只有血足,才血行,只有血行,身体才为阳,中医理论中所谓缺阴缺阳,就是缺血。同时也把肝和心的关系明确了,就是说脾的血经过肝的温升后输入了心脏中。心脏的血来自肝脏。“肝血不足,心血亏损”。同时会出现精神意识错乱,阴器,两肋骨,面色,毛发等症状,也就是都受到极大的影响。在这时同时告诉我们肝血不足的原因来自脾。

五脏和五行,各有相生相制,制则生化。脾属土而受制于肝木,肝乃脾生化之主,故《素问-五脏生成》曰:“脾……其主肝也”。《程杏轩医案辑录》中说:脾气健旺,运化正常,水谷精微充足,气血运化有源,肝木得以濡养而有利于疏泄,不至于土衰木萎,所谓“一培其土,则根本坚固,津液上升,布达周流,木欣欣向荣矣”。肝主藏血,调节血量;脾土生血,统摄血液。脾气健旺,生血有源,统血有权,使肝有所藏,肝血充足,藏疏有度,血量得以正常调节,气血才能运行无阻,肝脾相互协同,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这些进一步强调了脾肝的密切关系,说明血液的来源,就是肝脾的作用。只有脾肝合协血液才能充足身体才能正常运行,生命才旺盛。至此血液的来源已经讲清楚了。

接下来就是血液的运行方面:“心主血,心为一身血液运行的枢纽;”肝藏血,肝是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重要脏器。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正常运行,所以说“肝藏血,心行之”(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心血充盈,心气旺盛,则血行正常,肝有所藏;肝藏血充足,疏泄有度,随人体动静的不同进行血量的调节,也有利于心主行血功能的正常运行。若全身血液亏虚影响至脏腑,主要表现心肝两脏,即心肝血虚。此外心血瘀阻可累及肝,肝血瘀阻也可累及心,最终导心肝血瘀。临床上,心神不安与肝气郁结,心火亢奋与肝火偏旺,两者可并存或相互引动,前者出现精神恍惚,情绪抑郁等症,后者出现心烦失眠,急躁易怒等心肝火旺之症。

这些明确了肝和心的关系及心在体内的作用,就是运输血液的器官,心和肝的症状在临床上是同时出现的,更说明心缺血来自肝的问题。


下面再看看心在人体内所占的位置。在解析心系的连络上,更说明心就像一台压力泵,负责把血液输送各脏器并供养全身。王好古、滑寿对《黄帝内经》提出的“心系”做了进一步解释,认为心系有二,一则上与肺相连而入肺两大叶间,一则由肺系而下,曲折向后并脊髓细络相连,贯脊髓与肾相通,正当七节之间。后张景岳、李梃等则认为,心系有五,上入肺叶者二,下连肝脾肾者三。综合诸家的解释,心系乃指心脏与其他脏器相连的脉络,其功能是“输其血气,渗灌骨髓”。《医学入门-卷一》论:心有血肉之心与神明之心之分。其论血肉之心的“心系”认为,“系通肺叶关元”;其系上系于肺,其别者自肺两叶之中,向后通脊者肾,自肾而之于膀胱,与膀胱并行而之溲溺处及关元下级部分。

这段充分说明心在体内的庞大经络连系,都由心所养。上至肺下至肝脾脊髓肾膀胱及关元下级部分。凡有血液的地方都由心来供养。以上对脾,肝,心作了明确分功,脾肝就是造血器官,心就是负责运输血液至五脏六腑供养生命的器官。

接下来再看看先辈们是如何解释认识肺对人体的作用和各脏器之间的关系的。肺就是身体的通风口,它关乎人对氧气的需求和对废气的排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气通于肺”。《素问-调经论》曰:“肺藏气”。又《灵枢-脉度》曰:“肺气通于鼻”。通过肺的呼吸吐故纳新,促进气的生成,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从而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李士材《医宗必读-医论土说》说:“肺者生气之原……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浊之运化,为人身之橐籥”。龚庆元《三三医书》亦说:“天气至清,全凭呼吸为吐纳,其呼吸为枢则以肺为主”。《素问-病能论》曰:“肺者,脏之盖也”,又称“五脏的华盖”。如《中藏经-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气逆顺脉证之法》所说:“肺者魄之舍,生死之源,号称上将军,乃五脏之华盖”。肺居胸中,位在上焦,覆盖脏腑,具有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外科正宗-卷之二》指出:“盖肺为五脏之华盖,其位至高,其质至清,内主乎气,中主声音,外司皮毛,又兼主乎寿夭”。进一步说明所谓“肺为华盖”, 是对肺在五脏中的位置和其保护五脏,抵御外邪,统领一身之气等重要作用的概括。

“肺魄之舍”就是指肺靠心血来供养的,肺主一身之气的器官,也就是氧气和废气相交换的器官,也是决定人生死的器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天气变化,阴天人们普遍感觉胸闷的原因,天气晴朗时,心情会舒畅。肺直接与大自然相呼应,人生于大自然,命立大自然,所以大自然对人的重要性有多高人应该有所认识。

肺主宣发,又主肃降。所谓“肃降”,指肺气的清肃和下降。肺为娇脏,“肺气清”是其特点。《素问-脏气法时论》又曰:“肺若上逆”。故肺失清肃,气逆不降,则为肺病,所谓“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肺气肃降,还关系到其他脏腑之气的正常下行,如肺气与谷气合成宗气,下行以资元气;肺气与水谷精气向下向内,以濡养脏腑。同时,肺气的宣发肃降推动并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所谓“肺主水”。肺气肃降,可使水液下输,膀胱通利,故有“肺为水之上源”,《医方集解》之称。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是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当其正常时,呼吸均匀,通畅深长,水液的输布代谢也无障碍。

这段只讲的肺在人体内的正常宣发和肃降所起的作用,还提到了宗气是肺气和谷气所生成。那么肺在人体内对脾心肝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呢?

气的生成方面,肺主呼吸,吸收自然界空气(清气);脾主运化,化生水谷之精气(谷气)。清气与谷气是生成人体之气,尤其是宗气的主要物质基础。脾化生的水谷精气,有赖肺气宣降才能敷布全身,肺维持生理活动中所需的津气,又依靠脾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冲养,故有“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之说,只有在脾肺两脏的协同作用下,才能保证人体之气,特别是宗气的生成与敷布。

这段告诉人们人气的生成就是靠肺脾来完成的,宗气的形成,也就解释了人力气的来源,也就是说人气靠大自然的空气和谷物杂粮的吸收转化共同产生。也解释了五脏和天气的微妙关系及脾肺的微妙关系对人体的作用。

五脏合五行,各有相生相制,制则生化,肺属金而受制于心火,心乃肺脏生化之主,故《素问-五脏生成》曰:“肺……其主心也”。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而肺主气,心主行血而肺主呼吸。心与肺的关系,还要表现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同调节关系。

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两者相互协调,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维持机体各脏腑组织的新陈代谢。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依赖心气的推动,亦有赖于肺气的敷布。肺朝百脉,助心行血,是血液运行的必要条件。正常的血液循环,又能维持肺主气功能的正常运行。“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素问-五脏生成》。《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其直也,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说明了心肺关系之密切,而心肺功能的正常是维持人体气血运行正常的根本保证。《灵枢-邪客》指出:“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焉”。说明宗气具有贯心脉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从而加强了血液运行与呼吸之间协调平衡。因此,积于胸中的宗气是连结心的搏动和肺的呼吸的中心环节。这种以宗气为纽带,联系心主血与肺主气相互为用的关系,亦是藏象学说五脏一体,综合协调作用的具体体现。心肺不仅生理上相互为用,而且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若肺气虚弱或肺气壅塞,可影响心主行血的功能,易致心血瘀阻;反之若心气不足,心阳不振,血行不畅,也可影响肺主呼吸的功能。

这段肺与心的关系中可以看出,心脏的搏动和肺的呼吸全赖于宗气的作用,综气在胸,胸腔必受起动,所以说胸的起伏牵连着心脏的搏动和肺的呼吸。(在生物学中,也证实了这一现象,人肺的肺壁没有横纹肌,不能主动张大或缩小,只能随胸腔的张大或缩小、以及肺泡外壁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的弹性回缩而被动吸气和呼气)。在肺与脾的关系中,脾和肺是生成宗气的脏器,所以脾的强弱关乎宗气的强弱,也就关乎胸腔发育的好坏。胸腔的大小也就知道脾的好坏。

肺对肝的影响与作用,肺与肝,五脏合五行,各有相生相制,制则生化,肝属木而受制于肺金,肺乃肝生化之主,故《素问-五脏生成》曰:“肝……其主肺也”。肝主升发,肺主肃降。主要体现在人体气机升降的协同调节方面。《素问-刺禁论》说:“肝生于右,肺藏于左”。肝主升发之气(右升),肺主肃降之气(左降)。肝气以升发为宜,肺气以肃降为顺,此为肝肺气机升降的特点所在。肝升肺降,升降协调,对全身气机的调畅,气血的调合,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此外,肺气充足,肃降正常,有利于肝气的升发,肝气疏泄,升发条达,有利于肺气的肃降,可见肝升肺降,又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这些详细的说明肝肺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肝肺正常升降,才为气顺,肝右升肺左降,反之为逆。也就是日常生活中中医大夫把脉后说的胃气不降脾气不升(不运),脾不运则寒,肝也就虚,也就是肝虚亢脾弱的状况。这是多年来大夫告诉我的一句话,“你上热下寒”,多年来一直处于这种状况,造成三年前中医大夫诊断为“胃肠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症”“抑郁症”的原因。

在以上关于肺脾肝心四脏的功能、作用、脏器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联络。把五脏的关系已解释的很清楚。脾肝就是造血器官。(在生物学中,血液的基本物质是白细胞和红细胞组成,红、白两种不同颜色的细胞不可能在一脏器完成,所以说脾应该是产生白细胞的器官,红细胞由肝脏所产生的)。心脏就是负责运输血液供养五脏六腑的器官(心脏的血是成熟血液)。肺就是氧气和废气的通风口。那么肾就是一个过滤排泄水液的排泄器官。关于肾的解释,本人认为是一句“肾为先”使大家陷入了无尽的思虑中不能自拔。“肾为先”是胎儿时期的一种现象,是五脏生成时,女子胞和肾同处一条带脉上的原因,认为是肾内的血在供养人体器官的生成,肾和女子胞的血都来自心脏。人出生后,就是靠的“后天之本”脾胃来消化转化血液营养自身的行为。所谓后天之本,就是人出生后的先天之本。肾就是个排泄器官。为什么说肝肾同源呢?大家试想一下,不管食物、药物、还是治疗肝心肺脾的药物不都是先入口经过脾的升化通过一条消化道才能到达肝心肺肾的吗?所以说只要脾运化正常,一切都正常。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肝脾相抗的状况呢?遗传是最根本最直接的第一大因素,父母是肝亢脾弱的体质,小孩就是肝亢脾弱的体质,父母是脾亢肝弱的体质,孩子就是脾亢肝弱的体质,会影响一辈子这属于先天性的。人在大自然中,生活环境、天气变化、饮食习惯……的影响为第二大因素。

现实生活中,肝亢脾弱的人容易得肝癌,胃癌,肺癌,大肠癌,抑郁症,失眠,黄胆……属于敏感的体型偏瘦的人;脾亢肝弱的人容易得高血压,心脏病,白血病,脑梗囊肿……属于偏冷淡体型胖的人。这两种不平衡状态的体质最后都会造成肝虚脾虚的状况。所以说现在十分之九的人都处于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下,如何调合肝脾是当前人体健康的关键,也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大事。

生物学中关于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也是癌症、贫血、及白发出现的原因。就是血液浓度的不平衡造成的,也就是肝脾的不合协造成的。肝脾的不平衡的结果,就解释了西医临床上肝脾肺心肾病中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的原因,肝亢脾弱或脾亢肝虚最后造成都虚,也就是肝脾肿大。

由于经济的增长,电器化的使用及高科技的发达,生态环境的变化,空气质量的下降,特别是食物的乱加工,添加剂的使用,冷饮的出现实际生活中到人口里的都成了垃圾,没了营养,糟蹋了粮食,坑害了身体,已威胁到自身生命的安全,实际造成了慢性自杀的状况。如被开采过的矿区癌症的发病率高于没被破坏的环境;现在抑郁症的频发,小孩白血病的增多,男女头发的稀少,成人小孩白发的增多,都说明血量血质在下降。都感觉吃的丰富了,但体能却下降了,为什么?虽然计划生育放开了,但将来孩子的体能让人担忧,现在重大疾病越来越小儿化也是这个原因。现在人类体能都在下降,走在大街小巷无论老人、成人、学生、小孩没有几个脸色是正色的。现在如何调合肝脾合协如何施药是最大的问题,还要从小儿抓起。五脏是不能分开而论的,还要尊循先辈们研究的五性五味、升降沉浮有针对性的施药,期望早日改善人类的体能。

人来自大自然,必由大自然中生长,所以大家要懂得爱护大自然,才能保住立身立命之地。

所以中国的中药来自大自然,才适合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所以希望中国的中药得到国家的重视并发展起来,为人类的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与此同时,人的思想道德也要提高,不然枉费药材。

体能决定人性格。

何村鹰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7-06-29 13:45 2楼
人生命是由血来营养,只有大家明白了血是哪个脏器生成,才能明白人体五脏如何运行营养身体的,所以必须确定血的形成,才能真正了解人体五脏的功能。
⬅ 《外科全生集》的阳痈和阴疽。 老茶馆 论气(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