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中医解剖

2017-07-03 15:11 楼主
中医有解剖吗?中医界对这个问题向来持反对意见的多,也有人认为中医有解剖,没有人体解剖学。著名哲学家楼宇烈提出,中医有解剖学,但是叫内观解剖学。所谓内观解剖学是靠内观、靠体悟、靠直觉来内求。

例如,最近很多学习中医的同行们都要求打坐、站桩,目的就是静中而内求,在内心非常平静时会体会很多特殊的感觉。

但是由于每个人的神志不同,感受也不一样,如果不求甚解,不读书、不学习,不反复认真的体会,就会走向反面。例如中医出现很多门派,门派之多超乎我们的想象。针灸有头皮针、腹针、脐针、眼针、董氏奇穴、韩国式针灸、五行针灸、日本针灸等等五花八门。几乎每个人都自成一派,就是没有“内经派”。另外中医专家也很多,大都自以为是。如果会做人的表面上很谦虚,内心中大都觉得自己才是唯一的。不会做人的干脆直接明确提出,老子天下第一。

这些现象似乎成了中医的一大风景线,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认为是按照自己的、当时的、直觉来内求,而且又不严格用《黄帝内经》的思想来验证,这样得出的结论一定是不同的。

实际上中医很早就有解剖,解剖一词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灵枢·经水篇》曰:“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血多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

来看看解剖两个字,解《說文》:“解,判也。” 《说文》:“判,分也。”《易·解卦註》解,難之散也”。剖《廣韻》:“剖,破也”。因此‘解’是解散的意思,‘剖’是剖开的意思。人体解剖应该是剖开皮肤后进一步解散开,这样的解剖方法显然应该是个大体解剖。

既然《黄帝内经》当中出现了这样的词,明确提出“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内经》中很清楚的介绍了内脏的形状、大小、位置。而且准确测量出胃内容量、大小肠的长度。同时提出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十二经脉当中的手足经脉的离心、向心的关系正好和肺循环、和体循环相同。所有这一切都证明古代圣人是做了很详细的大体解剖,除了没有显微镜外其解剖的基本方法是客观的。因为有这样一个详细的解剖基础,才确定了中医在形的部分的准确性。很难想象中医没有客观解剖而完全建立在一个主观的意念的形态之上。

但是为什么中医不像西医那样沿着解剖学的基础上而建立一个客观的医学体系呢?《内经》当中有很多人体结果的描述和现代西医解剖学不同,例如十二经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内经·素问·刺禁论》中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为什么中医没有胰脏?等等。是不是古人解剖时没看清,看错了呢?我认为应该不是的,古人把肠子的长短,胃的大小测量的如此精确,居然没看到那些重要的器官,显然这样的解释是不合逻辑的。

这点也正是中西医区别的根本点。中医学是在客观的解剖学基础上,结合内观、体会、直觉来内求。客观解剖就是形的部分,而内观内求就是神的部分,中医是形与神的统一。这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思想,天人合一。天有客观的形,也有看不到的神;人有形体,也有神志。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形与神的结合统一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古人创造了很多自然界不存在的动物,龙、凤、龙生九子等等。这些动物形象尽管都是认为创造的,但每个局部又都是来自具体的动物形象。这就是人们按照自己的神志结合具体形态创造出来的,这些动物形象所具有的社会思想的影响力,远远高于世间生活的动物。

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神,是不是我们每人的体会和直觉都是正确的呢?显然也是不对的。这需要多看书、多体会,再看书、再体会。尤其是要结合《黄帝内经》,中医的理论所有内容都要以《内经》作为标准,所有的内观内求,以及其它知识的获取都是为学习《内经》服务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7-07-03 19:29 2楼
caoxibai 说:
中医有解剖吗?中医界对这个问题向来持反对意见的多,也有人认为中医有解剖,没有人体解剖学。著名哲学家楼宇烈提出,中医有解剖学,但是叫内观解剖学。所谓内观解剖学是靠内观、靠体悟、靠直觉来内求。

例如,最近很多学习中医的同行们都要求打坐、站桩,目的就是静中而内求,在内心非常平静时会体会很多特殊的感觉。

但是由于每个人的神志不同,感受也不一样,如果不求甚解,不读书、不学习,不反复认真的体会,就会走向反面。例如中医出现很多门派,门派之多超乎我们的想象。针灸有头皮针、腹针、脐针、眼针、董氏奇穴、韩国式针灸、五行针灸、日本针灸等等五花八门。几乎每个人都自成一派,就是没有“内经派”。另外中医专家也很多,大都自以为是。如果会做人的表面上很谦虚,内心中大都觉得自己才是唯一的。不会做人的干脆直接明确提出,老子天下第一。

这些现象似乎成了中医的一大风景线,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认为是按照自己的、当时的、直觉来内求,而且又不严格用《黄帝内经》的思想来验证,这样得出的结论一定是不同的。

实际上中医很早就有解剖,解剖一词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灵枢·经水篇》曰:“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血多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

来看看解剖两个字,解《說文》:“解,判也。” 《说文》:“判,分也。”《易·解卦註》解,難之散也”。剖《廣韻》:“剖,破也”。因此‘解’是解散的意思,‘剖’是剖开的意思。人体解剖应该是剖开皮肤后进一步解散开,这样的解剖方法显然应该是个大体解剖。

既然《黄帝内经》当中出现了这样的词,明确提出“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内经》中很清楚的介绍了内脏的形状、大小、位置。而且准确测量出胃内容量、大小肠的长度。同时提出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十二经脉当中的手足经脉的离心、向心的关系正好和肺循环、和体循环相同。所有这一切都证明古代圣人是做了很详细的大体解剖,除了没有显微镜外其解剖的基本方法是客观的。因为有这样一个详细的解剖基础,才确定了中医在形的部分的准确性。很难想象中医没有客观解剖而完全建立在一个主观的意念的形态之上。

但是为什么中医不像西医那样沿着解剖学的基础上而建立一个客观的医学体系呢?《内经》当中有很多人体结果的描述和现代西医解剖学不同,例如十二经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内经·素问·刺禁论》中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为什么中医没有胰脏?等等。是不是古人解剖时没看清,看错了呢?我认为应该不是的,古人把肠子的长短,胃的大小测量的如此精确,居然没看到那些重要的器官,显然这样的解释是不合逻辑的。

这点也正是中西医区别的根本点。中医学是在客观的解剖学基础上,结合内观、体会、直觉来内求。客观解剖就是形的部分,而内观内求就是神的部分,中医是形与神的统一。这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思想,天人合一。天有客观的形,也有看不到的神;人有形体,也有神志。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形与神的结合统一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古人创造了很多自然界不存在的动物,龙、凤、龙生九子等等。这些动物形象尽管都是认为创造的,但每个局部又都是来自具体的动物形象。这就是人们按照自己的神志结合具体形态创造出来的,这些动物形象所具有的社会思想的影响力,远远高于世间生活的动物。

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神,是不是我们每人的体会和直觉都是正确的呢?显然也是不对的。这需要多看书、多体会,再看书、再体会。尤其是要结合《黄帝内经》,中医的理论所有内容都要以《内经》作为标准,所有的内观内求,以及其它知识的获取都是为学习《内经》服务的。

老师如此尊崇《黄帝内经》,又引经据典来证明中医有解剖学,而且是以“内证解剖学”为区别于西医的标志,并称中医的理论所有内容都要以《内经》作为标准,说中医针灸的开拓与发展是自以为是,是不遵从《内经》的结果。

想必您一定看过《黄帝内经·灵枢》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记得里面有段话强调了人的心态与人际关系对于长寿的重要意义(见下)
为何您的另一篇文章却说
《长寿秘诀已被诺贝尔奖得主破解, 主因无关饮食烟酒和运动》/threads/425644/
还叫大家“快把美国公布的决定长寿的第一个因素,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们的两把长寿金钥匙告诉身边的亲人朋友”。

不知您更相信《内经》和“内证”,还是更相信美国人的研究结论呢?

caoxibai 说:
原来我们被迷惑了这么多年,最最最重要的长寿秘诀无关饮食研究和运动!今天终于知道了,快把美国公布的决定长寿的第一个因素,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们的两把长寿金钥匙告诉身边的亲人朋友吧!

======《黄帝内经·灵枢》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节选======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译文}:
古代深懂养生之道的人在教导普通人的时候,总要讲到对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心情要清静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于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因此,人们就可以心志安闲,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形体劳作而不使疲倦,真气因而调顺,各人都能随其所欲而满足自己的愿望。人们无论吃什么食物都觉得甘美,随便穿什么衣服也都感到满意,大家喜爱自己的风俗习尚,愉快地生活,社会地位无论高低,都不相倾慕,所以这些人称得上朴实无华。因而任何不正当的嗜欲都不会引起他们注目,任何yín乱邪僻的事物也都不能惑乱他们的心志。无论愚笨的、聪明的、能力大的还是能力小的,都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动心焦虑,所以符合养生之道。他们之所以能够年龄超过百岁而动作不显得衰老,正是由于领会和掌握了修身养性的方法,而身体不被内外邪气干扰危害所致。
2017-07-05 16:35 3楼
《内经》虽有“解剖”一词,见《灵枢·经水》篇,但通观《内经》全书,《内经》体系并不是建立在解剖生理基础之上的。
2017-07-05 16:36 4楼
梦回杏林 说:
老师如此尊崇《黄帝内经》,又引经据典来证明中医有解剖学,而且是以“内证解剖学”为区别于西医的标志,并称中医的理论所有内容都要以《内经》作为标准,说中医针灸的开拓与发展是自以为是,是不遵从《内经》的结果。

想必您一定看过《黄帝内经·灵枢》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记得里面有段话强调了人的心态与人际关系对于长寿的重要意义(见下)
为何您的另一篇文章却说
《长寿秘诀已被诺贝尔奖得主破解, 主因无关饮食烟酒和运动》/threads/425644/
还叫大家“快把美国公布的决定长寿的第一个因素,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们的两把长寿金钥匙告诉身边的亲人朋友”。

不知您更相信《内经》和“内证”,还是更相信美国人的研究结论呢?



======《黄帝内经·灵枢》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节选======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译文}:
古代深懂养生之道的人在教导普通人的时候,总要讲到对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心情要清静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于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因此,人们就可以心志安闲,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形体劳作而不使疲倦,真气因而调顺,各人都能随其所欲而满足自己的愿望。人们无论吃什么食物都觉得甘美,随便穿什么衣服也都感到满意,大家喜爱自己的风俗习尚,愉快地生活,社会地位无论高低,都不相倾慕,所以这些人称得上朴实无华。因而任何不正当的嗜欲都不会引起他们注目,任何yín乱邪僻的事物也都不能惑乱他们的心志。无论愚笨的、聪明的、能力大的还是能力小的,都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动心焦虑,所以符合养生之道。他们之所以能够年龄超过百岁而动作不显得衰老,正是由于领会和掌握了修身养性的方法,而身体不被内外邪气干扰危害所致。
《上古天真论》是《素问》第一篇,不是《灵枢》。
2017-07-05 16:50 5楼
河间金栋 说:
《内经》虽有“解剖”一词,见《灵枢·经水》篇,但通观《内经》全书,《内经》体系并不是建立在解剖生理基础之上的。
确切地说,脏腑中与解剖有关系者,见于《灵枢·肠胃》和《平人绝谷》这二篇。
2017-07-05 17:50 6楼
河间金栋 说:
《上古天真论》是《素问》第一篇,不是《灵枢》。
呵呵,不好意思,一时脑筋短路,写错了,谢谢金栋老师指正。
2017-07-05 19:57 7楼
河间金栋 说:
《内经》虽有“解剖”一词,见《灵枢·经水》篇,但通观《内经》全书,《内经》体系并不是建立在解剖生理基础之上的。
曹东义先生说:中医不重解剖重关系。
2017-07-05 20:12 8楼
河间金栋 说:
曹东义先生说:中医不重解剖重关系。
hehe,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017-07-05 20:50 9楼
解剖只是基础,看得见的脏器是直观,透过看得见的脏腑寻求看不见的联系,才是探索生命的本质,探求生理病理,致病治病之因......
2017-07-05 22:22 10楼
体用一致 有其用必有其体 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中医的联系变化的效用也是需要物质支撑的 虽然现在中医解剖研究不完善 但中医理论的发展离不开中医思维框架下解剖学 《 经络全书 》 《人身通身考》 都是这研究方面的
2017-07-06 01:12 11楼
河间金栋 说:
《内经》虽有“解剖”一词,见《灵枢·经水》篇,但通观《内经》全书,《内经》体系并不是建立在解剖生理基础之上的。
内经体系就是建立在解剖的基础之上的.
同样的东西不同的人所看的视角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
⬅ 王国强:抓好中医药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 老茶馆 请教各位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