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314条真是戴阳证吗?

2017-09-01 01:42 12楼
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处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面色赤.腹痛.干呕.利止脉不出.这四种是兼症.兼症当然有兼症的加减:其人面色赤前面应该是分号.
我把原文改一下意思一样: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处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通脉四逆汤主之.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如此简单的语法都看不懂?


看看四逆散条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同样如此.主句就是四逆.其人后面则是随症加减.

少阴病见面赤.以五行来论.是水乘心也.葱白之类乃心药.同样薤白也是葱的一类
2017-09-01 01:52 13楼
三先生说的对.本条突出少阴病下利.条文本就如此明了.何必自作多义.
伤寒很少言医理.只叫人何症以何方.就算提纲也如此.脉微细但欲寐.算是理吗?非也.什么是少阴病?
大的来分.阳病阴病.三分.则六也.少阴病是阴病范畴.
2017-09-01 01:56 14楼
再弱弱地问一句.四逆汤的君药是哪~味?
2017-09-01 09:54 15楼
第十三刀 说:
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处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面色赤.腹痛.干呕.利止脉不出.这四种是兼症.兼症当然有兼症的加减:其人面色赤前面应该是分号.
我把原文改一下意思一样: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处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通脉四逆汤主之.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如此简单的语法都看不懂?
看看四逆散条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同样如此.主句就是四逆.其人后面则是随症加减.
少阴病见面赤.以五行来论.是水乘心也.葱白之类乃心药.同样薤白也是葱的一类

317.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31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看到网上317条的标点多为以上这个版本(不知教科书上怎么印的)这样加注标点,语文水平太低了,完全是字面句义都没读懂。
对照第318条就非常清楚明白了:第317条中,从“其人”到“者”之间,全部是或然并列的关系,均应该用顿号。原文只是“其人面色赤”一句中省略了一个或字而已,如果补上应该为:“其人或面色赤”。

阳春肽 说:
迷就迷在317条,经文明说了:其人面色赤者,……通脉四逆汤主上。
后面方加减又来一个:若其人面色赤,加葱茎
九茎。
这不矛盾吗?
伤寒315条,那个少阴病,没有面色赤,用白通汤都加重了,317这个戴阳证,阳虚更重,加葱白不当厥吗?事实上,我治老人少阴戴阳证,用四逆真武都能好。
三先生 说:
实践出真知
三先生说得对。

胡老讲315条说:
下利,脉微者,这个不能与白通汤,与白通汤,不但利不止,还出现底下这个逆治的,坏病……那么既然是这样了,还可用白通加猪胆汁汤吗?我认为这也错了,这个应该是通脉四逆加猪胆汁,……这个厥逆无脉,哪有还用白通汤呀,……再发汗他非死不可”
“那么如果虚寒到了极点,想要去这种沉寒,扶阳,非用附子干姜,他这个书前后可以看出来,那么这个白通汤你看看这个干姜附子,用量比较轻,比四逆汤还轻,与通脉四逆更比不了,那么已经厥逆无脉而用这个分量就是不行,你再加上发汗那更不行了,所以这个我认为是一个很争论的一段,所以我注解这本书,把有的地方给改了”

也不知道胡老用过[白通汤]和[白通加猪胆汁汤]治过少阴寒利没有。
阳老师如果想知道[白通汤]的威力,下次用[四逆汤]的时候可以试试“附子生用”且“将炙甘草去掉”。
比较一下[干姜附子汤](干姜一两、生附子一枚)和[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炙甘草二两)药效药力之间的差别就知道[白通汤](葱白四茎、干姜一两、生附子一枚)的功效了。

第十三刀 说:
再弱弱地问一句.四逆汤的君药是哪~味?
我觉得附子为君、干姜为臣、炙甘草为佐。
甘草是姜附药效药力的缓释剂,没有炙甘草,姜附的温阳之效是“暴发式”的释放出来的。
2017-09-01 11:42 16楼
第十三刀 说:
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处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面色赤.腹痛.干呕.利止脉不出.这四种是兼症.兼症当然有兼症的加减:其人面色赤前面应该是分号.
我把原文改一下意思一样: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处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通脉四逆汤主之.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如此简单的语法都看不懂?


看看四逆散条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同样如此.主句就是四逆.其人后面则是随症加减.

少阴病见面赤.以五行来论.是水乘心也.葱白之类乃心药.同样薤白也是葱的一类
十三刀呀,凡是有或者,是兼证,你语法学得真好。
少阴病,下利清名,里寒外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这是必有证),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这是兼证)。通脉四逆汤主之。
与伤寒96条,是一个语法。
318条,少阴病四逆,是个阳郁证,四肢厥冷,是必有证,或咳成悸或小便不利,或泄利重者,(这都是兼证,或证)。四逆散主之。
2017-09-01 11:49 17楼
第十三刀 说:
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处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面色赤.腹痛.干呕.利止脉不出.这四种是兼症.兼症当然有兼症的加减:其人面色赤前面应该是分号.
我把原文改一下意思一样: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处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通脉四逆汤主之.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如此简单的语法都看不懂?


看看四逆散条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同样如此.主句就是四逆.其人后面则是随症加减.

少阴病见面赤.以五行来论.是水乘心也.葱白之类乃心药.同样薤白也是葱的一类
梦回杏林,你也自作聪明,真无知。经文是那样改的吗?真小人也。永远长不大,大和龙。
2017-09-01 12:08 18楼
汪苓友解[白通汤]:




山东中医药大学迟华基教授认为:“白通汤证”非“戴阳证”,葱白通的是虚陷下焦的阳气。

2017-09-01 12:13 19楼
“实践出真知”,还是看看实实在在的验案吧:

一、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白通汤]医案




二、小儿腹泻[白通加猪胆汁汤]验案《新中医》1975-3-24

2017-09-01 12:25 20楼
上面两个验案均加葱白,看来也没有如胡希恕大师说的“再发汗他非死不可”吧。
胡老不是说“白通汤你看看这个干姜附子,用量比较轻,比四逆汤还轻,与通脉四逆更比不了,那么已经厥逆无脉而用这个分量就是不行,你再加上发汗那更不行了”吗?
为何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中的医案,用[白通汤]效果比[四逆汤]好呢?

自恃甚高,轻率置疑经典,置疑别家的大师也不是没有。
⬅ 青少年校园猝死带给我们的思考 老茶馆 泻下法治疗小儿异常发烧及扁桃体肥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