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恶寒无痛证的慎断太阳病

2017-12-25 08:25 12楼
刘国栋 说:
按楼主这么说大青龙汤就不是太阳病了。那么谁能告诉我大青龙汤治的到底是什么病?
书没读完,最好别乱下论断。这太阳篇里的桂枝汤,麻黄汤条文这么多,那条说了必须要痛?
而且,我回帖时说的是表证必有恶寒,不单单指太阳病。六经表证都恶寒,连六经温病湿温都有微恶寒,所以一分表证一分恶寒。恶寒是,而发热不是,因为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
上感是什么?这是西医病名。和太阳病并称?这是初学中的初学。本来觉得初学,我就不回贴了,浪费时间,只要花点时间就能明白。不过看回帖,发现这是普遍现象。那我就大略说说,免得你们执迷。
读伤寒,有裸读的,也有看注解读的,无论怎么读,你都必须纵横经纬,象喻昌方有执(贯珠集的作者叫啥来着?),条文归纳。象柯琴和日本汉方派是方证药证归纳。而你想遇见感冒不挠头,那你必须把湿热论和温热论也都看了,弄明白。
就这么多吧。
读《伤寒》不能死于句下,不要抠字眼,你要前后联系看,《伤寒论》里:“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名为伤寒”。“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两句是太阳病的提纲,凡是后面提的太阳病,伤寒、中风都必须有痛,头项强痛或身疼痛是必见证,后面仲景是省略这些症状,因为前面开篇已经论述了什么是太阳病,如果连太阳病的症状都不全,难道还能称为太阳病吗?至于你说的大青龙汤证就不能说是完全的太阳病,是太阳病兼有其它病。看来你还是不明白什么是太阳病。还是没有领悟到仲景先师的真谛啊,跟我原来水平一样。至于你说的六经都有表证《伤寒论》里其实并没有专门论述或者说有说到,里面有那么一二句也是衍文,并不是仲景的观点。
这里很有必要给你上一课,你说的六经《伤寒》里并不是《内经》的六经,而是分别代表表阳证表阴证、半表半里阳证,半表半里阴证,里阳证和里阴证,即太阳病是表阳证,少阴证是表阴证,少阳是半表半里阳证,厥阴是半表半里阴证,阳明是里阳证,太阴是里阴证。
你要看清理解我的意思,我是说老百姓的观点是包括上感,并不是我说的,你明白?
2017-12-25 08:33 13楼
刘军 说:
脉浮,恶寒。具备这个就可以了。但还有兼夹,比如兼少阴
你就更是没明白。
2017-12-25 08:53 14楼
杏林独行 说:
你就更是没明白。
不一定要有痛吧。诊得脉浮,恶寒,无汗,没有其他证,我用麻黄汤,就解表了吧。如果二三日脉不浮而沉,这是就是兼少阴,用麻黄附子甘草汤。这不对吗?没有痛,就不能断为太阳病,不能用麻黄,这不对。上感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东东,这可得去查一下。
2017-12-25 09:45 15楼
刘军 说:
不一定要有痛吧。诊得脉浮,恶寒,无汗,没有其他证,我用麻黄汤,就解表了吧。如果二三日脉不浮而沉,这是就是兼少阴,用麻黄附子甘草汤。这不对吗?没有痛,就不能断为太阳病,不能用麻黄,这不对。上感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东东,这可得去查一下。
要的,上感是上吸引道感染的简称。呵呵。如果只是脉浮,恶寒,无汗,没有其他证应该是少阴证吧。
2017-12-25 16:40 16楼
让时间和实践来验证吧。跟初学者说太多也没用。
2017-12-25 16:48 17楼
刘军 说:
不一定要有痛吧。诊得脉浮,恶寒,无汗,没有其他证,我用麻黄汤,就解表了吧。如果二三日脉不浮而沉,这是就是兼少阴,用麻黄附子甘草汤。这不对吗?没有痛,就不能断为太阳病,不能用麻黄,这不对。上感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东东,这可得去查一下。
早上看见这个论点,当时没时间。从太阳病来说,脉浮是风寒的脉,正气抗邪于表才有浮。如果正气已馁,就不可能脉浮。太阳痉的沉细,太阳湿的脉变化多端,太阳中暍的微弱,弦细芤迟等。这里是正气与邪气的考量点。
2017-12-25 18:07 18楼
有所悟是好事,对不对就两说了!也许不久的将来自己就推翻了自己的论点,呵呵。
两千年来,众医家阐释伤寒的多如牛毛,现在的什么观点都不新奇!
2017-12-25 18:16 19楼
严凤英的泰然自若的瑞典人的d
2017-12-25 22:56 20楼
刘国栋 说:
早上看见这个论点,当时没时间。从太阳病来说,脉浮是风寒的脉,正气抗邪于表才有浮。如果正气已馁,就不可能脉浮。太阳痉的沉细,太阳湿的脉变化多端,太阳中暍的微弱,弦细芤迟等。这里是正气与邪气的考量点。
太阳痉病等是标太阳本太阴.楼主说的没错太阳病必脉浮.痉以太阳法治之效微.痉者土克水也
⬅ 马王堆汉墓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释文 老茶馆 高血压,脑溢血,失语,偏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