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集解》补遗:《素问·阴阳离合论》第六

2018-04-15 20:48 12楼

[FONT=仿宋]【后曰太冲】森立之说:太冲者,经络二大干分歧之地,即腰部之名也。腰部,肾地,肾一名少阴,即足少阴也。

傅景华说:阴气充盈之处称为太冲。人身南面而立,后为阴,下为阴,故后为太冲,太冲之里称少阴。[/FONT]
2018-04-15 20:49 13楼
[FONT=仿宋]【少阴之上,名曰太阳】杨上善说:太阳即足太阳,是肾之腑膀胱脉也。脏阴在内,腑阳居外,故为上者也。

森立之说:“上”犹“前”也。太阳者,足太阳膀胱。膀胱腑在肾脏之前,而肾居膀胱之背也。[/FONT]
2018-04-15 20:50 14楼
[FONT=仿宋]【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杨上善说:至阴,是肾少阴脉也,是阴之极,阳生之处,故曰至阴。太阳接至阴而起,故曰根于至阴。上行络项,聚于目也。结,聚也。

森立之说:经脉所起始,故谓之根,又谓之本。经脉所终尽,故谓之结,又谓之标。

程士德说:本文第一节三阳经脉中,只有太阳有“结于命门”,而阳明、少阳均无,显系脱简。据《灵枢·根结》及《太素》,阳明有“结于颡大”,少阳有“结于窗笼”。第二节三阴经脉,均无“结”,据《灵枢·根结》,则太阴有“结于太仓”,少阴有“结于廉泉”,厥阴有“结于玉英”的记载。

金栋按:根是起始、结是终结。根结就是终始。[/FONT]
2018-04-15 20:50 15楼



【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素问·皮部论》说:太阳之阳,名曰关枢;阳明之阳,名曰害蜚(阖扉);少阳之阳,名曰枢持(枢杼)。
[FONT=仿宋]
森立之说:开阖,《新校正》引《九墟》、《甲乙》作“关阖”,《太素》同,汪机《读素问抄》亦同,盖作“关”似是。[汪]言太阳居表,在于人身如门之关,使荣卫流于外者周。阳明居里,在于人身如门之阖,使荣卫守于内者固。少阳居中,在于人身如门之枢,转动由之,使荣卫出入内外也常。三经干系如此。(眉)关,门柱梁也。阖,扇扉也。枢,机转也。可知枢在中间位之名。

金栋按:《读素问抄》,乃元代滑寿所著,非汪机也。森氏所言有误。

胡天雄《素问补识》说:“此‘太阳为开’,关,误作开。杜甫《早行》诗:‘崩闭关其情。’杨笺:‘关,一作开。’王的次注,杜的诗作,均写成于公元8世纪60年代,王:公元762年,杜:公元769年。二字互误亦同,皆由字形相似所致。唐代‘关’简作‘閞’。但诗词一字之误,无关大旨,医经一字之误,后世以讹传讹,容易造成中医学理论的极大混乱,不可不慎。”

金栋按:閞是多音字,①音变(bian);②音关(guan)。唐代“关”简作“閞”。

傅景华说:“開,应作闗。形似易误。《皮部论》:‘太陽之陽,名曰闗樞。’此以門的結構与功能比類十二經的作用,其内涵可參該篇。阖取義于門扇,闗取義于門閂,樞取義于門軸。太陽在後爲闗,陽明在前爲阖,少陽在中爲樞。”

金栋按:《集解》经文已将“开”改为“关”,甚是。关,《说文·门部》“以木横持门户也”,即闩门的横木,俗称门插棍。阖,《尔雅·释宫》“谓之扉”,即门扇。关(闗-閞),即门闩;阖,即门扇;枢,即门轴。根据经脉的循行规律,三阳经脉之太阳行于身之后为关,阳明行于身之前为阖,少阳行于身之侧为枢。此即“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之含义。

《素问·阴阳离合论》及《灵枢·根结篇》论三阳有关、阖、枢,合为一阳;三阴亦有关、阖、枢,合为一阴。此一阴一阳作为人身之两重门户,外以拒邪气之侵,内以固精气之失。此乃三阴三阳(即关阖枢)之生理。

根据经脉的循行规律,三阳经脉之太阳经行于身之后为关,且在三阳经中相对地处于浅表部位,主禁津液及于毛孔,故主关;阳明经行于身之前为阖,且阳明经相对地位于体表的深层,具有闭阖收敛作用,故主阖;少阳行于身之侧为枢,且少阳经则处于两经的表里之间,具有枢纽的作用,故主枢。此即“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之含义。三阴经脉亦如此。

“阴阳离合”是《内经》阴阳学说的重要理论,其核心是阴与阳的可分性及其统一性。以人身阴阳而言,外之阳再分为三,即太阳、阳明、少阳;内之阴再分为三,即太阴、少阴、厥阴,这就是相离。而三阳为一阳所化,三阴为一阴所化,都各具有统一性,这就是相合。三阳相合为人体屏障,如人身之门: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共同主司御邪作用。三阴关阖枢主人体封藏:太阴脾藏营,少阴肾藏精,厥阴肝藏血,各有所主,是为相离;而营、精与血互化互生,同为生命之基质,是为相合。所谓三阴离合,即寓有脾肾肝分工合作同主精液封藏之义。(高校教参程士德《内经》)

观历代诸家,对于“开”字,虽皆百方弥缝给予解说,而终失经旨之意耳!

另,《集解》【释题】引马莳说“此与《灵枢·根结篇》相为表里”,观龙氏父子《灵枢集解·根结篇》,在彼《根结篇》中仍误作“太阳为开”、“太阴为开”,不知为何没有将经文直接改为“太阳为关”、“太阴为关”,且亦无任何说明。憾事矣![/FONT]
2019-09-09 19:39 16楼
河间金栋 说:
[FONT=仿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森立之说:不应者,不合也。即曰明、曰厥是不合之处。天大阳,人真气应之。地大阴,人形质应之。日小阳,人阳气应之。月小阴,人血水应之。故少之而大小二阴阳,与人相应。多之则三百有余骨穴,亦应阴阳。今三阴三阳奇数,故疑其不应。

胡天雄说:杨注曰:“三阴三阳之数各三,不应天地日月阴阳二数何也?黄帝非不知之,欲因问广衍阴阳变化无穷之数也。”杨意以为天地日月算起来只有二阴二阳,人既与天地日月相应,为什么有三阴三阳呢?比起后世各注,似与原文意义较为贴切。

程士德说:谓三阴三阳为三,不与天地一阴一阳之数相应。

金栋按:无论是黄帝之臣岐伯,还是杨上善,好像都没有正面回答这一问题!虽说阴阳之中复有阴阳,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不可胜数”也,但人体为什么会是三阴三阳呢?古人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三而一成,天之大经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及“古者圣贤言事,亦有效三者,取象天地人”(许慎《五经异义》)等,民间还有“事事不过三”之说,所以三阴三阳之“三”,或与此等有关。三阴三阳是推演而来,并非人体所固有。

天有四时,故人有四经;天有十二月,故人有十二经;天有三百六十五日,故人有三百六十五节,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而三阴三阳之“六”,又是如何与天相应的呢?源自哪里呢?见下。[/FONT]
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金栋答曰:据本篇经旨,乃阴阳相离之故!
2019-09-11 22:18 17楼
河间金栋 说:
浏览附件89682
[FONT=仿宋]【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森立之说:《太素》无“大小月”三字,“十”下有“五”字,似是。斥太阳年,与《尧典》同。今有“大小月”言,则太阴年也。

傅景华说:三百六十日法是《黄帝内经》中上正天度、下纪化生的特殊历法。其与周天三百六十度相合,处于太阴历与太阳历之中,属于阴阳合历的高度整合,是天文学史上的伟大创举。以下《六节藏象论》与气运诸论中有宏篇巨制的阐发与应用。

金栋按:“岁”是天文概念,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天文时间(365.25天)。“年”是历法术语,所谓历法,就是根据天文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张登本《<黄帝内经>二十论》)

太阳年,又称回归年,俗称阳历(公历)。它是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亦即太阳中心相继两次通过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一太阳年20世纪初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现在采用的是365.2425天。而历书上一年只能是一个整数即365天。每年是365天,四个365天的年,就比四个历年少将近1天,即

365.2425×4-365×4≈0.97(天)

所以每四年要加上1天,即闰年是366天。

《内经》中讲医理时,因受天人相应思想的影响,涉及到一年(岁)具体是多少天(日)数时,有多种说法,如有三百六十天者、三百六十五天者及三百六十六天者等,前后不能统一,但皆以“回归年”之常数(365.25)为依据。如本句《六节藏象论》作“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也”,即一年为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365.25日,乃实际日数。而取“三百六十日法”,乃十月太阳历法,系以应“六六之节”及五行主运等之推演。从《内经》这些天数来看,都是在天人相应思想的指导下讲医理时所提及,“既要天人相应,又不能离回归年常数太远,所以有了前后矛盾的说法”。(赵洪钧《内经时代》)通览《内经》全书,还是以三百六十五天推演居多,如天有三百六十五日,而人有三百六十五节、三百六十五络、三百六十五孙络、三百六十五溪谷等比附推演。

《尧典》是今本《尚书》第一篇,其回归年周期是三百六十六天,说:“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乃是闰年的天数,此与《灵枢·九宫八风》篇太乙游宫一年之天数(46×6+45×2=366日)相同。

太阴年,即太阴历,俗称阴历(农历),它是以月亮为公转周期,每月始自“朔”,终于“晦”,因为中国人将月亮称作太阴,所以叫太阴历。阴历的闰年是闰月年,阴历的平年是12个月,多数是354天,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是13个月。

阳历年亦有大、小月之分,阳历大月是30或31天,小月是28或29天(每年的2月份),一年是365.25天,森氏说“今有‘大小月’言,则太阴年也”,不当。

傅氏说“三百六十日法是《黄帝内经》中上正天度、下纪化生的特殊历法”,此即“十月太阳历法”。即将一个太阳回归年去掉尾数后的360日等分为十个月的历法。《六节藏象论》中“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即是十月历法,一年分为五季十个月,每季72天是其最大的特点。
[/FONT]
三百六十日法,怎么会是只有十个月,你那本书上看的。那里搬来的
三百六十日法照样是十二个月。它是以北斗转一圈为一年,然后一年定为三百六十日,我们今天在用的24节气就是360日法,一个节气十五天,经曰五日为之候,三候谓之气。这个气就是一个节气,360日法的一天不是地球的一天,它比地球的一天多那么一点点,内经曰天以360法。它最标准。而地球的一天由于非整数于一年,所以会浮动。比方说。夏至这个节气,有些年在6月22日,有些年在6月23日。
2019-09-11 22:28 18楼
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
这恰恰说明阴阳只是虚拟的代号罢了,由于经脉的归类分成三就可以说明问题了,于是就分三阴三阳。如果分成二可以解决了,那么就二阴二阳。如果复杂点才能说明问题,可以分成四阴四阳或五阴五阳或更多。这个在于具体事而论
⬅ 开、阖、枢小识 老茶馆 伤寒杂谈(夜半杂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