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心得(07)——读书与师承

2018-06-12 12:27 楼主
就怎么读书而言必然没有什么定论,如果有定论,那就是基于性格还是有定论的。我的性格来说,第一,我不可能去读院校教材,当今制定教材的人大多都是会当官的人,而非会做学问的人,古今一切明著没有一本出自于官府;第二,喜欢周易,阴阳术数必然是我所重视的思维角度;第三,喜欢性格犀利棱角分明的人,比如黄元御;第四,尽可能去读那些比较薄的书,一者自己懒,二者,“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有效的道理往往都不需要怎么去长篇大论。

目前为止,我认为读中医应该是这样读,按照次序必读的是:

1、《思考中医》、《脉诊趣话》;

2、《黄帝内经》、《难经》;

3、《伤寒论》、《金匮要略》;

4、《伤寒悬解》、《伤寒说意》、《伤寒论坛讲稿》(刘渡舟);

5、《四圣心源》、《郑庆安医书阐释》;

6、《医学心悟》、《小儿药证直诀》;

7、《医学衷中参西录》、《徐灵胎医学全书》、《曹颖甫医学全书》

8、《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

9、《雷昌林疑难病症治验》、《中医痰病学》、《朱曾柏疑难杂症医疗经验集》



开拓视野的:

1、《奇症汇》

2、《李阳波伤寒论坛讲记》、《李阳波中医望诊讲记》

3、《串雅全书》、《华佗全书》

4、《何平叔点评<温病条辨>》



以上列出来的著作从上到下一本本读,如此循环。并不是说把一本吃透再读下一本。循环过两三遍以后就会有所收获。

其它中医皆宜多读,多多益善,但是一定要反思以去伪存真,医学著作汗牛充栋,其中好东西和真东西凤毛麟角,不要被坏人带到沟里去了。



至于师承,我认为一切能找到学习资料的东西都不需要师承,自学都可以搞定。我个人爱好读书,极喜欢自学,自学过程其乐无穷。老师只是点拨的作用,学习这件事,最终还得靠自己。名师大都太忙,更何况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所以我不准备从师,我要把中医自学进行到底。

当然,自学肯定会走弯路,但是弯路也是路,弯路走多了,就会熟知所有的路。另一个角度讲,人生大抵没有捷径,你在这边走了捷径,那边的捷径就可能会成为你的坑,事物都是对等的,成于捷径,亦可能死于捷径。很多家传的中医,祖辈非常有名,然后一代不如一代,不见得是努力和智力的问题,更有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的后代没有走过必要的弯路。

末了。由来高士皆问道,未有神仙不读书。人不必上名校、得名师,知识可以积累,每天读书,坚持几十年,未必比谁逊色多少。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8-06-29 10:29 2楼
楼主有些偏了,通有机会得到学习机会,当然要争取,从师的过程,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不是老师教的你都能学会。只有你感兴趣的东西,才学得会。
2018-06-30 21:03 3楼
中医这一行没有特殊的悟性,是进不到高深的境界的。有人中医行医一辈子也未入门,到老年跑到美国发表演说:中医是伪科学,还说切脉是骗人,脉里根本就摸不出病耒。并承认自已行中医骗了患者五十年。您说中医是有个脑代就能学会的吗?在古代学武术,你的師夫是个侠客武术本领有多高,你的师夫是剑客武术水平又是怎么?你的师夫是武术圣人,那你学出耒的武术水平一定是出人头地。这就看你的眼力如何,能不能识真人。学中医也是如此的道理。自学固然好,可不要几十年过去了还没有进入正道。各人的悟性和认识高人才是比較重要的。我刚学中医时二十年未进入正道,一直在迷途中,模不到大门。要跟高人学中医是对的。
2018-07-25 11:24 4楼
自学可以,但是没有师承很多经验书上是没有的,那时候怎么办?某大师说了,很多医生一辈子的经验,书上没有,半年就可以教会你,你说为什么不拜师学?
2019-08-16 16:35 5楼
小学生11 说:
自学可以,但是没有师承很多经验书上是没有的,那时候怎么办?某大师说了,很多医生一辈子的经验,书上没有,半年就可以教会你,你说为什么不拜师学?
早年学中医,只是跟书本古人学,并不知道还要拜师学医。学医关健还是看你何年才能灵性开悟。一辈子开不了悟,干脆弃医吧。
2019-08-16 16:47 6楼
拜师的好处我来说说,例如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邓铁涛曾经出版的书上记录采用补法治疗效果极佳,此事虽然小,但是几句话就说明了一个疾病的治疗方法了。这也就他那种水平的人才有的表达方式,拜师是偷懒和快速成才的捷径缘由就是这样来的,咱们中医就是因为缺乏捷径,导致总体成才人少,这是目前为什么西医是主流的原因。所以有优点还是要向西医学习一下。这个优点就是拜师短平快的学习到治病经验,而且经验可靠,现在部分中医师采用短期培训的方式收刚拿到中医学院毕业证的人为徒,这样培养出来的中医师水平相对较好,因为他们这样的徒弟得到了经验传承所以治病有一定把握,不会遇到病人心里没把握,没办法没有临床经验的医师都是这样过来的,这也是目前针对中医药大学现状的一种纠正吧,毕竟很多大学毕业生临床经验不足是事实
2019-08-17 07:35 7楼
拜师固然好,但仍然需要培养高超的悟性。悟性高大于一切手段。别不信。专家的学生很多,但临床治不了病的也不少。
2019-08-17 08:40 8楼
中医如果要保持发展一定要有短平快的发展方式而且很多简单病不需要多少悟这类疾病如果短平快都培养不出人才出来,那复杂多变的疑难病和大病更是难以成才了,目前针灸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多国认可也是因为针灸学习过程短平快吧,如果学中药治病,一辈子没入门的不少,针灸拔罐这类简单点的技术几年就可以上岗,也是因短平快。外国人也热衷来中国学针灸,但是学中药治病的少之又少,因为不光外国人难以短平快学会成为人才,就是本国人里面的人才也不多了。特别是全能型的基本没有。
2019-08-17 09:19 9楼
培养悟性是磨刀砍柴不误功。高超的悟性,是通往上乘医术的必由之路。否则也是什么都会,到临床时忽好忽坏,经久不愈的医术。针炙也一样。
2019-08-17 09:32 10楼
所谓有专有精,既有专家也有大众医生这样的医学更适合现代社会,不信看看西医的模式,简单病都在在小医院和诊所看,大病去省会或者北京,毕竟多数人不能成为专家,所以看看西医模式里面大众医生还是占据主流的西医里面专家中的专家毕竟还是少数吧,其实中医也是一样,能治疗简单病的还是有不少中医师的甚至不少中医爱好者也治好了不少病,治疗那些疑难病和大病的中医师确实难找,因此水平高的医生和水平一般的医生共存是现在的现实,因为医学发展靠少数人是支撑不了的,需要人数优势,过去中医为什么占据主流那是因为中医不说技术高不高,总体人数长期比西医多,直到98年大学扩招。西医人数逐渐超过中医,他们反而成主流了,,,,所以善于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优点,我觉得这个可以学一学。毕竟增加中医总人数对中医的总体发展还是利大于弊吧,因为人口基数越多,越有机会出杰出的中医师。那时候也对整个中医的发展有利的。
⬅ 家医简脉治疗法 老茶馆 牛肉有什么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