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生病引起了我对中医的质疑

2018-08-20 20:06 楼主
7月底,病咳嗽,干咳频作,痰少色白,咯痰不易,咽痒,无发热,无恶风寒,无鼻塞流涕,咽不痛,舌根白厚,拍肺无异常。
就医四次,一医乃西医,开消炎药并夹中成药,其治法清热润肺,疏风热阔痰,不效。
一医以为乃痰粘气管刺激导致,主豁痰,浙北母为君,用三拗汤合二陈止嗽散加苏叶蝉衣,不效,无痰反增剧。
自服三天滋阴润肺药,无效,舌根白腻,
又一医,以二陈汤为主,合止嗽散加姜虫冬花射干前胡防风,服药期间咯痰不多,苔从白腻又变回初始,白厚。停药后咳嗽不减。无痰
朋友说白痰咽痒,寒咳,可用姜汁蜜糖试试,遂信之,无效,反增咽干,饮水多,夜里舌燥,齿衄,吐出唾沫起泡。
刚好家里有复方板蓝根颗粒(板蓝根和大青叶),用时只因为想中和一下服姜汁的热性,一包下去顿时感觉有效,继服两天,腹泻一次,现不咳,咽喉不痒,时不时总有稀痰咯出,特别顺畅,感觉很舒服,病愈八九。
盖板蓝本不治嗽,何以服后病愈?中医总有解释不了的东西,太玄乎了。

对此质疑,予以为此乃胃火上攻于肺,火郁之极故干咳嗽频作,故用清泻胃火得效,但是主证就不是指向肺胃之火的症状,若是火热,当咽痛痰黄,舌当黄。是不是有点意思,求解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8-08-21 09:35 2楼
你这个肯定是风热,带阴不足。

第一次求医思路是对的,我怀疑苦寒药加滋腻药太多,效果没有出来
2018-08-21 15:07 3楼
干咳频作,痰少色白,咯痰不易,咽痒, 咽不痛,舌根白厚 .饮食如何?当是胃中寒食积滞。
清热不对。二医还 是清热,难道看不见痰白,苔白吗。苔白厚你还滋阴,更不对了。
二陈汤为主,合止嗽散加姜虫冬花射干前胡防风 。这个勉强可以。
咽干,饮水多,夜里舌燥,齿衄,吐出唾沫起泡。 舌燥:开始化热了
2018-08-21 19:50 4楼
未到知音处 说:
7月底,病咳嗽,干咳频作,痰少色白,咯痰不易,咽痒,无发热,无恶风寒,无鼻塞流涕,咽不痛,舌根白厚,拍肺无异常。
就医四次,一医乃西医,开消炎药并夹中成药,其治法清热润肺,疏风热阔痰,不效。
一医以为乃痰粘气管刺激导致,主豁痰,浙北母为君,用三拗汤合二陈止嗽散加苏叶蝉衣,不效,无痰反增剧。
自服三天滋阴润肺药,无效,舌根白腻,
又一医,以二陈汤为主,合止嗽散加姜虫冬花射干前胡防风,服药期间咯痰不多,苔从白腻又变回初始,白厚。停药后咳嗽不减。无痰
朋友说白痰咽痒,寒咳,可用姜汁蜜糖试试,遂信之,无效,反增咽干,饮水多,夜里舌燥,齿衄,吐出唾沫起泡。
刚好家里有复方板蓝根颗粒(板蓝根和大青叶),用时只因为想中和一下服姜汁的热性,一包下去顿时感觉有效,继服两天,腹泻一次,现不咳,咽喉不痒,时不时总有稀痰咯出,特别顺畅,感觉很舒服,病愈八九。
盖板蓝本不治嗽,何以服后病愈?中医总有解释不了的东西,太玄乎了。

对此质疑,予以为此乃胃火上攻于肺,火郁之极故干咳嗽频作,故用清泻胃火得效,但是主证就不是指向肺胃之火的症状,若是火热,当咽痛痰黄,舌当黄。是不是有点意思,求解

我认为是:“湿温病”
“湿温”长夏季节多见,由外感湿热之邪与体内肠胃之湿交阻而发病。

因为是“热性病”,所以无恶风寒。
起初“湿重于热”,所以根苔白厚。
主要是湿邪困脾的“气分证”,而湿热在表的“卫分证”很轻,所以无发热,咽不痛。

“湿温病”初期,“湿重于热”时,治疗上有“吴氏三禁”:“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泻;润之则病深不解。”
前医那些治法大都是不对的,所以病情加重,尤其是用温燥药加重了热,最后可能“热重于湿”了,所以用复方板蓝根颗粒(板蓝根和大青叶)病情得解。

我觉得开始的时候可以用王孟英《温热经纬》中的[甘露消毒丹](飞滑石、绵茵陈、淡黄芩、石菖蒲、木通、川贝母、射干、连翘、薄荷、白蔻仁、杜藿香)。
这个方剂有中成药,名叫[甘露消毒丸]。

以上个人愚见,仅作探讨。
2018-08-21 20:01 5楼
如果用经方的话,我会考虑[茵陈五苓散]加黄芩、荆芥、桔梗、麦冬、石菖蒲、牡丹皮、莱菔子(适当重用茵陈,术用苍术)。
2018-08-22 01:08 6楼
干咳这个病相当难搞,我过年后出现发烧症状,用甘温除热法治好发烧后,一直干咳,各种补肺阴、清虚热、止咳无效。后发现小便清长、频数,一剂缩泉丸干咳大有缓解。当时辩证为膀胱虚寒,津液不能气化上承,二剂后小便恢复正常,但干咳未去根。当时还出现左乳下有固定痛点,又是活血补血,折腾很久才完全好。
2018-08-22 07:31 7楼
邪去四途径,汗,吐,小便,大便。这是显途。邪有六淫。这是暗的。阴药静药后出厚苔,这是好事儿啊。苔满舌后,胃气过溢,吐或者泄,不就愈了吗?以前我治咳,经常麻辛附催吐,一吐必愈。叶天士云,透营转气,舌苔就厚了。大略这么个意思。用温病时方,还是用经方。关键还是看正气,伤暑则身弱,必先除去郁热,郁热一去,邪气在腑在经,脏中无邪,经方一用,未有不效的。留待有缘。
2018-08-22 07:55 8楼
现在好了差不多。基本不咳,每天早上喝豆腐脑(石膏清热),痰容易咯,说明凉药还是对症的
2018-08-22 08:03 9楼
反正我感觉呢,这个干咳嗽,主要是痰引起的咽痒,就是像那种慢性支气管炎差不多,就是这痰不知道怎么来的,就一点点白色粘液,不多。
若是热痰,因黄稠
湿痰,稠而多,伴中焦证
寒痰,稀而多,必有表证
燥痰,当咽干口燥,痰亦黄
但都不是,脱离中医理论太远了
2018-08-22 08:13 10楼
寻道中医 说:
干咳这个病相当难搞,我过年后出现发烧症状,用甘温除热法治好发烧后,一直干咳,各种补肺阴、清虚热、止咳无效。后发现小便清长、频数,一剂缩泉丸干咳大有缓解。当时辩证为膀胱虚寒,津液不能气化上承,二剂后小便恢复正常,但干咳未去根。当时还出现左乳下有固定痛点,又是活血补血,折腾很久才完全好。
你这个我挺有感触,以前我一过度劳倦引起发热,用补中益气汤一剂基本退烧,但总会留下咳嗽,就和你一样。
总感觉是不对症,但是烧的确退了,无可厚非。
我觉得这个治法仍待改善,或许应该加点其他药上去,你看怎样
2018-08-22 13:18 11楼
普通感冒引发的急性咳嗽最多持续两到三周,严重到呼吸道感染的咳嗽症状也不会超过八周。

如果一咳就超过两个月,去医院检查肺部和呼吸道无病变,又没有鼻炎、胃食管返流等诱因。
那就要考虑是不是“过敏性咳嗽”了,这种病又叫“咳嗽变异型哮喘”,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情况下主要病机为“邪郁少阳”,所以[小柴胡汤]有“天然的免疫调节剂”的美名(黄煌教授)。
[补中益气汤]也可以算作“柴胡类方”,只是其“柴胡(疏郁)”和“陈皮(行气)”的用量小,而“补气提气药(黄芪人参白术等)”的用量大,功效上“补提之力”大过“疏散之力”罢了。

病后久咳不愈,通常一方面有“气阴两虚”,另一方面又“邪未散尽”。
彭坚教授有个咳嗽收尾方叫[观音应梦散](党参、生姜、柠檬、蜂蜜),看其组方就是“滋阴补气”+“散邪敛肺”的“打法”。

但[观音应梦散]这个方子应该是用于“伤寒病”后遗久咳的,对于“湿热咳嗽(湿温病)”不适合。
治“湿热咳嗽”刘渡舟教授常以[甘露消毒丹]加减化载取得佳效。久咳不愈,咽干音哑,夜间咳重、舌苔厚腻者,多属于“湿热闭肺证”,临床上有用[麻杏苡甘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而获良效的案例报道。

根据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防治常规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CVA诊断标准如下:与接触刺激性气味、冷空气、变应原,或运动过度、情绪改变和使用某些药物有关;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月以上,干咳或少量白色稀薄痰液,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后加重;常伴过敏史,变应原试验阳性,气道呈高反应性特征,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抗生素治疗无效,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抗变态反应药物有效。

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型哮喘),对应中医的“风咳”。
第一、气管痒而干咳、伴有咽痒,“痒属风,风盛则痒”,用药上自然首当其冲的要选择“祛风药”,如荆芥、防风、苏叶、麻黄、蝉蜕、地龙等。
第二、干咳或少量白稀痰的症状,要考虑到阴虚的病机,适当配伍乌梅、麦冬、五味子等敛阴生津、滋肺排痰的药。
第三、清虚热、利咽排痰的药也不能少,比如罗汉果、银柴胡、桔梗、射干、牛蒡子等。
方药上可考虑[苏黄止咳汤],或者[过敏煎]合[止嗽散]等,代茶饮可考虑[蝉梅罗杏茶]等。

咳嗽是非常难治的一种病症,尤其是慢性干咳,清代大医徐灵胎曾说过一句话:“余以咳嗽一证,考求四十余年,而后方能措手”。















⬅ 皮肤红疹一例 老茶馆 冠心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