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对比,没有伤寒(害)——讲伤寒论最后一条

2018-09-13 10:16 楼主
没有对比,没有伤害——讲伤寒论最后一条

胡希恕讲:

381条 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

哕就是我们说的呃逆,也就是说干呕这类的,不吐东西,光出声,这都是胃虚寒的时候多,但也有实证,最后一节就说明这个,气不得下行,往上来,所以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所以我们遇到哕逆之病呀,虚的占多,也有实证,如果大便不通而哕逆,通大便哕逆就好了,这是气不得下行,小便不利也可以致哕逆,利小便就可以好,所以任何一个证侯片面看问题是不行的。比如前面外气怫郁在表,是在表,没有极虚的证候,用小发汗法,是行的,或渴水发汗也行的,但是极虚之候,非舍表救里不可。所以在临床上片面定治疗方法,那十九是错的。得全面看,它这个书呀,无论是太阳病阳明病,都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处处得看脉证。到这里我们把三阳三阴篇讲完了。
--------------------------
倪海厦讲:

三九七:「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如果在打嗝,肚子又胀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看看大小便那一个不通,通那一个,前部不利开五苓散,后部不利开承气汤,基本上这种状况都是能治的,如果不能治的话,就是人已经虚掉了,这时候攻下都没有用,如果病人是寒湿很盛的话,又哕,还是用茯苓四逆汤去救逆,如果肚子里面有实堵到,就茯苓四逆汤里面加去实的药,大黄去实,大黄没有所谓的寒热,如果是小便不出来,可以加猪苓、泽泻,但是一定以四逆汤为主证。
以上讲的是厥阴证。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8-09-13 18:12 2楼
补一条,看看倪海厦对脉的看法。
------------------------------
||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对于太阳,可以代表经络中的太阳经,也可以代表全体阴阳状态的太阳。八纲辨症中表

里的“表”,在这里指的就是太阳。太阳为寒水,所以常人皮肤表面是冰凉的,手脚是温热的,

体表有这太阳的寒水,可以保卫我们不受外界寒热的影响,调节体温。这寒水不是停滞的,是不

断的代谢更新的。

张仲景的观念:人身体很虚弱的时候,就是体力不够,免疫系统较差的时候,平常素体虚弱,

本身就很虚弱的人,它的原因就是肠胃不好,因为肠胃是后天之本,有一天突然感冒,风寒一进

来,免疫系统马上出去相抗,因为风寒从表面进来,所以免疫系统一抗,一定是在表面上堵到,在

皮肤表面上抗争,所以摸到的脉是浮脉,浮在表面上。何谓浮?手指头轻轻的碰,就摸到脉就是

浮脉,所以病人有感冒表证的时候,摸到的脉就是浮脉。为什么在表?因为血里面的免疫系统

在表上和滤过性病毒相抗产生的现象,所以第一个症状叫作脉浮,就是脉会浮出来,人平常不

会脉浮的。为什么有的人常年不感冒?因为他肠胃好,所以后面治疗的方剂都是从肠胃下手

的,电医说感冒是滤过性病毒引起的,电医的药物学说,滤过性病毒没有抗生素可以杀它,但是

感冒的时候,电医开抗生素的药,来增加抵抗力,抗生素下到胃里面,肠胃第一个受到损害,本来

就是肠胃不好,才会表不固,才会抵抗力差,才会得到感冒,所以西药吃下去,肠胃会越来越差。

张仲景的脉法,最常用的就是浮沉迟数,浮脉与数脉是阳,沉脉与迟脉是阴。在针灸学中教

过,浮脉就是轻轻地摸在皮肤表面就摸到脉。初病如果脉是浮脉,或加上一点“大”“动”、“滑”、

“数”,这是阳脉,代表阳病;若病久了,变成沉脉,或加上一点“涩”、“微”、“弱”、“弦”这是

阴脉,代表阴病;就是病势在进、在恶化中。若反之,原来是阴脉,后来变成阳脉,则是病势在退,

在恢复中。正常人的脉是“不浮、不沉、不迟、不数”,就是常脉。

张仲景的脉诊只是辅助,望闻问切中,有些中医若单用切法只是巧匠、下工,结果开药方出

来七、八十味药,这不是正统中医,治不好病。张仲景很擅长于望诊、闻诊、问诊,不是只有诊

脉,因此不需要把脉法分的很细。

张仲景的观念中,认为阳有病、不可以看到阴脉,有病当见阳脉。只有经方的力量,才可以

很快地把阴脉的病,才几天就变成阳脉。在一些感冒或者心脏病的案例,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

形。为什么头项强痛而恶寒,人身上的穴道,风池、风府、风门,都在背后,后脑是受风的地方,

所以有一句话说“神仙也怕脑后风”,不要脸对着冷气孔吹,第二天会面部中风口歪眼斜,脖子

后面对着吹,第二天项脖子强硬,因为这个地方就像免疫系统的开关一样,这地方一受到寒,温

度就低,温度低,寒则缩,缩则血管、神经就被绑到了,血管变小了,血过不去,病人就会感到酸痛,痛在

皮逆肤表面,在经络学上可以看到。张仲景当年虽然不知道有冷气,但是处方是一样的,理论

是一样的,所以经方还是能够通用。为什么恶寒怕冷?恶寒就是一直发抖,因为人身上的水道

系统,皮肤表面上都有一层水气在上面,人身上的汗水,是经过汗腺到皮肤毛孔的,如果汗水已

经离开汗腺了,但是还没到皮肤毛孔,这时突然碰到表寒,毛孔都闭起来,水出不去,只好停在皮

下,水一离开汗腺,汗水就变成冰的,所以会有恶寒的现象。

治只之要出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些症状,就是太阳证。我们不管他里面是什么病不管是

肺癌、肝癌,就以太阳证来处方用药就对了。如果病人原来是厥阴病,治疗了以后,最后变成太

阳证,就是快好了。如果反过来,太阳证的病人,治疗后变成厥阴证,你当医生的就要反省检讨了。

--------------
胡希恕在讲到最后一条时,自己还是稀里糊涂的,模棱两可,不敢给方,因为仲景没给啊。
倪海厦在本条可是给了好几个方,而且根本就不看脉(仲景本条也没脉象)。
2018-09-13 20:14 3楼
看客0001 说:
没有对比,没有伤害——讲伤寒论最后一条

胡希恕讲:

381条 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

哕就是我们说的呃逆,也就是说干呕这类的,不吐东西,光出声,这都是胃虚寒的时候多,但也有实证,最后一节就说明这个,气不得下行,往上来,所以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所以我们遇到哕逆之病呀,虚的占多,也有实证,如果大便不通而哕逆,通大便哕逆就好了,这是气不得下行,小便不利也可以致哕逆,利小便就可以好,所以任何一个证侯片面看问题是不行的。比如前面外气怫郁在表,是在表,没有极虚的证候,用小发汗法,是行的,或渴水发汗也行的,但是极虚之候,非舍表救里不可。所以在临床上片面定治疗方法,那十九是错的。得全面看,它这个书呀,无论是太阳病阳明病,都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处处得看脉证。到这里我们把三阳三阴篇讲完了。
--------------------------
倪海厦讲:

三九七:「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如果在打嗝,肚子又胀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看看大小便那一个不通,通那一个,前部不利开五苓散,后部不利开承气汤,基本上这种状况都是能治的,如果不能治的话,就是人已经虚掉了,这时候攻下都没有用,如果病人是寒湿很盛的话,又哕,还是用茯苓四逆汤去救逆,如果肚子里面有实堵到,就茯苓四逆汤里面加去实的药,大黄去实,大黄没有所谓的寒热,如果是小便不出来,可以加猪苓、泽泻,但是一定以四逆汤为主证。
以上讲的是厥阴证。
倪海厦仅三行文字,紧扣经文,讲解经文,结和临床,使学生学到了实际知识。大道至简。伤寒论言简刚中,国内专家们应出版没有重大错误的伤寒论版本。倪海厦注解伤寒论算一个,除个别排版文字错外,没有原则错误,算可靠版本。
2018-09-14 09:24 4楼
顺应自然 说:
倪海厦仅三行文字,紧扣经文,讲解经文,结和临床,使学生学到了实际知识。大道至简。伤寒论言简刚中,国内专家们应出版没有重大错误的伤寒论版本。倪海厦注解伤寒论算一个,除个别排版文字错外,没有原则错误,算可靠版本。
不是排版错误,网上流传的,都是还没脱密的版本。
⬅ 误服大剂温燥药造成热灼真阴,无法医治! 老茶馆 捻衣摸床,阳明腑症,大承气汤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