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王叔和合著

2018-09-16 09:03 楼主
今通行本《伤寒论》是这样记述作者的——汉张仲景述,晋王叔和撰次。
今通行本《金匮要略》是这样记述的作者的——汉张仲景述,晋王叔和集。
这就是说,今本《伤寒杂病论》是由张仲景、王叔和二人合著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8-09-16 09:18 2楼
河间金栋 说:
今通行本《伤寒论》是这样记述作者的——汉张仲景述,晋王叔和撰次。
今通行本《金匮要略》是这样记述的作者的——汉张仲景述,晋王叔和集。
这就是说,今本《伤寒杂病论》是由张仲景、王叔和二人合著的。
传统观点认为,《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撰写的,然通读全书,实非如此。
实际上,《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以《汤液经》经方为依据,再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撰而成,此即原著部分。不久原著散乱而失,后经王叔和搜集、整理仲景遗论,并以《内经》《难经》《阴阳大论》等医经理论为依据,增补附益加注释而“撰次”(第二次)成目前的通行本传世。
虽如此,王叔和并未能将医经理论如五行学说等完全融入这些经方之中,从而形成两层皮。亦即,《伤寒杂病论》中的这些方剂,并非是在《内经》等医经理论指导下创制的!所以,经方大师胡希恕说“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是有道理的!
2018-09-16 09:34 3楼
河间金栋 说:
传统观点认为,《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撰写的,然通读全书,实非如此。
实际上,《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以《汤液经》经方为依据,再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撰而成,此即原著部分。不久原著散乱而失,后经王叔和搜集、整理仲景遗论,并以《内经》《难经》《阴阳大论》等医经理论为依据,增补附益加注释而“撰次”(第二次)成目前的通行本传世。
虽如此,王叔和并未能将医经理论如五行学说等完全融入这些经方之中,从而形成两层皮。亦即,《伤寒杂病论》中的这些方剂,并非是在《内经》等医经理论指导下创制的!所以,经方大师胡希恕说“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是有道理的!
如此,方可理解该书的矛盾之处!
《伤寒杂病论原序》就是个很好的例证。
河间金栋 说:
传统观点认为,《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撰写的,然通读全书,实非如此。
实际上,《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以《汤液经》经方为依据,再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撰而成,此即原著部分。不久原著散乱而失,后经王叔和搜集、整理仲景遗论,并以《内经》《难经》《阴阳大论》等医经理论为依据,增补附益加注释而“撰次”(第二次)成目前的通行本传世。
虽如此,王叔和并未能将医经理论如五行学说等完全融入这些经方之中,从而形成两层皮。亦即,《伤寒杂病论》中的这些方剂,并非是在《内经》等医经理论指导下创制的!所以,经方大师胡希恕说“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是有道理的!
但是,已很难分清哪些是张仲景原著,哪些是王叔和增补附益的。
2018-09-16 09:50 4楼
河间金栋 说:
如此,方可理解该书的矛盾之处!
《伤寒杂病论原序》就是个很好的例证。

但是,已很难分清哪些是张仲景原著,哪些是王叔和增补附益的。
有时亦并非如此,若读读《康平本伤寒论》,则会发现原著与注文(增补附益),分的很清。
2018-09-16 10:06 5楼
河间金栋 说:
传统观点认为,《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撰写的,然通读全书,实非如此。
实际上,《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以《汤液经》经方为依据,再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撰而成,此即原著部分。不久原著散乱而失,后经王叔和搜集、整理仲景遗论,并以《内经》《难经》《阴阳大论》等医经理论为依据,增补附益加注释而“撰次”(第二次)成目前的通行本传世。
虽如此,王叔和并未能将医经理论如五行学说等完全融入这些经方之中,从而形成两层皮。亦即,《伤寒杂病论》中的这些方剂,并非是在《内经》等医经理论指导下创制的!所以,经方大师胡希恕说“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是有道理的!
举个正文中的例子吧: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说:“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这是按五行相克所推演的理论。这句话源于《难经》,是王叔和据《难经》增补附益的。
2018-09-16 10:11 6楼
河间金栋 说:
举个正文中的例子吧: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说:“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这是按五行相克所推演的理论。这句话源于《难经》,是王叔和据《难经》增补附益的。
《难经·七十七难》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
详玩之,二者含义基本相同,只是个别文字略有出入。当是王叔和整理之故。
2018-09-16 10:32 7楼
河间金栋 说:
《难经·七十七难》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
详玩之,二者含义基本相同,只是个别文字略有出入。当是王叔和整理之故。
传统观点认为,《金匮要略》首篇相当于全书总论。但是,在《金匮要略》所载262首方剂中,有哪一首是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等首篇理论指导下创制的呢?
2018-09-16 10:58 8楼
河间金栋 说:
如此,方可理解该书的矛盾之处!
《伤寒杂病论原序》就是个很好的例证。

但是,已很难分清哪些是张仲景原著,哪些是王叔和增补附益的。
近代儒医杨绍伊《伊尹汤液经》考证甚当,已分清二者。
2018-09-19 15:39 9楼
河间金栋 说:
举个正文中的例子吧: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说:“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这是按五行相克所推演的理论。这句话源于《难经》,是王叔和据《难经》增补附益的。
“四季脾王不受邪”,与《难经五十六难》有关。
《五十六难》说:“肺病传于肝,肝当传脾,脾季夏适王,王者不受邪。”
2018-09-19 15:44 10楼
河间金栋 说:
“四季脾王不受邪”,与《难经五十六难》有关。
《五十六难》说:“肺病传于肝,肝当传脾,脾季夏适王,王者不受邪。”
你家的孩子,隔壁王老五在其额头上描几笔,就是王老五的孩子啦?
看书,要会去伪存真!
2018-10-07 07:28 11楼
事实是王叔和自己加入了不少东西,高的原本不见了
⬅ 编书应忠实张仲景原文 老茶馆 《伤寒杂病论》成书不晚于公元206年,仲景执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