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还是仲景原意吗

2018-10-07 17:53 楼主
在网上看到清吴《医宗金鉴》,订正了仲景全书,想法倒是挺好的,就是把仲景思想发扬光大,去伪存真,结果呢?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有个动手的人,动手的人——

桂枝要去皮吗?
(2015-06-18 20:36:54)



标签:



3月27日去新华书店,购得《医宗金鉴》上册。回家来,先捡自己和家人需要的地方看。
近些天,开始从头看。卷一——<桂枝汤方>下有【按】:”桂枝汤方,桂枝下有‘去皮’二字。夫桂枝气味辛甘,全在于皮,若去皮,是枯木矣,如何有解肌发汗之功?宜删此二字。后仿此。”
初读此处,无以为疑。但当自己抓来当归四逆汤服用时,有了疑惑:为什么要有桂枝和肉桂(桂皮)之分呢?很明显,皮者,取其皮之辛温之性,温经散寒,引火归元;那枝者,肯定是取其枝之性。若把枝去了皮,我尝了尝,却如上所说---枯木矣。然为何还要用枝呢?我试着用嘴吹那枝的切面,是透气的!由是,取其枝之性,就是取其透气——通透之性,以通营卫之气。
由是,【方解】“名曰桂枝汤者,君以桂枝也。桂枝辛温,辛能发散,温通卫阳....."是否当改为:”君以桂枝,是取其枝之通透之性,以通营卫之气。
论中有“桂枝为解肌之剂”之说,然此“桂枝”非桂枝,而指桂枝汤也。桂枝通调气道,芍药酸收敛营阴,生姜辛温发散而散寒通阳,炙甘草补中,大枣健脾养血。温覆取微汗乃阴阳通调,正足邪退,病愈之兆。
桂枝汤证:头痛,项强,淅淅恶风,瑟瑟恶寒,发热,自汗出,脉浮缓,阳浮而阴弱——即心之阴脉较肺之阳脉弱,营分之浮较卫分之浮无力而弱。
表虚之证,但汗出,实乃肺胃之气虚,致表虚不固,外邪趁之,正邪相争,正气不足,只能顾的上卫外,而顾不了收敛营阴,便有营阴(汗液,鼻涕等)外泄等诸般表证。是以桂枝通调营卫,芍药收敛营阴,生姜解表通阳,炙甘草大枣补中气而养血。此圣人之妙法也!
今人用桂枝皆不去皮,谓辛温发散温通卫阳,却不敢用仲圣之原方原量,何为?盖圣人之法未明,后人你揣我踱,但凭个人臆想,或传来承去以成错讹......
桂枝当去皮!!!此为初读医书之人,以身试药后之谬论。
愿为不谬!!!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8-10-07 18:11 2楼
这帮御医,就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不动手!
先看看修订后的伤寒论啥样吧!
/////////////////////////
太阳主表,为一身之外藩,总六经而统荣卫。凡外因百病之袭人,必先于表。表气壮,则卫固荣守,邪由何入!经曰:虽有大风苛毒,勿之能害是也。若表气虚,则荣卫之气不能御外,故邪得而乘之。经曰:虚邪不能独伤人,必因身形之虚而后客之也。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当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欲自解者,必当先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也。
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脉皆至,大烦而口噤不能言,其人躁扰者,必欲解也。
若脉和,其人大烦,目重脸,内际黄者,此欲解也。
问曰:脉病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别之?答曰: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数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为和平,虽剧当愈。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问曰:凡病欲知何时得,何时愈?答曰:假令夜半得病者,明日日中愈。日中得病者,夜半愈。何以言之?日中得病,夜半愈者,以阳得阴则解也。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者,以阴得阳则解也。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重出衍文〕。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加附子一枚,余根据桂枝汤法。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见阳明篇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调胃承气汤方 见阳明篇太阳病,
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者,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去黑皮)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桂半两
右五味为散,更于臼中杵之,白饮和方寸匕服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方
芫花(熬)甘遂大戟大枣(擘)十枚
右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沈紧者必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脉沉紧,寒邪入里之脉,欲呕,胃阳格拒之证;有表误下,邪陷在胃,法当从阳明治也。脉沉滑,宿食脉,有表误下,协热入里下利,法当从协热下利治也。脉数滑,积热脉,有表误下邪陷入阴,伤荣下血,法当从下脓血治也。
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甘草(炙)四两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葛根半筋黄芩三两黄连三两甘草(炙)二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汤方
于桂枝汤内去芍药,余根据前法。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根据前法。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加厚朴二两,杏仁五十个,余根据桂枝汤方。
太阳病,下之,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熬黄)一分赤小豆一分
右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服,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跻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大陷胸汤方
大黄(去皮)六两芒硝一升甘遂(另碾)一钱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半夏(洗)半筋栝蒌实(大者)一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三物白散方
桔梗(三分)巴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一分贝母三分
右件二味为末,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方
大黄半筋葶苈子(熬)半升芒硝半升杏仁(去皮、尖,熬黑)半升
右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藏结,死。
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却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者;若水以潠之洗之,益令热被却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
右一味,为散,沸汤和一钱匕服,汤用五合。
/////////////////////////////////////////
注解已经去掉了,就是想看看干条目变成啥样了


最大的特点,连原文的太阳病分类直接取消,直接研究太阳中风!各种猛药——十枣汤也上了!
要知道,太阳病种类很多,仲景分类的目的,就是其治法会偏重不同。最关键的还是分类本身就很无奈,是人为的概论,得病是个混杂的状况,根本就没有那么明显的分界。
不提全貌,一头扎进去,这是治学的态度吗?
更何况,太阳病有很多情况是不需用药的。
这样重组法,早已偏离了原文的基本思路——随病发展而从浅入深、循序渐进。
2018-10-07 19:36 3楼
太阳主表,为一身之外藩,总六经而统荣卫。凡外因百病之袭人,必先于表。表气壮,则卫固荣守,邪由何入!
///////////////////////////////////////
人和环境,有几个接触面!任何接触面,都可以是邪气的进入点。
"必先于表",这种论断,仲景可没说过!
比如,“喝了一碗毒蘑菇汤”,这邪从何入?
“太阳主表”,但什么时候“总六经而统荣卫”了?
这些御医,是不是真的傻子一群?
能出此书,他们怎么给帝王将相的健康保驾护航?
哎!
清室后来连个皇帝都选不出来(抱养了几次),这些御医功劳大大的。
如果平常百姓缺衣少食,一伤寒就是重病,还可以理解。
你皇室成员,何时缺衣少食了?
2018-10-08 13:33 4楼
有没有这种可能: 汉满不共戴天,所以这些御医,撰写医书时,是有别的目的?
出工不出力?耗、耗、耗!
2018-10-08 18:23 5楼
买来的肉桂已去皮?
2018-10-09 13:01 6楼
肉桂与桂皮的区别有哪些 教你辨别
功效与作用 / 2017-03-01 09:43:00 / guowentao123 www.pingguolv.com / 我要评论

我们都知道做菜要想做得好,很多的调料我们是离不开的,调料对于现在的美食来说是越来越重要了,我们在生活中在做菜的时候经常是会用到肉桂和桂皮,对于这俩种材料很多人都是分不清楚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有什么区别吧。 [转载需保留出处 - 苹果绿养生网] 肉桂与桂皮的区别有哪些 教你辨别:https://www.pingguolv.com/zy/gongxiao/83638.html
/////有的说还有啥粗皮,肉桂一般就是指桂皮,

其实,治病时,桂枝去皮不去皮,做个对照实验不就结束了吗?
御医不是条件更好吗?

连这个都不动手,仅仅看书,那书要错了呢?
2018-10-09 13:05 7楼
仲景自序中说,宗族200号人,10年死去120多人,平均每月有死人啊!
用对药,用错药,这都是可以对比到的!
医学本身就是实践,光靠书(还是各种误传的书),必然走上了邪路!
2018-10-09 13:23 8楼
拿宗族试药?
2018-10-10 10:25 9楼
Firebird 说:
拿宗族试药?
你认为呢?
2018-10-10 20:28 10楼
有人认为太守用死刑犯试药
2018-10-11 12:08 11楼
Firebird 说:
有人认为太守用死刑犯试药
你以为呢?
⬅ 少看现代人的医案,多研究古人的 老茶馆 人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