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渊治疗单纯苍耳辛夷花吗

2018-11-08 17:34 楼主
鼻病一大难题,经常有各种广告宣传,各种秘方忽悠,各种外用药等等,都宣称特效,药到病除。其实治疗不是那么容易的。

经常有人上当受骗买了产品,用了不效。那么鼻病真的好治吗?其实不然。
看我细解从古到今中医如何治疗鼻病。

鼻病最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有论述。如: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蔑瞑目。故得之气厥也。

这条奠定了从胆热论治鼻渊,临床常见口苦心烦鼻塞涕黄,舌红,苔黄腻等见证。常用龙胆泻肝加减,鼻塞不通可以加辛夷花白芷等,热邪较重可以再加鱼腥草蒲公英等清热,解毒。水湿明显可加重泽泻车前子等,或者再加土茯苓冬瓜子等,加强清热祛湿力量。头疼加夏枯草菊花桑叶之类,平肝熄风止痛。

当然经方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皆可以随证加减。
如刘渡舟一则医案可以说明;

钟某,男,21岁。患慢性鼻窦炎5年,每因外感而诱发,发则头痛,流涕黄浊而腥臭。此次发病已2周,饮食及二便皆正常,但恶风寒。舌质淡苔白,脉弦。《素问·气厥篇》说:“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恶风寒者,营卫不和之故。
柴胡12克、黄芩9克、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半夏9克、党参6克、大枣5枚、炙甘草6克。
服三剂药后复诊,诉说服药后覆被须臾,即周身微有汗出,每次服药都如此,三剂服尽,则头痛、浊涕霍然大减。5年来服各种中西药都没有这样好的效果。因于上方内加黄连3克续服三剂而愈。



肺开窍于鼻也是《内经》记载提出的理论,根据这条信息,我们中医临床常从肺治。比如风寒宣肺散寒杏苏散,重症小青龙等可以选用。

风热类型用宣肺清热疏风的桑菊饮麻杏甘石等可用。风湿者宣肺祛风湿等麻黄杏仁薏米甘草随证加减自然可以取得良效。肺阴不足养阴通窍等皆可推广而用。

《内经》尚有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可见治疗鼻病也可以从心论治,常见鼻息肉属于痰浊则化痰,瘀血必须活血,化瘀。而心主血脉治心活血化瘀也是一法。
如赵绍琴老一则医案可以提现这一原则:
鼻息内肉
王某某,女,67岁

【初诊】

患鼻息肉10余年,两侧鼻孔皆有,初起较细小,近年来渐次长粗复长,现已长出鼻孔。左侧息肉略长于鼻孔边缘,右侧息肉长出鼻孔约0.5cm,粗如箸头,色暗红,触之不痛,时有黄水从鼻孔流出。多年来,不能用鼻呼吸。因其暴露于外,患者自觉寒碜,不愿外出与人见。今由女儿陪同前来求治。诊脉弦滑且数,舌红苔黄根厚,心烦梦多。热郁日久,络脉不通,清窍为之壅塞,先用清宣,以观其效。

辛荑花10克(后下),苍耳子10克(后下),白芷6克(后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黄芩10克,大黄1克,小蓟10克,水红花子10克,茅芦根各10克,大青叶10克,沙参10克 七付

【二诊】

上方七付后,自觉心烦减轻,鼻部尚无变化,夜寐梦多,大便仍偏干燥,舌红且干,脉象弦滑且数,病已延久,热郁较深,仍用清宣郁热方法。

辛荑花10克(后下),苍耳子10克(后下),白芷6克(后下),防风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大黄2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焦三仙各10克,茅芦根各10克,沙参10克,麦门冬10克,七付。

【三诊】

上方续服三周,鼻中黄水减步,触之鼻痔略软。脉仍弦滑,舌红苔黄,大便略干,仍用清化方法。

辛荑花10克(后下),苍耳子10克(后下),防风6克,白芷克(后下),黄芩10克。川楝子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大黄3克,十四付

【四诊】

湿热久郁,深入血分,久而成瘀,化生有形,占居清窍,非旦夕可以成功。继用清宣化瘀方法。

辛荑花10克(后下),苍耳子10克(后下),白芷6克(后下),黄芩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生地榆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黄2克,十四付

【五诊】

患者服上方后自觉疗效明显,息肉有回缩之迹象,遂按方坚持服用1年零6个月。现左侧息肉已完全消失,左鼻孔通畅,可自由呼吸。右侧息肉已缩入右鼻孔内,时有黄水流出。诊脉弦滑,仍带数意,舌红且干,仍用前法加减。

辛荑花10克(后下),苍耳子10克(后下),白芷6克(后下),防风6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茜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十四付。

【按】:鼻息肉生长10余年,已长出鼻孔之外数分,按一般常识推测,若不用手术摘除,仅靠内服中药恐陷难以消除。然而,事实证明,中医辨证论治能够解决疑难问题,成功的关键是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鼻为肺之外窍,为清气出入之通道,鼻息肉乃有形之赘生物,浊邪之结聚所成。必是肺热壅塞日久,深入血分,络脉阻滞。故此病不独属肺,而且涉及血分,为血分瘀阻之病。赵师治疗此病,治则十分明确,一是治肺,宣通肺气,二是治心,凉血化瘀。治肺用辛荑花、苍耳子、白芷等辛香通气之品,既能宣肺开郁结,通清窍,又能辛香引入络中,透邪外出。治心用丹参、茜草、赤芍、生地榆等凉血化瘀。古人云:“鼻塞治心”,心主血脉,今治在血分,即治心也。除此二者为主治疗外,还兼用了疏调三焦之品,如焦三仙、水红花子、大黄等,以三焦少阳,上连于肺,下通于肾,为气机之通道。古云:九窍不通,肠胃之所生也,慨指此言。此外,川楝子、黄芩泄肝肺之热,茅芦根清肺胃之热渺参、麦门冬养阴清肺,各适时用之,体现了中医定法之中又灵活多变的特点。总之,赵师此案为临床治疗鼻部疑难病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经验,值得我们细心揣摩。
《脾胃论》里有一句话叫“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脾作为后天之本,是主运化水湿的,主升清阳。水谷所化生的精微之气被脾升举至上焦,滋养心肺,并由肺布达九窍、四肢以及皮肤,清阳之气出于头面官窍,九窍就会通利。反之,当脾虚失健,导致清阳不升,湿浊不化时,就有可能九窍不通。

根据李东垣提示,鼻病也可从脾胃论治。如经常感冒流涕,卫气不固,玉屏风散典型从脾胃论治,属于培土生金之典范。

肾主五液,阳气不足水饮四布,当以温阳化气利水。《医法圆通》肾络通于肺,肾阳衰而阴寒内生,不能收束津液,而清涕亦出。其人定无外感足征,多困倦无神,或忿嚏不休,或畏寒,或两脚冷,法宜扶阳,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姜桂汤、阳旦汤之类。若久病之人,忽然清涕不止,又见壮热,汗,气喘唇青,脉劲浮空,乃亡阳欲脱之候,争宜回阳。

肾阴虚痰湿肺气不利,可用黄元御桔梗元参汤,元参补肾滋阴清热,桔梗宣肺利窍,杏仁宣肺降气,二陈汤和胃化痰。

下边选用干祖望国医大师从肾论治一则医案以示例说明。
王某,男,62岁, 1998年4月14日初诊。近年来常作狂嚏,清涕奇多,遇风冷则诸症倍增。检查:鼻黏膜色淡,两下鼻甲肿胀。舌质胖嫩,舌苔薄白,脉弱。辨证论治:花甲之年,虚寒之体;脾肾不足,土不制水。取缩泉法。
处方:益智仁10g,乌药10g,山药10g,肉桂(后下)3g,太子参10g,诃子10g,乌梅10g,覆盆子10g,甘草3g。
二诊1998年4月21日:服药7剂,涕量明显减少。检查:鼻甲肿胀已减轻。舌质略胖,舌苔薄白,脉细弱。辨证论治:坤土得充,五液乃治。原方稍事增损。
处方:益智仁10g,乌药10g,太子参10g,山药10g,诃子10g,覆盆子10g,茯苓10g,甘草3g。7剂。
[按语]缩泉丸见于《魏氏家藏方》,原用于治疗“下元虚冷,小便频数或白浊、遗尿”。方中以益智仁温补脾肾、固精涩尿为君药。《医学启源》曾谓益智仁能“治人多唾”,干老取来用于敛涕,有“楚才晋用”之意;乌药行气散寒,山药、太子参健脾补肾,均有益助肾气温煦以化寒水之功;另用肉桂、诃子、覆盆子旨在加强益火温阳、收涩敛涕作用。
缩泉丸治疗过敏性鼻炎乃变法而非常法。脾肾不足,宜先取补中益气汤、金匮肾气丸类,唯遇正治不效时,须另辟蹊径。干老认为,使用本方的辨证要点,除了具备常见脾肾不足证候外,关键点在鼻涕的“质”须较稀,“量”必甚多。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默运于心 老茶馆 享受人生是浪费资源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