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不断的密码是什么

2018-11-10 17:37 楼主
《开讲啦》樊志民教授:中华五千年文明不断的密码是什么?(11月10日)
http://tv.cctv.com/2018/11/09/ARTIZcDMM2OSrtNP7r7j9PbI181109.shtml

“如果把自己比作一种农作物,我宁愿是小麦,它经历了春夏秋冬,温凉寒暑,把天地精华吸收进去了。如果是其他秋粮,只长两季而有一个季节没有过,肯定是我的遗憾。”这句浪漫的话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农村部传统农业遗产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馆长,樊志民教授。《开讲啦》特别策划“文明密码”系列节目,本期的嘉宾樊志民教授,他笑称自己是“两栖”的——在农业学家里,他是历史学得最好的;在历史学家里,他又是农学知识最丰富的。他将两者的结合,在解读中华文明密码时就有了更独到的视角。
河流走向为何会成为解码五千年文明不断的关键?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中华文明是唯一一个得到延续、没有中断的文明,樊志民认为,这是由于中国的农业没有出现颠覆性的错误,五千年的文明才得以传承,而这正是我们的“文化自信”所在。文明的延续得益于三个方面:独具的自然禀赋、智慧的生存理念和强大的完善能力。
樊志民教授说,他在比对四大文明古国地图后发现,其他国家的河流基本都是南北向的,唯独中华大地的河流基本为东西向,这一点对中国强盛农业的形成大有影响。南北向的河流是垂直于纬度的,随着纬度的变化,在一条河的上中下游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农业类型。在历史的早期,不同的农业类型放在一个流域内往往会造成冲突和矛盾,最后导致玉石俱焚、文明毁灭。而在中国,东西向的河流是平行于纬度的,在这片流域中,它的上中下游是同一种农业类型,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基本农区:山东、山西、甘肃、河南均是小麦地带,而上海到四川则是大米地带。因此,中华文明不会因为一场灾疫而毁灭。若是北方歉收,南方肯定丰收,反之亦然。而且东西走向河流的农业区,耐受冲击的能力也极高,凡是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基本都在当时完成了它的农业化进程,最后成了汉族共同体里的一员。这样,让中华文明得到不断延续和发展。
饮食背后的文明密码 羊肉泡馍吃的是种文化
“中国人对天是尊敬的,中国人对地是依赖的,我们有一个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樊教授说,他认为因地制宜是形成农业文明与饮食文化差异的关键之处。一位来自乌克兰的青年代表说自己是个“吃货”,喜欢通过自己的胃来了解中国的文化,樊志民热情地邀请她去吃陕西的羊肉泡馍,因为这个食物正是文化交接地带的特殊产物,它在一个神奇的纬度上将少数民族的面食和游牧民族的肉食完美结合。因地制宜是中国人在农业文明进程中处理天、地、人关系中非常智慧的生存理念,不仅塑造着中国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形成,更是创造出塑造着中华民族独具的性格。

一位现场观众提出一个“挑衅性”的问题“就算我去了中国农业博物馆也不会记住什么,不知道记住五谷有什么意义?”听了这个问题,樊教授开玩笑说,可以让他从今天中午到明天早上都不吃饭,看他说五谷还有没有意义。“年轻人可以不知农,不事农,但绝不能轻农。”



农业文明的智慧构建过去也造福现在

一位纳西族青年代表在现场唱了一段奶奶教的家乡小调,还有一位青年建筑师分享了她在乡村因地制宜改良古老夯土技术盖土房子的案例,引发了现场关于传承的讨论。樊教授说:“乡村振兴遇到的问题是不缺资金,不缺技术,最需要担心的是历史文化元素的消失。”奶奶之所以教给你她学到的小调,那因为小调中有着她所在意的民族文化密码;在一些少数民族的寨子里边,当地人手握着长期流传下来的生存智慧,他们能够搭建出墙倒而屋不塌的房屋结构,从构造到材料,皆与天时地利人和密不可分。

中华文明是原生文明,若现代化的冲击使这种原生文明的民族特色消失,文化载体也就随之消失。若没有传承,一个民族的文化极有可能在几十年或上百年后就不见了,那将会是中国人的一种遗憾。

“现代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延续,现代的中国思想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这就叫血脉。” 在演讲的最后,樊教授这样对大家说道。人类要发展,但是不能改变自己的基因、割断自己的血脉。传统农业文明的智慧,在今天中国现代化道路中依旧具有独特的价值。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8-11-11 13:50 2楼
印度也有类似情况
2018-11-11 21:20 3楼
中国是否存在真正的汉族人?他们应该长什么样子?现在住在哪里?现在的汉族人,除了拥有血统外,还有什么“根基”?
最近,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中国实际上并不存在纯种的汉族人,甚至连汉族的概念,在DNA检测下都已经不复存在。
摘自网络
2018-11-12 08:42 4楼
民族之魂是信仰。不是物质层面的。中华民族共同信仰是龙凤文化
⬅ 生死游戏 老茶馆 台湾人真会做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