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 二

2019-04-14 20:44 楼主
相对于某一指标,比如温度,如果某些运动促使其降低,那么用另一些形式的运动促使其升高,反之亦然,总之保证这一指标的稳定。稳定,本来是一个数值,一个指标,由此变成了两种方向相反的运动斗争的结果,变成动态平衡问题,于是事物一分为二,对立而统一,这就古人是所谓的"阴阳",动态平衡即阴阳平衡。当然阴阳理论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这种动态平衡式阴阳只是阴阳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中医中的阴阳主要指动态平衡。
阴阳具有相对性,比如热相对于冷才为热,冷相对于热才为冷。相对性的另一个表现是:阴阳总是相对某一指标而言的,相对于不同指标可以形成不同的阴阳,所以阴阳这一概念具有高度概括性,普适性。
任何指示某种事物的量的多少,或程度高低的数据,都可以成为指标,比如温度,湿度,高度,速度,浓度,电压,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种种数据,指数,一些恒定不变的系数,比如比重,比热,就不能成为指标,不能以阴阳论之。阴阳是用来讨论运动中的事物的,比如一个建筑物的高度,几乎是恒定不变的,就不必要以阴阳论之。
指标,是某种事物在数量或程度上的体现,是事物积累形成的。比如温度是热能积累形成的,电压是电量积累形成的,所以,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动直接影响指标的变动。古人将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统称为气的流动,并且根据气的流动方向可划分出阴阳,比如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说明有热能流向这个物体,古人就说这个物体阳气增加了。
事物大多不会孤立地存在于世界,或多或少总与周围事物发生联系,建立多种关系。相对于某一指标而言,这许多种关系总体可分为三类:一,直接促使指标升高或降低,二,对指标毫无影响,三,间接影响指标的变化。比如一辆运行于轨道上的列车,可能受到日晒雨淋,受到轨道磨擦,可能经常与站台联络,在这些所有关系中,相对于速度这一指标而言,列车动力系统直接促使列车速度增加;轨道磨擦,风,刹车等行为直接导致速度下降,这两种因素针对速度这同一指标被统一在一个范筹,但一增一减,方向相反,相互矛盾,相互对立,对立而统一,这就是一对阴阳。相互矛盾,相互对立就是相克,阴阳的最基本关系就是相克关系。有些因素看似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却间接地发生联系,比如电力供应,通过电能与动能的转化,支持着动力系统的运行,电力供应与提速能力之间存在"生"的关系,可见"生"从属于"克"。其它因素或行为如日晒,通信与速度无关,不属于这一对阴阳,可见阴阳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也是一种研究方法。
相克的双方指的是双方的能力,比如上例中促使火车提速的能力和减速的能力。而速度的变化,是相克双方能力的体现,角力的结果。能力有大小和方向,相克的双方总是方向相反,大多同时出现。能力越大"气"越大,"气"为标,能力为本。
那么"气"的大小是否仅与能力有关呢?请看下例:我们用炉子给一块铁加热,围绕铁的温度这一指标形成一对阴阳,存在两种能力:其一向铁块供应热能,主要是炉子的供热能力,其二是铁块的失热能力,这跟环境温度,空气流动,铁的幅射能力有关,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经过一段时间,当铁块的温度稳定在某一数值比如70摄氏度时,此时铁块吸收热量速度等于使去的热量的速度。然后增加一个炉子,其它条件不变,也就是说供热能力增加一倍而失热能力不变,那么供热大于失热,热量处于累积状态中,温度会持续上升直至无限高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分析发现,炉子是有相对恒定的炉温的,炉子对铁块加热,铁块温度上升,铁块与炉子的温差会逐渐缩小甚至为零,温差的逐渐缩小导致传热的速度逐渐减慢,另一方面铁块温度上升,其无论向外传导,对流还是幅射热量的速度都将遂渐提高,传热和失热的速度即功率一升一降,终将达到平衡,此时作为指标的温度也将稳定下来,比如稳定在一百摄氏度,那么一百度就是两种能力的平衡点。
由以上讨论可得出一个结论:当事物的某一指标发生变化,随着指标的升高或降低,其发展难度将越来越大,速度将越来越慢,这就是古人所谓:高者抑之,下者扶之,化者应之。发展的速度终将为零,指标的大小将稳定在某一数值,数值的大小反映的是相克双方能力的大小。当事物的某一指标越高,其向低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及可能性将愈大,反之亦然,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阴极阳生,阳极阴生,物极必反。以上结论可以说是所有事物都普遍遵守的一条客观规律,在小范围可能会存在偏差,但是在大范围内无疑是正确的。证明的方法很简单:至少到现在为止,世界上尚未发现无限发展的事物。
所以说:气的大小不仅仅与能力有关,还与指标的大小有关。 也许有人会说,指标也应祘能力的一个因素,能力随指标变化。其实这种说法只是文字之争,说的都是一个道理:指标是决定"气"流大小,方向的重要因素。五运的"运"这一概念指的就是能力,"运"只包括物质性质,材质,结构,运行方式这些相对固定的因素,而不包括指标这一变量。在中医中"运"与"气"与指标是对等关系,而不是相互包容的关系。为讨论方便,下文所谈之"能力",不包含指标这一因素,内含与"运"同。
阴极阳生,物极必反这一法则被充分运用到各种系统控制中,只要能力大小确定下来并正常发挥,指标最终会相对稳定在一个平衡点,这是一种自然平衡机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平衡大多依赖于这一机制;又比如一个国家采用市场经济管理方式:当某商品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产量自然减小,反之亦然;应该说计划经济也承认物极必反这一法则的,只是人为地设定平衡点,可能有失准确。当然,自然平衡机制在生命系统的平衡控制方面,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占有重要地位。
就象一台设备:由物质,结构组成零件,组成系统,组成整体,生命体也是由物质形成组织,形成结构,进一步形成器官,完成一定的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对一些指标形成固定的影响,即形成"运"。这些物质,组织,结构,器官是工作的依凭,是"硬件",所谓的"元气"指的就是"硬件"的工作能力。DNA如同设计图纸,包含"硬件"全部信息,负责复制,遗传。
有消耗就有补充,有合成就有分解,有上升就有下降,有阳就有阴。人体这一系统,经过漫长的进化磨合过程,各种功能从性质到大小都已配套,互补,找到了各自的“平衡点",古人谓之五运平衡:五运是相对两个指标建立的,即两种阴阳,本是四运,因增加化运而成五运。各运有大小方向,失量合为零。与五运生克相关发展出的八卦图或称太极图呈圆形,圆心由两种阴阳的平衡点确定,所谓的各种平衡,最终表现为圆心即两个平衡点的稳定。每个人的平衡点可能存在差异,比如有些人天生脾胃虚弱,即土运较弱,表现为消瘦。
关于五运六气,八卦图,是可以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的,后文将详细讨论。
那么,当各种"硬件"齐备,"硬件"在工作中采用自然平衡机制调控,是否就万事大吉了呢?是否就再无改进,再无进化的空间了呢?
请看以下两个例子:一,某年草原上出现旱情,草势很差,羊群的繁殖能力不变,依旧生产与往年相同数量的小羊,这必然导致食物的短缺,导致许多小羊无法生存,羊的总数减少,即狼的食物减少,导致狼的数量减少。狼数减少,导致下一年有更多的小羊可以存活,又可以促进狼的一数量的增加,几年之后,草、羊、狼的总数又回复到原来的水平。二,某年大旱,草势很差,有经验的牧民根据草的长势可以估祘出今年能养活的羊的数量,于是对羊进行计划生育,控制出生率。第一例是利用物极必反这一法则在系统内实现自然控制,实现生态平衡;第二例是利用提前得到的消息,对系统进行的精细控制。第一例是利用事物发展变动产生的影响自然波及到下一事物引发平衡,第二例是对变化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预判,当其影响尚未波及,尚未产生后果时已采取措施进行应对或预防,其效果更直接,更具体。第一例中,羊群和狼群的死亡都是一种浪费,是系统的一种损失,其后果较严重且平衡时间较长,不利于系统的平稳和持续,第二例将变化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显然第一例相对粗放而第二例更精细,更先进。需要强调的是:第二例精细控制法也是建立在物极必反这一法则之上的,是对法则的主动利用。
总结精细管理,一,及时准确地获得灾害(即变动)的消息,二,及时作出正确的指令,三,快速传递消息和指令。即上传下达各种消息和指令,消息和指令都是信息,所以其最大特点是信息,是一种"信息化管理"方式。
在第一例中,生态系统中所进行的自然控制,是在无意识参与下所进行纯自然调控;而信息化管理,需要对信息进行采集,分析,研判,似乎需要在意识的主导下才能进行,生命体内部控制属于无意识控制,能否进化出这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呢?
信息化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信息准确的采集,在人体中,即某一指标的变化量,即指标离开平衡点的距离,所以要确定变化量,先要确定平衡点。前文讨论过,当方向相反即相克的两种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作用,会使某指标达到恒定,此时指标数值即平衡点。如火炉上的一块铁,温度最终恒定在某数值。这似乎需要较長时间,才能稳定在平衡点,以下举一个更直观的例子,用以演示相克双方如何快速确定平衡点,获得信息,并传递信息:在一个水平桌面上间隔一段距离固定两块木板,木板上各自连接一根弹簧,弹簧型号,长度可以不同,代表能力不同,连接两根弹簧,使之同处于拉伸状态,或同处于压缩状态,总之力的方向不同,处于“相克"状态,在两弹簧的相接处联接一小球以显示平衡点。假设两弹簧都处于压缩状态,且小球静止,即平衡状态,现有一外力促使小球位置左移,则左边弹簧弹力加大,右边弹簧弹力减小,合力促使小球右移,若外力促使小球右移,则合力促使小球左移,总之趋使小球回到平衡点。小球偏离平衡点的距离就是一种信息,显示外力的大小。
现建立一个模型,有两个水池甲和乙,甲水池池边上缘有很多小水管与周围环境相通,周围环境总处于涌水状态,只是水大水小的问题,且周围环境略高于池面,所以周围环境总是向池中输水导致池中水面升高。在水池池壁A点处接出一个大水管出水,所以甲水池水面总是趋向于A点,所以A高度就是甲水池的平衡点。从A点接出的大水管通向乙水池的池边上缘,因A点高于乙水池上缘,所以向乙水池输水,导致乙池水面升高,在乙水池池壁上有一高度B高度,沿B高度有许多小水管接出,连通周围环境,因周围环境低于B高度,小水管总体处于向外输水状态。所以B高度为乙水池的平衡点。现假设A水池处在一个运动的环境中,用于监控周围环境运动量的大小,运动总会引起某些指标的变动,且运动量大,指标变动大,假设运动量大,产生的水量也大,那么水量就成为了一种信息,A水池就成为了一个监控点。而B水池根据流入水量的大小知道了运动量的大小,就知道了消耗物质的多少,B水池处于消化吸收的环境中,其通向周围环境的小水管输水量的大小,成为一种指令性信息,指令消化吸收工作量的大小。
以上模型中,水池相当于穴位,大水管相当于经脉,小水管相当于络脉,水相当于经气,利用水往低处流这一特性,自然而然地实现了信息传递。
意识参与下的信息化管理,情况相对复杂,比如国家遭受旱灾一例,意识可以对信息进行分析研判,下传的信息,即下达的命令可能更复杂,比如发救济粮,比如兴修水利,比如移民。兴修水利,移民是对系统结构方面的改造,在生命系统中,这一任务交给了变异,遗传来完成,经络不具备此项功能与任务,经络也没有分析研究功能,经气中主要包含两种信息:气的种类和大小,种类包括营气与卫气两种,而大小意味着工作量,所以经络最主要作用还是为了保持稳定,每一个穴位以其自身的稳定,保证附近区域的稳定,进而保证整体的稳定,经气在固定的模式中被接收,识别,执行。所以穴位不仅是监测点,而且是控制点。
稳定是高级系统的一个特点,高级系统的另一个特点是统一。统一才能发挥出一个系统最大的优势。
统一的系统,具有一个且只有一个指挥调度中心,系统中所有行动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统一性体现为调度中心的控制能力,还体现为系统内部的相关性,即协调、配合的能力。相关性越高,统一性越强。在以意识为主导的系统中,该中心表现为个人或团体的意志以及附属机构,在一个非意识为主导的系统中,该中心表现为一种机制。
以地球生态系统为例,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以太阳的运行(即昼夜,四季)为准绳,太阳不但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能量,提供趋动力,而且提供标准:四季或昼夜呈规律的循环形式递进,不论是四季还是昼夜,变化都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正是基于这种稳定,才能发展出各种平衡达到整个生态平衡。试想如果四季毫无规律,一棵植物,今天才发芽,明天就遭遇暴雪,后天又开始大旱,令植物无所适从,左右为难,地球上可能只有最顽强但最低等的生命可以存活。也许有人会说,那么太阳永远恒定于一点,提供最稳定的能量,是否有利于生命的发展呢?试想太阳恒定一点,日久天长,各处的温度趋于恒定,没了差异便没阴阳,没有变化的因素,水分在空中达到饱和而不下落,地上河流为之干枯,一切形式的运动都随之停止,这就是"否"卦描述的世界,毫无生机。(但"否"卦存蓄了最大的势能,各项指标都达到了最大值,蕴含着最大的变化趋势,一但有变动因素,可以引发最大规模的运动量,而古人崇尚运动,所以否卦之后是泰卦。)所以变化是必需的,可以是随时间的变化,也可以是随空间的变化。地球上物质性质相对是不变的,这样才可以形成各种零件,机械,或组织,结构,完成固定形式的运动,达到稳定的效果,又需要太阳规律性的运动变化来启发带动这些零件,机械,所以古人认为天父地母,上下感召,以地道之恒常,配合天道规律性变化,相摩相荡,最终创造出了生命。
天气不但创造出了生命,而且趋动着生命乃至生态系统的运行和进化,这是一个中心,无形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古人将天气的运行机制概括为八卦,生态系统是一个非意识主导系统,其控制中心就是八卦机制。
中医认为,在人体中也有一个八卦机制,从总体控制着人体系统的运行,后文将详细分析八卦机制,在此简单论述一下。人体八卦机制呈视一个整体的圆,圆根据气流方向被等分为八份,故名八卦图。所有穴位作为点,分布在圆周上,穴位之间由经脉,即圆弧相连,经气在穴位间传递,进出。根据进出流向划分阴气和阳气,阴气和阳气呈现规律的六个流向,在圆周上划分出六段圆弧,故名六气。
太阳运行形成的八卦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其弧线代表不同的时间段。人体八卦机制是随空间变化而变化,其弧线代表不同的器官或组织。
太阳运行造成的八卦机制,是实际能量变化的体现,而经气的本质是信息,其被识别,翻译,执行,具有等同效力。太阳造成的八卦机制独立运行,不受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其恒定的运行来保证生态系统的恒定运行,而人体八卦机制时时刻刻与体内各组织器官保持联系,采集信息又反馈信息,双方密切互动,相互影响。
经气可分为营气和卫气,营卫二气可以互化具有统一性,按其出入又可分为阴气和阳气,在不同部位又可体现为五脏之气,六腑之气,一气可化分为多气,多气又可统一为一气,所以经气带有高度的综合性,看似信息量很少,其实寓繁于简,一切都包含其中。八卦机制涵盖全身,全身每一个组织都可以在八卦的圆周上找到对应的管理点,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但某些器官因工作性质相关,分工相近,工作量相当,其中又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比如脾与胃相应,肝与胆相应,心与小肠相应。这好比一个囯家既要求统一,根据工作性质又分为工业,农业,国防等部门,即有统一性,又具灵活性。
八卦机制与实际生命活动相互影响,高度联系,高度互动,但二者之间应该还是存在着层次,地位的区分的,就好象一个国家的决策层与下级单位之间高度互动,但决策层有自己的统筹规划,有先后,轻重的安排,当国家遭遇异常时,比如遭遇战争时,有权力和能力将国家转入战争模式。所以八卦机制溶入实际生命活动中,又高于实际生命活动,而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传递交换中心。
当然,在生命系统中,还存在其他形式的调节机制,比如激素调节,神经调节,这些形式的调节只是根据需要对某一类或某一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并不具备整体性和全面性,这些调节所带来的影响需要在八卦机制中被消化,实现再平衡,所以八卦机制才是生命体中最基础,最全面的控制机制。一个生命体中有难以计数的指标需要平衡,八卦机制不可能面面俱到,他负责的是最基础的平衡,大环境的平衡,以最基础的平衡保障各种小平衡,就象太阳形成的八卦系统,通过天气,气候的稳定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
八卦机制,通过保证圆周上每一个点(穴位)的稳定,进而保障了圆心的稳定,即整体的稳定,八卦机制将整个生命体的活动归纳为一个圆形轨道,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这样一种机制,既具稳定性,又具统一性,具备众多优点,为系统的生存争取了最大的生存空间。
一个陀螺在高速旋转过程中,各方向角动量平恒,其具备一定抗干扰的能力:当其受到外力触碰时,自身会做一定的调整,寻求再平恒。对于陀螺的运行可以建立一个数学模型进行模拟。人体系统的运行,类似于陀螺运行,也可以建立一个相似的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八卦不是什么神秘的理论,他就是对这个数学模型的描述和讨论,是这个数学模型一定程度上的体现,通过对模型的研究,会发现八卦机制的许多奇妙性质,可以轻松理解许多经典的中医理论。
经气,从本质上说,属于信息,有一个被识别,翻译,执行的过程,需要物质和能量的支撑,才能产生实际效果。以人体为例,人体中几乎所有营养物质以及能源物资都是通过血液输送到目的地,而绝大部分代谢废物都是通过血液运出,循环系统是人体交通中心,但血液只管物资运输,并不管物资的分配。分配属于"气"的管理范围,"气"管理着物质在哪"下车",气与血工作关系密切,所以统称气血。科学研究发现,古人所绘经脉总是与大的血管并行,以至于很多人甚至认为经脉就是血管。经脉与血脉就像大型机械中,控制线路与能源线路(电路,油路,气路)之间的关系:如影随行,并行不悖。
气血相互配合,完成共同的工作,那么二者之间一定存在互动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统帅着血,血作为基础也影响着气,二者相辅相成。
多年以来,中西医互不认可,相互贬低,相互排异,一山不容二虎,总认为面对同一个研究对象,怎么会产生两种互不包容的理论?其实既使面对同一个对象,也可以有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西医侧重于具体研究,从物质,到结构,到运行方式,具体研究每一项生命活动;中医侧重于整体研究,系统研究各项生命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好象面对一台设备,有人研究它的零配件,物质,结构到运行,有人从总体研究其各部分之间的配合协作。西医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中医建立在思辩基础之上。中西医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相反,相互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系统论 一 老茶馆 中西医之争的是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