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部位施治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2019-04-15 11:30 楼主
临近部位施治法,是我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诸多外治方法之大成,这种方法充分运用人体阴阳平衡理论,在病患临近部位施治,通过手指在肌肤上面的触诊,找出阴阳失衡点(也称为治疗点),然后,用手指在失衡点上反复揉按,当肌肤受到外力刺激之后,人体调整机制立即做出反应,促进气血循环的速度,在循环消过程中促使经络畅通,消除瘀滞,清除废物,临近部位两侧组织的阴阳,逐渐趋于平衡,恢复其生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人体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阴阳平衡则人健康、有神;阴阳失衡则人衰老。临近部位施治法应用的阴阳,不是人体的局部,而是人体的全方位。如,上肢左与右、下肢左与右、胸腔左与右、胸腔上与下、面部左与右、脊椎上与下,等等。这种方法运用到临床,不在单纯考虑到经络归经,脏腑归经那么复杂,只要在肌肤上面找到患病阴阳失衡点即可施治,所以,形成的这种方法,是当今的上乘之法,不仅临床治疗范围广泛,而且有很好的疗效。

经络、经筋医理是中医学当中的基本理论,读懂“临近部位施治法”之前,首先要简单了解有关经络和经筋的功能。

《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经"的原意是"纵丝",有路径的意思,简单说就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路径,存在于机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的原意是"网络",简单说就是主路分出的辅路,存在于机体的表面,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络内联五脏六腑,外布五官七窍、四肢百骸,沟通表里、上下、内外,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成为脏腑提供气血的主要通路。

经筋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经筋具有联络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

明.张介宾提出:"十二经脉之外而复有经筋者,何也?盖经脉营行表里,故出入脏腑,以次相传;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虽经筋所盛之处,则唯四肢溪谷之间为最,以筋会于节也。筋属木,其华在爪,故十二经筋皆起于四肢指爪之间,而后盛于辅骨,结于肘腕,系于关节,联于肌肉,上于颈项,终于头面,此人身经筋之大略也。"

经络和经筋是人体运行的两大网络体系,通过传输和调整气血,维持各项生理活动,当外邪入侵或脏腑功能失调,可在经络、经筋运行通路上产生瘀滞,在肌肤表面的高低、软硬等不同形态上凸显出来,出现一系列病理上的反应,以此告知人体开始患病了。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中医讲究阴阳,经络也应如此。运用临近部位施治法于临床,遵循了阴阳理论,通过触诊方法,在肌肤上找出高低、软硬等不同形态的部位,然后,在不同形态上确诊失衡点,也就是治疗点,待失衡点确诊后,运用手指在失衡点上揉按。揉按肌肤过程中,肌肤下面的经络和经筋,也同时受到外力不同程度的刺激,瞬时间内增加血液的容量,加快气血运行的速度,满足脏腑对气血的需求,提高脏腑的生理功能,达到祛除疾病的作用。下面通过几个不同病例,进一步说明临近部位施治法的奇特作用。

一位男士,左脚不慎踏进一个草坑,将左外脚踝崴伤,崴伤后双脚走路非常困难,没有办法正常走路,只能单腿蹦着来我处就诊。

脚踝崴伤病在脚踝,因经络之间的传导作用,崴伤后出现的病因,不一定在踝部,一定要伤及到小腿,或者在左小腿,或者在右小腿,腿部的检查是关键的一环。

开始先在崴伤及崴伤的上下部位检查,并没有发现失衡点,说明伤痛病因没在脚踝部,及脚踝的上下部位,那么,脚踝的临近部位在哪?脚部的气血是由下肢传递过来的,崴伤的部位没有发现失衡点,只有考虑到脚部上端的小腿,应在小腿上查找治疗点,小腿应是脚踝崴伤的真实病因。

我根据上述这个思路,用双手在他两下肢小腿的肌肤上,从上至下反复的检查,经检查发现,右腿胫骨外侧肌肤与左侧胫骨外侧肌相比较硬,右侧胫骨外侧肌肤的硬点是失衡点,这个失衡点就是治疗崴伤的治疗点。崴伤病因确定后,用手指在治疗点上轻轻揉按,待外侧肌肤硬点稍有柔软时,让他自己下床活动一下,脚踝部的痛感减轻了许多,虽然疼痛没有完全消失,但可以双脚着地走路了。脚部疼痛减轻,而且可以走路,证明对病因的判断,以及选用的治疗方法是完全正确的。按此方法仅经过一周时间的治疗,脚踝崴伤痊愈了,双脚可以正常走路了。

通过脚踝扭伤的治疗,使我们得到一点启示,脚踝崴伤后,在脚踝部喷涂药物,在脚踝周围舟状骨上扭掰,以此达到复位的方法是不正确的,是违背人体规律的。

一位女士多年患有脑血管畸形,头部经常疼痛而无法得到治疗,疼痛时只能依靠止痛药维持,由于长期用药产生了抗药性,止痛效果越来越差,当头部再次出现疼痛时,只能默默的自我承受。

形成脑血管畸形的病因非常复杂,从现代医学上看,这种病症即不好做出诊断,又没有更好的方法医治,应属于难病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脾主肌肉。”肌肉包括平滑肌,脑血管畸形应与管腔内平滑肌舒缩异常有关,另据脉象观察,病因也在脾脏,因此这种病症的病因在脾,由于脾长期转运功能失调,脑部血管内平滑肌舒缩功能受限,才导致脑血管畸形,所以,治疗当以治脾为主。

病因确定之后,每天坚持以治脾论治,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情发生转机,但头痛仍然时好时坏,病症说明单靠治脾的力量不足,应从其它脏腑给予补充。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肾主生殖发育,肾又主脑,所以,血管畸形与脑有关,因此,肾应是治脑血管畸形的临近部位,通过治肾滋补肾气,才能更好的补脾,使中气十足,有利于恢复脑血管的健康。

“肾主骨。”补充肾气要考虑到脊柱在人体中的作用。脊柱好比人体当中的烟囱,骶骨是人体的炉膛,尾椎是炉膛里的火,怎样补充肾气呢?从三个方面进行。

补充肾气先从调整胸锁乳突肌入手。胸锁乳突肌附着颈椎周围与脊椎相交,两侧胸锁乳突肌的一侧出现不平衡,必然造成脊椎偏离原位,使头部供血不足,调整胸锁乳突肌,保持两侧胸锁乳突肌的平衡,是保持保持通往头部气血通畅的关键;

尾椎骨位于骶骨下方,处在脊柱的最下端,神经密集,血运不发达,由于看电视、手机、娱乐活动坐卧时间过长,或随着年龄增长长期磨损,或曾有过摔伤史,尾椎骨两侧筋肉组织,长期处在不平衡的状态,往往导致气血运行受阻。

除此以外,脚跟的肌腱处,处在人体的下端,又是肾经通过的临近部位,揉按脚腕部的三个穴位,可补充肾脏的不足。

以上叙述的治疗思路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人体运转规律,还要靠最后的效果验证。治疗前首先调整了胸锁乳突肌,接着调整尾椎,最后调整脚跟的肌腱部位等三个部位,仅仅这三个部位调整后,加快通往头部的气血循环,消除瘀滞,脑部疼痛的症状立即好转许多,症状好转足以证明治疗的思路和方法是完全正确的。不靠任何药物,采用临近部位施治法,解决了困扰她多年的难题,看到了身体健康的曙光,治疗脑血管畸是医学上的突破,。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9-04-15 13:15 2楼
谢谢分享。
2019-07-16 18:57 3楼
很好的帖子
⬅ 经方治疗小腹涨,尿频 老茶馆 中医推拿的最高境界 ➡